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读懂《三国》的关键:曹操打败袁绍,为何要把“投敌信”烧掉

读懂《三国》的关键:曹操打败袁绍,为何要把“投敌信”烧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00 更新时间:2023/12/17 7:52:58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前。曹操准备攻打驻守在徐州的刘备。众将纷纷劝阻。

当前的形势,曹操袁绍两军对峙,如果曹操贸然出兵攻打刘备,一旦袁绍从后面袭击,曹操必然大败。

两线作战,腹背受敌,是兵家大忌,众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向来用兵如神料敌机先的统帅会做这样的决定。

曹操却很自信的劝说众人:“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众人还在疑惑,郭嘉站出来拓展解释说:

“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

——袁绍这个人吧,生性多疑,就算要来袭击我们估计也会犹豫不决。

后来发生的事情,果然就像曹操和郭嘉所言。

听闻曹操即将前往攻打刘备,袁绍的属下冀州别驾田丰匆忙赶来进谏:

主公啊,现在有能力和你争夺天下的不过就是曹操这老小子,现在他竟然要去攻打刘备,他们一旦交战,这事儿就不能很快结束,现在正是咱们调动兵力,从后面袭击曹操的时候。此时出击,一击必定,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袁绍听完田丰的建议,满脸烦躁的回应:老田,啥也别说了,我小儿子病了,我现在心情不好,再等等吧,等孩子病好了咱们再做打算。

听完这话,田丰气的跌足长叹:

嗟乎,事去矣!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

——哎吗呀,完事了,好不容易遇到这好机会,你竟然因为小孩子生病而错过机会,太tm可惜了。

“袁绍拒谏”一直被用来作为袁绍不够决断的明证。

也有很多人疑惑,如果袁绍真的这样昏庸,那断不能坚持到这个时候,在最初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就应该被江湖除名了。

而且袁绍的实力一直很强盛,在他手下,也不乏各路豪杰。

有人说,这个故事是虚假的,事实上袁绍听闻曹操进攻刘备之时,即可安排下属进攻曹操,结果被曹操安排下的于禁击退。

或许,还有一种情况,只要弄懂了这个问题,也就读懂了《三国演义》那些未说出来的故事。

这种情况就是——

袁绍跟田丰说“小儿子病了云云”只是借口,因为他不想跟田丰说话。

他为什么不想跟田丰说话?

因为他不信任田丰。

——当一个人不被信任的时候,他的所有建议都将会被怀疑。

袁绍为什么会不信任田丰呢?

因为有人在袁绍面前说了田丰的坏话,而袁绍,听信了这些坏话。

曹操和袁绍一起长大,他对袁绍的评价——“绍性多疑”是很正确的。

而且,曹操根据自己对袁绍的了解,故意安排了人在袁绍处做间谍。

这位间谍,一方面负责给曹操传递军情,另一方面,故意挑拨袁绍以及众谋士之间的关系,这样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袁绍手下的智囊团;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智计绝伦,但他们在一起,却总是陷入相互攻讦和内斗。

中国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是《孙子兵法》,为《孙子兵法》做注而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有十一个人,其中,第一个就是曹操。

曹操注《孙子兵法》,最为简略,但最实用,毕竟他本人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人,他懂得理论,又有实践。

《孙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字字珠玑,但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第十三篇《用间篇》。

孙子在《用间篇》里说: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曹操是用间谍的高手。

在《三国演义》中,接下来还有一个故事:

官渡之战前,兵少将寡的曹操并不被看好,所以他手下很多人就偷偷写信给袁绍,希望日后曹操失败了,还能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

结果,最后曹操取得胜利,士兵在城中搜出很多曹营中企图投靠袁绍的人写的信。

有人建议严查此事,对于相关人严惩不贷。

但曹操却做了一个让人吃惊的举措:他下令,将所有的信件就地烧毁。

有人说,曹操奸诈,他虽然让人烧毁了信件,但其实他早就知道那些写信的人,在后来,他把这些人都悄悄杀掉了。

这样的说法,的确有一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因为曹操不会计较这些小节,当时烧毁信件,是因为他要掩盖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呢?

就是那些企图投靠的人,写给袁绍的信中,提供给袁绍的关于曹营的机密信息都是假的。

是的,曹操利用这些人,给袁绍提供了虚假信息。

这样就能理解,为什么《三国演义》中,袁绍的谋士,有的会坚定认为曹操的军粮比袁绍方还要多。

这样的操作:袁绍内部有自己的间谍,外部又有自己这边的人传递的虚假信息。

在作战中,这样的对比是致命的。

曹操留在袁绍军中最重要的间谍是谁呢?

许攸

也只有他,真正知道曹操军中缺粮的事实。

所以,当他完成任务,回到曹营时,曹操很兴奋的“倒履相迎”。

接下来两人的对话,其实更像是“暗话”——不足为外人道也,所以即使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都被瞒过了。

许攸和曹操完成交接,制订了“夜袭乌巢”的计划。

最终,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但这时,许攸还没有认识到自己身处险境——知道了这么多机密,又不知道低调,这种情形,如何能被曹操容下?

曹军入城时,许攸非常骄傲的指着城墙大喊:“阿瞒啊,如果没有我,你那儿能进来呢……”

这种话,外人只会认为他居功自傲,但曹操听到耳里,会是什么感觉?

