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002年,工人意外挖到西汉陵墓,棺中女尸却突然“叹气”

2002年,工人意外挖到西汉陵墓,棺中女尸却突然“叹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814 更新时间:2024/2/8 18:48:52

在这些盗墓题材的小说当中,古墓当中不仅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生物,巧妙害人的机关,还有随时会“尸变”的古尸。总之在作者的笔下,古墓中的世界可谓是凶险奇异,迷雾重重。

小说中的古墓自然是经过作者“加工”过的,真正的古墓、古尸究竟是什么样,还得看考古学家们的发掘。

近些年来,多处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墓被考古学家们发掘。其中就包括江苏连云港市出土的一座汉墓,墓穴中一具女尸更是引起巨大的反响。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开棺之后这具女尸竟然出现了“叹气”声。

建筑工地地下惊现汉代古墓

2002年7月的一天,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一处工地上,工人们在使用挖掘机作业时,发现了一座古墓,工人们也不敢怠慢,赶紧跟有关部门汇报。

当地的考古人员高度重视,立刻来到现场进行勘察。通过对于墓葬形式的勘察,考古学家们可以确定这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古墓。

虽然经过这座古墓的上方正在进行建筑施工,但是对于古墓的破坏性并不大。

考古专家们发现这座古墓中发现了两座完整的棺椁,可以判断这是一座合葬墓,另外,随着两座棺椁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些陪葬品。从这座汉墓的规格以及陪葬品来看,这座古墓中埋葬的主人是有一定地位的。

棺中物品

发出“叹气”声的千年女尸震惊众人

考古人员将出土的两座棺椁运回到了连云港博物馆内进行开棺。当工作人员将棺椁盖子打开时,现场人员顿时惊呆了。

这具女尸为汉代女子,下葬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没想到尸体竟然没有腐烂,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棺椁被打开时,现场人员清晰的听到了女尸发出了声音,很像是人的叹气声。

一座棺椁中的千年女尸原本应该腐烂殆尽,打开棺椁之后却发现尚未腐烂,而且还发出了清晰的叹息声。

西汉陵墓中的凌惠平

这种事情若是放在盗墓小说当中绝对会让人感到骨悚然。即便是博物馆的开棺现场,这一声叹息也着实让人吓了一大跳。

经过仔细的勘察,这具女尸虽然没有腐烂,但是身体上的皮肤已经变成了棕褐色,肉眼看上去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头皮与手脚处的皮肤也很清晰。

专家们还对这具女尸进行了解刨,他们发现这具女尸的内脏保存的也比较完好。

解剖人员对古尸进行解剖

千年古尸为没有腐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湖南的马堆汉墓的发掘可谓是震惊世界。在马王堆古墓中出土了一具千年女尸,这具女尸同样来自汉代,同样是没有腐烂。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这具女尸是汉代的辛追夫人。

当年,辛追夫人的尸体历经千年未能腐烂已经成为传奇,没想到这次连云港市出土的汉代女尸一样保存完好。

一般来说尸体在干燥的环境中更加有利于保存,比如说曾经震惊考古学界的楼兰古尸。

那具楼兰女尸在荒漠极度干燥缺水的环境中得以千年不腐。但无论是辛追夫人还是这具会叹息的千年古尸都是埋葬在潮湿的环境中,但依旧能保持尸身不腐,不得不令人称奇。

棺椁开馆后的女尸

辛追夫人的墓葬虽然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棺椁的密封性非好,单单是用来封存棺椁的木炭就有上万斤,可以很好的阻挡水分渗入棺椁之内。

但是这处连云港的汉墓却比较简陋,没有太好的封闭措施,在棺椁打开之后,尸身被大量的液体浸泡着。

那么,会不会是这些液体保护着女尸不腐烂呢?有专家提取了棺椁中的液体进行了检测,发现液体呈弱酸性,这样的环境是适合明明是适合细菌生长的,为何尸体就是没被细菌分解出现腐烂呢?

另外,专家们透露,这些液体中的微量元素种类与含量与海水差别也并不大,可见两千年来已经有不少海水渗入了棺椁当中。这样的环境下,女尸能够千年不腐,这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谜团。

棺液

千年女尸为何会发出“叹气”声

这具千年女尸未能腐烂已经令人称奇了,能发出叹息声就更令人感到费解了,最后还是专家给出了解读。

大家都知道连云港市是一个沿海城市。这处古墓所处的位置比较低。所以在这具女尸下葬之后,陵墓中便灌入了海水,所以才会形成棺椁中特殊的液体,也使得棺椁中形成了独特的环境。

千百年来,只有这些特殊的液体浸泡着这具女尸,使得这具女尸无法与空气接触。但是考古人员打开棺椁之后,女尸便与空气接触了。

尚未腐烂的女尸肺部接触空气之后在气压的作用下,进入了空气,空气在尸体内流动的时候引发了声带震动,所以女尸才会发出声音。而这种声音与人的叹息声很是相似,这就是大家在开棺之后听到的女尸叹气声。

