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摇尾乞怜、屈服求饶无果,含恨自尽,雍正:他本就该死

年羹尧摇尾乞怜、屈服求饶无果,含恨自尽,雍正:他本就该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901 更新时间:2024/1/17 6:34:10

雍正帝:年羹爱卿,我的贴心知己,遇到你真是神明保佑,有你在我时时心神舒畅。

坐稳皇位以后

雍正帝:奸臣年羹尧,目无国法,贪污受贿,扰乱朝纲,理应处死!

纵观历史,“变脸”几乎是历代帝王必备的技能,在他们坐稳皇位之前,对待功臣那叫一个掏心掏肺,恨不得将半壁江山都送给出去;坐稳皇位以后,他们往往会翻脸无情,大肆打压功臣甚至将其置于死地。

汉高祖刘邦是这样的皇帝,雍正帝胤禛也是这样的皇帝。雍正能坐稳皇位,年羹尧功不可没,他用自己的宠幸制造出年羹尧可以肆意妄为的假象,引诱后者入瓮,最后命人搜集年羹尧的罪证,将其置于死地,其手段之狠辣、翻脸之迅速令人不寒而栗!

君臣和睦的蜜月期

作为曾经最得宠的大将,年羹尧不但对雍正拥立有功,还帮助他平稳渡过登基之初的震荡期,其主要功劳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成功牵制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末年,因皇储继承人问题爆发了“九子夺嫡”的恶性竞争,其他皇子在明争暗斗中逐渐失去争夺资格,最后只剩下雍正与八爷党,而皇十四子胤禵就是八爷党对外重要人物。

胤禵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曾率兵入藏,驱逐准噶尔,深得康熙的重用,他手握兵权并且对于皇储之位一直虎视眈眈。

所以在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的时候,雍正就命年羹尧暗中监视胤禵,收集他的动向情报。

康熙驾崩前几个月,胤禵将大营扎在肃州,而年羹尧也一直身在肃州牵制对方,当时雍正得到的所有消息全部出自年羹尧之手。

高效准确的情报让雍正占尽先进,所以他才能趁胤禵还没来得及反应便登基上位,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走他的抚远大将军印。雍正能够兵不血刃达到目的,有赖于年羹尧的有效牵制与准确情报。

二、限制住皇九子胤禟

八爷党除了能征善战的胤禵以外,还有一位擅长政治的核心人物——皇九子胤禟,胤禟才华横溢,在京八爷党全都听从他的安排。

为了防止横生变故,雍正决定将胤禟外放,他让年羹尧处理这件事,后者听从胡期恒的建议在军事堡垒西大通建造房屋,然后把胤禟与其所有家眷全部迁移到这里,从而实现软禁。

如此一来,八爷党的主心骨也被限制住,雍正成功扫除政治威胁,安稳坐上皇位。

三、平定青海叛乱

雍正即位之初,对内要面对其他几兄弟的政治威胁,对外要解决叛乱,任何一个问题没有处理好他的皇位都有可能坐不稳。

雍正元年十月(公元1723年),青海罗卜藏丹津发生叛乱,这对刚刚登上皇位的雍正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考验。

面对这种考验,雍正还是选择相信年羹尧。他打破汉人不得统领八旗兵的清朝传统,将年羹尧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总领各部军队,前往西宁平定叛乱。

当然其实雍正心里也没有多少底,为了给自己留后路他下诏告诉年羹尧:青海叛乱是康熙前朝的遗留问题,如果战败你和康熙都得背锅,要是取胜那就是我一个人的功绩。

这种提前甩锅的做法从侧面反映出雍正的冷血无情,“有福独享,有难甩锅”,任谁遇到这种君主心里都会很不舒服,后来年羹尧会轻视他或许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不过好在年羹尧军事才能足够出色,最终还是成功平定青海叛乱,圆满完成任务,这场胜利帮助雍正树立起一定的政治威信,从而彻底坐稳皇位。

因为这三件功劳,雍正不顾君臣礼节将年羹尧视为恩人,甚至还说出这样一番肉麻至极的恭维话:

“从来君臣之寓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尔之庆幸固不必言矣,朕之欣喜亦莫可比伦。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朕时时心畅神怡,感天地神明赐佑之至”!

