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赤壁之战的功臣,却差点哭晕在厕所

他是赤壁之战的功臣,却差点哭晕在厕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82 更新时间:2024/2/6 7:58:23

他是谁,他就是黄盖!黄盖怎么会在这里?这还要从赤壁之战他向曹操诈降说起。在东南风起的那天,他率领十艘装满易燃易爆物质的船冲向曹军舰队,距离曹军还有两里时命令船上的士兵同时喊“投降!”,引得曹军士兵出来观看。这时船上的易燃物也被点着,曹操的舰队用铁索相连,躲避不及,被烧得那叫一个凄惨,连岸上的营寨也烧着了。

至战日,盖先取轻利舰十舫,载燥荻枯柴积其中,灌以鱼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龙幡於舰上。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寨。

按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黄盖此时正想趁乱捉住曹操,却被张辽一箭射中,翻身落水。正巧韩当的船打这过,黄盖就抓住了韩当船尾的舵,拼命的喊韩当,被韩当的士兵听见,报告韩当,救起黄盖。

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

按照上面罗贯中先生的描述,黄盖是遇到了负责任的士兵和仗义的韩当,逃得一命。但事实是这样吗?真实的情况是韩当很仗义,但士兵们却并不负责任。黄盖确实是受伤落水,但被自己人救起后并不是好生照料,而是随手把他扔进了厕所里,放到了厕床上,任其自生自灭。黄盖没法,自己又走不动。他这时听到了外面韩当的声音(不知道韩当是否当时也想上厕所),大声喊韩当,幸运地被听到,才能够最终脱险。下面是《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记载。

吴书曰: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

黄盖很憋屈,要不是韩当在外面,他不仅要哭晕在厕所,怕是要哭死在厕所了。不知道那些把他放到厕所的厕床里的士兵后来有没有收到惩罚。黄盖在战后被授予武锋中郎将,看起来职位很低,但这个已经是孙权能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授予的比较高的官职了,孙权本人也只是讨虏将军(杂号将军的一种),而周瑜此时也不过被孙权授予偏将军的职务。黄盖本人也要感谢《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先生,因为罗先生把他在厕所求生的尴尬事曲笔带过,成就了他的正面形象。

文章到此,本该结束,但我还想讨论一个问题:按《裴松之注三国志》记载,黄盖是被士兵放在“厕床中”,那厕床是什么?

厕床是厕所里面的坐床,但绝对不是座便器,它是一种很宽很长的坐具。我也弄不清古人在厕所里弄个坐具干什么,这东西了上厕所时可以坐外,就是当人遇到危险时可以藏在床下,万一没被找到可能就能逃得性命。比如《资治通鉴》里面记载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由于部下刘悟反叛,已经攻入城中,李师道被迫与他的两个儿子藏在厕床下,结果还是被搜出来处死。【(刘)悟勒兵升听事,使捕索师道。师道与二子伏厕床下,索得之……寻皆斩之。】结局很悲惨。从这段记载看,厕床能藏三个人,可见空间绝对不小。

那么黄盖受伤时到底是被扔在了厕床上,还是厕床下呢?原文写的是“厕床中”。我自己认为很可能是被塞在了厕床下面,空间足够,又不占地方,还不容易被上厕所的人发现(影响心情)。只有在厕床下,黄盖才不得不大声呼救,引起韩当注意,最终才能脱险。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

本文参考:

《裴松之注三国志·黄盖传》

《裴松之注三国志·周瑜传》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七》

《三国演义》

更多文章

  • 刘邦死后,吕后为何要折磨被丈夫宠幸过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死后吕后活了多久,王立群读史记之刘邦与吕后,吕后对刘邦有感情吗

    吕后作为大汉皇后,难道没有一丝仁慈吗?她为何要这样做呢?要说清楚这件事情,得从她和戚夫人的恩怨说起。刘邦和戚夫人是意外认识,一生贪图美色的刘邦看到戚夫人第一眼,就心生喜欢,决定将她带在身边。他们的认识过程很有传奇色彩,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刘邦势单力薄,被项羽一路追杀,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刘邦

  • 一将功成万骨枯!刘邦和项羽究竟谁是枭雄,谁是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为什么项羽名声比刘邦好,周老师讲项羽和刘邦,刘邦是明君还是小人

