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一个平定三国的大一统王朝,为什么却令人唾弃?

西晋:一个平定三国的大一统王朝,为什么却令人唾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573 更新时间:2024/1/18 4:46:55

痛之深,恨之切,一切一切都缘于它创造了几个历史“第一”,给民族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第一个前朝未乱而成功夺权的王朝

前有王莽的新朝,夺自西汉;曹家的魏国,夺自东汉,都是臣子篡位而建,皆是因前朝(西汉、东汉)异常腐朽,民不聊生,天下离心,刘皇没有了市场,被士民所抛弃。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没有立锥之地,皇亲贵戚良田连县,犹恐不足,流民涌现,四处劫掠,地方官吏残酷镇压,引发连绵动荡,西汉王朝没有有效应对方式,只好寄希望于外戚王莽,王莽尽心国事,天下归心,新朝应运而生。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荒淫无度,宦官外戚交替把持朝政,只知道吸血于万民,引发了“黄巾大起义”,给东汉这间漏风的破屋子又添了一把火,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失去了对世家豪族的控制,他们已经积聚力量一百多年,东汉皇帝沦为傀儡,天下陷入纷争,群雄逐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北方,为儿子曹丕篡位奠定基础,一切水到渠成之时,东汉就完了。

司马氏则不同,三国时期,曹魏社会稳定,三国之中,经济实力最强。狼顾鹰视的司马懿,从开始就是老奸巨滑的狐狸,深藏不露,夹着尾巴缩在曹操的身边,锋芒深藏。

曹丕即位后,一改老父亲曹操的“唯才是举”的选人制度,搞出个“九品中正制”,人才上升的通道被大族、世家、朝臣把控,曹魏渐渐人才凋零,魏明帝曹睿时期,只得倚靠司马懿领兵抗蜀汉、击辽东。曹氏的中流砥柱曹真亡故后,司马懿又得以受封顾命大臣,辅助幼主。

《晋书.帝纪》载:司马懿父子,因之“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

“高平陵之变”,曹爽愚蠢至极,束手就擒,满门被灭,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之手。

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浸透魏主曹髦的一腔悲愤。司马昭派出打手成济,将皇帝曹髦杀死,却还装腔作势,卸磨杀驴,将成济杀死。司马氏真是极具演员之特质。

公元前28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将魏主曹奂赶下龙座,建西晋王朝。

第一个让腐败成为流行时尚的朝代。

每个新创建的王朝,立国之初,开国皇帝都以身作则,厉行节约,西晋却是特例。作为存在五十二年的短命王朝(公元265年—公元317年),它从始至终都弥漫着一股腐败味,统治阶层的荒淫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羊车望幸,石王竞奢……一条条,一件件事情,跟戏剧片一样精彩荒诞。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晋武帝司马炎。

泰始九年(公元273年)七月,司马炎下诏“选公卿以下女备六宫,有蔽匿者以不敬论。采择未毕,权禁天下嫁娶”。

这种为一己淫欲而阻断百姓婚嫁的行为,也只有司马氏能做得出来。

泰始十年(公元274年)三月,司马炎下诏“取良家及小将吏女五千馀人入宫选之”,距离上一次选秀不到一年,于是“母子号哭于宫中,声闻于外”。

这个时候,天下还未统一,江东吴国依然独立。

太康二年(公元280年),江东平定,司马炎诏选“吴主皓宫人五千人入宫”。

这么多佳丽在后宫,“日耗巨万”,“后宫之家,赐及僮仆,动至数千万”。

皇帝佬司马炎都不知道该去哪里消遣,他灵光闪现,想出“羊车望幸”的绝招:

“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竞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羊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贵戚,世家官绅竞相奢靡。

刺史石崇与国舅王恺斗富: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四十里的紫色丝绸做围幛,石崇就用五十里的蜀锦做步道;王恺用赤石脂刷墙,石崇就用西域采购而来的花椒做涂料。

腐败头子司马炎帮助自己的大舅哥王恺,赐给他一棵二尺多高的珊瑚树,世间少有,王恺拿到石崇府中去显摆,不料石崇当场将其打碎,从府内库房中,取出十余棵三尺多高的珊瑚,送给王恺。

王恺斗不过石崇,气得卧床不起。

统治阶级为了斗富,无所不用其极,不将国事放在心上,斗富而气病,真是历朝仅有。

这种糜烂的生活,充斥着西晋王朝统治阶级的各个角落,世家“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

