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崇拜的两个人:一个被造反,一个真造反,郭沫若都说看不懂

杜甫崇拜的两个人:一个被造反,一个真造反,郭沫若都说看不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26 更新时间:2024/1/21 16:55:04

杜甫最崇拜的人又是谁呢?第一个,众所周知,那就是大诗人李白。杜甫比李白小了11岁,李白闻名天下的时候,杜甫还在成为大诗人的路上。33岁那年,杜甫遇到了44岁的李白,两个站在唐诗两座高峰上的巨人的见面,在后人看来是不得了的事件,其实,也就是两个酸文人的一次想见罢了,平常而又平常。

这样说可能不够准确,对李白而言,跟杜甫见面只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而对杜甫而言,那是激动异常的,因为在没见面之前,他已经成了李白的铁杆粉丝,李白是他只可仰视的偶像。

见面以后,李白谈吐风雅,诗词随口就来,才思太敏捷。在杜甫心里李白就是神仙,而李白心里的神仙,却一直没找到。杜甫是属于苦吟派的,只有把纸张铺好,毛笔蘸满浓墨,一番构思后,才能写出诗。李白不一样,几杯酒下肚,出口成诗,这让杜甫对李白的崇拜又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此时的李白,遭到高力士杨贵妃诋毁,诏许还山,被赶出京城,所以有了杜甫的陪伴,情绪上也得到些许安慰。后来又一位诗人高适参加进来,三人一同旅游。

李白一生访问名山大川,有人以为他是驴友,其实根本不是,李白笃信神仙,追求长生不老,他一直在修炼金丹,寻访神仙,希望得道成仙。

于是李白就带着这两小弟,去王屋山拜访道士华盖君,因为当时华盖军被传为神仙,结果他们大失所望,到了王屋山华盖君已死。他们一起又去拜访北海太守李邕,受到太守的盛情款待。三个怀才不遇之人在一起,写诗作对,估计比硫酸的酸度还大。

这一年是公元744年,第二年,李白在兖州的时候,杜甫又专门前去拜访,二人第二次聚首。这次分手以后,两位大诗人再也没有见面,竟成永别!

但是彼此的关系没断,相互思念。杜甫现存1440余首诗中,跟李白有关的近20首,专门写给李白有《赠李白》前后两首,《冬日有怀李白》一首,《春日忆李白》一首,《梦李白》两首,《天末怀李白》一首,《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首,《不见》一首,《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首,一共10首。

我们来看看《梦李白》,就知道杜甫对李白的感情了。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真可谓无限关心无限思念了,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的关心和思念到这种程度,说明这种友情中充满了崇拜的元素!

而李白对于杜甫的情愫,显然要淡的多,他虽然也有写杜甫的诗,但是数量很少,可能是失传了,更多的可能就是这么多。可见两位大诗人的情感,其实是不对称的。

杜甫对自己的偶像,有没有不满的地方呢?也是有的,公元756年,李白56岁那年冬天,永王李璘三次聘请,李白效三顾茅庐,下山辅佐永王,后来永王被肃宗定为叛逆,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本来死罪难逃,后来郭子仪说话,发配夜郎,公元759年,流放夜郎途中遇到朝廷大赦天下,李白重返自由。当时心情舒畅,写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小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时的杜甫,并不知李白的真实情况,这期间他写了《不见》: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这首诗一如既往地表达了对于李白的思念,但多了同情和担忧。为什么担忧?因为李白跟随永王被肃宗定性为谋反,是死罪。读这首诗,很多人并没有注意这一句: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世人都想杀了他,只有我杜甫爱怜李白的才华。这里有个关键词“怜”,只是爱他的才华,但是,连一句为李白辩解都没有,在杜甫心里,李白是真叛逆,并非无罪!但是他说不出来。

这是不是很打脸,一个“每饭必思君”的忠臣,其崇拜的对象变成了叛逆,让他情何以堪!

那么杜甫崇拜的第二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叫苏涣,历史上有两个苏涣,这里说的是唐朝的,另一个苏涣是北宋的,是大文豪苏东坡的叔叔。

这个苏涣,何德何能让杜甫崇拜呢?说真的,历代研究杜甫的人也都看不懂。苏涣的诗词文章,跟杜甫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杜甫没有理由崇拜他。

但是从杜甫为他写的诗中,就是实实在在的崇拜了,而且令人不解的是,这种崇拜比对于李白的崇拜,更甚!

