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东西魏之间的小关之战和沙苑之战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东西魏之间的小关之战和沙苑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04 更新时间:2024/1/19 12:57:06

东西魏之间的战争,小的不计,大的战争就有五次。

小关之战和沙苑之战,都是其中较大的战争。

公元538年,关中地区天灾严重,人至相食。

高欢先发制人,于公元537年正月,乘机发动了对西魏的战争。

令前锋窦泰率步骑万余人直趋潼关,令高敖曹率军攻上洛(今陕西商县),高欢自己则率军赴蒲坂,造浮桥三座,声言要渡过黄河。蒲坂地于黄河弯曲处,隔河与潼关相对,为河东通往关中的要冲。

宇文泰为了迎战魏军,进抵广阳。面对东魏三路大军夹击的形势,西魏将领都反对舍近袭远,主张分兵迎击。

宇文泰则力排众议,主张舍其余两路,集中兵力,先消灭窦泰一路。他认为高欢造浮桥准备渡河,无非是虚张声势,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牵制我军主力,使窦泰军得以乘虚西入。

再者,窦泰常为高欢前锋,屡战屡胜,必有骄心,不如径袭窦泰。泰军一破,高欢就不战自退了。如若先攻蒲坂,高欢扼前,窦泰袭后,那就表里受敌了。

宇文泰这一作战方案,得到了他的从子直事郎中深的全力支持。

宇文泰为了迷惑东魏军,扬言欲保陇右,退还长安,暗地里则率军东出,日夜兼程,行抵小关。

窦泰闻宇文泰军突至,自恃骁勇,赶忙从风陵渡过黄河前进。

宇文泰选择了牧泽这一有利地形,四面埋伏,引诱窦泰进入泽中泥淖地重围。

窦泰铁骑不得驰突,西魏军万弩齐发,窦泰军死伤大半,窦泰自己身上也中数箭,料知无法脱围,自刎而死。

高欢在蒲坂,闻窦泰军败,大恸,几乎晕倒,只好撤去浮桥,退回晋阳。

只有高敖曹一路进展比较顺利,攻下了西魏上洛城,正欲向蓝田关进发,高欢恐孤军深入,传令招还。

这一战役,历史上称为小关之战。

同年,东西魏之间还展开了一次大的战争——沙苑之战

这一次,是新胜的西魏主动出击,宇文泰亲自率领李弼等十二将领,以北雍州刺史于谨为前锋,连克盘豆、恒农两郡,虏俘了东魏陕州刺史李微伯及八千余名将士。

黄河之北原来归附东魏的诸城也纷纷反叛,归于西魏。

高欢即发兵二十万,由壶口直趋蒲津(黄河津渡,在山西永济境),令高敖曹将兵三万出河南,迎战西魏军。

宇文泰发动的这次战争,是仓促之举。当时西魏境内大饥,虽然新挫东魏军,国力还是虚弱的。

宇文泰率领将士不过万人,攻下恒农后,因粮草不足,竟逗留了五十多天。听说高欢将渡黄河,便匆忙引兵入关。

东魏右长史薛琡向高欢建议:“西人连年饥馑,故冒死来陕州,欲取仓粟但宜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麦秋,其民自应饥死。宝炬、黑獭,何优不降,愿勿渡河。”(《资治通鉴》卷157)。

东魏大将侯景也劝高欢不要全军渡河,以免为西魏一举全歼,高欢不听,执意率军从蒲津渡过黄河,直趋西魏腹地。宇文泰连忙派使者前往华州,命华州刺史王罴抵住东魏的进攻。

王罴叫宇文泰放心,说“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

果然,高欢见王罴守城坚固,不易攻下,只好转渡洛水,驻扎在许原西边(洛水入渭,许原大概在渭北洛南)。

宇文泰下令征发各州兵,一时未能召集。他想不顾兵力悬殊,与高欢决一死战。

但诸将都认为寡不敌众,请等高欢西进再观形势。宇文泰坚持要立即出兵决战,他说:“欢奢至长安,则人情大拢。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