    电影《鸿门宴》中,刘邦本不想争夺王位,但在樊哙、张良等人的建议之下,刘邦打着拯救天下苍生的旗号,还是加入到了秦王之争的行列之中。项羽先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耍诈要求刘邦送虞姬还乡,以此方式来支开刘邦。但在众人怂恿之后,刘邦顺顺势而为,在途中改道咸阳,利用项羽击溃咸阳最后一支援军的消息劝降了最后一任秦

  • 读懂《三国》的关键:曹操打败袁绍,为何要把“投敌信”烧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袁绍老婆刘氏嫁给曹操了吗,曹操打败袁绍完整视频,袁绍讨伐曹操檄文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前。曹操准备攻打驻守在徐州的刘备。众将纷纷劝阻。当前的形势,曹操袁绍两军对峙,如果曹操贸然出兵攻打刘备,一旦袁绍从后面袭击,曹操必然大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是兵家大忌,众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向来用兵如神料敌机先的统帅会做这样的决定。曹操却很自信的劝说众人:“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

  • 吕布在白门楼是活不了的,刘备只是利用了这一点,迎合曹操的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连环画白门楼中被俘的吕布,吕布白门楼被绑表情包,吕布死于白门楼

    再次,曹操不想让人觉得他没有容人之量,或者,让人觉得他担心自己驾驭不了吕布。其次,从吕布公然挑衅善于藏拙的刘备开始,就可以看出,这个危险物并不是王牌,曹操当然明白。就算当时不斩,后面也兴不起多大的风浪,还要随时提防,毕竟那个年代,个体的武力值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对于有黑历史的人,也不得不防。所以,刘

  • 眉如卧蚕获得活吕布称号,一路开挂,七降七叛平步青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眉如卧蚕获得活吕布称号,平步青云最新章节在线全文阅读,吕布叛荆州

    文丨麻辣读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虽然武力值第一,人品却很差,立场不坚定,总是因为利益而临阵倒戈,于是就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三姓家奴”。历史总是有很多巧合,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一个人不仅仅被称为“活吕布”而且他直接将吕布的特性发扬光大,一生投降和反叛次数达

  • 明知是空城计却要退兵?司马懿到底在想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懿统帅三军"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这首诗点评的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用区区2500人直怼十五万敌军,实力悬殊可想而知。这一计是他与宿敌司马懿斗智斗勇的得意之作,巅峰之举。他也因此计获得了"空城"、"神算"的名号,这神算的名号还真不是谬赞,若诸葛亮

  • 袁绍败于曹操,并不在官渡之战,而在于仓亭之战及袁氏兄弟内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真实实力,曹操袁绍战官渡读后感,袁绍是胶东袁氏

    袁绍画像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分别率大军于官渡大战,在这次大战中,曹操以不到袁绍五分之一的军力大败袁军。此战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而袁绍则一败涂地,仅两年后就逝世了。出身官宦世家的袁绍为何败给了身为宦官之后的曹操?况且在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势力依然要强于曹操,为何仍会分崩离析?官渡大败并没有动摇

  • 兵仙韩信意图谋反,到底该不该死?皆因刘邦此人,陷入必死之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兵仙刘邦对韩信有杀心,兵仙韩信全文免费阅读,兵仙韩信电影完整版

    韩信影视剧形象《史记·淮阴侯列传》有云:"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意思是说,天下已定,而此时竟然图谋叛乱,被夷灭三族,难道不应该吗?如此来看,韩信该死,毕竟图谋叛乱是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不能容忍的,可韩信之所以该死,又仅仅只是因为如此吗?崛起于乱世之中秦末,天下群雄并起,诸王纷争,但

  •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喜欢曹操或者司马懿,但很多老年人却喜欢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vs刘备,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真实的评价曹操和刘备

    公元161年,刘备生于涿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刘备虽然姓刘,出身皇族,但却是皇族支脉,而且和皇族主脉的血缘关系极远。刘备的先祖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后来没当上皇帝,而是被封为王。而且刘胜一生一共有120多个儿子,后代的数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而从刘胜这一代,到刘备这一代,中间隔了近

  • 三国演义中,唯一能一人独战吕布而不落败的,只有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三国怎么招降吕布,三国吕布vs赵云,三国古墓吕布尸骨

    他就是张飞,张翼德。历数演义中与吕布打过架的,大多是一群人群殴吕布,凡是单挑吕布的,除了少数几个猛将能从吕布手下逃走的,大部分都撑不过几十回合,便被吕布斩于马下,而张飞是唯一一个数次与吕布单挑,能不落败全身而退的人,并且张飞最盛时,竟能与吕布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第一次战吕布时,便是十八路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