南阳鲁褒曾作《钱神论》: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亲之如兄,字曰孔方。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争非钱不胜,幽滞非钱不拔,怨仇非钱不解。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足可见,统治阶级带头兴起的腐败之风,刮遍天下,普通民众也是重钱不重德。

这样的王朝,即使没有后来“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它也注定短命。

第一个将中原丢给异族政权的王朝

这是毫无异议的事实。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王朝亡了,可以重建,皇帝驾崩了,可以再立,但若文明遭受到破坏,一个民族被杀到濒于灭种,就是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不幸的是,西晋王朝就带来了这些可怕的“瘟疫”,统治者们只知享乐,不恤下民,悲剧的是,恰恰这个王朝出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傻子皇帝,傻子皇帝统治时,恰恰四方皇室诸侯王皆手握兵权,而他们均心怀野心,恰恰经过三百余年的两汉招抚,北方边境,甚至黄河流域,都布满了异族武装集团。

民族的灾难、文明的灾难,似乎是一切都注定。

公元291年,外戚杨骏与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争权,引起皇室储君之争。

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均加入战团,洛阳“城内大乱,飞矢雨集,火光属天。矢集御前,群臣死者相枕”,战场从洛阳很快扩大到其他地区,中原大地乱成一锅粥。

自家兄弟,阋墙于内,终归是家事,但这些王爷为了击败对手,竟然争相引狼入室,将异族武装引入中原。

匈奴人常与中原王朝打交道,混乱的时局,他们怎么能错过?

公元304年,匈奴人刘渊率先在离石(今山西离石)起兵,建国号“汉”,号召内地匈奴人共举事,曰:

“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名,无复尺土,自馀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奈何拱手受役乎?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复呼韩邪单于之业,此其时矣”。

随即,氐、羌、羯、鲜卑等异族相继发难,攻西晋四川、河西、关中、华北等地,北方全面陷入战争状态。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四月,匈奴人攻破洛阳,晋怀帝被俘,两年后被毒死;公元317年,晋愍帝在长安被杀,西晋灭亡。

历史拐进了黑暗三百年,北方“五胡乱华”,这还只是概数,实则肆虐中原的何止五胡?黄河流域一片涂炭。这种危害还越过长江,直达江南(侯景之乱)。

黄河两岸,大江南北,沦为人间地狱,《资治通鉴.晋纪》:

洛阳城破,“殿内死人交横,盗贼公行,府寺营署,并掘堑守”。长安城破,“户不盈百,蒿棘成林;公私有车仅四乘,百官无章服、印绶”。“人相食,宫人被食略尽”。“金一斤直粟两斗,百姓嗷然”。“天下饥馑,白骨蔽野,士民存者百无一二”。字字句句,皆透着一股浓烈的血腥味,露出惨绝人寰的景象。

“五胡乱华”是改变了中国古代历史走向的事件,中原文明几近崩溃。后世的人们,唾弃司马氏,厌恶西晋,主要是这方面原因。

结语

一无是处的西晋,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了太多痛楚,也留下了太多教训。千古悠悠,云飞烟灭,青史留印,前事未远。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更多文章

  • 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行第二,好色却谦逊,死后李世民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凌烟阁24臣排名,李世民评价历史人物,李世民二十四功臣

    “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隋朝末期,天下大乱,一众英雄豪杰并起,将岌岌可危的隋朝统治霎时推翻。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定都,建立唐朝,一个史无前例繁荣昌盛的朝代自此拉开序幕。01在反隋建唐的过程中,不少心腹忠心耿耿跟在唐高祖李渊身后,哪怕前路漫漫无期,依然没有退缩的念头。而这种万众一心的契

  • 面对愈发猖獗的藩镇节度使,唐朝为何不用推恩令进行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藩镇节度使制度,藩镇士兵和节度使的关系,唐朝后期藩镇有多强

    安史之乱后,曾盛极一时的大唐迅速衰弱下来,这与当时猖獗的藩镇割据势力有莫大的关联,毫不夸张的说,唐朝后期混乱的藩镇割据局面是大唐走向陌路的罪魁祸首之一。其实,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是地方势力过重后必然会形成的一种内部势力分割结果,对大一统的中原王朝而言,藩镇割据就宛如深入骨髓的一颗毒瘤,是帝王深恶痛绝的

  • 魏晋南北朝时的墓葬,为何“不封不树不建寝殿,不设神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晋南北朝的墓葬特点,墓葬神道是什么,魏晋时期的墓地

