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妃嫔穿的“花盆底”,不单单只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方便皇帝

清朝妃嫔穿的“花盆底”,不单单只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方便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90 更新时间:2024/1/19 18:38:17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

在古代的封建朝,男人们是可以三妻四妾的,尤其是站在权力巅峰地位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让人很是羡慕。现如今我们也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面,后宫妃子们为了争宠那可真是耍尽心机,用尽手段,可以说后宫女人们的战场无异于真实的战场,这里面的尔我诈,勾心斗角真的让人胆战心惊,可以说是将人性的欲望及贪婪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为了能够爬上更高的位置,做了很多昧着良心的事情。

或许在进宫前很多人都是非常的单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不得不为自己的以后考虑,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这些后宫的女子们可以说是下尽了功夫。在现代社会,女性们为了美观,都会穿上高跟鞋来体现自己的气质,而在古代,女性们则会穿上花盆底来体现自己的婀娜多姿,可以说,花盘底就是现如今高跟鞋的前身。当然,这种花盆底是满清妇女所穿的一种鞋子,并不适合年纪大的人穿,只有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才会有这样的打扮。

由于花盆底上西下宽,前平后圆,落地之后的印痕与马蹄很是相似,所以人们也将其称为“马蹄底”鞋。人们也很是担忧她们难道不怕摔倒吗?其实,如果不习惯的话,还是很容易摔倒的,那人们也很是疑惑,为花盆底这么难穿,清朝的后宫嫔妃们为何还要这样为难自己?

关于花盆底的传说

关于花盆底鞋的起源,大致有两种传说,一种则是在满族妇女入关之前,经常会上山去采一些野果,蘑菇等东西,奈何深山老林中有很多的虫蛇,所以为了防止蚊虫叮咬,他们这才想出了了在鞋底绑缚木块的办法。后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样的习俗也出现被流传了下来,更逐渐演变为了精巧的花盆底鞋,被女人们所钟爱。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传说是因为满族的先民在打仗期间为了渡过一片泥塘,便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子上绑了高高的树杈,这才能够安然的渡过泥潭,最终赢取了战争的胜利。自此之后,满族人便觉得是这种鞋子保佑了他们,所以便将此习俗流传了下来,这也是为了纪念这种高脚木鞋的功劳,后来随着时间演变成为了花盆底,成为妇女们的钟爱之物。

花盆底的来源

其实,花盆底的形成与古代封建社会一种残忍的陋习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便是缠足。大家也知道,在古代社会女子们都会进行缠足,从几岁便开始缠紧双脚。由于这种落后的习俗,导致她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不断定型,最终成为了三寸金莲。我们也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那些妃嫔们,在走路的过程中都会被宫女所搀扶着,其实并不是因为妃嫔们的身份尊贵,而是因为缠足的他们无法正常行走。

这种习俗始于北宋后期,到了南宋时期便开始流行,后来到了清朝,满人入关看到这样的情景,觉得女子走路姿态很美,便开始都纷纷效仿起来。不过清朝的统治者并不喜欢这种封建的落后习俗,曾经的顺治康熙都曾下令要禁止妇女缠足,也正因如此,花盘底才开始应运而生。因为这样一来便可以刚好遮住女子的脚,既不需要忍受缠足的疼痛,也能同时拥有小脚,走起路来也很优美,所以便深受女性美的欢迎。

其次,穿上这种鞋既防止了旗袍拖地,还不暴露双脚,看起来非常的美观优雅,经常看清宫戏的朋友们自然也会发现后宫妃子们都会穿着美丽的旗袍,如果配上十几厘米的高跟鞋,那势必会很有气质,这样的话在皇帝面前也是很加分的。毕竟后果女子众多,想要走上更高的地位,那就必须要得到皇帝的宠爱,所以即使在难妃嫔们也需要去适应。

除了美观,主要是为方便皇帝

除了能够提升妃嫔们的气质之外,最主要的用途便是为了方便皇帝,人们也纷纷疑惑,小小的一个花盆底竟然能有这样大的作用?大家也知道,古代后宫佳丽三千,皇帝每天要处理政事,自然记不住这么多人的名字,即使真实历史中的后宫佳丽并没有那么多,但几十上百还是有的,想要记住这么多人的名字,并不是一件易事,而在这个时候,花盆底的作用便非常明显了。

要知道,古代后宫佳丽虽多,但她们身份地位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身上的衣服,配饰,鞋子等东西都会根据她们的身份地位来相匹配。如果皇帝忘了某位妃嫔的位分和身份,那边可以通过观察他们身上的服饰及鞋子便能迅速反应过来,这样也不至于让一国之尊处于尴尬的境地。当然,花盆底鞋也分很多种,像元宝底就只有身份极高之人才能够穿上,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花盆底的工艺也变得越来越精美,逐渐演变为了现在女孩子们钟爱的高跟鞋。

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的变化,女孩子们为了爱美你经常会为自己悲伤以上高跟鞋,所以这两者相比也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纵观历史,里面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通过不断的创新与改进,会对我们现代社会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要学会借鉴,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让我们的社会更快的进步。