他连夜叫人在渭水河上赶造浮桥,令士兵只携带三日粮,轻骑渡过渭水到达沙苑(今陕西大荔南洛水与渭水之间),距高欢军仅六十里。

宇文泰招集诸将商讨对付高欢的战略方案。

开府仪同三司李弼建议:敌多我寡,不可与他们正面相抗。离沙苑东边十里有一个叫渭曲的地方,草深可以藏人,我们可以埋伏在那里等待敌人。宇文泰采纳了这一建议,命西魏军背水而阵,李弼埋伏在右边,赵贵埋伏在左边,将士都把武器藏在苇草中,约定闻击鼓声则一跃而起。快日暮了,东魏兵才到。

东魏仗着人多,根本不把西魏兵放在眼里。高欢一声令下,个个争先恐后,都想速立战功,队伍不复成列。正在这时,宇文泰一声鼓响,士兵纷纷跃起。

李弼、赵贵铁骑从左右突入,把东魏军横截成数股,一时杀声震野。此战东魏惨败。

高欢还想收拾残军,再行决战。他派张华原巡视各营,照簿点名,无人答应。张华原急忙国告,“众已散尽,各营皆空了!”

高欢还不想撤离,阜城侯斛律金在侧提示:“众心已经离散,宜速还河东为是!”

遂命左右牵马来,敦促高欢上马。高欢上马后,仍据鞍不动,斛律金用鞭猛击马背,才向东驰去。到了河滨,忽闻后面人声马沸,料知有追兵到来,只好匆忙急渡,许多将士情急逃生,跃入河中,尽随水漂去。

此役,东魏共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件。

宇文泰回师渭南后,令每个将士植柳一株,以纪念和表彰这次武功。

宇文泰沙苑得胜后,又继续向洛阳、蒲坂等地进军。

东魏大将侯景在撤军时焚烧浴阳城内外官府和民居,经此兵燹,洛阳城的建筑存留的不过十之二三。

接着,梁州、荥阳、广州(洽襄城)都望风归附,河南诸州郡,多半为西魏军所占领。

更多文章

  • 南北朝简史-拓跋焘统一北方的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拓跋后裔,拓跋焘 北周武帝,拓跋玉儿最终结局

    魏帝拓跋焘继位后,连年兴兵,屡获胜利。当时,北魏的北面,还有柔然这个劲敌。拓跋焘初即位时,公元424年,柔然派六万骑入云中,杀掠吏民,占领了魏建于云中的盛乐宫。拓跋焘亲自率领轻骑,飞驰三天二夜至云中。柔然兵把拓跋焘层层包围了五十余重,拓跋焘镇定自若,指挥作战。魏人射杀柔然可汗的弟弟,柔然惧,遁去。这

  • 南北朝简史-拓跋焘的南征和瓜步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瓜步之战,瓜步之战宋魏兵力对比,瓜步之役解释视频

    南北朝初期,宋计划北伐。宋还未出击,拓跋焘就抢先一步,于公元450年二月亲自率领十万步骑南征。宋南顿太守郑琨、颍川太守郑道隐弃城逃走。北魏军把宋悬瓠城(今河南汝南)层层包围。城中宋军不满千人,北魏军昼夜攻城,搭起云梯临城而射,矢如雨下。宋守军以一当百,杀伤敌人以万计,城中死者亦过半。双方相持四十二天

  • 南北朝简史-拓跋嗣的南征和宋初的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拓跋元宏,玉灵谣赵灵儿与拓跋玉儿,拓跋家族皇帝排位顺序

    刘裕和他的儿子义隆时期,是刘宋的兴盛时期,也可以说是南朝的兴盛时期。刘裕灭了蜀、后燕和后秦,大有统一全国的势头。但刘裕时期,内部多事。孙恩起事的余留势力卢循、徐道覆还在坚持斗争,反对刘裕的政治势力如刘毅和门阀大族势力还很强大。这些势力,阻止了刘裕雄心壮志的进一步实现。宋文帝时期,这些势力都消灭了。他

