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诛少正卯略考,妖言惑众杀得好!

孔子诛少正卯略考,妖言惑众杀得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4/1/28 6:21:15

在古代知名度极高,现在相对来说不再那么重要。

然而,在 2022年的深冬,很有必要再来小小的考证一下。

2022年 12月这一个月,让我们再次见识到了舆论的极端重要性。

三年的疫情,动态清零是相对最好的政策,然而在短短数天内形成 U形大转弯。

根本原因,就在于当代“少正卯”的言论。什么九成人无症状,什么十六万人仅仅四人重症,什么奥密克戎不如流感,等等。

让我们回到“孔子诛少正卯”现场,看一看,是怎么个“诛”法。

[var1]

何谓“诛”?

这里的疑问在于,诛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一是“杀”,也就是物理消灭。

二是“口诛笔伐”,也就是清楚精神污染。

以上两种在《春秋》中都有,第二种为主。

“少正卯”是谁?

少正卯是鲁国大夫,而且级别不低,是“闻人”。

少正是官名,为六卿之长“正”的副职。

卯,是他的名字,应该是出生的日名。

那么,鲁国当时的正卿是谁呢?他和孔子的关系如何。

是季桓子(季孙斯),正是他用孔子出任摄相。

季桓子为什么启动孔子呢,是因为阳虎之乱。

阳虎作为季孙氏的家臣,弄权,就是所谓“陪臣执国政”。毕竟,季孙氏作为三桓之首,早就已经撺掇了鲁国的权力,现在阳虎又操持了季孙氏的权柄。这就是春秋末期典型的礼崩乐坏,是孔子最难以忍受的乱象。

以季桓子为代表的三桓,要求孔子清除家臣们的影响。

以上,便是所谓“孔子诛少正卯”的故事背景。

第一部正式记载“这件事”的史书,是司马迁的《史记》。

在《史记》之前,“这件事”曾经出现在《尹文子》《荀子》《孔子家语》,此后在《说苑》和《论衡》等书籍中出现便不在多说。而《墨子》《庄子》《韩非子》这三部经常拿孔子说事的书则没有记录“这件事”。

让我们逐一审视这四部书。

《尹文子》的真伪有着巨大争议,现仅存《大道》上下两篇。《孔子诛少正卯》在下篇,“这件事”叙述相当完备,且自圆其说的有些过度。开篇“治主之兴,必有所先诛。”露出了不是孔子思想的内容,基本可以证明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思想是尹文子的而不是孔子的,而所谓诛少正卯则显然是寓言,而所谓“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强记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以饰邪荧众,强记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人雄也,不可不诛也。”则更是雄辩滔滔,完全不是孔子施政方针和论说语气,具有典型的战国时期雄辩风格。

[var1]

[var1]

让我们继续看《荀子·宥坐》,基本上可以十之为《尹文子》相关段落的缩写。

[var1]

在据说孔门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家语·始诛》中,有着更为详尽的叙述。这部据说孔安国编辑过、三国时代王肃注释过,从而真假难辨的书中,出现了子路和子贡与孔子的问题。先是孔子“有喜色”,子路不爽。后来孔子诛少正卯,子贡问原因,孔子讲了为什么“五恶不赦。”此外,还有“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的细节。

[var1]

终于轮到《史记·孔子世家》登场了,让我们看看司马迁是如何撮合材料的。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司马迁对于从《尹文子》《荀子》到《孔子家语》的三条材料进行了高度的精炼,基本上只采用了“有喜色”和“诛少正卯”这两个关键词。除了《荀子》一书成文时间比较确定之外,《孔子家语》和《尹文子》如何成书、哪些段落相对靠谱本身就充满着各种疑问。司马迁谨慎的没有写孔子所谓的少正卯的五恶,只是将他定义为“乱政者”,至于如何“乱”和怎么“诛”,都是空空如也。

而到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讲瑞》中有述:“少正卯在鲁国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颜渊独知孔子圣也。夫门人去孔子归少正卯,不徒不难知孔子之圣,又不能知少正卯。门人皆惑。”少正卯并明确为与孔子相匹敌的学术对手,看起来也是私学之师,甚至能吸引到孔子几乎所有的学生,当然只有颜渊例外。

以上便是,“孔子诛少正卯”学案的基本资料。这这些资料里,孔子以“思想定罪”,在担任鲁国代理相邦仅仅七天的时间内,就将学术对手、政敌少正卯处死。至于这是否能是历史事实,笃信者、怀疑者自古以来聚讼不已。在下看来,寓言的可能性至少有八九成的可能。在春秋末年,不仅孔子难以做到如此迅速诛杀大夫,其他“思想犯嫌疑人”也没有这个待遇。

然而,“孔子诛少正卯”即便未必是“客观事实”,但是在“言论自由”这方面却有着义理需要进一步讲一讲其中的“正义”。少正卯作为政治人物、学术领袖、技术专家,究竟有没有充分自由的表达自由呢?

