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野心勃勃,雄才大略,谁知他攻伐南唐时候,有“两怕四缺”

赵匡胤野心勃勃,雄才大略,谁知他攻伐南唐时候,有“两怕四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01 更新时间:2024/1/26 22:23:52

在制定先南后北的统一步骤以后,太祖赵匡胤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的统一步伐。尽管当时江南的国力已经衰落,但毕竟南唐是十国中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对于南唐,赵匡胤一直在做准备。赵匡胤的目标很清楚:灭南唐。

虽然,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土地辽阔、军费充足、兵员以数万计。虽然赵匡胤有了充足的资本灭南唐,但是做事对一个人来说,最清楚的不应该是自己要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还要知道自己怕什么、缺什么。

赵匡胤怕什么几乎是众人皆知的事。他最怕自己好不容易到手的权利从手中流失。所以他无论做什么大事之前都要先“三思而后行”。南唐有一个让赵匡胤害怕的对手:林仁肇。这个人一有威名,二有实战经验,三是智勇双全,更重要的是,在南唐中,他的影响力高过江南国主煜。所以赵匡胤不得不考虑南唐中这个大敌。

另外他还担心一点,被南北夹击。所以在出兵之前,解决后方压力(契丹)对赵匡胤来说是刻不容缓。虽然赵匡胤之后挑拨离间,使李煜毒死林仁肇,与契丹通婚解决了后方矛盾,但这都是后话了。

赵匡胤更清楚自己缺什么。

第一是缺水军。大宋中原而立,陆军、骑兵是大宋兵种中的强者;南唐地处长江以南,丘陵纵横,河湖网织,拥有强大的水军。而他欲发兵南唐,水上作战是不可避免的。而他最缺少的,就是一支足以对抗“江南水军”的“水上部队”。

为了尽快打造一支水上雄狮,宋太祖“幸造船务观习水战,”而且连着两次,一次是“建隆二年”一次是“建隆三年”,可见赵匡胤心之迫切。

第二是缺一张地图,一张南唐的地图。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赵匡胤急需弄清楚江南的山川地形、城池分布、人口聚散的地图,这事自然不用宋太祖太过于操心,因为他曾令翰林学生卢多逊留南唐,绘制南唐地图。

第三是缺一座大桥。赵匡胤的军队从中原出发,需要渡过滔滔长江,才能攻克南唐都城金陵。要大宋的陆军主力顺利渡过长江,必须要有“长江大桥。”这座大桥也不用宋太祖太过于操心,有人献给他了。

此人是樊若水,江南人。他之所以投奔赵匡胤,简单来说,他在南唐抑郁不得志。自古,当士人不得志时,谁有橄榄枝,他们就会飞到哪里去。赵匡胤就抛来了橄榄枝,“长江大桥”。而樊若水为了投靠赵匡胤早就开始着手准备了。

第四是最重要的,他缺少攻伐南唐的理由。虽然欲加之罪患无辞,但有总好过没有,再说找一个合适的名义也并非难事。史书有载:“上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出师之名。”意思是说赵匡胤派各路将军出发了,但还没有找到征伐的名义。

那么宋太祖是如何以合适的名义攻伐南唐呢?

974年,大宋派遣使臣出使江南,使臣问江南国主李煜:“朝廷如今有柴燎祭天的大礼,国主何不前来助祭?”“国主唯唯不答”,李煜支支吾吾不作答,这就送给了赵匡胤一个出兵的借口“拒朝”。

到此为止,赵匡胤有两怕,四缺。但宋太祖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将“两怕四缺”全部处理,并且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卷三、卷十五》;《南唐书·林仁肇传》

更多文章

  • 大唐已出现武姓之人篡夺江山的流言,为何李世民不诛杀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杀武则天,武则天秘史李世民吻戏,武则天武姓后人

    故事一李世民执政时期,曾有彗星坠落于大唐境内。因彗星坠落一事,民间开始流传起:将有武姓之人篡夺李姓江山的流言。为了替子孙消除隐患,李世民便找来钦天监官员李淳风,为自己推算武姓之人的下落。李淳风一番推算过后,告知李世民:现如今篡夺李唐江山的武姓之人就在陛下宫中,但陛下不可将此人诛杀。李世民问李淳风为何

  • 刘娥垂帘听政11年,不像武则天一样称帝,并非不想而是条件不许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娥和武则天的关系,刘娥垂帘听政,历史上的刘娥皇后临朝听政多少年

