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通过科举在朝为官,还是参军打仗建功立业,在权位上升的同时也代表着离皇帝越来越近。
常言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的情绪不仅是开启致富路的密码,也是去往鬼门关的钥匙。
曾经有一位御厨就因为朱元璋在用膳时,在御膳中发现一根头发,差点人头落地,最终凭借巧妙的语言化解了危机,还获得了升职加薪的机会。御厨说了什么呢?为什么朱元璋会因为一根头发就想要杀人?这就要讲讲朱元璋的经历。
悲惨的童年遭遇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由于家境贫困,朱家本来在地主家干活,一家人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也只是勉强换来温饱。然而天不遂人愿,这一年的旱灾,粮食收成大量减少,次年又发生蝗灾和瘟疫。
加上元朝末年,众多的社会矛盾,引起全国各地农民起义,社会暴乱。而朝廷发放的救灾物资,又在途中被官吏贪污尽数纳入自己口袋。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朱元璋一家人多人先后死去,只剩下朱元璋和他二哥还艰难地存活在世间。正因为如此,幼年时的朱元璋就十分痛恨贪官污吏。
被小人诬陷
朱元璋一路要饭,为了生存来到皇觉寺,希望寺庙里的和尚能赏他一口饭吃。起初朱元璋在寺庙里打工,还能勉强混口饭吃,可是长期的灾难,让寺庙也难以为继。这时朱元璋的同乡人汤和来信让他参加起义军。朱元璋起初并不愿意,他的愿望仍然只是吃饱饭就足够了。
可是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内心阴暗的人,有人在暗中揭发他收到起义军信的消息,得知消息的朱元璋被逼无奈才参加了农民起义。此事让朱元璋更加了解人心的险恶,也因此十分痛恨小人。
侄儿朱正文背叛
在朱元璋还在应天城当起义军首领时,他最大的敌人便是同为起义军出身的陈友谅。在一次支援过程中,差一点被陈友谅大军抄了后路。还好当时有深受朱元璋器重的侄儿朱文正留守后方,才得以保全都城。
当时陈友谅趁朱元璋大军外出救援之时,得知留守都城洪都的朱文正是一个只懂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平日里除了吃喝嫖赌什么也不会。陈友谅就准备来一手釜底抽薪,端了朱元璋老巢,却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假象。
随着陈友谅60万大军攻来,朱文正凭借着几万兵马硬生生守住了洪都几个月,被称为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后来等到朱元璋回来,才得以脱困。如此战绩让朱文正大放异彩,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朱元璋却没想到深受自己器重的侄儿因为对自己的封赏不满,选择了背叛自己。
不过十分伤心的朱元璋,并没有将朱文正判处死刑,而是将他软禁起来,最后郁郁而终。
朱元璋的性格特点也就这样一点一滴地不断累积,童年的悲惨遭遇,小人的陷害,朋友亲人的背叛,加上自己本就是农民出身,对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皇位患得患失。因此才养成了多疑,残暴的性格。
用膳发现头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元璋在一次与马皇后用膳时,吃着吃着发现碗里有一根头发,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认为,里面既然能出现一根头发,那就意味着检查不仔细。
随即朱元璋就命人去叫来御厨,打算“杀鸡儆猴”。等御厨战战兢兢赶到后。立刻迎来朱元璋的质问。御厨心中惊恐万分,明白此事处理不好就会掉脑袋。但他也清楚,自己做的每一道菜都是经过仔细检查,并亲自监督着送给皇上用膳,中间并没有出现其他人。
御厨在仔细观察头发后发现,这根头发并不是自己的,自己已经是满头白发的年龄,而盘中的头发却依旧乌黑,随即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靠六字转危为安
原来这根头发是朱元璋自己的。但当时有众多伺候的宫女以及奴才在场,如果直接指出皇帝的错误,那本来没罪的自己也难逃朱元璋的记恨。
御厨为了躲避祸端,便急中生智地对朱元璋说了六个字:“陛下,此乃龙须。”
短短六个字,不仅摆脱了自己的嫌疑,还顾及了皇帝的面子,同时还赞扬了朱元璋是龙体,侧面说出朱元璋就是皇帝本帝了。
朱元璋本就对自己的皇位非常看中,此话直击朱元璋内心要害,龙颜大悦,随即就给御厨升职加薪作为奖励。从中不难看出,朱元璋也是一位赏罚分明的皇帝。
朱元璋的功绩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纯农民出身的皇帝,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多争议。一方面朱元璋带领整个国家,在短短二十几年里,从战后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局面变成了生活富裕,百姓安居乐业的繁华盛世。
这样说可能大家不太能感受到朱元璋到底有多厉害。换用今天来对比,我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历经三十多年才实现人民基本温饱。
如果与西汉做对比,相当于朱元璋仅凭自己一人就与汉高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四代人的努力成果一样了。可见朱元璋政绩之耀眼。
众所周知,秦始皇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帝”,而也有人将朱元璋称为“千古一帝”,相比起秦始皇打天下,完成大一统,朱元璋更是治世之能君。
在执政期间,朱元璋也曾数次挥师北上,征战边疆,将北元打得抱头鼠窜。面对内忧外患,朱元璋还能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朱元璋的能力之强,历史上能与他相提并论的人少之又少。
朱元璋的过错
朱元璋也曾犯下许多错误。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都会犯错,朱元璋也不例外,不过是因为朱元璋万人之上的地位将过错放大了而已。而且是非功过都是后人的评判,其实站在朱元璋的角度,许多事情都有其道理。
如今,许多人认为朱元璋在杀人时大肆株连。胡惟庸案就曾牵涉三万多人。后来为了给朱允炆铺路,又将众多功臣与将领都一股脑儿端了,这也是朱元璋备受诟病的地方。
在看过本文之后,不知大家对这样一位功过并存的皇帝有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