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白《吕氏春秋》卷十二·季冬纪第十二·诚廉

文白《吕氏春秋》卷十二·季冬纪第十二·诚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01 更新时间:2024/2/9 10:29:19

第四篇(四曰)——

[var1]

▲特立独行 独孤求败

早在西周将要兴起的时候(昔周之将兴也),有豪士二人(有士二人),身在孤竹国(处于孤竹),名叫伯夷、叔齐(曰伯夷叔齐)。二人商议说(二人相谓曰):“既然我们听说西方有个边区领袖(吾闻西方有偏伯焉),似乎要推行道(似将有道者),那我们怎么还窝在这里不动呢(今吾奚为处乎此哉)?”二位先生就西行去周国找西伯文王(二子西行如周),等他们走到岐山的南面(至于岐阳),那文王已经去世了(则文王已殁矣)。周武王即位(武王即位),要宣扬周国的仁德(观周德),于是武王就派叔旦出发,去提拔胶鬲,在途中所住的四内(则王使叔旦就胶鬲于次四内),与胶鬲盟誓说(而与之盟曰):“加薪连加三等(加富三等),做官做到顶层(就官一列)。”写了三份盟约,是同样的誓辞(为三书同辞),又为涂血盟约而宰杀了牲口(血之以牲),深埋一份在四内(埋一于四内),双方各持一份回府(皆以一归)。又派太保召公去提拔微子,在共头山下面(又使保召公就微子开于共头之下),与微子启结盟,盟誓说(而与之盟曰):“世世代代做头等诸侯(世为长侯),守护殷商王室各种神祇,日常祭祀不绝(守殷常祀),指导王族遵行殷天子《桑林》乐舞之礼(相奉桑林),应该封一片私地在孟诸(宜私孟诸)。”写了三封盟约,是同样的誓辞(为三书同辞),还为涂血盟约而宰杀了牲口(血之以牲),深埋一份在共头山下面(埋一于共头之下),双方各持一份回府(皆以一归)。

[var1]

▲歃血而盟是信用不够

伯夷、叔齐听了后(伯夷叔齐闻之),相视一笑说(相视而笑曰):“嘻(嘻)!奇了怪了(异乎哉),这可不是我们所说的王道啊(此非吾所谓道也)。从前神农氏平治天下(昔者神农氏之有天下也),一年四季的祭祀都毕恭毕敬,而不是为自己祈福(时祀尽敬而不祀福也)。他对待有困难的人(其于人也),是精诚信赖,尽心救助(忠信尽治),而自己一无所求(而无求焉)。人家乐意修正世道时就顺势协助他们修正世道(乐正与为正),人家乐意整治家园时就顺势协助他们整治家园(乐治与为治)。从不利用人家的败落而成就自我(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从不利用人家的下沉而拔高自身(不以人之庳自高也)。如今周人见到殷商一片混乱(今周见殷之僻乱也),就急急忙忙代人家去矫正,去救治(而遽为之正与治),崇尚权谋而大肆行贿(上谋而行货),凭借山险来保持威慑(阻丘而保威也);靠宰杀牲口、歃血为盟来维持信用(割牲而盟以为信),靠四内之地和共头之山密藏盟书来宣称践约(因四内与共头以明行),靠宣扬梦境来争取民心(扬梦以说众),靠动兵杀伐来强取利益(杀伐以要利),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接过殷商的大统(以此绍殷),其实是以周人的叛乱替代殷人的残暴(是以乱易暴也)。我们听说古代的义士(吾闻古之士),遇到治世(遭乎治世),不回避做官(不避其任);遭逢乱世(遭乎乱世),不寻求苟活(不为苟在)。现在天下昏暗(今天下暗),周王的德行衰微了(周德衰矣)。与其并入周国而弄脏我们自身(与其并乎周以漫吾身也),不如避开周人来净化我们修行(不若避之以洁吾行)。”

