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国学者:中国文化历史实际只有四千多年,韩国在古代属于中国

韩国学者:中国文化历史实际只有四千多年,韩国在古代属于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189 更新时间:2024/1/31 18:01:12

作为邻居,韩国一直以来和我国的关系非常微妙。韩国领土小,历史也短暂,只是借助美帝国主义资本的支持,近几十年里经济发展飞速,

在20世纪60年代,和新加坡、香港、台湾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var1]

韩国似乎对于小龙这个称号非常地不满意,屡屡制造出一些事端来,弄得本来很近的邻居,关系并不亲厚。不仅如此,不知从何开始,韩国学者开始有了“臆想”的毛病,一会说周杰伦是韩国人,一会说孔子祖上也是韩国的,更甚者,韩国学者金在吉在演讲上公然说:韩国在古代是属于中国的。

这种完全错误的舆论导向却得到了韩国民众的热捧,这种没有任何历史依据,没有科学结论的说法,韩国却当成了真知一般追捧,

难道他们不知道历史的严谨性吗?难道韩国人的历史没有任何文献可参考吗?

01 韩国的历史

韩国当然有自己的历史,能够生出荒谬言论,只能说他们对于历史的不严谨性,也可能故意为之,以此来混淆大众视听。

[var1]

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建国,之前韩国发动的民族独立起义并没有得到全球性的认可,随着韩国在国际上影响的扩展,

在1948年后才逐渐认可韩国这一个国家。

虽然建国时间短,但是近几年从韩国民众发表的各种言论来看他们并不满意自己国家的历史,于是才会有了那么多关于“中国是韩国”言论,只是这种在我们看来是“蹩脚谎言”的说法,为什么会被韩国大众认可?而且那么多学者也加入到这场口水战当中呢?

[var1]

历史还不是一门科学,仅仅靠伪造和删节才会被弄得像门科学似的。

历史的积累肯定对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也会给后人带来极大的荣耀,但并不能为了这份荣耀,就将历史的定义变得不严谨,变得随意。

韩国民众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对历史的容忍度极宽,他们甚至可以将传说当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关于古韩国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在1500多年以前,韩国有一位叫桓因的神仙,他掌控着天地,当时连人类都没有,是桓因的后人带领神仙来到人间,才赋予了人间规则和秩序,桓因的后人——

檀君建立了朝鲜。

这段传说没有任何历史依据,更遑论神话本来就只是古代人类科学水平有限而生出的臆想,但是韩国却因着这个传说,硬生生地将自己的国家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这个说法着实勉强。

[var1]

翻开史书,其实韩国历史上的种种都和中国密不可分。我国古代历史自从仓颉创造了文字,就开始有了史料,这些才是真正有考古价值的历史记载。周武王登基之后开始分封诸侯,对于商王的后裔,周武王并没有亏待,直接将商王的后裔委派到了朝鲜半岛

这个出任朝鲜半岛直属上级的就是商王后裔箕子,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存在的时间并不长,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燕国攻打,最后无奈之下,箕子朝鲜臣服于燕国,成为燕国的附属地。

可是秦始皇却看不下去,在统一六国之后,对于燕国的附属地,秦始皇毫不客气地全部收纳,但是却给予了朝鲜一定的独立空间,这个阶段的朝鲜摆脱了附属国的地位,成为“朝鲜”。

[var1]

独立了没多久,燕国后裔卫满因为一颗不甘而躁动的心,闯入了朝鲜,在这里策划了政变,自己当上了老大,史称

“卫氏朝鲜”。

之后的朝鲜几经沉浮,多次易主,每一任统领者却和中原有着密切联系。汉武帝直接管辖了朝鲜,但高句丽开始出现在史书上。唐朝时期,高句丽几次挑战唐太宗的耐心,最后唐太宗直接出兵征服高句丽,

自此,高句丽开始向唐朝进贡以表忠心。

到了元朝时期,高句丽,也就是朝鲜,直接成为蒙元时期的“驸马国”,蒙元公主下嫁到高句丽,完美控制了高句丽内政,这个阶段的朝鲜完全臣服于中原,而公主下嫁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朝鲜王室的血统,从第一位公主下嫁开始,之后的朝鲜世子都是公主所生儿子。在这一阶段,高句丽没有停止向蒙元进贡以表忠心。

[var1]

明朝万历年间,朝鲜向明朝廷求助出兵抵抗日本的入侵。历史上对于这次明朝的出手相帮有文献为证,朝鲜向日本提供的战书上盖的印章都是“明万历年”的国号,这有力地说明了这一阶段的朝鲜还需要依靠中原力量才能保持相对独立。