这段话将人称改掉甚至能够当作告白词,很难想象一位九五至尊居然会如此煽情!不过这也体现出年羹尧在雍正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从那以后两人进入一段羡煞旁人的蜜月期。

雍正二年十月(公元1724年),年羹尧受召进京,意气风发之下他命文武百官对其行跪拜礼,就连巡抚、总督这些封疆大吏也不能幸免,这种规格远超一个臣子所能承受的极限,然而雍正却不以为意。

论功行赏时,雍正赏赐年羹尧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册封他与父亲一等红爵,其子年富一等男爵,从此年家彻底光耀门楣。

除此之外,雍正帝还在朝堂上明确表示自己与年羹尧是千古君臣的典范,要求文武百官全都向年羹尧学习。

当时年羹尧不仅在西北独揽大权,还直接参与朝廷事务,例如有关重要官员的人事任免安排,雍正会主要参考年羹尧的建议。凡是能得到年羹尧推荐之人,获得官职轻而易举,甚至就连各地封疆大吏的人事任免也大多出自年羹尧之手,其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所以当时很多人表示,入仕的途径除了参加科举考试与获得战功以外,还包括“年选”。

雍正这一份超乎寻常的宠信,让年羹尧误以为自己已经具备牢不可破的坚强后盾,于是乎他化身被宠坏的“孩子”,开始肆意妄为。

年羹尧曾向雍正索要御前侍卫,负责承担牵马坠蹬的任务。要知道御前侍卫选拔非常严格,他们大多是蒙古王公勋戚子弟、宗室子弟及皇帝所赏识的侍卫,级别通常为正三品到正六品级别,这在常人眼中尊贵的高官却被年羹尧当作奴仆使用。

不仅如此,即便是面对雍正时年羹尧也几乎不注重礼数,经常盘腿而坐,丝毫没有半点人臣的姿态。

古代使臣宣读圣旨的时候,臣子必须跪拜在地洗耳恭听,同时三跪九叩以展现自己对皇帝的尊敬。然而雍正的圣旨曾两次到底西宁,可年羹尧直接无视这些礼节,更过分的是他在赏赐完手下居然要求对方行磕头跪拜之礼!如此行径已经不是无视立法可以形容的了,甚至可以说是大逆不道!

最离谱的是,年羹尧自比为白虎转世,曾在一次夜观天象后告诉幕僚邹鲁,雍正三、四年的时候天下会发生重大变故,到时候他年羹尧将化身救世主成就一番霸业。

接着他又觉得光在幕僚吹牛皮不得劲,还想让雍正见识自己的“真才实学”,于是乎在雍正二年,雍正帝打算来年前往景陵揭幕时,年羹尧当即站出来表示那时候会有大事发生,劝告雍正老老实实呆在紫禁城。

连祭祖这种大事年羹尧都要横插一脚,试问他有将雍正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此事过后,两人的蜜月期彻底结束,雍正对年羹尧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翻脸无情的冷血皇帝

年羹尧进京时威风八面,离开京城的时候却受到了雍正的敲打: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

这是雍正第一次用这样的语气传达口谕给年羹尧,后者在大吃一惊的同时也明白自己所做所为已经触碰到雍正的底线,于是他回到陕西后赶紧写奏章乖乖认错,可谁曾想得到了雍正这样的朱批:

“尔等功臣,一赖人主防微杜渐,不令至于危地;二在尔等相时见机,不肯蹈其险辙;三须大小臣工避嫌远疑,不送尔等至于绝路。三者缺一不可。”

这朱批比之前的口谕还要刺耳,很显然雍正已经不打算放过年羹尧了。

还没等年羹尧弄明白怎么一回事,雍正又献上一套“组合拳”。他开始对西北军政集团进行渗透瓦解,能够拉拢的官员全都秘密策反,立场坚定的官员则逐个解决。

紧接着雍正下达密诏,派遣延信回到西北重新接手抚远大将军印,同时收回八旗精锐的调动权,企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架空年羹尧。

雍正三年二月二日,雍正帝命钦天监观测天象并且得出“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祥瑞之兆,以此表明年羹尧之前所说不详之事完全属于造谣,为将其拉下台做好铺垫。

