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巴泰:皇太极犒赏众将,他以“没衣服”为由拒绝赴宴

阿巴泰:皇太极犒赏众将,他以“没衣服”为由拒绝赴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775 更新时间:2024/2/20 14:29:21

阿巴泰,努尔哈赤第七子,皇太极的兄长,满洲八旗名将,骁勇善战。

征战一生,阿巴泰立下赫赫战功,却喜欢发牢骚,经常被皇太极训斥。

但是,阿巴泰并未被重罚,比代善、阿敏、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德格类等兄弟幸运很多。

1611年,阿巴泰首次出征,追随大将费扬古讨伐海东女真,俘虏一千余人。努尔哈赤亲自到城郊迎接,重赏阿巴泰。

1623年,阿巴泰挂帅出征,讨伐扎鲁特部首领昂安,将昂安及其子斩杀。

1642年底,阿巴泰挂帅,率10万兵马翻越长城,深入中原,攻取城池94座,俘虏人口数十万,凯旋而归。

阿巴泰征战四十年,大小战斗八百场,很少遭遇失败。可惜,阿巴泰喜欢发牢骚,对皇太极不满意,经常搞“非暴力不合作”。

阿巴泰出身低微,母亲是侧妃,虽说年纪很大,且战功赫赫,却不是“八和硕贝勒”,在许多场合都显得尴尬。

努尔哈赤时代,阿巴泰年纪大,其他弟弟、侄子年纪尚小,阿巴泰的地位还是很高,与“四大贝勒”一起接见蒙古使者。

1626年,努尔哈赤被袁崇焕击败,郁郁而终,皇太极继位,阿巴泰的人生轨迹瞬间改变。

出于强化君权的需要,皇太极借助“小贝勒”的力量,不断削弱“三大贝勒”的实力。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得到皇太极重用,阿巴泰则相对受冷落,这让他很不满意。

1626年,皇太极继位不久,便设宴犒赏众将士,大贝勒、小贝勒纷纷作陪。

阿巴泰年纪大,战功显赫,却不能与大汗坐一起。此时,皇太极、代善、莽古尔泰、阿敏、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德格类、济尔哈朗、岳托、硕托、萨哈廉坐一块。

岳托、硕托、萨哈廉,阿巴泰的侄子;多尔衮、多铎才13岁,乳臭未干;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的侄子。阿巴泰看来,他们能与大汗坐一块,为何自己不行?

众人觥筹交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阿巴泰很不高兴,没有吃饭,也不喝酒,在生闷气。

回到家中,阿巴泰发牢骚:“战则披甲胄而行,猎则佩弓矢而往,赴宴而坐于子弟之列,可耻。”并表示不再去赴宴。

阿巴泰战功显赫,资格也老,又是自己的兄长,皇太极知道阿巴泰有怨言,却也不责怪他。

1627年,皇太极再次设宴,为前来投靠的蒙古将领接风洗尘,并让贝勒们陪伴,一起喝酒。

阿巴泰以“没有”衣服穿为理由,拒绝参加宴会。阿巴泰直言:父汗赏赐的裘皮,我已将其分成两半,给儿子做衣服。

阿巴泰此举,让皇太极很不满意,为了敲山震虎,巩固君权,皇太极决定召开八旗议事会,敲打阿巴泰。

会议上,大贝勒代善发言,训斥阿巴泰,说他不识抬举,没有自知之明。阿巴泰母亲地位卑微,能册封贝勒,参与议政已经是荣幸,还想干嘛呢?

代善这么一说,其他贝勒高喊,要废了阿巴泰贝勒爵位。皇太极目的达到了,便好言安慰阿巴泰,保留贝勒爵位,只是罚款几匹马而已。

皇太极敲打,阿巴泰有所收敛,但赏赐不公平,他还是经常发牢骚。后来,皇太极想让阿巴泰把女儿嫁到蒙古,阿巴泰拒绝,皇太极也容忍。

皇太极时代,阿巴泰被处罚15次,都是因为发牢骚引起的。但是,皇太极并未剥夺他贝勒的爵位,只是罚款、没收一些马匹罢了。

1636年,皇太极称帝,代善、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岳托、豪格相继册封亲王,阿巴泰依然是贝勒,低了两级。

阿巴泰再次发牢骚,便躲在家里,不去工部上班。皇太极说他懒惰,训斥一顿后,又没收几匹马,仅此而已。

相对其他兄弟而言,阿巴泰被斥责次数多,却没有被重罚,这是他的幸运。阿敏、莽古尔泰,死于皇太极之手,莽古尔泰的正蓝旗被吞并。

代善也经常被打击,搞得灰头土脸,不再参与政务,低调做人。阿济格被废除镶白旗旗主的位置,差点处死。

多尔衮、多铎在松锦之战第一阶段失败,皇太极废了他们亲王爵位,扬言处死,后得以赦免,表明皇太极准备对三兄弟动手。

同样是松锦之战,阿巴泰则失败,皇太极仅仅罚款银两,然后拉着他一起出征,与洪承畴对决。1642年底,阿巴泰挂帅,深入中原。

可以说,阿巴泰很幸运,他喜欢发牢骚,皇太极却能原谅他。之所以如此,主要是阿巴泰母亲地位低,对皇太极不构成威胁,而且仅限于发牢骚,皇太极自然要给兄长面子。

1646年,阿巴泰坐镇徐州,准备南下征讨弘光朝廷。此时,阿巴泰58岁,身体不适,染上了天花,病逝。

顺治很伤心,追封阿巴泰为敏亲王,贝勒爵位由儿子岳乐继承。1673年,吴三桂起兵,岳乐率兵南征,凭借军功册封安亲王。

参考书目:《清史稿》

更多文章

  • 年羹尧摇尾乞怜、屈服求饶无果,含恨自尽,雍正:他本就该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帝:年羹尧爱卿,我的贴心知己,遇到你真是神明保佑,有你在我时时心神舒畅。坐稳皇位以后雍正帝:奸臣年羹尧,目无国法,贪污受贿,扰乱朝纲,理应处死!纵观历史,“变脸”几乎是历代帝王必备的技能,在他们坐稳皇位之前,对待功臣那叫一个掏心掏肺,恨不得将半壁江山都送给出去;坐稳皇位以后,他们往往会翻脸无情,

