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严嵩碰壁,印度高僧悻悻而回;论风骨,明朝四大才子里文徵明最傲

严嵩碰壁,印度高僧悻悻而回;论风骨,明朝四大才子里文徵明最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78 更新时间:2023/12/13 16:03:21

一天退朝的时候,当朝首辅严嵩拦住工部尚书顾璘,向他发牢骚,说他的老乡文徵明太清高,不近人情!

顾璘不解这位无人敢拂其意的首辅为何一脸幽怨,便问他何故?严嵩说:“我经过苏州,放低姿态去看望他,他却连门都不让我进!”

原来,与唐伯虎同时期的文徵明,是黄公望、赵孟等大画家的当世传人。可此人一生中最不屑和权贵打交道,至于那些厚着脸皮来讨画的权贵,更让他避之唯恐不及。

因此,文老夫子晚年定下一个规矩:前来讨画的有三类人不答应,宗藩、权臣和外国人。

严嵩虽然是当朝首辅,位高权重,但其人民间口碑奇差,且睚眦必报。因此,文徵明看不起他。

当时,严嵩前往江南公干,途中经过苏州,特地前往文府造访。可是,一向清高的文徵明不仅没接待他,甚至连他停在府外河下的大船都没看一眼。

严嵩失意而归,便把此事告诉了顾璘,希望他从中说和,从文徵明那里求来一幅字画。但是,即便同是江南名家,顾璘也自认没面子从文徵明那里求来人情,便拒绝了。

文徵明是明朝最纯粹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生活可谓清贫且高。尽管他的一幅画作在市面上可值千百两银子,但在生计和尊严之间,他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嘉靖年初,因迫于生计,文徵明曾应邀进入翰林院,编纂正德皇帝的实录;可是,呆了不满3年,57岁的文徵明便觉得处处压抑,干脆辞职回到苏州,做了一名隐士。

没想到,他这一隐居,反而迎来了艺术生命中的黄金时期!

由于文徵明的画作实在太出色,当朝的王公贵族、海外的文人雅士,都想从他手里讨来一幅字画。哪怕只有巴掌大小,也足以为傲了!

可是,这些人却不知道文老夫子最得意的并非他的画作,而是他的文学才华、治世经学和高尚的品德。

由于大部分接触他的人目的太直白,这让文老夫子十分不爽,因此定下“三不答应”的规矩,即便是首辅严嵩亲自来求,也不好使!

孤傲是艺术的行头,而清高则是文人的标签。

尽管家境清贫,但名满天下的文徵明却从没把自己的作品与金钱划上等号,他严格规定家人:不许把自己的画作当作商品送人或出售,但有发现,逐出家门。

封地在河南南阳的唐王,派使者带着大量财物来求一幅字画,可文徵明连他的来信都没拆看,害的使者回去后被唐王一顿好打。

有人把此事告诉了文徵明,老夫子却不悦:“他耍他的威风,关我何事?”

兵部尚书聂豹刚升迁,不好意思亲自向文老夫子讨画,便委托同事何良俊为中介。此前,聂豹任苏州知府,从未向文徵明当面讨过画。

文老夫子勃然变色,道:“此人好生无理,一向不曾说起要画,如今做了尚书,便来讨画?”即便是二次受托而来、和文徵明交好的阳湖先生,对此也只能苦笑。

一印度高僧听闻文徵明的大名,欲来讨画,却被人直接劝阻;高僧不明所以,问他是何故?对方直接劝道:“你是外国人,早在老夫子的‘三不答应’里面了。”

高僧不信,大张旗鼓地乘船行至苏州河下段,高喊求见文老夫子;令他怅惘的是,此时正值七月,文老夫子好高枕大眠,喊了三天也不见理睬,只好悻悻而归。

文徵明传世的作品不在少数,那么,他的这些字画又是如何传下来的呢?

