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先秦时期被战国七雄压着打的匈奴,为何在汉武帝年间突然强大了?

先秦时期被战国七雄压着打的匈奴,为何在汉武帝年间突然强大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40 更新时间:2024/2/4 17:45:24

这句从汉朝流传下来的句子,成为很多国人心中的经典,也是我们这个民族面对外敌时铁血意志的巅峰。汉朝政府经过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终于在汉武帝年间,将强大的匈奴打的四分五裂,直接从历史上消失了。

虽然此战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直接动摇了汉朝的统治基础,但毫无疑问,汉武帝近乎穷兵黩武的打击匈奴,至少为后世打出了四百年的太平。

[var1]

从汉武帝以后,直到三国时代,魏晋前期,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一直并不强大,一直到晋朝八王之乱,中原元气大伤的时候,游牧民族才慢慢恢复过来。

但这都是以后的历史了,让人好奇的是汉代以前,先秦乃秦朝,匈奴好像都没那么强大,为什么在汉代,它们就突然强大了呢?

一、汉代以前,先秦至秦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社会的进步太快,与北方草原民族形成了代差

[var1]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方匈奴当然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出现的,实际上早在周朝时期,中原王朝就深受草原民族的威胁,比如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之后,西北的犬戎就曾直接攻破周朝都城,迫使周幽王身死,周平王东迁,并最终开了东周时代。

自此之后,实际上草原民族对于中原的威胁就一直存在,但是东周列国时代,从西北的秦国,到中原的晋国、东北齐国燕国,面对草原威胁的这几个诸侯国,本身都是非常强大的国家,军事实力也非常强大,而此时的北方草原民族,还处在部落时代,彼此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很容易被诸侯各个击破。

[var1]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诸侯国各自压着边境线的草原民族狠揍的现象。后来三家分晋以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直接把自己的军队打造成跟游牧民族一样的骑兵,并且装备精良,匈奴什么的,自然打不过。

从根本上来说,实际上是因为中原王朝相对于当时的草原,具有明显的“代差”,这种“代差”不仅是武器上的,更是制度上的,人口上的。总之就是中原王朝科技实力,社会组织能力远超北方草原民族,所以并不怕他们。这就好比殖民时代的英国打当时的印度,根本不是一条水准线上的。

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谁也没有心思管那些草原民族,这就给了北方民族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到了秦汉之交,随着草原被冒顿单于统一,他们也逐渐进入了国家时代

[var1]

战争永远是科技进步最迅速的推手,在春秋战国诸侯混战的局面之中,中原各国科技,技术,社会组织形式时刻都在进步。而像秦国,燕国、赵国等与草原民族接壤的国家,一方面为了防备侵略,另一方面也为了充实自己的人口,对草原民族施行的是一边打一边拉拢的政策。

因此之故,草原上一直没有形成强大的部族,反而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加速了。而与中原社会交流的频繁,促使草原各部开始出现了社会变革,从部落制慢慢走入了奴隶制时代。

后来头曼单于慢慢统一匈奴,这时候的匈奴人,已经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具备了一定的组织战斗能力了。

[var1]

但当时的秦国正在最强盛之际,刚刚确立奴隶制度的匈奴,跟秦国根本不能相比,所以还是被压着打。直到战国后期,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加快,中原因为内战顾不上匈奴,才被匈奴找到机会发展了起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立刻注意到了逐渐强大起来了匈奴,于是派遣蒙恬带兵三十万却匈奴七百余里,然后修筑长城。

由此可以得知,这个时候匈奴的力量已经很强大了,秦始皇都觉得跟他们互相对子有点不划算,所以开始修长城。但从整体实力上,还是没法跟秦国相比的。这一阶段的匈奴,遇到秦国军队,还是以跑为主。

三、秦末汉朝,因为天下战乱,中原深受秦末战乱影响,冒顿单于趁机坐大,匈奴成为威胁中原的一个势力

[var1]

到了秦汉相交的时候,中原陷入不断的战争之中,人口锐减,民不聊生。而草原上冒顿单于却逐渐统一了匈奴,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起兵部队。

从实力上来讲,匈奴这个时候虽然还在奴隶社会,组织能力不如汉朝,但他们本来就是马上民族,打仗也不依赖于后勤,因此就抹平了制度上的优势。

武器装备上,随着中原连连战乱,北方受到匈奴的侵袭,很多工匠被匈奴人抢走,直接加速了匈奴兵器的进步,促使匈奴人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var1]

社会组织结构上的差距被作战方式抹平,兵器上的优势缩小,匈奴人还占据着马上起兵的强大优势,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军队战斗力层面,匈奴人已经不弱于中原,甚至还有所超过了。

而这个时候的汉朝政府,正处于刚刚坐稳江山的时刻,根本无力与匈奴人对抗,只能继续隐忍下去。实际上如果刘邦的时代就不顾一切的跟匈奴人打的话,其实匈奴人不一定到后期能够坐大到那个地步,但这样一来,刚刚统一的汉朝,势必要又陷入秦末的现状中来。因此文景二帝只能忍,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恢复过来的汉朝,也终于能够一雪前耻了。