    十六国时期,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防止坟墓被盗掘,大多沿用本族流行的“潜埋”而不起坟的葬法,所以他们的坟墓也不易被发现。但是,帝陵以外的一般魏晋十六国墓葬,并不受此限制。1915年,英国斯坦因盗掘新彊阿斯塔那古墓群,从已发表的资料看,至少有六座墓属于十六国时期的墓葬°。本世纪上半叶,日本人鸟居

  • 唐朝时期蕃镇节度使在大唐的权力如何?了解起源和诞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燕赵节度使,节度使相当现在什么官,大唐的长公主权力很大吗

    总有一个较大的事件或者因素成为这个王朝的导火索,潜伏在国家上下,待到时机成熟,由各种矛盾点燃,颠覆王朝。像我们熟知的汉朝,强悍如它,也会因为外戚势力的增强而被各种问题所压垮。再如宋朝,经济实力强悍,最终也灭于自己武力值过低的事实。而我们最为好奇的唐朝,其各种矛盾根源于什么地方呢?熟悉历史的人知道,唐

  • 宋哲宗赵煦:北宋最后的黎明曙光,但却在二十四岁时突然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哲宗赵煦在位多少年,疯皇子赵煦完整版,主角赵煦

    (梦归秋辰:第510期)公元1085年,一代强人宋神宗去世,年仅8岁的宋哲宗赵煦成为北宋最靓的崽。客观来说,赵煦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的大哥大,不仅仅是因为其才能,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年纪小。历朝历代,小皇帝总是能成为权臣和后宫进行干政和夺权的借口,同样北宋也不例外,在高太后的眼里,自己的孙子赵煦也就是一个

  • 苏轼的文学作品能够胜过同时期的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轼的文学成就,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苏轼,苏轼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熙宁变法改革的主将主安石,诗学杜甫,前期诗作关心民间疾苦、国家安危,以诗言志,如《河北民》、《兼并》、《省兵》等名篇。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政治失意之后,寄情山水,所作小诗清新淡雅,精美工致,尤为后人所称道。叶梦得《石林诗话》称:“王荆公晚年诗体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合,言随意遣

  • 成吉思汗为何突然猝死?四种说法,第三种最有理有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吉思汗玩法技巧,元太祖是成吉思汗还是忽必烈,成吉思汗全30集免费版

    公元1226年,铁木真亲率十万大军远征,再次叛变的西夏。公元1227年正月,元蒙大军包围西夏王都中兴府。攻城战持续五个多月,中兴府依然没有被蒙军攻陷。不堪忍受西夏酷热天气的铁木真当即下令大军,继续包围中兴府,另一边的他则带着部分亲卫前往六盘山避暑。铁木真在六盘山临时大营避暑后不久,中兴府地区发生了强

  • 教科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别再死读书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庆历新政是哪三个人提出的,庆历元年是哪一年,北宋庆历

    北宋的著名学者,被后世称为“宋初三先生”之一的石介,时任国子监直讲,认为宋仁宗专心求治,范仲淹等积极进行改革,感到革新政局有望,遂作《庆历圣德诗》以抒发内心的喜悦,诗中称颂仁宗召用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是“躬览(揽)英贤”;而“手锄奸栌”,则是暗指刚被罢职的新任枢密使夏竦。夏竦因此对石介和

  • 朱文正被朱元璋囚禁而亡后,朱元璋为何还要封其子为靖江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很对不起朱文正,朱元璋为什么背叛朱文正,朱文正为啥叛变朱元璋

    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不久,朱文正就携其母王氏前来投奔朱元璋。此时朱元璋认了无数义子,但和朱元璋血脉关系最近的子侄,无疑还是朱文正。因此朱元璋开始大力栽培朱文正。朱元璋自领吴王时,也将朱文正封为明军大都督,此时的朱文正就是除朱元璋以外,明军的最高统帅。不久后南方各路起义军开始自相残杀,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

  • 范仲淹在大饥荒时让米商抬高价格,饥民们竟然对他千恩万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而那些上层官员贵族们只顾自己享乐,他们的府内歌舞升平,老婆妾室们个个衣着光鲜亮丽,穿金戴银。说句不好听的话就连他们养的狗都比百姓们生活好。而这些有钱的主个个抱紧自己的小金库,根本不愿拿出钱财救济百姓。范仲淹此时正在在杭州为官,按人的正常思维,一个为民的好清官应该在这时候开仓赈粮、降低物价,最起码要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