显然,应该是比普通人更少一些的。少正卯的故事,正是战国中期鉴于胡说八道、妖言惑众的人太多,而希望孔子能够“诛杀”他们,从而营造出来的寓言故事。

但是现实中呢,君不见各路专家肆意妄言,对于社会、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赞成对于“当代少正卯”的“口诛笔伐”。媒体人、技术专家干部的发言需要谨慎、科学和理性,需要对现实和未来负责,一定要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而不是张嘴就来、滔滔不绝、今日之我反对昨日之我、明日之我再反对今日之我、后天之我更是不知道在胡说八道些什么,否则,就别怨老百姓骂你,骂你都是简单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剑术不行,行刺失败,居然还说出了雇主的身份,荆轲真的靠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这一讲,我们要讲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刺客,刺杀千古一帝秦始皇的荆轲。他的事迹,记载在《史记》的《刺客列传》里。在这一篇里,司马迁写了五个刺客,分别是春秋早期的曹沫,春秋末期的专诸,战国初期的豫让,战国中期的聂政,战国末期的荆轲。这样看来

  • 东汉风云:何皇后毒杀王美人,汉灵帝宫中设市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美人为何截取刘荣给太后的信,何太后毒死王美人,王美人惊艳的照片

    宋皇后被废后,忽忽间已过两年,尚未册立继后,六宫无主,当由内外臣工,一再申请,乞立继后,以宣阴化;于是汉灵帝立贵人何氏为皇后。何后出身微贱,是一个屠家女儿,父名何真家居南阳,营业积资,每思攀援权贵,博些微名,凑巧,宫中招选采女,遂囊金出都,赂遗中官,得将女儿充选;也是这女应该大贵,生成一副花容玉貌,

  • 任见:董卓决定挟持献帝逃离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第三章 寒光凛冽的七宝刀19曹操走后,董卓进一步强化防范,谁想动一动他更不容易了。董卓颁布的法律刑罚,混乱无度,不成体统,全都取决于他个人的意志:对普通老百姓往往实施严刑酷法,而对亲信家族,则违法不究。为了聚敛巨额财富,董卓大量毁坏通行的五铢钱,还下令将所有的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破,重新铸成小钱。粗制

  • 田氏代齐,田家用三百年时间反客为主,取代姜姓成为齐国主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齐国田氏怎样取代姜氏,齐国的田氏宗族,齐国为什么从姜氏变成田氏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历史事件是区分春秋与战国的标志。第一个是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另外一个就是发生在前386的田氏代齐,两者都是强臣代君和礼崩乐坏的典型。前者时间早一些,方式更加简单粗暴,通过武力夺权直接瓜分晋国,而田氏代齐要温和得多、缓慢得多。如果把三家分晋比作快速的伏击锁喉,那田氏代齐

  • 父亲死于张飞之手,母亲被曹操强占,他长大成一代名将,名字耳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真正处于乱世之中的强者,往往都拥有不卑不亢的性格,用自己强大的心理,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就比如在东汉末年,出现了数不清的诸侯、谋士、武将,但是能够打出名气的人少之又少。然而就有这么一位名叫秦朗的角色,他貌美如花的母亲被曹操霸占,父亲被张飞斩杀,但他却成为了三国一代强将。 关二爷看中的女人 秦朗的母亲

  • 萧劲光要来福州军区,下属来请示韩先楚怎么接待,韩:我想想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萧劲光视察部队军区司令部感觉这件事非常重要,因为,从海军提供的名单来看,差不多常委班子的人都来了。他们第一时间便把这件事汇报给了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韩先楚看完公函以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对工作人员说:“老首长这也太谦虚了,他要是能亲自过来,那就是指导我们了,怎么能到这里来学习考察呢?”工作

  • 任见:曹操对酸枣镇结盟非常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第三章 寒光凛冽的七宝刀20董卓迁离洛阳,主要是受到来自袁绍为首的关东诸侯的压迫,因此恨透了袁绍,当即下令,将当时在朝中为官的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袁隗之子太仆袁基处死,同时处死的还有袁家大小六十多人。为了搜刮钱财,董卓下令近万兵士洗劫洛阳的富户人家,逮捕洛阳城中富豪,将他们插上“反臣逆党”的牌子,予

  • 荆轲刺秦太过草率,秦国一统天下,最终也难逃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国一灭燕国开始瑟瑟发抖,当年不怕是因为有赵国挡着,现在的燕国害怕得不得了,其中燕国太子丹最害怕,他把文武大臣着急过来商量对策。一位大臣说:投降吧,反正我们也打不过他不投降没办法啊。另一位大臣不乐意了,他想了一个好方法:我们不投降,但是不能跟他死磕,我们找人刺杀秦王。公子丹觉得这个方法好

  • 曹操祖父曹腾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这样子做的人才能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和曹腾,曹腾的个人资料,曹操祖父曹腾完整版

    三百六十行,行行不好混啊。毕竟是从穷苦人家走出来的孩子,曹腾没有抱怨,他不偷懒,不违纪,不惹事,只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对他来说,只要有口饭吃就已经足够了。懂事的曹腾很快被提拔为黄门从官,调到领导(黄门令或小黄门)身边工作。从此与领导照面的机会多了,不管业务水平如何,起码先混个脸熟再说。自盘古开

  • 被掩藏的历史: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的真实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蒙古语和突厥语都是同源,底层词汇都是相同的,两种语言分化是西迁后的事情。而西迁前的固有词汇,在当代蒙古语和当代土耳其语、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是共同词汇。同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满语、土耳其语的第一人称单数分别是bi、bi、b?n;第二人称单数ci、si、s?n;第一人称复数bid、be、biz;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