在对各种史料研究中发现,杜甫对苏涣的崇拜,还是跟李白相关。那时候,李白因为永王的叛逆,受牵连入狱。就这这段时间,苏涣跟杜甫见面了,二人一定谈起了李白。当然虽然都很推崇李白,但是感情上兵不完全一致。杜甫是反对造反的,杜甫有一句诗叫“每饭不忘君”每顿饭都不会忘记皇帝,到了何等程度!

而苏涣是不一样的,他在为李白打抱不平,说李白只是策略上错了,言下之意是造反并没有错。正因为他有这样的认识,后来他在广东造反也就不足为怪了。

苏涣在全唐诗只有4首诗,一首是《怀素上人草书歌》,另外三首都是《变律诗》,苏涣这首草书歌跟李白的《怀素上人草书歌》相比,也就是平平,三首变律师写的挺不错,但是不能称为上乘。应该不构成杜甫对他的崇拜。

我们下面来看一看杜甫这首诗:

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乾坤几反覆,扬马宜同时。今晨清镜中,胜食斋房芝。余发喜却变,白间生黑丝。昨夜舟火灭,湘娥帘外悲。百灵未敢散,风破寒江迟。

这首诗前面还有一段比诗还长的序,序中介绍了苏涣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苏涣的“倾倒”,而诗,自然是进一步“倾倒”。说些什么呢?意思是苏涣的诗超过了建安文学,足以跟司马相如杨雄相比(这两人是杜甫特别推崇的前朝诗人)。苏涣的诗,能使乾坤反转,让自己返老返童,像吃了灵芝仙草。湘妃湘夫人听到定然呜咽,精灵们都聚集起来,湘江水都静止下来不再波涛汹涌。

够崇拜了吧?绝对超过了对李白的崇拜,在杜甫写李白的20首诗中,是找不到这样称赞到极致的诗句的。后世的大文豪郭沫若研究杜甫时,也说自己有点看不懂,不过他猜测,杜甫此时已到晚年,一切尘埃落定,对仕途已经不再抱有希望,所以把晚年的生活寄托在苏涣身上。

郭沫若还认为,杜甫的这首诗应该是丢失了两句,不完整,所以他还补了两句:殷殷金石声,滚滚雷霆思。如果再加上这两句,就更把杜甫对苏涣的“倾倒”推到了新的高度,大文豪不是浪得虚名的。

跟杜甫这次见面后,苏涣到广州进入哥舒晃幕府,成为首席高参。当时李唐江山因宦官弄权,藩镇割据,已经是危机四伏。苏涣与哥舒晃起义造反,得到了下层民众的相应,起义历时两年多,最终被镇压下去,苏涣惨遭杀害。

杜甫,这位有点愚忠的大诗人,同情底层民众,他的“三吏三别”就反映了这种思想。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对皇帝的忠心。而李白的被造反,苏涣的真造反,无疑对他是狠狠地打脸!

参考文献: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文学出版社

彭定求等,《全唐诗》,广陵书社

版权说明:

本文为史上文人那点事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保留追究侵权的权利。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军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号以显微的眼光,扒开历史细节,每天为大家奉献有趣精彩的文化历史文章,恳请读者诸君关注账号“史上文人那点事”。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对笔者最好的支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治重编《姓氏录》,天下从此再无高门大阀,都开始为皇帝打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治去世,李治亲抱韩国夫人视频,李治和武媚娘吻戏

    不久,李义府再次回到朝堂,老实了很多的他见到武媚娘就跪,拜谢她的提拔之恩。在初唐,“卖官鬻爵、谋逆”等罪行几乎没有可赦免的空间。但是,武媚娘用一番话却打动了李治,最终决定让李义府回来帮皇后实现心愿。在众多史书中,都没提到武媚娘的心愿是什么?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再到霸凌天下,若说这样的人没心愿、没目标

  • 唐朝奇女子,六岁作一诗,其父看后大呼:留下是祸害,送她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奇女子真实故事,唐朝七岁能写诗的女诗人,唐朝哪位皇帝出家修佛

    女冠是什么意思呢?道教是唐代的国教,而在道教中也是有许多的道士的,这些道士有男有女,甚至还有后妃公主进入道观修行,因为女道士都是头戴黄缎道冠,所以称为”女冠“。李季兰从小天资聪颖,根据《唐才子记》记载,在李季兰小时,对着院子里的蔷薇花,张口便来了一首《咏蔷薇》,这本来就是一首带着孩童烂漫的小诗,但是