  • 法国人眼中的清朝,同时期对比差距之大,已不处于同一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巅峰时有多强大,法国侵占清朝领土,清朝女子法国留学照片

    毕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已经将清王朝与世界隔绝了太久,清朝被封闭了太久,而国外工业革命悄然发生,清王朝已落后了世界各国一大截,哪里是一场改革运动就能追上的?以前的西方国家严重的中国“地大物博",总是把中国当作“天朝上国”,有些甚至还要对其进行朝贡和拜访,曾经的中国是那么神秘和强大,那么在清朝末

  • 大清重臣刘统勋到底有多厉害?看看他的政绩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清官员刘统勋简历,刘统勋电视剧40集免费,刘统勋吃枣

    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猝死在上朝途中,乾隆帝亲往吊唁,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这是文臣身后可以得到的最高谥号。而在清朝270余年历史上,仅有八位文臣获得这一荣誉!可见乾隆皇帝非常惋惜刘统勋的突然离世。当然乾隆帝这么高的评价是建立在刘统勋为官几十年的兢兢业业!《清史稿刘统勋传》: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

  • 清官衣锦还乡怕被嘲笑,用一车砖头掩饰,乾隆:全部换成真金白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为什么杀27名清官,乾隆时期的十大清官,乾隆说清官视频

    敢于顶撞皇帝的直臣敢当着皇帝的面去顶撞的这种臣子在明清的的时候已经是属于和大熊猫差不多的稀有物种了。唐朝和宋朝的时候比较多见,基本上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身边都是有这样几个臣子的,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将国家荣誉和政府实际权力抓到自己手中之后,国家大臣从此刻就知道自己再也不是唐宋时代的国家合伙人了,而

  • 这一仗没打赢,让鸦片战争推迟百年,又让大清迟钝了一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鸦片战争大清有取胜的可能吗,鸦片战争大清能打赢吗,鸦片战争如何改变大清

    缅甸有一部史书,叫《琉璃宫史》,里面记载:缅甸曾派7200万军队来攻打南宋,并且夺取了我国的云贵川等地。等到元朝统一政权后,元朝派了一万骑兵征伐缅甸,击败缅甸,元朝史官认为士兵1人单挑八千缅甸士兵。如今看来,这完全就是个笑话,缅甸全国人口加起来都没有7200万。缅甸在历史上,和元明清多次爆发过战争,

  • 康熙为何21岁就立太子?背后苦衷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为什么两次废太子,康熙当年为什么要立太子,康熙为何被立为太子

    这么一来,就出现一个疑问:康熙十四年,康熙也才刚刚21岁,这么年轻,为什么就急于册立太子呢?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怀念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顾命大臣索尼的孙女,她的父亲葛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他还有一个叔叔叫做索额图。康熙亲政时,也只有孝庄身后的科尔沁部落这一支强有力的支持,面对咄咄逼人的鳌拜,康熙

  • 水患来临,乾隆做了一个决断,结果导致百姓死亡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以为最为自恋的皇帝非乾隆莫属,典型的自我迷恋型人格,但是很多的历史事件却让后世明白,这个皇帝并非有他自己认为的那么好。首先胸无点墨却极为好标榜文采,一生作诗4万余首,却无一首脍炙人口。对历代大家的惊世之作品头论足,拿着红章大印各种的盖章留痕。亲手毁了无数的名家之作。这些也暂且不提。单

  •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宗人府在什么位置,清朝妃子位分排名,清朝妃子漫画

    前世今生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宗人府的前世今生。宗人府最早设立于明朝初期,那时候还不叫宗人府而是大宗正院,直到洪武二十二年才改为宗人府。对于宗人府《明史》这样记载:“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不过从永乐皇帝以后,宗人府大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

  • 黄冈走出个“大家”,公称民国狂士却自诩菩萨,晚年却凄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民国黄冈王啸风,黄冈历史十大名人,清末黄冈巨富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民国时期的学术氛围,那必然是“繁荣”。这个时代群星荟萃,涌现了许多才高八斗的大学者,例如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然而,有位学者虽说名声不如这些人响亮,但是却令人印象深刻。他就是熊十力,其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性格令后辈们又敬仰又害怕。晚年,他却泪流满面,感叹中国文化亡了,心力衰竭

  • 民国“四大家族”的陈氏兄弟,败出大陆后,他们的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新泽西州,一位中国的陈先生来此开了一家养鸡场,犹太邻居劝他卖掉鸡场,这位陈先生没理会,不料竟因此陷入窘迫的境地。传到台湾后,还被昔日的同僚好一顿笑话。当时,新泽西州正在大修高速公路,运输的便捷带来养鸡利润大幅下滑,陈先生的鸡场受到严重的冲击。其实,陈先生的鸡场只有6500只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