我国对于朝鲜的管控开始出现松散,是在清朝末期,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王朝已经完全失去了力量,自身难保,自然无法再去管控朝鲜,这个时期的朝鲜被日本控制,开始了殖民地命运,一直到后期南朝鲜分裂,韩国建立,才有了属于韩国自己的历史。

这样有凭有据的文献记载,呈现了韩国真正的历史进程,如此清晰的脉络,

不明

白为何韩国学者依然坚持将“中国属于韩国”的谬论到处宣扬,难道子不嫌母丑的道理他们不明白吗?

[var1]

02 两国文化交汇点

如果韩国大众对于金在吉的言论依然深信不疑,那么他们大可以去拿韩国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进行一个对比,相信他们会大有收获。

金在吉认为:中国虽然号称有五千年历史,但实际只有四千多年。我国秉承对于历史的严谨性,对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说法也都是根据考古专家有实质性依据而确认的。

比如《山海经》,这本奇书上所记载的山水地理还有黄帝部落的信息,无一不从文献上指出华夏文明需从黄帝开始算起,除此之外,还有在考古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骨笛等等,

这些都很直观地说明了在夏朝以前,黄帝部落文明存在的真实性。

[var1]

三星堆文明的发现更是让我国古蜀文化,以及中华文明发源的多元性有了实质性的见证。这也就说明了一点,在距今近五千年的时间里,中华古文化并不仅仅存在于中原黄河流域,也许,当时人们的脚步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踏及的地域远比之前的版图更为辽阔。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屑和韩国学者们口水战的最大原因,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我们强大的底气,但我们绝不随意卖弄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显然,韩国学者金在吉错误地理解了我们对于历史的尊重,华夏文明的悠久,以及那些依然被埋藏的没有文字的千年秘密。

[var1]

几年前韩国流行的一部偶像电视剧《宫》,里面有一个剧情值得我们推敲。皇太后要教太子妃学习古诗词,念出来的一首诗词发音居然和现如今的闽南语极其相似,

这里面满满的中国元素还有一段许多人都未曾留意的中国历史。

唐朝时期官方语言其实就是闽南语,唐朝时期李世民家族的分支来到了福建,将这种语言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后来随着文化的融合,普通话存在成了官话,而福建由于地势闭塞,一直没有被替代,所以被当成了地方方言流传了下来。

[var1]

当时繁华的长安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名扬海内外,波斯、印度以及朝鲜都有派人来进行邦交,唐朝也派出了使节前往这些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历史学家分析,闽南语文化就是这个时期传播到了朝鲜。

闽南语流传到朝鲜的途径就是通过诗词文化的承载,但是由于没有文字可以记录,这种语言无法广为传播,只在朝鲜贵族间流传,加上诗词文化本身就比较难懂,所以朝鲜民间很少有人懂的古诗词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了语言这点以外,韩国古代建筑和北京故宫有极大相似,这也是韩国文化和我国文化交融点的凭证。

[var1]

韩国皇宫景福宫,建于明太祖时期,比北京故宫开始建立的时间还要早一些。但景福宫的建筑特色和唐朝建筑有着极大的相似点,楼台亭阁,以及花园的布置,都和唐朝的大明宫极其雷同。

语言、建筑,都在硬件上极大说明了韩国古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是来源于中国古文明。

03 小结

对于韩国学者们的“谬论”,想来我们的历史学家有千百条真凭实据可以怼对方,但是最关键的一点还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var1]

首先都要抱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身文化,努力在自己的疆土上去研究先辈们留下的文明,通过每样文物的开发去发现自己先祖文明的闪光点,这才是作为后辈子孙应该完成的使命,

而窃取他人的成果,终究不会变成自己的,况且,祖先能够乱认吗?

