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不称帝是忠君爱国,还是一种策略考量?这问题李渊能回答

曹操不称帝是忠君爱国,还是一种策略考量?这问题李渊能回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639 更新时间:2024/2/3 13:55:24

李渊的做法虽然与曹操类似,最终却有所区别,咱们今天就说说这里面的门道。

李渊的做法是,另立隋炀帝孙子,13岁的杨侑为帝,逼使隋炀帝变成太上皇。这相当于自行把隋炀帝给废了。表面上,李渊没推翻隋朝,也没推翻隋炀帝。实质上却是大权在握。

和当年的董卓不同,李渊没有把现任皇帝拉下来,另立新帝,更不同的是,李渊废黜的是施政满意度跌到谷底的隋炀帝。他在起兵的宣誓中,肯定隋文帝,否定隋炀帝,于是将明明是充满取而代之意图的造反,硬是转变成了以挽救隋朝江山为掩饰的华丽演出。

咱们说说,这里的重点,李渊为什么不当皇帝?

人民大学教授孟宪实在《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用了不少篇幅讨论这个问题,并且援引曹操的例子来说明。

这是一种策略。孟宪实说:“李渊不称帝,并不是他对隋朝有什么忠心,而是他需要这样的策略。”

什么策略?不要成为箭靶的策略。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等同于皇帝,但他名义上就是不称帝。孙权上表称臣,奉曹操为帝,曹操不为所动,反而说:“孙权这小子要把我架在炉火上啊!”

曹操的盘算是,他在背后操控一切,以皇帝(献帝)的名义发布命令,群臣、诸将哪怕明知皇帝已被曹操控制,那份诏令可能就是曹操的意思,却不得不买账,不得不执行,有所顾忌,不好撕破脸反抗。而曹操一旦称帝,篡位,便会处于人人得而诛之的境地之中,“成为各种力量攻击的焦点”,就像在火炉上烤一样。

一旦道德上站不住脚,政治上等于人为地增加了成功的难度,等于给自己设置了绊脚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绝不是孔子的简单说教,这是社会的运动规律。名正言顺从哪里来?从道德中生发出来。

曹操不敢承认自己不忠诚,更不敢冒天下大不韪公然称帝。所以,不称帝,继续打着皇帝的旗号,对于曹操而言,是有政治意义的。

曹操明白称帝时机没到,只好表白说宁愿当周文王,至于周武王这种开国君王的地位,留给儿子曹丕去担当就好了。而曹操后来称魏王的举动,便是给曹丕铺路的明证。

而李渊则与曹操不同,他当仁不让,等他觉得时机成熟了,便宣布称帝,但不是篡位,而是和曹丕一样的做法,由现任皇帝禅让。李渊一如曹丕,推辞谦让,群臣上表劝进,配合演出。茅庐要三顾,皇位要三让,你退我让他劝进,大家合演一出肉麻的大戏,最后恭敬不如从命,内定的真命天子接受皇位,李渊登基。

“如果过早称帝,表明与原来政权公开决裂,那些坚守忠君信念的人物无法与你联合。”孟宪实说。这是不称帝的策略考虑,和忠君爱国没有关系。李渊如此,曹操亦然。

最后推荐一下孟宪实教授的《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这本书于2009年已改编成大型历史电视剧《贞观之治》(豆瓣9.2),喜欢这段历史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 }

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39.8

购买

(完)

更多文章

  • 吴王多次拒绝听从伍子胥的劝谏,终究把自己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王不听子胥劝,子胥和吴王的关系,伍子胥反过吴王吗

    伍子胥原籍楚国。他叫元,吴舍的父亲,吴尚的弟弟。他祖上有个叫吴举的人,是楚庄王的大臣。他能言善辩,名声在外,他的子孙在楚国也很有名。[var1]后因群臣奸诈,其父兄被楚王所杀。伍子胥逃往吴国。这一时期,在伍子胥、孙吴的指点下,吴国西破楚国,北震齐晋,南破越人。之后,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勾践率残部五千退

  • 假如项羽当年没有在乌江自刎,那么历史只多了一个糟老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为何宁愿自刎也不过乌江,小学生讲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项羽自刎乌江事例50字

    楚霸王因何不肯过江东,大概只有楚霸王才知道,甚至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不过我相信,项羽能迷倒后人,让后人津津乐道之处,不在于他怎样生,而是在他怎样死。项羽本就是一个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的人;概括项羽一生勇则勇矣,但有勇无谋、生性残忍,优柔寡断,不得民心,众将离叛,唯一擅长的就是打仗,你不服我我就打