棺椁埋葬位置

千年女尸的身份之谜

这具千年女尸如此神秘,那么她究竟是谁呢?一座古墓被发掘之后怎样判断墓主人究竟是谁,一般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墓志铭,因为墓志铭会对墓主人进行详细的介绍。

尤其是古代的王侯将相门,在死后都会在陵墓中立有墓志铭。墓志铭相比于其他陪葬品来说是不值钱的,所以盗墓贼不屑盗取,即便是古墓被盗,往往墓志铭也会被留下来。

可惜的是这座古墓并没有墓志铭,所以无法从这一方面去判断这具女尸的身份。墓志铭无法确定女尸的身份,那就只能从随葬品下手了。

在这座汉代古墓当中,一共出土的81件随葬品。而在女尸的棺椁当中发现了一枚青铜印章,这是一枚龟钮印章,长约2.5厘米,印章中刻着四个字“凌氏惠平”。也就是说这具女尸生前叫做凌惠平。

凌惠平印章

这座汉代古墓中一共有两座棺椁,一座棺椁的主人是凌惠平,那么另外一座棺椁的主人是谁呢?

一般来说能够死后合葬在一起的都是夫妻。所以另外一座棺椁中的尸体应该是凌惠平的丈夫。

考古学家们在墓中发现了另外一枚较大的龟钮青铜印,但是因为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所以无法通过这枚印章判断尸体的身份。

考古学家们只是从棺椁的内部发现了“东公”两个字。但这也无法判断尸体的身份。因为东公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在古代有身份,有名望的人都可以被称为“东公”。

凌惠平的丈夫复原图

这座汉代古墓中还有一些木牍随葬,上面字表明,在这位“东公”去世之后,当时的“河南太守”,“东海太守”都曾经来吊唁。可见这位“东公”必定是当时极为有身份的人。

而作为其夫人的凌惠平身份也一定不简单,因为在汉朝只有官员,而且是俸禄300石以上的官员才可以拥有龟钮青铜印。而凌惠平一个女子怎么会拥有这种东西呢?

有史学家曾经解释说,在汉代女子也是可以封侯的,所以这位凌惠平很可能是有爵位在身,所以才有资格拥有龟钮青铜印。

不过史书中并没有对于凌惠平以及他丈夫的记载,所以两人的身份也成为了一个谜。

凌惠平复原像

“凌惠平”死亡之谜

在这座古墓被发掘之后,当初对辛追夫人进行头像复原工作的赵成文教授再次对凌惠平进行头像复原工作。凌惠平生前身高在一米六左右,死亡时年龄大概是四十多岁。

凌惠平头像复原工作完成后,画像随之公布,原来真的是一位容貌秀丽的汉代美女。

专家们从凌惠平的头骨与脚底纹路来看,这一定是一位养尊处优的汉代美人。因为凌惠平的头骨很是饱满,说明生前营养充足不愁吃喝。脚底板的纹路即便是两千多年后也依旧很清晰这足以说明她生前很少走路,日常生活都是有人伺候的。

加上木牍文字中的记录以及龟钮青铜印的出现都说明凌惠平夫妇身份尊贵,地位不一般。但是他们的陵墓却十分简单,随葬品也并不多。与当初的辛追夫人墓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不少人怀疑起了凌惠平的死亡原因。

凌惠平复原像

专家们通过对凌惠平尸身的研究,发现她的身体有被人捆绑的痕迹,嘴巴也是开的。

不少人认为这位凌惠平很可能是被人捆绑之后与死去的丈夫“东公”合葬了。而因为两人下葬的都比较急促,所以墓穴才十分简陋,陪葬品也并不多。

不过专家们通过解剖也无法十分确定凌惠平的死亡原因,这或许又是这位汉代女尸留给我们的谜团之一。

凌惠平复原像

凌惠平汉墓的发掘尽管留下了诸多的谜团,但是对于我国对于汉代古墓的考古研究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这具千年女尸早已经成为了连云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08年,连云港博物馆单独开辟出一处“凌惠平列馆”,将凌惠平墓穴中出土的文物以及这具充满着谜团的女尸对外进行展览。

如果对于汉代的古墓以及神秘的千年女尸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机会去连云港博物馆参观一下。

参考文献

1、汉代女尸凌惠平“乔迁新居” 《连云港日报,2008-07-30》

2、《连云港年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魏国的劳模,平蜀的功臣,司马家的忠狗,为何死于司马氏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家是怎么控制魏国的,司马懿的3000死士最后都去哪儿,魏国后期最厉害的武将