四.结语

[var1]

先秦时代,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与春秋诸国之间,存在着代差,所以不能威胁到中原。而春秋战国后期,随着受到的中原影响越大,北方草原上的部族终于走进奴隶制社会,建立起了一个相对统一的王庭,实力迅速提升。

而与此同时,秦末战乱又使得中原力量大大被减弱,这从反面又促使了匈奴的更加强大,使其成为了汉初最主要的威胁。

《战国策》

《史记》

更多文章

  • 孙权最晚称帝的三个原因:大义、外患、内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权称帝的理由,三国演义孙权称帝片段,孙权什么时候称帝

    大义外患内乱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称帝是需要有大义支持的,不然天下人不会认同。比如袁术在公元197年曾最早称帝,结果众叛亲离,成为众矢之的,两年的时间迅速败亡。曹丕率先称帝,是通过禅让的形式,其实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篡汉自立,已经是极限了。曹丕篡汉称帝,有着雄厚的实力支持,有着北方人心的归附。刘备紧跟着曹

  • 秦国商鞅变法:为何要特别提出禁止私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私斗商鞅,商鞅第一次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是如何让秦国强大起来的

    [var1]在众多商鞅变法的政策里,有一项非常奇怪,那就是禁止私斗。因为不管是“以军功得爵”这种关系国家军事的,还是“统一度量衡”这种关系国家经济的,都是从大的方面着眼。而禁止私斗这各“法”,却更像是一个普通的治安法,并不能影响国家未来,那么商鞅变法时专门提出这个禁止私斗,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一、

  • 董卓一生5大败笔:错睡一地 错杀一帝 错睡一人 错信一人错待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谁一生不犯错,但普通人所犯之错影响的无非是自己的生活,最多波及身边人,但是在乱世的枭雄,如果关键时候办错事,那么就会影响历史的走向。三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枭雄,他就是董卓,董卓一生就有5大败笔,分别是错睡一地、错杀一帝、错睡一人、错信一人、错待一人。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各位看官一起来看看董卓

  •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不是赵云的后代?来了解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赵云的后代吗?来了解下。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赵云和赵匡胤肯定没关系。赵匡胤不是赵云后代,赵匡胤是三皇五帝中黄帝,颛顼帝后代,可以查我们赵氏家谱,国家纂史,地方撰志,家族修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可溯源流、辩支系、昭亲睦、别长幼。是故,凡家

  • 子路是孔子最宠爱的弟子,为何最终却会被剁成肉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七十二门生中,每个人的禀赋各异,结局也大相径庭。其中,就属最受孔子宠爱的弟子子路的结局最为惨烈:他居然因为整理被碰掉在地上的帽子,而被剁成肉酱!这在现代简直是不可理喻的。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谁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说到孔子最喜爱的弟子,向来很有争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孔子秉持“一视同仁”的

  • 更始帝为何要放刘秀去河北“招安”?真实版古董局中局改变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之后,更始皇帝刘玄决定定都洛阳。洛阳经过战火的洗礼和摧残,不但外表(城墙城池)千疮百孔,而且内脏(城内宫殿)残破不堪。结果刘玄把修建洛阳的事交给刘秀去做。眼看刘玄要做出放虎归山之举,刘玄的心腹对其进行了善意的劝阻,提醒他放虎容易捉虎难,需三思而后行。这时候的刘玄不再是任人摆布的“阿斗”了,他武断地拒

  • 古代士兵参军打仗,如何解决生理需求?勾践想出一个方法沿用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其实单纯对于古代历史,古人也有过和鲁迅先生异曲同工的描述方式,那就是出自罗贯中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虽说这句话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但用来概括整个中国社会的状况依旧合理。总之不是战争,就是和平。对于长期处于和平年代,用上帝视角研究历史的我们来说,杀伐果断的战争年代永远比平淡无奇

  • 曹操经典名句,其中一句让世人完全猜不透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最经典的10句话,关于曹操的经典名言,曹操经典的语录

    曹操除了是一个有着极大野心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文学家,可谓文武双全,《三国志》里便说曹操是“才武绝人”。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这个“才武绝人”曹操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留下的经典名句。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意思是对人礼让一寸,会受人尊敬一尺,事虽微而获益则大。做人要谦卑,不可狂妄自大,只有懂

  • 三国五虎上将,最被高估的是谁?黄忠是武艺最差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那段刀光剑影的岁月,涌现出了许多猛将,名垂青史。估计大部分读者,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来源于《三国演义》这部古典演义及其影视作品。《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那段历史为基础依据,大的走向、格局没有变化。但罗贯中对史料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对一些人物进行了美化,对一些人物进行了拉低。例如刘备,就被进行了也一定

  • 原创历史上的圣人,孔子是文圣,王羲之是书圣,他与李白齐名是剑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在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人之一,就要是孔子了。当代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的存在,可见他对后人的影响有多大了。他是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人,他名下有七十二个很出名的弟子。为了宣扬他的学说,周游了各国却没被接受,但是汉代却认可了他的思想。因此后各朝都以他的思想为准,他被称为是文圣。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