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末期,为何会册立2千多名“王”?专家:你看他们的来历

太平天国末期,为何会册立2千多名“王”?专家:你看他们的来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154 更新时间:2024/1/22 6:26:44

《清史稿》中记载,洪秀全告诉大家:“上帝召我,有大劫,惟拜上帝可免。”于是召集众人,发起了金田起义。洪秀全建立政权后,起义军称为太平军,五军主将都封为王,除了自封为天王,还有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位列诸王。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的“王”是真正掌握实权的领导者,并且只有他们几个。

自从清文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了避免再发生杨秀清这样的事,便宣布永不封王。然而,洪秀全的“永不”恐怕只有三年,清文宗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洪秀全宣布封自己的族弟洪仁轩为干王。但是洪秀全封洪仁轩为干王的时候,洪仁轩并未有丝毫功劳,由于担心其他人不服,所以洪秀全不得不再次开始封王。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洪秀全在封王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共封了2700多个“王”。

01

有人认为这是到了太平天国晚期,洪秀全已经比较昏聩,所以才做出了这样荒唐的举动。专家表示,这个问题,你首先得看这些“王爷”的来历。毕竟在历朝历代就算是封王封侯,也不会这样大规模地出现。第一任帝王封王,都会选择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或者皇室宗亲。

虽然站在洪秀全的角度来看,他有诸多苦衷,他肯定认为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洪秀全确实就是昏了头,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当时的状况。在太平天国建立之初,王爵地位非常崇高,包括洪秀全本人在内也只有6位王,直到天津事变之前,虽然6王有所更替,但总数依然还是只有6位。

02

在天京事变后,韦昌辉和秦日纲也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权势越重,洪秀全对石达开的猜忌之心也越来越重,为了分散石达开手中的权力,洪秀全将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封为王。石达开对洪秀全此举颇为心寒,他认为自己一心为了太平天国的发展,却被洪秀全如此猜忌,最终愤怒地率众离去,彻底与洪秀全割裂。

石达开从金田起义开始,便一直跟随洪秀全,是太平天国中的重量级元老,而且石达开在军事上也非常有才能,经常打胜仗,他率众出走,给太平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本应首先设法修复关系,尽量保住太平天国的实力,毕竟此时满清朝廷还在对他们围剿,对洪秀全来说,他还根本没有夺得天下。

但洪秀全没有这么做,石达开出走之后,洪秀全迅速提拔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全面主持军事。此后,洪秀全封王的门槛越来越低,到了太平天国晚期竟然封了2700多个王爷。虽然王爷众多,但每个王之间地位并不平等。据昭王黄文英所说,这些王一共分成五个等级,最高等的当然是天王、东西南北王和干王;第二等的就是李玉成、陈秀成这种执掌兵权的王;第三等的王其实就是一些领军将领;第四等的就是更低级一些的将领或者官员,昭王黄文英就属于第四等王。至于第五等王就统称为列王,没有封号。如果这2700多个王爷,每个人都要给一个封号,那汉字的常用字都快不够用了。

03

根据黄文英的阐述,当时封王十分混乱,洪秀全除了最开始封的几个王之外,后来便将他广西的本家亲戚全部封王。再后来就更混乱了,捐钱的封王,捐粮的也封王,甚至于给洪秀全身边的人一些贿赂,就能混个王爷当当。当时洪秀全大肆封王,还造成了另外一个后果,由于王爷实在太多,所以洪秀全下令普通百姓不能姓王,《钦定避讳字样》规定:“不得单称王姓”,只能改成“汪”或者“黄”。

洪秀全当然知道这样乱封王爵的后果,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想的办法并不是如何从根本上收拢人心,对于如何提高自己的威望,这就是他能想出来唯一的办法。其实这个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对陈玉成和李秀成二人起到了牵制和削弱的作用。但这一切都只是表象,真正被削弱的是整个太平天国。

这样发展到最后,在清军围困天京时,由于缺乏粮食,上至天王下至列王,都只能以“甜露”(苔藓和杂草捏成的丸子)充饥。清朝廷和列强联手加大了绞杀力度,太平天国内部又无法团结,最后这些“王爷”只能一起抱团走向灭亡。

结语

在洪秀全大肆封王的过程中,由于不让老百姓姓“王”或者避免混乱,还出了一件最可笑的事:在太平天国出版的《孟子》一书中,“周文王”都被印刷成了“周文狂”。不知道“周文狂”泉下有知,会不会给洪秀全托个梦呢?