两位先生就一路北走(二子北行),走到首阳山下面隐居起来,甘愿在那里忍饥挨饿(至首阳之下而饿焉)。

人之常情(人之情),下手做事总有分量重的(莫不有重),总有分量轻的(莫不有轻)。分量重的就想竭力成全它(有所重则欲全之),分量轻的就可能弃之不顾,以支持和保全分量重的(有所轻则以养所重)。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这两位义士(此二士者),事到临头都敢舍弃生命以成全自己的大义(皆出身弃生以立其意),因为事情孰轻孰重,他们心中早就确定了(轻重先定也)。

[var1]

▲古有伯夷叔齐兮 饿于首阳山

《诚廉》研读

伯夷、叔齐,豪士也。

宁死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其名节万代流传。

后人取其一点,就可以了。《吕氏春秋》就是这样。

“一点”之外,也可以说说。逆潮流而动啊,太迂啊,放弃改造现实啊,等等,或许都可以算毛病,算缺点。

但是这个“一点”大有深意,不可以拿“点外”的东西来冲淡。这个“点”就是象牙塔。纯真无邪的象牙塔,无比珍贵。

[var1]

▲象牙塔 哪里找?

常听说劝人要注重现实。这话挑不出毛病,注重现实有什么不好。可是话虽这么说,却各有各的现实。整个躺下,在淤泥里打滚,好快活好快活呀,其实是自我安慰。夜深人静,自己反省一下,内心深处并不满意。

现实刹那刹那生灭不息,你想拖住它,它还不肯。现实本身就要变,就要生出理想。所以理想本来就是现实的。有什么样的理想,就有什么样的现实,这样说也有道理。谈现实而不谈理想,这本来就不现实。因为现实里头本来就有理想。你把现实里头本来就有的理想扔掉,那还成吗?

伯夷叔齐啊,是学不尽的。象牙塔啊,也是研究不完的。不能随便走出象牙塔,这是宝贝。不管是人格的象牙塔,还是艺术的象牙塔,科学的象牙塔,等等等等。由于这些象牙塔,我们的现实生活才如此缤纷,让人流连。

不是吗?

[var1]

▲可别高不成 低不就啊

更多文章

  • 孙膑Vs庞涓,结局却令人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战国时期,韩、赵、魏分晋以后,魏国势力在三国中最大!魏惠王为了满足野心!学秦国花了很多钱招贤纳士,后来来了一个叫庞涓的人,他很有才能,做了魏王的军师,后因为禽滑厘魏惠王请孙膑下山做了客卿,孙膑非常高兴,他却不知噩梦即将到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庞涓心存不良,他怕孙

  • 屈原从楚国灭亡看出了人性末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屈原不死楚国灭吗,屈原是楚国人,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个很奇特的存在,其实类似屈原的存在绝不是他一个。他所在的时代,在他眼里,堪称“千古未有之大变局”,楚国眼看就要灭了,而且是眼睁睁看着它灭掉而无能为力。毫无疑问,屈原很珍视他的时代,也许他认为时代本应该蒸蒸日上,如果没有秦国的逼迫和楚国的内忧,这简直就是最好的时代。他很难接受这种过程的中断,或者

  • 春秋五霸的评定依据是什么?其实,前后五霸的评定标准,存在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几霸,春秋5霸纪录片,五分钟看懂春秋五霸是哪些人

    [var1]所谓前五霸,指的是:齐国的齐桓公、宋国的宋襄公、晋国的晋文公、秦国的秦穆公和楚国的楚庄王。而后五霸的版本,不存在宋襄公和秦穆公,而是有了吴国的阖闾和越国的勾践。其实个人觉得,前后五霸的评定标准,主体上是存在矛盾的。当然,这是个人看法,欢迎诸位读者看官拍砖。1、五霸标准:主持诸侯会盟霸主,

  • 赵武灵王:让赵国走向强大,自己却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国赵武灵王简介,赵武灵王和赵国的关系,赵国最强盛时期是赵武灵王