聂豹的后任苏州知府王南岷,每个月都要3、4次去拜访文老夫子,而且每次都是以书生打扮步行进入文府,还经常留在文府吃些粗茶淡饭,甘之如饴!

因此,得了文徵明赠送的不少字画!

浙江嘉兴的世家子弟项元汴,是当世名画家,与文徵明可坐而论道;此人收藏了很多王羲之李白苏轼、赵孟的传世书画;文老夫子又怎能承认自己不如古人呢?

便赠送他一些字画,与古人一比高低!

有相熟的街坊邻居,经常到文府送粮送菜,还经常多送;每逢文老夫子高兴,这些人便能得到他酬谢的字画,令人艳羡不已!

与文徵明的孤傲清高相媲美的,是他做人的品德。

因为文徵明在字画方面的造诣炉火纯青,经常有人拿着古人的字画来找他鉴定,可哪怕是赝品,文徵明也会告诉对方这是真品!有人不解他为何这么做,这不是助长造假吗?

文老夫子却这样解释道:“凡入手字画的,家中必有余钱,真假何妨?凡出手字画的,家中必有坎坷,真假就很重要了!”

原来,文徵明是担心出手字画的人遇到了困难,若是被鉴定为赝品,还如何卖得出去?如果卖不出去,这困境如何纾解?

更有意思的是,有人买到了文徵明的假画,也来找他鉴定!

看了这些赝品,文老夫子脸上不仅没有一点难色,还替人家题签,并告诉人家确实是真品。而这一点,也是造成文徵明传世作品中赝品迭出的主要原因!

因为,他担心这些人花费巨资买下来的,若是被告之是赝品,承受不了压力和损失。

据熟悉文老夫子的王世贞解释:“当时市面上号称文氏真迹的,只有十之二三,其他要么是儿子或弟子代笔,要么出自作伪专家之手。”

一个硕果仅存的大艺术家。一个明朝士林共尊的大画家,一个对藩王贵族鄙夷到骨子里的老人,却为了普通人的几两碎银操碎了心,甚至不惜自毁其誉,试问,如此厚道,何人可与比肩欤?

事权贵不折腰,遇黎庶而下交,文人风骨,此乃文脉不息、千古传承之道也!

文徵明是明朝四大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也是最讲究规矩的一位,更是风骨最傲的一个!不过文老夫子的风骨在穷苦人面前,却化成了慈悲、共情和水乳交融的友爱,试问,这样的文老夫子能不让后人倾心吗?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翻脸无情,连同行都不放过,印度和尚:我只是写了首颂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二儿子朱樉,大明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暴露

    他杀开国大臣、杀和尚、杀贪官、杀文人……在那个时代,没有他不能杀的,只有他不想杀的!从一个放牛娃到一位开国大帝,朱元璋是如何走上“嗜杀”之路的呢?自卑让他以杀立威开国大臣胡大海的儿子因为犯了禁酒令,别人求情他不也理睬,当他看到胡大海也跪在地上貌似求情状时,再也气愤不过,自己抽刀把胡大海的儿子直接砍了

  • 书生路遇盗贼,被千金小姐所救,10多年后成为大明朝最顶尖的富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50万两白银抓海盗,明朝书生惨死,朱元璋落难被一女子救

    后来,书生和这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喜结连理。而最令人称道的是,书生成了富甲天下的富翁后,一直没有娶妾,而是和妻子白头偕老,变成宠妻“狂魔”。因为妻子年纪大,看书不清晰,他就耗费十年、不惜万金打造铜版活字;因为妻子喜欢桂花,他就买下一座山,在山上种满名贵的桂花!可令人遗憾的是,这套史上最精美的铜活字,

  • 明朝灭亡的时候,皇帝和大臣们都在忙什么?败类比异族更让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灭亡的主要原因,明朝灭亡后建立的小岛国,明朝灭亡视频完整版