更多文章

  • “隆中对”里诸葛亮的讲话,用现在的语言应是这么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隆中讲话,诸葛亮居住襄阳隆中,诸葛亮隆中对的依据是什么

    诸葛亮听完刘备的话,也就起身,站在墙上挂着的天下地图前,开始了他的指点江山:你说的也对,从董卓祸国殃民之后,这国就不像国了。天下各地的牧守都开始起兵,互相狗咬狗,最后现在也就剩下阿瞒匹夫和仲谋小子两家独大了。咱们就先说这个阿瞒,他的势力大,还不就是因为把袁绍的地盘抢了吗?至于袁绍为啥输,大家都知道,

  • 先秦时期被战国七雄压着打的匈奴,为何在汉武帝年间突然强大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匈奴相当于现在哪个省,匈奴少女,匈奴暴君桑儿

    这句从汉朝流传下来的句子,成为很多国人心中的经典,也是我们这个民族面对外敌时铁血意志的巅峰。汉朝政府经过六十年的休养生息之后,终于在汉武帝年间,将强大的匈奴打的四分五裂,直接从历史上消失了。虽然此战对中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直接动摇了汉朝的统治基础,但毫无疑问,汉武帝近乎穷兵黩武的打击匈奴

  • 孙权最晚称帝的三个原因:大义、外患、内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权称帝的理由,三国演义孙权称帝片段,孙权什么时候称帝

    大义外患内乱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称帝是需要有大义支持的,不然天下人不会认同。比如袁术在公元197年曾最早称帝,结果众叛亲离,成为众矢之的,两年的时间迅速败亡。曹丕率先称帝,是通过禅让的形式,其实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篡汉自立,已经是极限了。曹丕篡汉称帝,有着雄厚的实力支持,有着北方人心的归附。刘备紧跟着曹

  • 秦国商鞅变法:为何要特别提出禁止私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私斗商鞅,商鞅第一次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是如何让秦国强大起来的

    [var1]在众多商鞅变法的政策里,有一项非常奇怪,那就是禁止私斗。因为不管是“以军功得爵”这种关系国家军事的,还是“统一度量衡”这种关系国家经济的,都是从大的方面着眼。而禁止私斗这各“法”,却更像是一个普通的治安法,并不能影响国家未来,那么商鞅变法时专门提出这个禁止私斗,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一、

  • 董卓一生5大败笔:错睡一地 错杀一帝 错睡一人 错信一人错待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谁一生不犯错,但普通人所犯之错影响的无非是自己的生活,最多波及身边人,但是在乱世的枭雄,如果关键时候办错事,那么就会影响历史的走向。三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枭雄,他就是董卓,董卓一生就有5大败笔,分别是错睡一地、错杀一帝、错睡一人、错信一人、错待一人。今天“说历史的女人”就和各位看官一起来看看董卓

  •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不是赵云的后代?来了解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赵云的后代吗?来了解下。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赵云和赵匡胤肯定没关系。赵匡胤不是赵云后代,赵匡胤是三皇五帝中黄帝,颛顼帝后代,可以查我们赵氏家谱,国家纂史,地方撰志,家族修谱。史可知古今,志可明衍变,谱可溯源流、辩支系、昭亲睦、别长幼。是故,凡家

  • 子路是孔子最宠爱的弟子,为何最终却会被剁成肉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七十二门生中,每个人的禀赋各异,结局也大相径庭。其中,就属最受孔子宠爱的弟子子路的结局最为惨烈:他居然因为整理被碰掉在地上的帽子,而被剁成肉酱!这在现代简直是不可理喻的。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谁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说到孔子最喜爱的弟子,向来很有争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孔子秉持“一视同仁”的

  • 更始帝为何要放刘秀去河北“招安”?真实版古董局中局改变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之后,更始皇帝刘玄决定定都洛阳。洛阳经过战火的洗礼和摧残,不但外表(城墙城池)千疮百孔,而且内脏(城内宫殿)残破不堪。结果刘玄把修建洛阳的事交给刘秀去做。眼看刘玄要做出放虎归山之举,刘玄的心腹对其进行了善意的劝阻,提醒他放虎容易捉虎难,需三思而后行。这时候的刘玄不再是任人摆布的“阿斗”了,他武断地拒

  • 古代士兵参军打仗,如何解决生理需求?勾践想出一个方法沿用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其实单纯对于古代历史,古人也有过和鲁迅先生异曲同工的描述方式,那就是出自罗贯中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虽说这句话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但用来概括整个中国社会的状况依旧合理。总之不是战争,就是和平。对于长期处于和平年代,用上帝视角研究历史的我们来说,杀伐果断的战争年代永远比平淡无奇

  • 曹操经典名句,其中一句让世人完全猜不透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最经典的10句话,关于曹操的经典名言,曹操经典的语录

    曹操除了是一个有着极大野心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文学家,可谓文武双全,《三国志》里便说曹操是“才武绝人”。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这个“才武绝人”曹操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留下的经典名句。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意思是对人礼让一寸,会受人尊敬一尺,事虽微而获益则大。做人要谦卑,不可狂妄自大,只有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