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用膳时吃到一根头发,御厨急中生智说六字,龙颜大悦还升职

朱元璋用膳时吃到一根头发,御厨急中生智说六字,龙颜大悦还升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806 更新时间:2024/1/31 10:37:34

无论是通过科举在朝为官,还是参军打仗建功立业,在权位上升的同时也代表着离皇帝越来越近。

常言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情绪不仅是开致富路的密码,也是去往鬼门关的钥匙。

曾经有一位御厨就因为朱元璋在用膳时,在御膳中发现一根头发,差点人头落地,最终凭借巧妙的语言化解了危机,还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御厨说了什么呢?为什么朱元璋会因为一根头发就想要杀人?这就要讲讲朱元璋的经历。

悲惨的童年遭遇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由于家境贫困,朱家本来在地主家干活,一家人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也只是勉强换来温饱。然而天不遂人愿,这一年的旱灾,粮食收成大量减少,次年又发生蝗灾和瘟疫。

加上元朝末年,众多的社会矛盾,引起全国各地农民起义,社会暴乱。而朝廷发放的救灾物资,又在途中被官吏贪污尽数纳入自己口袋。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朱元璋一家人多人先后死去,只剩下朱元璋和他二哥还艰难地存活在世间。正因为如此,幼年时的朱元璋就十分痛恨贪官污吏。

被小人诬陷

朱元璋一路要饭,为了生存来到皇觉寺,希望寺庙里的和尚能赏他一口饭吃。起初朱元璋在寺庙里打工,还能勉强混口饭吃,可是长期的灾难,让寺庙也难以为继。这时朱元璋的同乡人汤和来信让他参加起义军。朱元璋起初并不愿意,他的愿望仍然只是吃饱饭就足够了。

可是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内心阴暗的人,有人在暗中揭发他收到起义军信的消息,得知消息的朱元璋被逼无奈才参加了农民起义。此事让朱元璋更加了解人心的险恶,也因此十分痛恨小人。

侄儿朱正文背叛

在朱元璋还在应天城当起义军首领时,他最大的敌人便是同为起义军出身的陈友谅。在一次支援过程中,差一点被陈友谅大军抄了后路。还好当时有深受朱元璋器重的侄儿朱文正留守后方,才得以保全都城。

当时陈友谅趁朱元璋大军外出救援之时,得知留守都城洪都的朱文正是一个只懂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平日里除了吃喝嫖赌什么也不会。陈友谅就准备来一手釜底抽薪,端了朱元璋老巢,却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假象。

随着陈友谅60万大军攻来,朱文正凭借着几万兵马硬生生守住了洪都几个月,被称为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后来等到朱元璋回来,才得以脱困。如此战绩让朱文正大放异彩,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朱元璋却没想到深受自己器重的侄儿因为对自己的封赏不满,选择了背叛自己。

不过十分伤心的朱元璋,并没有将朱文正判处死刑,而是将他软禁起来,最后郁郁而终。

朱元璋的性格特点也就这样一点一滴地不断累积,童年的悲惨遭遇,小人的陷害,朋友亲人的背叛,加上自己本就是农民出身,对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皇位患得患失。因此才养成了多疑,残暴的性格。

用膳发现头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元璋在一次与马皇后用膳时,吃着吃着发现碗里有一根头发,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认为,里面既然能出现一根头发,那就意味着检查不仔细。

随即朱元璋就命人去叫来御厨,打算“杀鸡儆猴”。等御厨战战兢兢赶到后。立刻迎来朱元璋的质问。御厨心中惊恐万分,明白此事处理不好就会掉脑袋。但他也清楚,自己做的每一道菜都是经过仔细检查,并亲自监督着送给皇上用膳,中间并没有出现其他人。

御厨在仔细观察头发后发现,这根头发并不是自己的,自己已经是满头白发的年龄,而盘中的头发却依旧乌黑,随即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靠六字转危为安

原来这根头发是朱元璋自己的。但当时有众多伺候的宫女以及奴才在场,如果直接指出皇帝的错误,那本来没罪的自己也难逃朱元璋的记恨。

御厨为了躲避祸端,便急中生智地对朱元璋说了六个字:“陛下,此乃龙须。”

短短六个字,不仅摆脱了自己的嫌疑,还顾及了皇帝的面子,同时还赞扬了朱元璋是龙体,侧面说出朱元璋就是皇帝本帝了。

朱元璋本就对自己的皇位非常看中,此话直击朱元璋内心要害,龙颜大悦,随即就给御厨升职加薪作为奖励。从中不难看出,朱元璋也是一位赏罚分明的皇帝。

朱元璋的功绩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纯农民出身的皇帝,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多争议。一方面朱元璋带领整个国家,在短短二十几年里,从战后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变成了生活富裕,百姓安居乐业的繁华盛世。

这样说可能大家不太能感受到朱元璋到底有多厉害。换用今天来对比,我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历经三十多年才实现人民基本温饱。

如果与西汉做对比,相当于朱元璋仅凭自己一人就与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四代人的努力成果一样了。可见朱元璋政绩之耀眼。

众所周知,秦始皇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帝”,而也有人将朱元璋称为“千古一帝”,相比起秦始皇打天下,完成大一统,朱元璋更是治世之能君。

在执政期间,朱元璋也曾数次挥师北上,征战边疆,将北元打得抱头鼠窜。面对内忧外患,朱元璋还能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朱元璋的能力之强,历史上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人少之又少。

朱元璋的过错

朱元璋也曾犯下许多错误。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会犯错,朱元璋也不例外,不过是因为朱元璋万人之上的地位将过错放大了而已。而且是非功过都是后人的评判,其实站在朱元璋的角度,许多事情都有其道理。

如今,许多人认为朱元璋在杀人时大肆株连。胡惟庸案就曾牵涉三万多人。后来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又将众多功臣与将领都一股脑儿端了,这也是朱元璋备受诟病的地方。

在看过本文之后,不知大家对这样一位功过并存的皇帝有何感想呢?

