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虎于公元334年末或335年初夺位,公元349年死,在位十五年。
这个十五年,是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十五年。
石虎是石勒的族子,一说是族弟。
他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在作战时,“降城陷垒,不复断别善恶,坑斩士女,鲜有遗类”(《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但他骁勇善战,为石勒立了大功。石勒作了皇帝,立子弘为太子,弘弟宏为大单于,封石虎为中山王。
石虎非常不满,对儿子石邃说:“成大赵之业者,我也。大单于之望,实在于我,而授黄吻婢儿。每一忆之,令人不能寝食。待主上晏驾之后,不足复留种也。”
石虎统治时期,一方面大兴土木,一方面对外作战,徭役非常繁重。
他准备征辽西慕容皝,“令司、冀、青、徐、幽、并、雍兼复之家,五了取三,四丁取二,合邺城旧军满五十万,具船万艘,自河通海,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成,以备征军之调”(《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又盛兴宫室于邺,起台观四十余所,营长安、洛阳二宫,作者四十余万人。
又敕河南四州具南师之备,并、朔、秦、雍严西讨之资,青、冀、幽州三五发卒,诸州造甲者五十万人。兼公侯牧宰,竞兴私利。
百姓失业,十室而七。又大发百姓女二十以下、十三以上,三万余人,分为三等来分配。郡县迎合他的意思,务于美淑,夺人妻妇九千余人。百姓妻有美色,豪势因而胁之,率多自杀。
当时有个和尚对石虎说:“胡运将衰,晋当复兴,宜昔役晋人,以厌其气。”
于是石虎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广长数十里。
“张群以烛夜作,起三观四门。三门通漳水,皆为铁扉。暴风大雨,死者数万人”(《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在石虎残酷奴役下,人民起义不断发生。
梁犊领导的戍卒起义,曾攻陷长安,发展到十多万人,从长安东出,大败石虎军,东进到荥阳,陈留(今河南省中部)。
公元349年,石虎死,诸子争夺政权,互相残杀。
石虎养孙汉人冉闵利用胡汉两族的仇恨,大杀胡羯,死者二十余万。屯据四方者都承冉闵意旨,大杀羯人,高鼻子黄胡须多有滥死者。
这是十六国时期,汉胡两族最残酷的一次互相残杀。
冉闵,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西北),幼而果锐,勇力绝人。
他镇压了梁犊的起义军,因而声威大振。
冉闵杀死石虎的儿子石鉴,杀石虎二十八孙,自立为皇帝,后赵亡。
冉闵,曾企图以汉人为基础来巩固他的政权。
他最盛的时候,“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他也曾企图联络东晋,遣使臣去对东晋的君巨说:“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晋书•石季龙载记附冉闵传》)
但晋军未来。
永嘉之乱后,北方长斯陷入动乱中。人口死亡,土地荒芜。无论是前赵还是后赵,为了加强自己的经济基础,都争着抢夺劳动力,把人口迁到自己的都城和中心地区。
人口的流动迁徙,成为这时期突出的事情。
在冉闵占据邺建立魏国的时候,石赵的余部占据襄国和一些地方,与冉闵对抗,互相残杀,中原地区情况非常混乱,成为无政府状态。
于是当初被迁徙的各族人民,各还本土,实际上是又一次的流亡。据《冉闵传》称:“青、雍、幽、冀州徙户及诸氏羌胡蛮数百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冉闵的魏,不过建立了两年多一点(350年闰正月至352年四月),史家不把它计入“十六国”之内。
起于辽西的前燕,消灭了冉闵,占据了北方黄河下游地区。
前秦兴起于西方,占有关中。
于是中原出现前燕、前秦对峙的局面。
此外,还有前凉,建国在河西走廊一带,还是由汉人建立的,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起了相当促进的作用,是在十六国中自具特点的政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