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围困南昌久攻不下,陈友谅虽勉强解围,却离溃败越来越近

朱元璋围困南昌久攻不下,陈友谅虽勉强解围,却离溃败越来越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39 更新时间:2024/2/1 10:45:41

6月19日明军出击,打垮了陈友谅对新城门的一次进攻。6月24日,对水门的攻击无功而罢。围城还在继续时,季节性的江湖低潮时期即将到来,战略主动权正在从陈友谅手中滑走。可是,损耗和饥饿削弱了南昌的守军。即令他在1363年不再做任何努力,下一年南昌的收复也会使陈友谅在极其有利的条件下重开战端。7月24日,明军的南昌将领们答应在以后某个未具体约定的日期投降,因而获得休战的机会。他们同时又派遣了信使偷偷溜岀汉军封锁线前往南京。8月4日信使到达南京之事是史料中的第一个暗示,表明朱元璋甚至意识到了江西的局势,虽然南昌已被围达两个月之久,而通信的阻隔也应该说已经给了朱元璋某些示。

和1360年大大地不相同,明军的情报在1363年非常糟糕。到了1363年的6月至7月,朱元璋仍被两件事捆仼了手脚:这就是被围的庐州还拒不投降;再就是靠近吴军边界的浙江诸全要塞的明军同佥谢再兴在6月8日叛变,此人跟吴军的秘密勾结已经真相大白。胡德济又-次率军从广信长途跋涉到诸全;他围困了此地,但未能把它拿下来。到了8月6日,他撤围而去,回到了广信。

就在那一天,可能是由于原来就强烈反对庐州之役的刘基的呼吁,朱元璋最后终于出面反对他的高级将领们。他命令徐达常遇春撤庐州之围,要他们把军队重新在南京集结,并派胡德济走陆路从广信驰援南昌。明军舰队把重新集合起来的主力军队在8月15日运离南京。如果根据条史料说它大约是“千船载十万人马”(的确,多数材料说是二十万)那么,它的人员大致与1360年的明军主力相当。

可以假定,自从1360年以来,明军扩军的部分已经用于补充浙江的军队、南昌的戍军和加强南京的常备守卫部队。在这里,明军的情报和计划又一次出了问题。陈友谅甚至在被围之中兵员受到损失和他派部队进行江西中部战役以后,其兵员数量还大大超过明方远征军。此外,明军也不能和汉军的巨大战舰相抗衡:后者的高度虽然是为了攻城来设计的,在接近和攀登敌船的战斗时拥有巨大的优势。水位至少在下降,明军的水军领袖们相信这对他们有利。即令如此,他们还是要同时在两线作战,而且由于要驶向上游去打一支占优势的敌人(和1361年相比截然相反),明军已在进行一场殊死的赌博。

8月24日,舰队开到了湖口。明军在长江北岸与鄱阳湖口相对的泾江口建筑了防御阵地,又在鄱阳湖湖面至长江上的湖口的狭窄水道上的南湖觜也建筑了防御阵地。他们希望这些阵地能阻止汉军船只离开鄱阳湖。如果说陈友谅已派任何巡逻船只到湖口的下游去,那么,它们未曾向他警告关于明军的到来,他现在已是在湖中陷入重围了。可是,明军此刻的主要目的是救援南昌,所以明军舰队不是仅仅株守在湖口,而是向南行驶,于28日进了湖内。

同一天,陈友谅解除了南昌之围,让他的军队上了船,也北驶入湖。8月29日很晚的时候两支舰队相遇于康郎山。它们等到日出时开战。经过四天的水上鏖战,明军给了敌人以重创,但没有能够摧毁汉军舰队也没有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明军最后还是放弃了鄱阳湖。

8月30日晨,朱元璋把自己的水军分成11队。重型舰只摆在中央,由徐达和常遇春及他本人统率,轻型舰只摆在两翼,由俞通海和廖永忠率领;后者是两位明军领导层中出身于巢湖的有经验的水军将领。明军阵线向前推进并发动攻击;俞通海的舰队占据了上风的一面,用石弩发射火药筒,摧毁二十多艘汉军舰只。可是在中央部分,高大的汉军舰船把明军阵线逼向后退。朱元璋的旗舰几次受攻击,徐达的舰只则严重受损。明军舰队退到一个浅水区域,使汉舰不能追击因此能够脱离战斗,虽然有几只船已经搁浅。第一天的战果使明水军士兵都感到气馁。夜里,朱元璋命徐达把受损的战舰带回了南京。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治国之道为何与大多数皇帝不一样?网友:看看他的出身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治国有多好,朱元璋治国之道完整版,朱元璋成功的几大原因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按照元朝的贵贱分化(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朱元璋作为南人,所以他的家庭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以至于朱元璋在早期的时候没有自己的名字,只有编号,因在家族中排行第八,故名朱重八。他在年幼的时候以为地主家放牛为生,生活十分的艰苦。那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旱灾、蝗灾和瘟

  • 朱允炆真的如朱棣所说自焚而死?专家找到其墓地,揭开百年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死亡真相揭秘,朱棣老婆的墓地,朱棣穿允炆的衣服