    引子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封建王朝,每个朝代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与传奇,不过人们常说“明朝之后再无华夏”,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在明朝灭亡之后,华夏民族便不再主宰历史的进程,反而因为腐朽的统治让国人被迫成为自己土地上的奴隶,而之后的清朝也

  • 朱元璋小时候偷吃地主家的牛,把牛尾塞进石缝,地主为何拉不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帝王出世公元1328年的一天,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朱家,一位婴孩呱呱坠地,并无什么异象,一切都很普通。“生了,老朱!生了,是个男孩儿!”中年女子的喊声,不仅没有给整个家庭带来欢快的氛围,相反,家里的空气一下子变得凝固起来。确实,对于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说,生女儿才是他们所希望的,因为至

  • 高粱河之战,北宋为什么会失败?这其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半路登基的皇帝,我们经常会想到很多很多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皇帝,这些半路登基的皇帝在他们登上皇位的过程中,一般都离不了一些战争。而每一场战争的发生,往往会带来一些流血的事变,这些事变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有一个朝代的建立过程中,却并没有发生流血事变。这个朝代就是我

  • 没有他,王安石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安石简介,王安石40首诗,王安石与儿媳惠儿的结局

    韩维其人说起韩维这个人,宋仁宗时就出仕做官,当时王安石高中进士,跟韩维互有来往。韩维是父荫为官,也就是靠父亲荫庇当上官的。王安石是进士及第,才名在外,韩维对王安石几乎有了崇拜心理,认为他是人间奇才。韩家当时是望族,韩维的兄弟中韩绛韩镇,都是朝廷大员,韩绛后来跟王安石一起拜相,是王安石的坚定支持者。宋

  • 50岁梅开二度,新婚3个月告发丈夫,李清照:唤醒南宋士林荷尔蒙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清照的三段婚姻,概述一下李清照的爱情和婚姻情况,李清照的婚姻得到了什么启示

    此时,逃难回来的赵构“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授意杭州府把李清照投进大牢,押后待审。宋高宗赵构为何如此憎恨李清照呢?原来,自宋神宗一朝绵延下来的“朋党之争”从未停歇,到了徽宗、钦宗时期,依旧牵连到李清照的父亲和公公和丈夫,并有传言其丈夫赵明诚生前是金人的奸细。为了证明丈夫的清白,李清照独自带着夫妻二人积

  • 北宋名臣王安石,如何劝导皇帝改革图强,实现自我抱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雪梅王安石,王安石简介个人资料,王安石40首诗

    作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这王安石可谓是拥有多重身份。但无论是在哪个领域他都闪闪发光,对其都有所贡献。与其他人一样,王安石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堂为官,最开始担任扬州签判等官职,不管处于哪个位置他始终为民服务,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得到了皇帝的看重,不久之后就被调入京城为官。

  • 徐达的岳父叛变,被朱元璋处死,但明朝13位帝王却流淌着他的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开国元勋徐达个人资料,被朱元璋杀掉的功臣徐达,明朝徐达的真实身份

    在封建时代,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臣子有谋反之意,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皇帝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做法。比如会给予臣子们高官厚爵的赏赐,让他们明白,待在自己这里,可以得到最大的好处,又比如制定各种严刑峻法,让臣子们不敢谋反。就比如明朝时的蓝玉等人,朱元璋觉得自己死后,这些人肯定要造反,于是就把这些人全部做杀,顿时血

  • 成吉思汗能打到欧洲,为何征服不了眼前的印度?原因在于这种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吉思汗攻打过印度吗,成吉思汗征服女人的名言,成吉思汗追到印度的人是谁

    成吉思汗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戎马征战是他最大的乐趣,他有着极高的统帅能力和军事谋略,先后统一自己的部落,攻下当时被汉族统治的各国,建立元朝,之后训练兵马、锻造武器,将火药投入战争的使用,开始了四处扩张之路,是当时令人闻风丧胆的一支奇兵。 成吉思汗统领中原的之后,中原幅员辽阔,为后来明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