  • 南北朝简史-宋齐时期血腥的宗室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北朝简史简介,悠悠南北朝之宋齐北魏的纷争史,南北朝宗室和士族矛盾

    宋文帝以弟彭城王义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和扬州是长江流域经济开发的两个重点地区。《宋书•何尚之传》称:“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江左以来,扬州根本,委荆以阃外。”沈约在传后又发挥了一句:“江左以来,树根本于扬越,任推毂于荆楚民户境域,过半于天下。”彭城王义康“少而聪察,及居方任,职

  • 南北朝简史-宋文帝的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文帝北伐好开局,宋文帝与刘义康,南北朝历史简史

    在拓跋焘已灭夏,正准备灭北燕、北凉时,宋文帝决意北代,企图收复洛阳、虎牢、滑台等河南土地。公元430年,宋文帝令右将军到彦之率五万大军,统领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北攻,又派骁骑将军段宏率领精兵八千,直指虎牢,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兵一万跟在他后面,后将军长沙王义欣则将兵三万作为机动部队。并先派殿中

  • 南北朝简史-北魏建国的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拓跋氏是鲜卑族部落联盟中的一个构成单位。拓跋氏建立魏国,是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的。据《魏书•序纪》记载,拓跋氏历史的序幕是从拓跋毛开始的。他为“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关于这时期拓跋氏的历史,我们知道的很少,所谓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约都是一个氏族部落联盟中的氏族

  • 盛唐之后弊病丛生的唐王朝,为何能存在一百多年的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王朝一共存在多少年,盛唐王朝,唐王朝的民族政策

    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历史中,唐王朝有着将近三百年的国祚。根据史料的记载,唐朝自隋亡唐兴到灭亡,存在了总共达289年的时间,这中间初唐、盛唐时期占唐王朝全部国祚的时间约为137年,同初唐、盛唐时期如旭日东升的国势不同,唐朝中晚期则是衰败的国势。这中间宦官、藩镇、朋党三者之间犬牙一般交错的情况,成为了中

  • 最终埋葬强大的大唐王朝的人是谁?“五代十国”第一代是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唐被埋葬的皇帝,隋唐五代又十国全文,五代和十国的关系

    唐懿宗死后,他儿子唐僖宗李儇(862-888年,唐朝的倒数第三个皇帝)即位时才12岁,贪玩游戏,委政于宦官田令孜,田令孜纳贿贪残,政治益加腐败了。上行下效,官吏无不贪赃,吏治坏到了极点,人民痛苦不堪,广大人民生活贫困悲苦在死亡边缘挣扎。人民再也无法照旧生活下去了。波澜壮阔的唐未农民大起义爆发了。乾符

  • 杨玉环集唐玄宗三千宠爱于一身,为什么当不了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唐玄宗从儿子李茂手中夺走了杨玉环,尽管唐玄宗想要他,但还是得先让他做了一段时间的女道士,但毕竟杨玉环,确确实实嫁与寿王为妻。等这段时间过去以后,在地位上会发上变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玄宗没有任命杨贵妃为皇后的原因是从万寿王的角度来看的。带走皇妃给万寿王留下了情感创伤。与此同时它还安放了一枚不合时

  • 百姓爱戴狄仁杰为其建生祠,之后又亲手砸毁,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狄仁杰死后为啥身败名裂,历史上建生祠的都有谁,武则天为什么爱戴狄仁杰

    到了当地之后因为契丹人员作乱攻陷了翼周,使得当地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狄仁杰通过各种办法周旋了乱军,同时也保证了农作物能够一直种植下去,也使得每个人有口饭吃有好日子过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变化才使得人们特别的拥戴狄仁杰,不管是治理魏州事项还是支援前线,狄仁杰都是做的非常到位的,也因此赢得了比较好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