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明清统治者怎样走入绝境,导致国家落魄

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明清统治者怎样走入绝境,导致国家落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854 更新时间:2024/1/13 23:09:47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时期关闭自我,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根据国家要求,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这样一来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发展情况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从明朝时期开始,就已经实行了海禁政策,并于中国北方修建了明长城,这便是明朝锁国的一大表现。后来到了清朝时期,由于与罗马教廷之间的矛盾,后来皇帝便下令在全国禁止天主教,这也正式开始了清朝的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演变也有一个历程,早在元末明初时期,当时的日本国内封建诸侯相互割据一方,那些遭遇失败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和商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活动。为了保护人民的安全与保护胜利果实,朱元璋便下令实施海禁政策,这也是闭关锁国最先的表现。

但过分的海禁政策也使海外贸易来往困难,而一些民间非法分子便利用这个机会谋取私利,导致沿海地区市场秩序一片混乱。在隆庆皇帝登基之后,他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及时调整了政府政策,恢复了正常海外贸易活动,这也使得中外贸易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个事件被称为隆庆开关,隆庆开关也是明朝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

顺治皇帝统治时期,这个时间段清朝已经进入了山海关内,占领了京城,领土面积在不断扩大。既然没有了这方面的顾虑,那么对于经济发展方面便更加的关心。因此对于那些前来中国进行的外国船只,根据明朝时期的规矩,不让他们进入广州,只能在澳门地区进行交易。后来由于郑成功势力不断向南迁,最后竟然占领了东南沿海地区,清朝朝廷就严禁出海,实行迁海令。

这样一来使得沿海地区的居民被迫搬家,他们流离失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活路,极阻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幸好那些欧洲国家仍然在积极地与清朝联系,积极的发展对外贸易。陆陆续续的清朝先后与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建立了贡士贸易体系,使得与西方的联系日益密切。

到了18世纪时期,由于中外贸易越来越频繁和不断爆发的反清抗争,清朝统治者就开始担心西方人与汉人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清朝的统治。于是在1759年,当时的两广总督便向皇帝建议建立一个国家的机构,实际上就是由政府特许一些商人进行垄断性的海外贸易,而那些外国人如果想来中国做生意,那么必须要通过这个机构,而他们在中国的行为也受到这个机构规定的限制。

除此之外,外国商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来到广州进行贸易,如果遇到错误的时间或者期限已经到那就必须离开。就连在广州商品交往期间,他们也只能居住在朝廷所提供的使馆内,他们可以在中国雇佣翻译和买办,但不能进行任何信件的传递。

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一政策,他们甚至还规定要加强河防力量,监视外国船只的一举一动,这一些规定在当时得到了严格的实行,但实际上在嘉庆时期就被多次侵犯。种种制度的推行,预示着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开始,也从侧面反映出清朝统治者不愿与西方先进文明相交流,只一心维护自己统治的决心。

闭关锁国不仅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西方国家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由于中国传统的经济体制与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导致英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一直处于严重的逆差状态,对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极其不利。再加上英国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竟然向中国不断输入鸦片,导致中国人民深受其害。奈何腐朽的清政府根本无力拒绝,面对英国的强势只好无奈接受。

结语

好在林则徐就曾经进行过虎门销烟,极打击了英国人的嚣张气焰,但这也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以清政府割地赔款告终,而为何会遭遇这样的耻辱?那自然与闭关锁国的推行离不开关系。若是清政府没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是积极与海外进行交流学习其先进的思想政治制度,那么或许在矛盾爆发之时,清政府还有一丝胜利的希望。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真的有七大恨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对努尔哈赤的评价,努尔哈赤经历了哪些事,如何评价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于是积极进行各项战争的准备工作,二月他认为“欲伐木治攻具,恐为众所觉,乃以缮治诸贝勒马厩为名,遺七百人伐木以备攻具”。三月传令八旗将士“治甲胄、修军器,豫畜牧”。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公开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临行书告天曰:“我父、祖未损明边一草寸土,明于边外,无故起衅,杀我父、祖,此其一也。虽杀

  • 清朝百万军队,在大清灭亡后藏在了哪里?有的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135万军队去哪了,清朝最后的军队去哪了,清朝几百万军队都去了哪里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百多年,曾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些时间阶段里,清朝百姓生活富足,出现了很多的商业城市,国家经济得到空前增长。 但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了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当清朝统治被推翻后,还遗留下了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其中还有百万清军,那