    宋朝的刘太后刘娥很像很像唐朝的武则天,武则天灭掉唐朝建立大周,刘太后没有灭掉宋朝建立大汉或者大魏。为什么母仪天下而又君临天下的刘娥不学武瞾,当上皇帝呢?是不敢还是不想?几乎“黄袍加身”的北宋刘太后为何没做成一代女皇?没有谁能拒绝皇帝宝座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之所以拒绝往往不是不想要,而是承受不了那

  •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过年,定好次年再问斩,结果回来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与死刑犯生死之约,历史上的李世民放死囚,李世民出生时的诡异事件

    在大唐盛世,贞观之治下,作为一个推行儒家思想的君王,曾推行一项十分大胆的“仁义”政策。这项仁义政策就是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并于第二年回来问斩。李世民这出奇的旨意,那放回去那些人真得会回来吗?古代社会的外儒内法诸子百家,各说各话,百家争鸣,这样的学术思想自然不利于一个王朝的统治。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

  • 杜甫都饥肠辘辘了,还在写诗替李白担忧,关系竟然那么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甫与李白的故事,李白vs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婚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待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翠竹。这位绝代佳

  • 气吞万里如虎,霸气的宋武帝刘裕,跨江过河,攻灭北方的后秦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裕刘毅,宋武帝刘裕电视剧,宋武帝刘裕个人资料

    刘裕的出身凄苦,自幼父母双亡,靠着艰苦奋斗,一步一步从街头小贩、普通士卒、将军、太尉、宋王、丞相,六十四岁时,成为皇帝,开创了南朝最大的基业。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他军事生涯的出彩一笔——攻灭后秦之战。那可真谓是“气吞万里如虎”,他率军跨江过河,不远数千里长途征战,从东南地区,踏足于西北关中,将劲头正盛

  • 汉代、唐代、明代被宦官干政所扰,为何宋代可以避免宦官弄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中后期宦官干政,宦官弄权,宦官干政是什么意思

    宋代一直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特立独行的那一个,商业蓬勃发展,官场重文轻武,重视分权,问题在一片繁荣之下被掩盖。而与其它大一统王朝完全不同的一点是,宋代没有出现过宦官弄权的现象,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宦官,为何会在歌舞升平的宋代失去干政的机会呢?其实,宦官的权力与皇权是呈正相关的,皇权愈强,宦官掌握权力的可能

  • 身为唐玄宗最不喜爱的一个女儿,她做了什么让玄宗对她感到愧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女儿永乐公主,如何一句话评价唐玄宗,后人是怎么评价唐玄宗

    军事力量强大,再加上外交方面的广阔,使得当时的唐朝名望达到了一个顶峰,各国使团都纷纷来到长安城去拜访大唐皇帝,同时也想参观一下这座雄伟壮阔的长安城。对唐代人们之所以推崇它,是因为他们当时的社会风气非常开放。我们都知道男尊女卑,这种思想在古代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在唐代的时候,女子无疑拥有着非常尊贵的地位

  • 在正史上不被承认的王朝,王莽的新朝、武则天的武周均在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当中,除去被史书记载过的王朝之外,在正史之外,仍然有许许多多的王朝不被承认,甚至很多王朝都是不为人知的存在,它们共性则在于存在的时间都比较短。南明在这些王朝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南明。在现代的许多历史书上,似乎从1644年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明朝就彻底灭亡了。但实际上在

  • 李世民是千古君王,背负杀兄杀侄的名声,为何单独独留下他侄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上李世民有没有杀他侄女,唐砖里李世民的侄女,李世民侄女李长歌在历史上存在吗

    “无字碑头携满字,谁人能识古乾元”,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开创贞观盛世,堪称圣明君主。但在后世的史书记载中却始终有个污点无法抹去,那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通过武力夺取皇位并且杀掉了自己的两位兄弟。那么,对于他的侄子和侄女,李世民又是如何处理的呢?01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女数量很多,据记载,太子李建成共

  • 李世民只派他打了一仗之后就弃之不用,后人却视他为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后人有山东的吗,李世民后人,李世民最信任的三个人

    在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由于他知人善察,从不在乎英雄出身,凭此创造了历史上的一段又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但是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皇帝的唐太宗当然也不能避免一生不犯错。唐朝初期,他派苏定方打了一次仗之后,虽然册封了人家,但是却没有重用而是将其弃用,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李世民驾崩后,苏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