参考资料:

《清史稿》

《钦定避讳字样》

《太平天国史》

更多文章

  • 粮食不但可以拿来吃,也可以用来做衡量标准,衡量清朝的鼎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一年收多少粮食,清朝鼎盛地图,清朝管粮食的官

    考察康、雍、乾三朝时,便发现这一历史时期耕地与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已经展现出盛世的繁荣景象。在具体考察前,首先应解决对粮食总产量的估算方法。目前学术界有两种估算方法:一种是按每个历史时期的人口乘以人均每年占有的粮食来估算这一时期的粮食总产量;一种是把估算的亩产量乘以当时粮食作物的耕地面积这种估算方法可

  • 清朝的一品大员,享受什么样的待遇?薪酬折算成人民币合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一品大员年俸多少,清朝二品大员邢家良,清朝一品大员名单吴琠

    通过查阅史料得知,按照清朝的官吏制度,清朝官品主要分为“九品十八级”,这是由汉朝就一直延续下来的,九品为官吏中的最低一级,一品为最高等级,在每个等级官品中又分为正职与副职。虽说一品官员之上还有王爷、贝勒、君王……此类爵位,可是这些都属于皇室宗族,因此不在今日的薪酬讨论范围之内。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

  • 清朝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提督相当于如今的哪个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学政提督,学政相当于什么官,清朝提督学政几品

    在听到这些事迹时,也同样好奇,所谓尚书,所谓太守是何等官衔呢?首先,我们从最高统治领导来看,内阁和军机处一定是核心。史书记载,雍正七年以前,内阁拥有绝大部分的决策权。大学士则是梁柱般的存在,就像我国国务院层面的职位,当然,大学士也有等级之分,首席大学士就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好景不长,军机处的设立,迅速

  • 清朝妃嫔穿的“花盆底”,不单单只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妃嫔为什么穿花盆底鞋,清朝长颈花盆,清朝的花盆底鞋穿着舒服吗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男人们是可以三妻四妾的,尤其是站在权力巅峰地位的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让人很是羡慕。现如今我们也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面,后宫妃子们为了争宠那可真是耍尽心机,用尽手段,可以说后宫女人们的战场无异于真实的战场,这里面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真的

  • 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明清统治者怎样走入绝境,导致国家落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清闭关锁国怎么回事,康熙闭关锁国,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朝时期关闭自我,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根据国家要求,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这样一来使得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发展情况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从明朝时期开始,就已经实行了海禁政策,并于中国北方修建了明长城,这便是明朝锁国的一大表现。后来到了清朝时期,由于与罗马教廷之间的矛盾,

  • 努尔哈赤真的有七大恨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对努尔哈赤的评价,努尔哈赤经历了哪些事,如何评价努尔哈赤的七大恨

    于是积极进行各项战争的准备工作,二月他认为“欲伐木治攻具,恐为众所觉,乃以缮治诸贝勒马厩为名,遺七百人伐木以备攻具”。三月传令八旗将士“治甲胄、修军器,豫畜牧”。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公开宣布“七大恨”,起兵反明。临行书告天曰:“我父、祖未损明边一草寸土,明于边外,无故起衅,杀我父、祖,此其一也。虽杀

  • 清朝百万军队,在大清灭亡后藏在了哪里?有的直到1987年才被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135万军队去哪了,清朝最后的军队去哪了,清朝几百万军队都去了哪里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百多年,曾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时期。在这些时间阶段里,清朝百姓生活富足,出现了很多的商业城市,国家经济得到空前增长。 但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了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当清朝统治被推翻后,还遗留下了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其中还有百万清军,那

  • 乾隆不仅打击鄂尔泰,甚至连张廷玉也不放过,他有何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经过几年的内修外治,乾隆的统治根基已稳,完全可以着手解决鄂、张朋党问题了。乾隆五年(1740年)四月,他发布上谕,指责臣下逢迎结党,从侧面对鄂、张提出了警告。他说:“鄂尔泰、张廷玉,乃皇考与朕久用之好大臣,众人当成全之,使之完名令节,永受国恩,岂不甚善。若必欲依附逢迎,日积月累,实所以陷害之也。”并

  • 清朝皇帝和王爷妃子为何都长得不好看?原来他们都要遵循一条铁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许多人看宫廷剧,以为长得漂亮就可以和王爷来次邂逅,还幻想入宫当妃子啥的,那皇帝或者王爷选妃子是啥标准呢?真的是长得漂亮就行了吗?看宫廷电视剧,其中宫中或者王府的各大妃嫔都长得很有气质,大多姿色出众,不过这也存在一个极大的误区,古代皇帝挑选妃子,并不是看她长得有多漂亮,而是看家世决定的,这也导致许

  • 雍正帝的三皇子弘时,24岁被雍正削宗籍死于牢中,死因让人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雍正皇帝之死,历史上雍正皇帝的死因,雍正皇帝篡位记录

    一,雍正曾对弘时爱之深,望之切弘时是胤禛的侧福晋(后来的齐妃)李氏所生,弘时的外公是知府李文烨。在雍正帝还是雍亲王时,齐妃是侧福晋,并且很受雍正宠爱,她一连为他生下三个孩子,弘时是三个儿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个。康熙三十四年,李氏为雍亲王生下一女,即后来的和硕怀恪公主,是雍正帝唯一活到成年的女儿;康熙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