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哲宗赵煦:北宋最后的黎明曙光,但却在二十四岁时突然陨落

宋哲宗赵煦:北宋最后的黎明曙光,但却在二十四岁时突然陨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86 更新时间:2024/1/27 4:42:15

(梦归秋辰:第510期)

公元1085年,一代强人宋神宗去世,年仅8岁的宋哲宗赵煦成为北宋最靓的崽。客观来说,赵煦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的大哥大,不仅仅是因为其才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年纪小。历朝历代,小皇帝总是能成为权臣和后宫进行干政和夺权的借口,同样北宋也不例外,在高太后的眼里,自己的孙子赵煦也就是一个名誉皇帝而已。

宋神宗

我们都知道女人热衷于安稳,高太后也是一样。鉴于高太后和高太皇太后是一个人,而且高太后比较闻名,因此我们都将其称为高太后。高太后想:这样安安稳稳过日子多好,为什么要折腾新法呢?因此高太后比较热衷于旧法,但安稳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旧法能够维持自己娘家人的利益和自己的权势。

因为拥护自己的就是一些前朝老臣,新法虽然有利于王朝但不利于自己。在王朝和自己的利益舍取问题上,高太后明显选择了后者,其实不光高太后,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会选择后者。最终自己的党羽更加贪婪和挥霍,然后整个王朝被他的党羽掏空了,这才有了王朝更迭。

高太后

这些拥护守旧法的人分为三类:一类是司马光等人,他从一开始就看不起新法,因此他主张全部否定。另外一类人是像范纯如这样的人,他们反对新法,但主张在旧法里面添加那些对王朝有益的新政,简单来说就是舍弃糟粕,存其精华。但更多的是投其所好来让自己升官发财的臣子,因此整个朝廷被这些人弄得乌烟瘴气。

公元1093年,高太后去世了,北宋也结束了娘们当家的传统。然后宋哲宗就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些守旧派的臣子的问题,对于宋哲宗来说他与这些人是有深仇大恨的。从私情来说,宋哲宗的母亲是侍女出身,因此高太后打压宋哲宗的母亲朱氏,并不给其合理的名分。高太后之所以这样做,既是因为她看不起这些出身低微的奴仆,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第一话语权的地位。

旧法派

然后这些人就迎合高太后打压朱氏,这些仇恨都被宋哲宗都记在了心里。从公理来说,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置整个王朝于不顾,因此宋哲宗亲政后便提倡新法。同时任用章惇曾布等人恢复新政,而且他们还对旧法里面的一些措施也进行吸收和采用,因此北宋的气象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其实对于大多数臣子而言,北宋前期的变法是为了让这个王朝走向强大,而北宋后期的变法纯属是为了迎合皇帝和太后的喜好排斥异己而已。高太后时期为了迎合她而支持旧法,那么宋哲宗时期另一批人又何尝不是为了迎合宋哲宗而支持新法呢?其实他们压根不管你推行什么东西,而是看他们能从中得到什么东西。

新法派

因此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职位,就借助推行新法的名义打压其他臣子。到了最后,整个新政已经跑偏了,当时的臣子已经不再关注如何推行新政,而是陷入彼此之间相互争斗的氛围里。新派内部的党派之战愈演愈烈,因此新法不仅没能让北宋强大,反而让北宋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不过宋哲宗在军事方面还是比较给力的,两次平夏城之战取得了北宋对夏以来的最大的军事胜利。与此同时,宋哲宗赵煦重河湟之战后收复了青唐,后来又连续收复河湟地区。但由于北宋补给不给力,因此北宋将士辛苦夺来的河湟,终因给养不足而白白拱手相让给了吐蕃人。

平夏城之战

凡是看过宋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宋太宗这一脉人丁并不是很兴旺,而且经常发生夭折和因病暴死的情况。即使宋神宗和宋哲宗也因为疾病而英年早逝,因此由于血脉传承,宋哲宗先是遭受儿子夭折的打击,然后又是小女儿暴病而死的噩耗传来。宋哲宗在遭受到接二连三的打击之后,再加上自己疾病缠身的身体状态,因此年仅24岁的宋哲宗的身体彻底被击垮了,不久之后宋哲宗去世了。

我们客观来说,宋哲宗虽然在朝政上并未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但在军事上却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相比于前面的君王,宋神宗和宋哲宗不甘心用白银买太平,而是有一颗立志自强的心,这点是最难能可贵的。宋哲宗也成为北宋最后一个有抱负和雄心的皇帝了,不管结果如何,起码他努力了,这就很值得人尊敬,不是吗?