参考献: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录》

更多文章

  • 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明清统治者怎样走入绝境,导致国家落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清闭关锁国怎么回事,康熙闭关锁国,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时期关闭自我,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根据国家要求,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这样一来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发展情况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从明朝时期开始,就已经实行了海禁政策,并于中国北方修建了明长城,这便是明朝锁国的一大表现。后来到了清朝时期,由于与罗马教廷之间的矛盾,

  • 努尔哈赤真的有七大恨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对努尔哈赤的评价,努尔哈赤经历了哪些事,如何评价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于是积极进行各项战争的准备工作,二月他认为“欲伐木治攻具,恐为众所觉,乃以缮治诸贝勒马厩为名,遺七百人伐木以备攻具”。三月传令八旗将士“治甲胄、修军器,豫畜牧”。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公开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临行书告天曰:“我父、祖未损明边一草寸土,明于边外,无故起衅,杀我父、祖,此其一也。虽杀

  • 清朝百万军队,在大清灭亡后藏在了哪里?有的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135万军队去哪了,清朝最后的军队去哪了,清朝几百万军队都去了哪里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百多年,曾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些时间阶段里,清朝百姓生活富足,出现了很多的商业城市,国家经济得到空前增长。 但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了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当清朝统治被推翻后,还遗留下了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其中还有百万清军,那

  • 乾隆不仅打击鄂尔泰,甚至连张廷玉也不放过,他有何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经过几年的内修外治,乾隆的统治根基已稳,完全可以着手解决鄂、张朋党问题了。乾隆五年(1740年)四月,他发布上谕,指责臣下逢迎结党,从侧面对鄂、张提出了警告。他说:“鄂尔泰、张廷玉,乃皇考与朕久用之好大臣,众人当成全之,使之完名令节,永受国恩,岂不甚善。若必欲依附逢迎,日积月累,实所以陷害之也。”并

  • 清朝皇帝和王爷妃子为何都长得不好看?原来他们都要遵循一条铁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许多人看宫廷剧,以为长得漂亮就可以和王爷来次邂逅,还幻想入宫当妃子啥的,那皇帝或者王爷选妃子是啥标准呢?真的是长得漂亮就行了吗?看宫廷电视剧,其中宫中或者王府的各大妃嫔都长得很有气质,大多姿色出众,不过这也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古代皇帝挑选妃子,并不是看她长得有多漂亮,而是看家世决定的,这也导致许

  • 雍正帝的三皇子弘时,24岁被雍正削宗籍死于牢中,死因让人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皇帝之死,历史上雍正皇帝的死因,雍正皇帝篡位记录

    一,雍正曾对弘时爱之深,望之切弘时是胤禛的侧福晋(后来的齐妃)李氏所生,弘时的外公是知府李文烨。在雍正帝还是雍亲王时,齐妃是侧福晋,并且很受雍正宠爱,她一连为他生下三个孩子,弘时是三个儿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个。康熙三十四年,李氏为雍亲王生下一女,即后来的和硕怀恪公主,是雍正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女儿;康熙三十

  • 明令禁止“近亲通婚”第一人皇太极,三位妻子却是姑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姑侄为什么嫁皇太极,国外近亲几代不能通婚,蒙古族近亲可以通婚吗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17年,他雄才大略,不愿做一个守成之君,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皇太极非常重视风俗习惯的改革。例如满洲婚俗:嫁娶不择族类,父死,子可娶后母;兄死,弟娶嫂子等。皇太极下禁令,永远禁止娶继母、伯

  • 乾隆在自己的众多儿子里面,为什么要选择嘉庆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1735年,乾隆登基的时候是25岁,在位60年,还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1799年去世时,乾隆已经是88岁的高龄了,是清朝皇帝里面最为长寿的皇帝了。乾隆一生共有17个儿子,活到成年的有10个,而真正活到乾隆去世的只有4个了,除了后来继位的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嘉庆皇帝外,只剩下了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

  • 民国东北王张作霖,这一做法值得现代人反思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北老人回忆张作霖,张作霖东北旧居,揭秘民国张作霖

    众所周知,张作霖原本是一个兽医,甚至还做过土匪、马贼,出身其实并不好,但就是这样的人成为了东三省的东北王,成为了北洋政府的首脑。能够让他从一个小平民成为控制东三省的王者,本人的实力必然非常强大,张作霖先后效忠清朝、袁世凯、北洋政府,甚至还投靠过俄罗斯和日本,投靠时关于他的细节不得不让人惊叹,哪怕是脑

  • 清朝为什么没有杀太平天国降将韦俊?原来有大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平天国降将韦俊墓地,韦俊回乡,韦俊和陈玉成

    太平军将领一旦落入清朝手中,一般都会“不得好死”,不管是前期的北伐军将领林凤翔、李开芳,还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都是凌迟处死。就连太平天国翼王石达,也被四川总督骆秉章骗降后千刀万剐(凌迟)。韦俊差点俘虏了,这个湘军大佬杀了无数的清军还击毙了清将罗泽南,他投降清朝后,却安然无恙地活着,难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