    谁是杀邓艾的真凶?讨伐蜀汉的两位主帅,邓艾和钟会,一个被封太尉,一个被封司徒,结果都以“谋逆”的罪名被杀。其中,钟会的叛乱是铁板钉钉的;邓艾则不同,他是被冤枉的。如果说他是被钟会陷害,那么钟会被诛杀后,邓艾应该被解救才是,但其结果是被监军卫瓘继续派人追杀身亡。如果说邓艾是被卫瓘杀人灭口的(因为告发邓

  • 赵王请求楚国出兵抗秦,楚王不愿相助,毛遂怒道:看你那熊样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魏楚联军攻秦,毛遂与赵王的故事,赵王的简介

    此去楚国请求救兵事关重大,所以平原君在出发前必须做足准备。而且为了能成功说服楚王,平原君在自己的幕僚中挑选了十多名说客。(在过去是给府中主人出谋划策的角色)这个时候有个人站了出来,表示:“我也可以一同去楚国。”平原君远远望去却不认得此人,便问道:“你是何人?在幕府呆多久了?”此人回复道:“小人毛遂,

  • 曹操架空汉室的利刃-霸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霸府,曹操与刘备谁忠于汉室,曹操主要城池

    考察这一制度,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曹操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更具体的认识曹魏政治运行的方式。1、霸府制度及其前身霸府"一词并不是官方称呼,而是三国时期及后人对曹操建立的一种政治体制的特殊称谓。简单而言,霸府指曹操建立的以自己为核心、代替正常政府机构职能、管理统治区内各项军政事务的府属机构。霸

  • 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看战国时游说家孟子与张仪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时期的张仪,张仪个人简历,喻恩泰张仪

    在公元前3世纪,那个恍如隔世的时代。当时处于“烽烟四起”的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分裂出秦、楚、赵、齐、燕、魏、韩七个国家。这七个国家君主都无时无刻想着吞并其他六国,从而达成统一。然而统一六国,需要的不仅是军事上的强大,更需要无穷的智慧。而一国之君并不一定是最有智慧的人,反而需要有人才在身边出谋划策。而

  • 解析东汉战争:窦宪出征北匈奴,收降20万匈奴兵,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窦宪破北匈奴之战,东汉汉明帝时曾被谁北击匈奴,西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

    北匈奴再闹饥荒,偌大的草原到处哀鸿遍野,不断有北匈奴士兵南下,选择投降南匈奴。及至此时,南匈奴已经投降四十余年,汉文化的超强同化能力,渐渐让他们忘记了自己是匈奴人。至少,在短期内他们内心的那股狂悍,不会重新被点燃。南匈奴单于屯屠何上书汉和帝,想要出兵攻打北匈奴,彻底让自家的兄弟们臣服于汉朝。其实,这

  • “完璧归赵”看外交,赵国看似赢了实际上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完璧归赵时期赵国的背景,完璧归赵细思极恐,完璧归赵的故事简介50字

    [var1]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外交其实非常频繁的,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互通有无使节频频来往。各国国君继位,丧事都要通过外交手段来向他国通报。就如开战准备也要向他国先行告知,在那个注重礼仪制度的春秋战国,出现了一场著名的外交“完璧归赵”。[var1]完璧归赵大家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个赵国蔺相如不辱使

  • 陕西发现柳公权真迹!写的那年他71岁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记者:杨一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记者12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清理发掘了3座唐墓,其中一座墓葬里出土的一方墓志是由 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写。 这是此次考古发现的柳公权撰书墓志。这一考古项目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凤林北路与文苑南路交接处东部,发现这方墓志的墓葬平

  • 李世民想要对李渊动手,幸好李渊说了10个字,才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建立之后,李渊登基,同时嫡长子李建成也被册立为太子。受后代史书的影响,历史上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不正面,比如“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得知,比起李世民来,李建成固然是差了很远,但客观评价的话,其实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不堪,毕竟一来南征北战多年,李建成也曾立下赫赫战功;二来手下既然有

  • 明朝最大谜团: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去了哪里?《建文皇帝遗迹》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万历为什么承认建文,建文皇帝下落之谜,朱棣建文

    这一天,谷王朱橞和曹国公李景隆开城迎接;这一天,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宣告结束。十七日,朱棣前往孝陵拜谒父亲朱元璋,之后返回奉天殿一一群臣早已为他备好法架和玉玺,接着山呼万岁,就这样,朱棣半推半就地登上皇位。从此,明朝迎来了铁血柔情的永乐时代;与此同时,另一个悬疑将困扰朱棣一生一一前任皇帝朱允炆去了哪里

  • 古代名人智慧:唐玄宗冷处理法夺儿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是个风流皇帝,妃嫔成群,仍不满足,时常叫亲信太监高力士举荐“野味”享受。为了享受“野味”方便,他叫人把骊山温泉宫重新修整,装修得比后宫还华丽。但有一条玄宗十分不满,就是高力士所荐“野味”,没有一个有持久吸引力的,过不上三五天,便玩腻了,玄宗为此常斥责高力士。这天,玄宗又向高力士发脾气,高力士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