所以,许攸最终被杀了。

随着许攸的被杀,曹操所有安排的计谋,《三国演义》背后没有被讲出的故事,就全部被掩盖了。

更多文章

  • 吕布在白门楼是活不了的,刘备只是利用了这一点,迎合曹操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连环画白门楼中被俘的吕布,吕布白门楼被绑表情包,吕布死于白门楼

    再次,曹操不想让人觉得他没有容人之量,或者,让人觉得他担心自己驾驭不了吕布。其次,从吕布公然挑衅善于藏拙的刘备开始,就可以看出,这个危险物并不是王牌,曹操当然明白。就算当时不斩,后面也兴不起多大的风浪,还要随时提防,毕竟那个年代,个体的武力值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对于有黑历史的人,也不得不防。所以,刘

  • 眉如卧蚕获得活吕布称号,一路开挂,七降七叛平步青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眉如卧蚕获得活吕布称号,平步青云最新章节在线全文阅读,吕布叛荆州

    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虽然武力值第一,人品却很差,立场不坚定,总是因为利益而临阵倒戈,于是就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三姓家奴”。历史总是有很多巧合,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一个人不仅仅被称为“活吕布”而且他直接将吕布的特性发扬光大,一生投降和反叛次数达

  • 明知是空城计却要退兵?司马懿到底在想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统帅三军"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这首诗点评的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用区区2500人直怼十五万敌军,实力悬殊可想而知。这一计是他与宿敌司马懿斗智斗勇的得意之作,巅峰之举。他也因此计获得了"空城"、"神算"的名号,这神算的名号还真不是谬赞,若诸葛亮

  • 袁绍败于曹操,并不在官渡之战,而在于仓亭之战及袁氏兄弟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真实实力,曹操袁绍战官渡读后感,袁绍是胶东袁氏

    袁绍画像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分别率大军于官渡大战,在这次大战中,曹操以不到袁绍五分之一的军力大败袁军。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而袁绍则一败涂地,仅两年后就逝世了。出身官宦世家的袁绍为何败给了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况且在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势力依然要强于曹操,为何仍会分崩离析?官渡大败并没有动摇

  • 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兵仙刘邦对韩信有杀心,兵仙韩信全文免费阅读,兵仙韩信电影完整版

    韩信影视剧形象《史记·淮阴侯列传》有云:"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意思是说,天下已定,而此时竟然图谋叛乱,被夷灭三族,难道不应该吗?如此来看,韩信该死,毕竟图谋叛乱是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能容忍的,可韩信之所以该死,又仅仅只是因为如此吗?崛起于乱世之中秦末,天下群雄并起,诸王纷争,但

  •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喜欢曹操或者司马懿,但很多老年人却喜欢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vs刘备,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真实的评价曹操和刘备

    公元161年,刘备生于涿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刘备虽然姓刘,出身皇族,但却是皇族支脉,而且和皇族主脉的血缘关系极远。刘备的先祖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后来没当上皇帝,而是被封为王。而且刘胜一生一共有120多个儿子,后代的数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从刘胜这一代,到刘备这一代,中间隔了近

  • 三国演义中,唯一能一人独战吕布而不落败的,只有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三国怎么招降吕布,三国吕布vs赵云,三国古墓吕布尸骨

    他就是张飞,张翼德。历数演义中与吕布打过架的,大多是一群人群殴吕布,凡是单挑吕布的,除了少数几个猛将能从吕布手下逃走的,大部分都撑不过几十回合,便被吕布斩于马下,而张飞是唯一一个数次与吕布单挑,能不落败全身而退的人,并且张飞最盛时,竟能与吕布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第一次战吕布时,便是十八路诸

  • 许褚敢正面对抗吕布马超赵云,为何不敢挑战颜良文丑?有这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颜良和许褚,赵云跟颜良文丑谁厉害,张飞许褚颜良战法搭配

    除了猛张飞外,许褚就是唯一的能独战吕布达2位数回合以上不输的人了。濮阳一战,曹吕2人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而许大猛男也在这时有了独战三国第1勇将的机会。当时两军对垒,曹操老板派出了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许褚前去单挑吕奉先,结果这2人还真就在20回合里没分出来胜负。不过随后曹老板可能出于保险起见目的,于是

  • 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中年之后,读三国都会更喜欢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老版三国刘备娶孙尚香,演三国刘备演员叫啥名,三国刘备个人简历

    作为一个皇帝,刘备除了没有统一天下之外,在其他方面几乎就是完美的,他符合中国人对底层出身的平民皇帝,所有的期许和印象。从他的人生经历当中,普通人更能产生共情,也更容易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有关刘备的故事,实在是太多,所以这里我们只讲三个小故事。从这三个小故事里面,我们就能感受到刘备的魅力了。第一个故

  • 曹操生性多疑,唯独信任敬重夏侯惇,只因忠臣比功臣更加难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与夏侯惇什么关系,s3夏侯惇曹操详细开荒,三国志曹操贾诩夏侯惇

    曹操雕像东汉末年,群雄并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广纳四方贤士,手下猛将如云。其中,被冠以"肉票将军"、"独眼将军"诨名的夏侯惇,战功平平,却被曹操委以重任,敬重非常,这是为何?1.夏侯惇屡次"雪中送炭"想要搞清楚曹操为何"独宠"夏侯惇,要从曹操的起兵说起。公元189年,董卓执掌朝政后倒行逆施,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