  • 孟子说,七十可以食肉矣:古人吃一次肉为何这样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孟子说老者食肉,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出处,孟子经典35句解析

    说清代有两个少年,一个是县学教官的儿子,一个是县丞的儿子,某天二人打架,县学教官的儿子打输了,回家哇哇大哭。县学教官的夫人抱怨道:“咱家儿子天天吃豆腐,县丞的儿子却天天吃肉,咱儿子哪里是人家的对手啊?”教官听了这话很不以为然,安慰他们娘俩道:“不要着急,等祭祀完了孔子,咱吃了祭祀用的猪肉,我儿就有劲

  • 中国古代最能忍的5位帝王排行榜,勾践仅排第5,谁排第1?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五:越王勾践。 [var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示意图。(图/翻摄百科词条)“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是因越王勾践而来,他的隐忍程度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作为国君他进入吴国给吴王当仆人,每天做牛做马,夫差有病的时候亲自为其尝粪便,如此屈辱勾践就此忍了下来。[

  • 曹植的《洛神赋》真是为嫂子甄宓而写的吗?破解他隐藏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甄宓高干文,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曹操甄宓1v1

    随行的人员一下子就瘫软在四处,曹植则下车朝河边走过去,他一向习惯让他脑中随时充满景象,以便储备写文章之词库,所以即使身体有些疲惫,他还是执意四处看看。突然间一只灰鹤从山背飞来,在河面上往来盘旋,最后选了一片浅水滩快速拍动翅膀缓缓降落,那水滩距离曹植并不远。由于曹植身躯刚好被草丛挡住,所以灰鹤并没发觉

  • 宋国春秋前末期政治混乱,表面是政权变更,实则是南北争霸的缩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宋国春秋前期的政治变化宋国的内变主要发生在春秋前期和晚期,春秋初期,受君位于兄长宋宣公的宋穆公,为报兄长之德,临死前将君位传给宣公之子与夷,而使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出居郑国。宋殇公与夷上台后重用孔丘的六世之祖、大司马孔父嘉,他们喜好争战,用兵频繁,执政十年与外争战十一次,国人怨情颇大。宋太宰华督曾与公子

  • 凡事和曹操相反,才能成功-刘备与曹操的行为相反,本质却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偷玉米曹操赎人完整版,曹操和刘备哪个死得早,学刘备做人学曹操做事

    虽然曹操最后为了留点名声给外人探听而收容刘备,但曹操亲自领兵擒伏吕布,夺回刘备妻小,事后上表刘备为左将军,并且和刘备出则同车、坐则同席,一副他们俩才是结拜兄弟似的,算是给足了刘备面子。然而刘备清楚,他不过是曹操礼贤下士的样板。一山难容二虎,留在曹营,早晚出事,能跑最好赶快跑,更何况到了后来不跑也不行

  • 阴晋之战:魏武卒的巅峰时刻,50万秦军倒在魏国称霸的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阴晋之战为何秦军惨败,魏武卒和秦军谁更厉害,马陵之战后魏国的实力

    [var1]大秦帝国剧照而当时驻守河西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魏国名将吴起,当初齐国进犯鲁国,身在鲁国的吴起为求得功名,不惜杀死了自己来自齐国的妻子,以求得鲁国国君的信任。后来吴起率领鲁军大破齐军,但其为求功名不惜杀妻的行为也受到了鲁国人的声讨,万般无奈之下吴起只得只身逃亡魏国。当时的魏文侯虽然对吴起杀妻的

  • 吕布的失败,真因为红颜祸水?这是大男人主义的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领导法则相反,有些领导者对部属全然不信任,疑神疑鬼,总担心部属内神通外鬼,担心部属夺权、造反、搞钱,不敢授权,于是,就像“防弊重于兴利”的施政态度,人才再多,也是徒然。有些领导者和干部之间,平日看似合作无间,实则互信基础不稳,一旦患难危急,信赖感便破裂了,终至铸下悲剧。三国

  • 刘表昏聩无能?武夫割据、大族盘踞,3年他让荆州成为三国"乐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在政局迭荡、群雄纷争的东汉末年,刘表曾是一位声名卓著之人物。他一度控辖荆州,保境息民,颇有治绩,但因其割据终归于失败,故后人或讥其不通机变,或斥其昏愦无能。然而,刘表在荆州究竟干了什么?为何能控辖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