为了表示庆贺,文武百官纷纷在奏章上展现出溢美之词,而年羹尧也硬着头皮写了一份,结果因为一时疏忽将中将“朝乾夕惕”误写成“夕惕朝乾”,这又给雍正留下了把柄。

朝乾夕惕出自《周易》,本意是说天子白天忙于政务,晚上反省自己,这样就能减少错误的产生;而经过年羹尧一改,意思变成了“你晚上得好好反省自己白天都干了些什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雍正以此为借口称年羹尧含沙射影指责皇帝,实乃大不敬,趁机大肆更换陕西与四川的官员,其中包括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这无异于斩断了他的左膀右臂。

到了四月份的时候,就连年羹尧本人川陕总督的职位也被革除,调任杭州将军。文武百官看到年羹尧已经彻底失去宠幸,纷纷呈上奏章弹劾他,年羹尧往日的亲信一个接一个的倒戈,甚至就连亲信岳钟琪也在背后补了几刀。

年羹尧得知无数人在弹劾他,也一直给雍正写折子说明原因,他本以为这种服软认错的态度能够得到雍正的宽恕,却没想到变相提供了认罪的证据。

在回折中,雍正不断催促年羹尧赶紧赴任,然而命亲信傅森、福敏前往杭州替换掉年羹尧身边的小弟,布下天罗地网等待年羹尧的到来。

当然雍正心狠手辣的地方远不止这些。按照清朝惯例,想要对朝廷命官定罪首先得将其革职,所以雍正趁着年羹尧上任的这一段空档期派人前往西北调查他的财产状况。

经过多方调查询问,他终于找到年羹尧藏起来的巨额财产,其中包括300多万顷良田、100多所商号、425万两白银。

以这些来路不明的巨额财产为证据,雍正借机将年羹尧革职,然后派人将羹尧一家老少共计290余口人抓捕至京城等候发落。

有皇帝做表率,其他官员紧随其后,纷纷呈上年羹尧的罪证。经过一番议罪,年羹尧共有九十二条罪名,罪状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不过碍于面子雍正不能立马处置年羹尧,因为一年前的时候他还大肆褒奖年羹尧,让文武百官全都向他学习,如今给年羹尧定罪多少有些打自己脸的成分。

于是乎,他命人上演了一段“老虎闯进年羹尧京城宅院”的戏码,借上天的旨意表面年羹尧天理难容,万万不能放虎归山。这时候百官再度恳求处置年羹尧,雍正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雍正直接绕开正常的司法程序赐死年羹尧,这种的待遇同样在大贪官和珅身上上演。

身处牢狱之中,年羹尧曾写奏折给雍正,字里行间透露出摇尾乞怜的卑微姿态,希望雍正能够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放自己一马,可惜冷血无情的雍正理都没理他。

被赐死的时候,所有大臣都在现场,唯独雍正不在,年羹尧迟迟不肯动手,希望最后再见一次雍正,然而曾经与之有过节的监察官蔡珽语气咄咄逼人,勒令他赶紧自杀,公报私仇以排解内心的怨恨,对此《永宪录》如是记载:

“闻年羹尧赐自尽时,诸大臣咸在,羹尧迟回引决,欲一见天颜而死,珽独厉声叱之,勒令自裁,假公以快私愤如此。”

最后,年羹尧仍然没能见上雍正一面,满怀不甘与悔恨自尽而亡。年羹尧死后,他的儿子年富也被斩首,家族中十五岁以上的儿子全部被流放,直到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他们才被赦免。

年羹尧到死都没认错吗?很显然不是!其实当雍正对他表现出不满之情的时候,年羹尧已经决定服软认错,可雍正根本没有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反而是以雷霆手段将他拉下台,使其最后死得不明不白。

雍正为何要这么做呢?因为他从来都是什么善待功臣、懂得感恩的明君,而是一个城府极深、心狠手辣的冷血帝王,年羹尧的死从一开始就是他一手造成的。

秉公而论,雍正至少有以下两个要杀死年羹尧的理由:

一、君臣权力冲突

君臣权力冲突是自古以来难以化解的矛盾,并且通常以功臣惨死告终。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为西汉创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甚至曾拒绝项羽自立为王的建议专心辅佐刘邦,结果还不是落了个被猜忌处死的下场?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无数功劳,堪比西汉的萧何,结果仍然没能逃过被处死的命运。

