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归秋辰:第510期)
公元1085年,一代强人宋神宗去世,年仅8岁的宋哲宗赵煦成为北宋最靓的崽。客观来说,赵煦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的大哥大,不仅仅是因为其才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年纪小。历朝历代,小皇帝总是能成为权臣和后宫进行干政和夺权的借口,同样北宋也不例外,在高太后的眼里,自己的孙子赵煦也就是一个名誉皇帝而已。
宋神宗
我们都知道女人热衷于安稳,高太后也是一样。鉴于高太后和高太皇太后是一个人,而且高太后比较闻名,因此我们都将其称为高太后。高太后想:这样安安稳稳过日子多好,为什么要折腾新法呢?因此高太后比较热衷于旧法,但安稳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旧法能够维持自己娘家人的利益和自己的权势。
因为拥护自己的就是一些前朝老臣,新法虽然有利于王朝但不利于自己。在王朝和自己的利益舍取问题上,高太后明显选择了后者,其实不光高太后,历史上很多皇帝都会选择后者。最终自己的党羽更加贪婪和挥霍,然后整个王朝被他的党羽掏空了,这才有了王朝更迭。
高太后
这些拥护守旧法的人分为三类:一类是司马光等人,他从一开始就看不起新法,因此他主张全部否定。另外一类人是像范纯如这样的人,他们反对新法,但主张在旧法里面添加那些对王朝有益的新政,简单来说就是舍弃糟粕,存其精华。但更多的是投其所好来让自己升官发财的臣子,因此整个朝廷被这些人弄得乌烟瘴气。
公元1093年,高太后去世了,北宋也结束了娘们当家的传统。然后宋哲宗就面临着如何处理这些守旧派的臣子的问题,对于宋哲宗来说他与这些人是有深仇大恨的。从私情来说,宋哲宗的母亲是侍女出身,因此高太后打压宋哲宗的母亲朱氏,并不给其合理的名分。高太后之所以这样做,既是因为她看不起这些出身低微的奴仆,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第一话语权的地位。
旧法派
然后这些人就迎合高太后打压朱氏,这些仇恨都被宋哲宗都记在了心里。从公理来说,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置整个王朝于不顾,因此宋哲宗亲政后便提倡新法。同时任用章惇、曾布等人恢复新政,而且他们还对旧法里面的一些措施也进行吸收和采用,因此北宋的气象有了一定的改善。
但其实对于大多数臣子而言,北宋前期的变法是为了让这个王朝走向强大,而北宋后期的变法纯属是为了迎合皇帝和太后的喜好排斥异己而已。高太后时期为了迎合她而支持旧法,那么宋哲宗时期另一批人又何尝不是为了迎合宋哲宗而支持新法呢?其实他们压根不管你推行什么东西,而是看他们能从中得到什么东西。
新法派
因此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职位,就借助推行新法的名义打压其他臣子。到了最后,整个新政已经跑偏了,当时的臣子已经不再关注如何推行新政,而是陷入彼此之间相互争斗的氛围里。新派内部的党派之战愈演愈烈,因此新法不仅没能让北宋强大,反而让北宋出现了倒退的情况。
不过宋哲宗在军事方面还是比较给力的,两次平夏城之战取得了北宋对夏以来的最大的军事胜利。与此同时,宋哲宗赵煦重启河湟之战后收复了青唐,后来又连续收复河湟地区。但由于北宋补给不给力,因此北宋将士辛苦夺来的河湟,终因给养不足而白白拱手相让给了吐蕃人。
平夏城之战
凡是看过宋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宋太宗这一脉人丁并不是很兴旺,而且经常发生夭折和因病暴死的情况。即使宋神宗和宋哲宗也因为疾病而英年早逝,因此由于血脉传承,宋哲宗先是遭受儿子夭折的打击,然后又是小女儿暴病而死的噩耗传来。宋哲宗在遭受到接二连三的打击之后,再加上自己疾病缠身的身体状态,因此年仅24岁的宋哲宗的身体彻底被击垮了,不久之后宋哲宗去世了。
我们客观来说,宋哲宗虽然在朝政上并未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但在军事上却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相比于前面的君王,宋神宗和宋哲宗不甘心用白银买太平,而是有一颗立志自强的心,这点是最难能可贵的。宋哲宗也成为北宋最后一个有抱负和雄心的皇帝了,不管结果如何,起码他努力了,这就很值得人尊敬,不是吗?
宋哲宗赵煦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