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隋朝末期,天下大乱,一众英雄豪杰并起,将岌岌可危的隋朝统治霎时推翻。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定都,建立唐朝,一个史无前例繁荣昌盛的朝代自此拉开序幕。
01
在反隋建唐的过程中,不少心腹忠心耿耿跟在唐高祖李渊身后,哪怕前路漫漫无期,依然没有退缩的念头。而这种万众一心的契合度,正好是造就新王朝成功的原因之一。
唐朝建立后不久,唐太宗李世民特意在长安城太极宫一隅,建造了一座凌烟阁,将那些曾经跟随高祖和自己一同开创太平盛世的功臣们一一绘制画像裱在楼阁内部,前后共有开国功臣二十四位藏于凌烟阁。
在这二十四功臣当中,长孙无忌排在首位,其次是河间元王李孝恭,和唐太宗李世民为本姓同宗,从辈分上论,李孝恭算得上李世民的堂兄。在唐朝的建立过程当中,李孝恭立下了汗马功劳。
02
在百废俱兴的唐朝初期,李孝恭满心扑在稳固社稷上,到最后因急病突然去世时,李孝恭仅仅四十九岁。李孝恭是隋朝右领军大将李安的儿子,不管是隋朝还是唐朝,李孝恭的家世都算得上名门贵族。
武德元年,李渊建立唐朝,同时授予李孝恭光禄大夫的职位,希望他前往山南道和巴蜀一带体察民情、安抚民心。李孝恭有勇气有谋略,在唐朝政权尚不稳妥的情况下,他却一鼓作气直接拿下多个州县,其中也包括长期盘踞在巴蜀地区的割据军阀朱粲。
相比起其他人,李孝恭的深谋远虑显然更胜一筹,在清理战场的时候,李孝恭执意将除了朱粲以外的其他俘虏们尽数赦免,对于李孝恭的这个做法,其他将领显然很不解。在常人看来,此时放走敌人,无异于送虎归山,日后卷土重来,很容易腹背受敌。
而李孝恭却指出,大头目朱粲已被歼灭,其余诸人掀不起太大波涛,同时,以温和的方式对待俘虏,可以改善民众对唐人的看法,因此吸引其他地方势力,四两拨千斤,不需要过多劝降,就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果不其然,李孝恭的做法引来了周边零星势力的归顺,不费一兵一卒,唐军直接将巴蜀一带的多股势力招安,李孝恭的有勇有谋,同时也受到了李渊的极大重用。不久,面对萧铣在地方进行疯狂割据行动,李孝恭毛遂自荐献上破敌计策。
李渊十分欣赏,对他予以重用,并加封李孝恭为信州总管,进爵为王。在和萧铣正面交锋时,李孝恭高估了己方的军事能力,以至于在实战中曾多次落了下风,好在身边有个军师才能非凡的李靖,经过多次筹划之后,李靖带领大军一路攻进萧铣军队内部,势如破竹,大败敌军。
在前线拼杀了十多年,长期的军旅生活让李孝恭的身体健康急剧下降,很快,唐朝的根基逐渐稳固起来,身为唐高祖的李渊,身边也有不少皇子辅政,作为战场猛将的李孝恭,也慢慢从人前退到了幕后。
战事渐渐平息以后,李孝恭一直在家里闲居,家里的歌姬和舞女总共有百来人,在外人眼里,李孝恭的生活十分奢靡。按理说,李孝恭生性好色,在自己的私生活上,也十分奢侈铺张。
然而,在为人处事方面,李孝恭却十分谦逊,丝毫看不出骄傲自满的神色。也正因为这样,李孝恭和李渊、李世民父子感情一向十分亲密,安安心心做着自己的河间元王,时而鼓笙吹箫,生活倒也别有一番趣味。
可没想到,李孝恭的安生日子没过几年,正值壮年的他,身体素质突然崩塌,经过一段时间的卧病之后,李孝恭突然因急病与世长辞。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的李世民,顿时哀嚎不止,亲自为李孝恭举行丧仪,追赠司空和扬州都督。
结语
逝者已矣,李孝恭终其一生,都在为唐朝的繁荣奠定基础,在一众李氏宗亲当中,李孝恭无疑是最出色的那个,征战四方无人能及,铁骑铮铮之下,能与之相匹的也唯有李世民。李孝恭去世以后,李世民悲痛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还将他的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中,位列二十四功臣之次。
参考资料:《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