年羹尧亦是如此。雍正没有坐稳皇位以前,年羹尧是最得力的心腹,不但能帮助他侦查各种情报,还能给他带来强大的威慑力,是雍正最坚实的后盾。

但是当雍正站稳脚跟,这最坚实的后盾逐渐演变为最锋利的长矛,时刻威胁着他的统治地位。

年羹尧功劳很大,在这些功劳的帮助下他拥有“皇帝最宠幸之人”的身份,以此为跳板他的势力迅速扩张,不但成为西北的“土皇帝”掌握八旗精锐,还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几乎坚不可摧的派系,并且将触手逐渐伸向中央各部门,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有道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对于年羹尧所做的一切雍正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过当时风头正盛、威望很高,贸然对付他有一定的风险性,于是他故意伪装出极度宠幸年羹尧的模样,让后者信以为真逐渐放松警惕,同时放任年羹尧胡作非为,削减他的威望,最后找准时机,将这个威胁彻底铲除。

二、君臣过往矛盾

其实在没有坐稳皇位之前,雍正与年羹尧之前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冲突,只不过由于是见不得光的隐秘事情,即便雍正吃亏了也不好发作。

例如,当初雍正命年羹尧牵制皇十四子胤禵的时候,他本意是让年羹尧将其限制在外面一时间回不了,结果年羹尧直接上奏说胤禵有谋逆之心,于是雍正只能将胤禵调回京城软禁起来,虽然同样达到限制的目的,却违背了雍正的初衷。

要知道雍正与胤禵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多少还是有些感情,而年羹尧的做法让他很难堪,甚至于后来皇太后伤心离世的黑锅也被扣在他的头上,这一点雍正一直怀恨在心。

还有限制九皇子胤禟,表面上年羹尧立了大功,但实际上他也因此得罪了雍正。胤禟身为八爷党的主心骨,足智多谋,对于雍正的威胁很大,所以当初他的本意是让年羹尧找个借口彻底铲除对方。

结果年羹尧又不听话,将胤禟连同家眷全部带回西北,好吃好喝地供着,不但没有给雍正解决问题,反而将其用来牵制雍正。这甚至是在变相威胁雍正:你忌惮的人在我手上,以后做事情的时候记得多掂量一下。

这两件事情办下来,年羹尧“立下大功”,成为最大的赢家,可雍正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试问他如何不怨恨年羹尧?

执笔君言

雍正不是傻子,他能成为“九子夺嫡”的最后赢家,必然有着极深的城府与洞察力。对于年羹尧不守礼法、大逆不道的种种行为他不可能不知情,只不过为了名正言顺地铲除对方,雍正选择了忍让。

年羹尧也并非宁死都不愿向雍正认错,实际上他早有悔改之心,可冷血无情的雍正从来没打算给他悔改的机会,当年羹尧成为宠臣的那一刻起其实已经注定要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从进京面圣到被赐死,年羹尧的风光仅仅持续了一年的时间,这便是成为宠臣的代价,也是效忠雍正的代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法国人眼中的清朝,同时期对比差距之大,已不处于同一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巅峰时有多强大,法国侵占清朝领土,清朝女子法国留学照片

    毕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已经将清王朝与世界隔绝了太久,清朝被封闭了太久,而国外工业革命悄然发生,清王朝已落后了世界各国一大截,哪里是一场改革运动就能追上的?以前的西方国家严重的中国“地大物博",总是把中国当作“天朝上国”,有些甚至还要对其进行朝贡和拜访,曾经的中国是那么神秘和强大,那么在清朝末

  • 大清重臣刘统勋到底有多厉害?看看他的政绩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清官员刘统勋简历,刘统勋电视剧40集免费,刘统勋吃枣

    乾隆三十八年,刘统勋猝死在上朝途中,乾隆帝亲往吊唁,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这是文臣身后可以得到的最高谥号。而在清朝270余年历史上,仅有八位文臣获得这一荣誉!可见乾隆皇帝非常惋惜刘统勋的突然离世。当然乾隆帝这么高的评价是建立在刘统勋为官几十年的兢兢业业!《清史稿刘统勋传》: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

  • 清官衣锦还乡怕被嘲笑,用一车砖头掩饰,乾隆:全部换成真金白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为什么杀27名清官,乾隆时期的十大清官,乾隆说清官视频