  • 乾隆不仅打击鄂尔泰,甚至连张廷玉也不放过,他有何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经过几年的内修外治,乾隆的统治根基已稳,完全可以着手解决鄂、张朋党问题了。乾隆五年(1740年)四月,他发布上谕,指责臣下逢迎结党,从侧面对鄂、张提出了警告。他说:“鄂尔泰、张廷玉,乃皇考与朕久用之好大臣,众人当成全之,使之完名令节,永受国恩,岂不甚善。若必欲依附逢迎,日积月累,实所以陷害之也。”并

  • 清朝皇帝和王爷妃子为何都长得不好看?原来他们都要遵循一条铁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许多人看宫廷剧,以为长得漂亮就可以和王爷来次邂逅,还幻想入宫当妃子啥的,那皇帝或者王爷选妃子是啥标准呢?真的是长得漂亮就行了吗?看宫廷电视剧,其中宫中或者王府的各大妃嫔都长得很有气质,大多姿色出众,不过这也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古代皇帝挑选妃子,并不是看她长得有多漂亮,而是看家世决定的,这也导致许

  • 雍正帝的三皇子弘时,24岁被雍正削宗籍死于牢中,死因让人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皇帝之死,历史上雍正皇帝的死因,雍正皇帝篡位记录

    一,雍正曾对弘时爱之深,望之切弘时是胤禛的侧福晋(后来的齐妃)李氏所生,弘时的外公是知府李文烨。在雍正帝还是雍亲王时,齐妃是侧福晋,并且很受雍正宠爱,她一连为他生下三个孩子,弘时是三个儿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个。康熙三十四年,李氏为雍亲王生下一女,即后来的和硕怀恪公主,是雍正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女儿;康熙三十

  • 明令禁止“近亲通婚”第一人皇太极,三位妻子却是姑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姑侄为什么嫁皇太极,国外近亲几代不能通婚,蒙古族近亲可以通婚吗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17年,他雄才大略,不愿做一个守成之君,实行满汉一体,保护汉人,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皇太极非常重视风俗习惯的改革。例如满洲婚俗:嫁娶不择族类,父死,子可娶后母;兄死,弟娶嫂子等。皇太极下禁令,永远禁止娶继母、伯

  • 乾隆在自己的众多儿子里面,为什么要选择嘉庆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1735年,乾隆登基的时候是25岁,在位60年,还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1799年去世时,乾隆已经是88岁的高龄了,是清朝皇帝里面最为长寿的皇帝了。乾隆一生共有17个儿子,活到成年的有10个,而真正活到乾隆去世的只有4个了,除了后来继位的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嘉庆皇帝外,只剩下了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

  • 民国东北王张作霖,这一做法值得现代人反思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北老人回忆张作霖,张作霖东北旧居,揭秘民国张作霖

    众所周知,张作霖原本是一个兽医,甚至还做过土匪、马贼,出身其实并不好,但就是这样的人成为了东三省的东北王,成为了北洋政府的首脑。能够让他从一个小平民成为控制东三省的王者,本人的实力必然非常强大,张作霖先后效忠清朝、袁世凯、北洋政府,甚至还投靠过俄罗斯和日本,投靠时关于他的细节不得不让人惊叹,哪怕是脑

  • 清朝为什么没有杀太平天国降将韦俊?原来有大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平天国降将韦俊墓地,韦俊回乡,韦俊和陈玉成

    太平军将领一旦落入清朝手中,一般都会“不得好死”,不管是前期的北伐军将领林凤翔、李开芳,还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都是凌迟处死。就连太平天国翼王石达,也被四川总督骆秉章骗降后千刀万剐(凌迟)。韦俊差点俘虏了,这个湘军大佬杀了无数的清军还击毙了清将罗泽南,他投降清朝后,却安然无恙地活着,难倒是

  • 乾隆自称十全武功,而何谓十全武功,其实很多人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十全武功揭秘,十全是哪十全,乾隆10大武功

    按高宗的自述,这“十全武功”是:“平准噶尔为二”:即乾隆二十年(1755年),往征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动用兵力5万。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征讨厄鲁特蒙古辉特汗阿睦尔撒纳。定回部为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用兵万人往征天山南路回部布拉尼敦、霍集占。扫金川为二”:即乾隆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