更多文章

  • 四川刘姓农民一翻族谱:先祖竟是他?刘禹锡到底出自匈奴还是汉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禹锡玄都观二首原文,刘禹锡最好的三首诗,刘十九与刘禹锡的关系

    而在四川有一名刘姓男子,自称是刘邦后人,还拿出族谱证明自己,据说这份族谱还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关系。究竟怎么回事呢?阿族这就带大家来看看。 村支书年过60,受托修谱续传承 男子姓刘,名德铭,是四川绵阳三台县核桃街村人。刘德铭本就是核桃街村村支书,已经60多了。1992年的时候,族中老人刘宗兴、刘宗进

  • 朱元璋宴请众臣,刘伯温看见2道菜吓一跳,对徐达说:皇帝要杀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刘伯温徐达,朱元璋起兵多久见到刘伯温,刘伯温劝朱元璋投降朝廷

    就在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当中,旧的王朝被推翻新的王朝则被建立起来,那些曾经对剥削者深恶痛绝的人,也变成了曾经自己痛恨的样子。作为农民起义者,朱元璋的一生可谓称得上是逆袭人生,他在成为皇帝之后对于大臣们的“消极”转变极为不满,为了提醒他们不忘初心,朱元璋煞费苦心地安排了一次宴会。在这场宴会上,真正读懂朱

  • 唐中宗赐50岁老媪,给左御史大夫为妻,御史大夫叩谢高呼陛下万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初御史大夫,唐代皇帝的御赐牌,旧唐书唐高宗泰山封禅

    窦怀贞 在历史中有仗义执言的贤臣,就有趋炎附势的奸佞。唐朝时期,一位十年苦读的书生,考中了进士。他进入仕途后,却为了争权夺利,迎娶五十岁 老 媪,留下贻笑大方的故事。 此人就是唐朝丞相窦怀贞,窦怀贞青年时期,在家乡享有盛名,无人不知道他的贤名。窦怀贞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与邻里和睦,是州县里的好

  • 陈循:五朝阁老、明朝不老松、铁骨傲然,这位绝代文臣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陈循 画像)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陈循出生在江西泰和的一户普通人家里。这位仁兄的出身虽然普通,但却拥有一个并不普通的童年。五岁丧母,十岁丧父,这是一个从小就失去了亲情关爱的人。而关于陈循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只能给大家讲这么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史书只记载了这么多。有很多十分优秀的自媒体同行,深

  • 伤心北宋亡国,奇女子挥毫留下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无独有偶,南宋灭亡时,面对蒙古铁蹄下被摧毁的锦绣繁华,同样出现了这样一个奇特女子,被俘之后,千里辗转,写下题壁词《满庭芳·汉上繁华》,署名却连姓氏也没有,书为“徐君宝妻”。而且写完之后,就投池而死,词也便成为绝笔。同样一生只留下了一首哀悼亡国的作品。两首词都写得血泪斑斑,将个人身世与国破家亡紧密相联

  • 同样采用府兵制,为何西魏培养出强悍军队,唐朝却遭遇无兵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面临同一种征兵制度下,西魏和唐朝的情况却刚好相反。在府兵制的军队制度下,综合实力稍逊的西魏,培养出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而经历“开元盛世”的唐朝,却面临无兵可用的窘境。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府兵制是什么呢?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

  • 史林探秘:捋一捋李世民的职位,有点明白玄武门前为何流血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都是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所拥有的头衔,这些头衔里有爵位,有荣衔(只是加官无实权的职位),有虚职(职务由他人代行),有实职......它们结合在一起告诉了我们一个史实,李世民与李建成为何会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头衔具体都是什么吧。爵位、荣衔、虚职爵位:秦王。由于受到先秦历史的

  • 假如你是吴三桂,你会投降多尔衮还是李自成,还是死守山海关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三桂与李自成山海关决战,李自成与清军山海关大战,假如吴三桂投降闯王李自成

    是投降李自成还是多尔衮,或者据守山海关呢?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玩的理论当时吴三桂、清军和李自成三股势力是一个互相克制的关系,就像石头剪刀布一样。吴三桂据守山海关,铜城铁壁,但是清军的铁骑不擅长攻城,而李自成的起义军人多势众,攻城掠地最擅长不过。李自成的民兵多以步兵为主,在面对清军的铁骑的时候却非常无力,

  • 东晋,琅琊王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为何一直不敢篡位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琅琊王氏50世后家谱字辈大全,琅琊王氏最终结局,东晋琅琊王氏

    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下,皇权的不断加强,中央权力的日益扩大则是贯穿整个封建时期的历史潮流。然而汉朝后期皇家的逐步衰落,门阀士族们却渐渐兴起,演变成一种不容忽略的政治势力。但皇位只有一个,世家门阀壮大了,势必要走向谋朝篡位的地步,这几乎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在东晋时期,却出现了一个另类,

  • 大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分析!娶媳妇他先享用,第一个孩子要摔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疆域图大元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内讧与夺权蒙古人性格强悍,他们历来遵循强者为尊,你比我强,我就听你的,你比我弱,我干嘛听你的,谁的话都不管用,即使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道德的束缚在蒙古人眼里算个球!于是,成吉思汗刚死,蒙古人的内讧,就开始了。成吉思汗临死前说,他的汗位由窝阔台继承。这让他的另一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