宋哲宗赵煦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更多文章

  • 苏轼的文学作品能够胜过同时期的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轼的文学成就,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苏轼,苏轼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熙宁变法改革的主将主安石,诗学杜甫,前期诗作关心民间疾苦、国家安危,以诗言志,如《河北民》、《兼并》、《省兵》等名篇。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政治失意之后,寄情山水,所作小诗清新淡雅,精美工致,尤为后人所称道。叶梦得《石林诗话》称:“王荆公晚年诗体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合,言随意遣

  • 成吉思汗为何突然猝死?四种说法,第三种最有理有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吉思汗玩法技巧,元太祖是成吉思汗还是忽必烈,成吉思汗全30集免费版

    公元1226年,铁木真亲率十万大军远征,再次叛变的西夏。公元1227年正月,元蒙大军包围西夏王都中兴府。攻城战持续五个多月,中兴府依然没有被蒙军攻陷。不堪忍受西夏酷热天气的铁木真当即下令大军,继续包围中兴府,另一边的他则带着部分亲卫前往六盘山避暑。铁木真在六盘山临时大营避暑后不久,中兴府地区发生了强

  • 教科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别再死读书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庆历新政是哪三个人提出的,庆历元年是哪一年,北宋庆历

    北宋的著名学者,被后世称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时任国子监直讲,认为宋仁宗专心求治,范仲淹等积极进行改革,感到革新政局有望,遂作《庆历圣德诗》以抒发内心的喜悦,诗中称颂仁宗召用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是“躬览(揽)英贤”;而“手锄奸栌”,则是暗指刚被罢职的新任枢密使夏竦。夏竦因此对石介和

  • 朱文正被朱元璋囚禁而亡后,朱元璋为何还要封其子为靖江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很对不起朱文正,朱元璋为什么背叛朱文正,朱文正为啥叛变朱元璋

    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不久,朱文正就携其母王氏前来投奔朱元璋。此时朱元璋认了无数义子,但和朱元璋血脉关系最近的子侄,无疑还是朱文正。因此朱元璋开始大力栽培朱文正。朱元璋自领吴王时,也将朱文正封为明军大都督,此时的朱文正就是除朱元璋以外,明军的最高统帅。不久后南方各路起义军开始自相残杀,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

  • 范仲淹在大饥荒时让米商抬高价格,饥民们竟然对他千恩万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而那些上层官员贵族们只顾自己享乐,他们的府内歌舞升平,老婆妾室们个个衣着光鲜亮丽,穿金戴银。说句不好听的话就连他们养的狗都比百姓们生活好。而这些有钱的主个个抱紧自己的小金库,根本不愿拿出钱财救济百姓。范仲淹此时正在在杭州为官,按人的正常思维,一个为民的好清官应该在这时候开仓赈粮、降低物价,最起码要控

  • 北宋改革派一夜之间再次得到重用!就是因为这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北宋哪个皇帝最出色,北宋皇帝赵恒,北宋皇帝赵曙的皇后

    元祐九年(绍圣元年,1094年)初,兵部尚书邓“润甫首陈武王能广文王之声,成王能嗣文、武之道,以开绍述”之渐,而户部尚书李清臣此前已创“绍述”之议,正合哲宗之意。同年二月,任李清臣、邓润甫为执政,新政遂逐渐开始。三月,投靠高太后的左相吕大防,在连任宰相之后,首先被罢相出任地方官。随后在殿试进土时,执

  • 他被诬为明朝四罪臣之一,被折磨五天五夜而死,后世才洗刷他冤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古今历史上,有着很多的能臣名士,他们身前在所处时代遭遇种种不公,但历史总会还他们以公道,后人会在史实上还他们以正义。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虽然他能力平平但也未曾祸国殃民,明朝却将亡国罪臣的名头套到了他的身上。01在《明史》上记载着这样一句话“传庭死,而

  • 闯王李自成:4个女人,两个染绿,一个摆设,一个真爱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闯王李自成个人简介,闯王李自成的未解之谜,闯王李自成去哪了

    从政治上来说,李自成只是个农民起义领袖,目光短浅,他建立的大顺王朝,仅是昙花一现。但从个人生活上来说,笔者只服李自成。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后来当了皇帝,仍然坚持一夫一妻制。妥妥的一枚真爱男。不像后来的太平天国洪秀全,天王一做,嫔妃无数,骄奢淫逸。但对普通士兵,却男女分开,接触者军法从事。李自成一生

  • 朱元璋一大憾事竟是得不到“奇男子”王保保,这人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打王保保,王保保后人有多厉害,朱棣娶了王保保的女儿了么

    王保保是蒙古族贵族家庭中的一员武将,从小就跟随父族和母祖久居中原,受到很深的汉文化影响。这个历史片段和倚天屠龙记演说雷同。王保保这个名字有着浓厚的汉族气息,但他确确实实是蒙古人,“王保保”可能蒙古语的音译。他真正的的名字叫扩廓帖木儿,为元顺帝所赐,王保保的名号在当时不但震动蒙古各族,更是响彻中原。少

  • 南京缘何让朱元璋如此神往?并最终成为朱元璋势力的大本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为何定都南京,朱元璋女儿福清公主墓在南京哪里,朱元璋老乡找朱元璋是哪一集

    中国从前从未被以南京地区为基础的力量所征服过,但是,朱元璋在1356年却没有什么理由要把问题看得这么远。元王朝的前江南御史台变成了他作为江两行中书省首脑的官邸。他开始以他自己的权力来任命和提升文武官员,班爵禄,赐官印,但他在1367年以前还是月的红巾军正朔。7月23日,他又建立了行中书省和行枢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