  • 武则天当皇帝后杀了很多大臣,为何唯独不敢杀程咬金?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不敢杀程咬金吗,程咬金武则天完整版,程咬金武则天荣耀典藏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利,杀起人来毫不手软。根据据林语堂先生《武则天正传》的记载,武则天一生共谋杀了九十三人其中她自己的亲人二十三人,唐宗室三十四人,朝廷大臣三十六人,如果算上被株连的亲属,以及大臣的手下等,几万人都是打底的。武则天杀了那么多人,为何不敢杀程咬金呢?简单地

  • 为什么古代人很重视嫡子?浅析唐代“嫡庶”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时间的发展,嫡庶观念于东汉的迹象愈发明显,只是到魏晋时开始出现了一些转变,再到南朝时已经不顾庶孽。历史的浪潮永远是波动的,从永嘉之乱到北朝时,再次出现反转,嫡庶观念尤其鲜明,嫡庶之别如天与地,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等方面嫡庶之别深刻鲜明。然而,到了唐朝时,这种嫡庶之别又开始逐渐缓和。一、统治者

  • 两个帝国的碰撞,大唐王朝与阿拔斯王朝,怛罗斯之战的前因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唐王朝退出中亚的开端—恒罗斯之战有关恒罗斯的具体位置至今尚有一丝争议,一说怛罗斯是在今天的江布尔地区,有些人信誓旦旦的宣称怛罗斯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地区。但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恒罗斯应该位于今天的哈萨克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地带的塔拉兹或者塔拉斯附近,当时玄奘三藏根据其发音将其译为怛罗斯,如果没有错的话应该

  • 南宋“中兴四将”,后两位入选有点勉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金军北撤前后,遇到宋军将士的奋力抵抗。而南宋初年四支大军的主帅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被称为“中兴四将”。其中岳飞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其部队纪律严明,深受民众爱戴。公元1134年,岳飞出兵北上,一举收复六州,使金兵畏惧,但最终还是落个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公元1130年,金兵主力北撤,韩世忠率8000

  • 明朝最有气节的3位皇帝:第1位,完爆清朝所有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最杰出的五位皇帝,明朝最伟大的三个皇帝是谁,明朝时期最有能耐的四位皇帝

    第一位、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布衣,见多识广,从一个小兵奋斗到开国皇帝,自然具备一个统帅应有的气节。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决战时,曾经被陈友谅大将张定边围困,朱元璋为保存实力,决定自刎于船头,但被其部下韩成阻止并代替朱元璋自杀。都说开国皇帝或初期皇帝往往决定了一个王朝的气象,比如汉高祖刘邦决定了汉以孝治天下

  • 明朝时期,山东六府之东三府、西三府,你属于哪个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时期的山东省东三府与西三府,三府十七县,东三府与西三府

    建省之初,山东下辖六府,分别是济南府、东昌府、济宁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降济宁为州,兖州升为兖州府,仍为六府,其中,济南、东昌、兖州为西三府,青州、莱州、登州为东三府。济南府府治历城县,且为山东布政使司衙门所在地,下辖4州及15直隶县,4州为泰安州(新泰、莱芜)、德

  • 明朝冷知识,老朱家的想象力我们想象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老朱家的那些事,老朱的八个姨太太,明朝知识问答

    神吐槽:真要这么规定估计一半人都得关起来,比方说评论区应该就有应该判刑的。2.明代朱元璋规定严禁普通百姓畜奴,但是明朝到了中晚期这种问题其实十分严重,他们很多名义上不是奴隶,是义子身份。但是收义子的手续和收奴隶是一样的。神吐槽:这就是所谓的上有对策下有对策,老朱这么多规矩,没几样后代遵守。3.海瑞是

  • 所谓的永乐大阅兵真的存在吗?帖木儿是否真的向明朝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伯颜帖木儿后代今何在,帖木儿和明朝的战斗,帖木儿大帝完整版

    这个所谓“阅兵说”的完整版大约是这样:帖木儿不知天高地厚,死在了征讨明朝的途中。若干年后,永乐皇帝在北京举行大阅兵,邀请了包括撒马尔罕在内的西亚二十个国家的使节参观。因为阅兵场面震撼,充分展示了明朝的强大,撒马尔罕的使者被震惊到了,然后就是所谓的使者将帖木儿生前的战马送给朱棣,帖木儿的副史盖苏耶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