    [var1]一具体来说,三家分晋后,赵国的国力不是太强,尤其是和魏国比起来,赵国当时是比较弱小的。赵肃侯十年(前340年),赵武灵王出生于赵国的国都邯郸(今属河北省)。赵肃侯二十四年(元前326年),赵肃侯赵语去世,赵雍即位,这就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即位后,赵国不仅遭到魏国、齐国、秦国等中原大国的进

  • 昭襄王连横先制楚,太子横气盛招兵祸,楚怀王好强盟终食苦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怀王老婆,楚怀王有狐臭的历史资料,大秦帝国楚怀王

    战国中期,齐国原本可以作为合纵联盟的盟主,像当初的齐桓公称霸时期一样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天下,但是楚国的一再和秦国联合,导致各大诸侯国开始摇摆不定。公元前309年,眼看着合纵联盟逐渐因为对秦国的畏惧而分崩离析的齐湣王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写信给楚怀王,希望能够共拒强秦。当初张仪欺楚,楚怀王因为咽不下一

  • 春秋五霸版本这么多,为什么只有宋襄公如此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宋,春秋5霸顺序,宋春秋评价宋襄公

    [var1] 然而春秋五霸一直有多个版本,除了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实至名归的霸主以外,其他三个空缺一直有许多种说法。在这些说法中,宋襄公无疑是最受争议的一位。那么是什么情况导致了宋襄公如此受争议呢? 宋襄公只是号令了几个小国,远远称不上霸主春秋时期的霸主,有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举行诸侯会盟,使得诸侯们臣

  • 吕雉被项羽抓到楚国,在这3年的时间里,她真的还有清白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吕雉最后的下场,吕雉对项羽的评价,吕后是怎么从项羽哪里回来的

    那个时候的刘邦还只是一个汉王,他们两个人都有争夺天下的野心,后面也以楚汉两个国家势力为首在诸侯之间爆发了拉锯战争,在一开始的时候,刘邦是占据着绝对的劣势的,很多人都为刘邦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其中就有他的老婆吕雉,就曾经为了刘邦的大业被项羽俘虏关押在楚国长达三年之久。那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面。吕雉还是不是清

  •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各国帝王面临何种下场?一起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var1]赵国曾经和秦朝可能是势均力敌,前有廉颇后有李牧,但是当两位大将军“消失”之后,赵国的命运也到头了!李牧被处死之后,很快秦军便攻克了赵国并抓住赵王迁,而他是否成为了秦始皇的刀下魂了呢?没有,被捕后秦始皇将其流放至房陵,他的后世也就在那里度过![var1]楚王负刍被捕之后,其余战将还继续在做

  • 此人为孔子的亲哥,二人遭遇截然相反,儿子却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子七十二贤人谁是河南的,孔子座下有多少位贤人,孔子有多少弟子多少贤人

    [var1]孔子在家中排行第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换句话说他家里肯定有个哥哥,但目前为止我国大多数史料都未对孔子的长兄有所提及,因此知道孔子哥哥的人很少。事实上,孔子的哥哥叫做孟皮,孟皮与仲尼同父异母,古代中国人做什么都有讲究,孟皮是侧室所省,所以他不能像正妻的子嗣一般以伯仲叔季名字,只能用孟来代替伯

  • 夜读《史记》,秦穆公和使者的对话,让我窥破了秦国崛起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秦穆公简介,秦国崛起启示,王立群读史记秦国崛起

    如今秦始皇已死,秦朝已亡,所以我们也可以大胆的说秦国其实是一个“蛮夷化”程度相当深厚的国家。西周初期的时候,甚至没有秦国这个国家,东周建立之后,秦国刚刚走出部落国家没有多久,所以中原诸侯国认为秦国是一群蛮夷建立起来的国家。那个时候对于秦国的称呼是“秦夷”;更为直接的则是叫秦国为夷狄,叫楚国为南蛮。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