    朱允炆一直清楚明朝当时所处的局势,看到朝中各藩王的势力不断增大,已经逐渐危及到他在中央的权利,于是朱允炆开始将重心用于削藩之上,与此同时朱允炆的叔叔朱棣对其皇位一直虎视眈眈,为了稳住朱棣,朱允炆下令给叔叔“清君侧”的口实。于是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而在战役中朱棣假借保护皇帝朱允炆的名义,带领大军攻

  • 历史上最牛的两个乞丐,一个是朱元璋,另一位被后世尊为大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最出名的乞丐是哪个,乞丐朱元璋和马秀英,朱元璋为乞丐报恩完整版

    因为武训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熟悉他的人都称呼他为武七。和朱元璋一样,武训也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起初武训还能凭借自身有把子力气,挣钱谋生养活自己。但是后来武训却发现,自己效力的东家总是以各种名义克扣自己的工钱。仔细一算,一年下来自己反倒欠了东家许多钱。于是武训便决定不再给东家打工,自己可以沿街乞讨自食

  • 明朝三才子之首杨慎,父子轮流与皇帝叫板,充军30年不知悔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杨慎简介资料,杨慎是明朝第一才子吗,明朝状元杨慎图片

    自古虎父无犬子,杨慎的父亲是明朝东阁大学士,自己则位居明代三才子之首。明明可以靠背景,非要靠知识。杨慎出身官宦人家,其祖父就是有名的大儒,专攻教育方面,而其父亲杨廷和位列内阁首辅更是位极明代的四朝元老。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都是榜上有名的重臣,可以说杨慎出生就是掌中宝,受到了极好的家庭环境熏陶。

  • 宋真宗继位之谜,到底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真宗继位前是什么王,宋真宗在位多少年,宋真宗为什么子嗣不旺

    次子赵元禧被命为继承人,却于淳化三年(992年)九月突然病死。这才确定第三子赵元侃为继承人,并于至道元年(995年)八月,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恒。然而,赵恒继承帝位也是一波三折。至道三年三月,宋太宗终因高梁河之战的箭伤复发,不治身亡。当太宗病危时,当年乘太祖病危时帮助太宗夺位的宦官王继恩,此时又与副相

  • 包拯是“中毒”而死?检测包拯遗骸,发现宋仁宗的无心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仁宗悼念包拯,北宋包拯怎么死的,包拯喷宋仁宗一脸唾沫完整版

    清官包拯,刚正不阿深受宋朝百姓的爱戴,赵祯也很欣赏包拯的人品。但正是因为包拯执法过于刚正,他也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1062年,包拯在审理一桩案件时,突然在大堂上发病,包拯家的下人赶忙将他送回府养病。赵祯得知包拯突发疾病的消息后,赶忙派出御医,前往包拯府邸为包拯治病。御医诊治后,请求赵祯赏赐宫中御药给

  • 朱棣大谋士姚广孝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姚广孝与朱棣经典论道,朱棣和姚广孝视频完整版,朱棣和姚广孝对话

    在历史上,可以说,姚广孝的结局很完美。姚广孝起初的名字并不叫姚广孝,他叫姚天僖,“姚广孝”这名字是明成祖朱棣赐的。天僖是长洲人,他没有像父辈先祖们那样去当一名良医,而是在14岁时就跑到当地的妙智庵剃发当了一名小和尚,那法号道衍。那时是1349年,朱重八也还是个和尚。朱棣的大谋士——姚广孝(道衍)道衍

  • 明朝内阁的产生,虽然加强了皇权,但却在机制上埋下了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浅谈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一般有几人,明朝设置内阁的原因

    于是在洪武十三年(1390年)九月置“四辅官”,户部尚书范敏荐耆儒王本、杜佑、龚敩、赵民望、吴源等任之。四辅官的任务是“协赞政事”,“刑官议狱,四辅官及谏院复核奏行,有疑谳,四辅官封驳”。但“诸人皆老儒,起田家,惇朴无他长”,不能胜任其职,不久相继致仕。继任的安然,虽“练达庶务”,但在洪武十四年(1

  • 赵敏的一时心软,毁了元朝的大好基业,成就了大明百年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敏夸奖元朝疆域辽阔,赵敏被开除,风情万种赵敏

    为何赵敏为轻易如此放弃大好的机会要知道当时武林中在强大的六大门派的精英弟子都在围攻光明顶后被赵敏一一擒获,像少林空性神僧这样的高手也身首异处,武当派的殷梨亭也被人用大力金刚手捏碎全身骨头,更别说那些普通的弟子了。这日行到傍晚,厚土旗掌旗使颜垣忽道:“这里有些古怪!”奔向左前方的一排矮树之间察看,从一

  • 杀毛文龙是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毛文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辇金京师”贿赂魏忠贤,“拜魏忠贤为父”。明朝官僚自然把毛文龙看成是魏的党羽。毛文龙驻镇皮岛,自恃有功,“渐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又过多,岁百二十万,朝议多疑而厌之”。后金不断派人对他诱降,“时朝议忧皮岛文龙难驭”。袁崇焕被召入京,大学士钱龙锡和他商讨辽东形势时,就准备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