    敢于顶撞皇帝的直臣敢当着皇帝的面去顶撞的这种臣子在明清的的时候已经是属于和大熊猫差不多的稀有物种了。唐朝和宋朝的时候比较多见,基本上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身边都是有这样几个臣子的,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将国家荣誉和政府实际权力抓到自己手中之后,国家大臣从此刻就知道自己再也不是唐宋时代的国家合伙人了,而

  • 这一仗没打赢,让鸦片战争推迟百年,又让大清迟钝了一个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鸦片战争大清有取胜的可能吗,鸦片战争大清能打赢吗,鸦片战争如何改变大清

    缅甸有一部史书,叫《琉璃宫史》,里面记载:缅甸曾派7200万军队来攻打南宋,并且夺取了我国的云贵川等地。等到元朝统一政权后,元朝派了一万骑兵征伐缅甸,击败缅甸,元朝史官认为士兵1人单挑八千缅甸士兵。如今看来,这完全就是个笑话,缅甸全国人口加起来都没有7200万。缅甸在历史上,和元明清多次爆发过战争,

  • 康熙为何21岁就立太子?背后苦衷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为什么两次废太子,康熙当年为什么要立太子,康熙为何被立为太子

    这么一来,就出现一个疑问:康熙十四年,康熙也才刚刚21岁,这么年轻,为什么就急于册立太子呢?这可能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怀念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顾命大臣索尼的孙女,她的父亲葛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他还有一个叔叔叫做索额图。康熙亲政时,也只有孝庄身后的科尔沁部落这一支强有力的支持,面对咄咄逼人的鳌拜,康熙

  • 水患来临,乾隆做了一个决断,结果导致百姓死亡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清朝的以为最为自恋的皇帝非乾隆莫属,典型的自我迷恋型人格,但是很多的历史事件却让后世明白,这个皇帝并非有他自己认为的那么好。首先胸无点墨却极为好标榜文采,一生作诗4万余首,却无一首脍炙人口。对历代大家的惊世之作品头论足,拿着红章大印各种的盖章留痕。亲手毁了无数的名家之作。这些也暂且不提。单

  • 清朝“宗人府”是干什么的?为何妃子们闻之色变,宁死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宗人府在什么位置,清朝妃子位分排名,清朝妃子漫画

    前世今生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宗人府的前世今生。宗人府最早设立于明朝初期,那时候还不叫宗人府而是大宗正院,直到洪武二十二年才改为宗人府。对于宗人府《明史》这样记载:“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不过从永乐皇帝以后,宗人府大多由勋戚掌事,而它所管辖的

  • 黄冈走出个“大家”,公称民国狂士却自诩菩萨,晚年却凄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民国黄冈王啸风,黄冈历史十大名人,清末黄冈巨富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民国时期的学术氛围,那必然是“繁荣”。这个时代群星荟萃,涌现了许多才高八斗的大学者,例如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等。然而,有位学者虽说名声不如这些人响亮,但是却令人印象深刻。他就是熊十力,其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性格令后辈们又敬仰又害怕。晚年,他却泪流满面,感叹中国文化亡了,心力衰竭

  • 民国“四大家族”的陈氏兄弟,败出大陆后,他们的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新泽西州,一位中国的陈先生来此开了一家养鸡场,犹太邻居劝他卖掉鸡场,这位陈先生没理会,不料竟因此陷入窘迫的境地。传到台湾后,还被昔日的同僚好一顿笑话。当时,新泽西州正在大修高速公路,运输的便捷带来养鸡利润大幅下滑,陈先生的鸡场受到严重的冲击。其实,陈先生的鸡场只有6500只鸡,就

  • 鳌拜死后,康熙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后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与鳌拜的斗争,郭德纲单口康熙擒鳌拜,康熙试探鳌拜

    古代帝王为了能够使得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般延续下去,他们常常会任命一些顾命大臣来辅佐自己的继承人,尤其的在后主尚且年幼之际,顾命大臣就显得更为重要。不过细数历代顾命大臣,他们大多都没有好结局,被后主夺权杀害者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祸及家人。但是相较于这些人,清朝顾命大臣鳌拜家人的结局则要好得多。鳌拜身份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