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九年(绍圣元年,1094年)初,兵部尚书邓“润甫首陈武王能广文王之声,成王能嗣文、武之道,以开绍述”之渐,而户部尚书李清臣此前已创“绍述”之议,正合哲宗之意。同年二月,任李清臣、邓润甫为执政,新政遂逐渐开始。三月,投靠高太后的左相吕大防,在连任宰相之后,首先被罢相出任地方官。
随后在殿试进土时,执政李清臣借所撰策题,首述神宗变法改革,“凡礼乐法度所以惠天下者甚备,朕思述先志,拳拳业业,夙夜不敢忘”。然后发问“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可差可募之说杂,而役法病”;“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侵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史称:“主意皆绌元祐之政,策士悟其指,于是绍述之论大兴,国是遂变。”
这次策题确是有类于绍述新政的宣言,但是,“初考官取答策者,多主元祐”,杨畏复考,才“专取熙宁、元丰者”。州民当时苏辙曾针对策论试题,一改当年司马光“以母改子”的理论,称熙宁、元丰“事有过差,元祐以来,随宜改政以安天下者,正是子孙孝敬之意”,此论已使哲宗不快;苏辙继又以汉武帝末年败政比拟神宗,为元祐之政辩解哲宗因而发怒。
在宰相范纯仁解救下,苏辙被免职出知汝州(今河南汝州)。四月,苏轼因以前草拟吕惠卿贬词失当而罢官出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元祐九年,从曾布“先帝政事当复施行之,宜改元以顺天意”之请改当年为绍圣元年。南宋史臣为达到攻击改革派的目的,甚至说这是章惇等“胁持上(哲宗)下改元曰绍圣”。
其实改元绍圣是在元祐九年四月十二日,当时宰相仍是范纯仁,而章惇尚在贬斥中。宰相范纯仁见苏氏兄弟等保守派相继被罢,而李清臣、邓润甫等人任执政后,积极倡导新政,以及三月殿试策题及改元绍圣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促使他不安于位而请辞,遂罢相出为颍昌(今河南许昌)知府。同日章惇任宰相(独相),时为四月二十一日,标志着改革派重新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