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400年前一场人道援助,如何在一片上下齐心中,压垮了大明王朝?

400年前一场人道援助,如何在一片上下齐心中,压垮了大明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222 更新时间:2024/2/8 12:31:20

尽管把魏忠贤和他的那帮孝子贤孙给收拾了个大差不差,又用赋闲在家的袁崇焕为蓟辽督师,但是这位年轻的皇帝还是很烦。因为他需要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旱灾。

陕北这一年的年景,已经到了“父弃其子、夫鬻其妻”的地步;满地的饿殍已经吃完了所有可吃的东西,不得不“掘草根以自食用,采白石以充饥”。

这样的人间惨剧,终于使得陕西籍的官员坐不住了。一位名为马懋才的官员将乡间的惨状写成奏折呈递御前,终于打动了崇祯帝。于是,他下达了如此命令:

截留陕西两年辽饷20万两,又从国库拿出10万两,用来发放延安、庆阳两地驻军的军饷;又从陕西本地其他杂税上抠出1.4万两,用来赈济两地的灾民。

圣谕发了出去了,效果如何呢?

按《明崇祯实录》的记载,延安、庆阳两地军民,最终所获得的赈灾银的数目分别为3004两、880两,合计3884两。

如果按照31.4万两赈灾银的总量计算,那么这笔银子的实际使用率为1.24%;即使把根本收不上来的那21.4万两赋税扣除,仅仅计算10万两户部银,这笔钱的利用率也不过3.88%。

缺口是填不上的,老百姓是不满意的,于是当年十二月,“陕西饥民苦加派,流贼大起,分掠鄜州、延安。”

面对这个局面,年轻的崇祯帝迅速作出了反应——剿!一定要把这帮流贼扼杀在摇篮里。

然而陕西籍的士绅以及朝廷内的有识之士却非常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这些造反的百姓本来都是最老实巴交的农民,如果给他们吃得,让他们活下去,就不会造反了。

崇祯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本着两手抓两手硬的思想,他一边派人加紧剿匪,另一边又派出御史吴甡押送十万两白银再次前往陕西赈灾。

那么,这十万两银子又是怎么用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对于它所节余下来的银子,却是有着详细的记载的:

陕西地方及剿匪军饷8173两,驿站修补4500两,三县修补墙垣523两,合计13196两。

这些钱,本不应该从专款专用的赈济灾民的钱里面出,但是,就是出出去了。而且,无论户部还是皇帝本人,似乎都对此没有意见。

而吴甡在写给皇帝的报告中也谈到:

各地官吏假冒灾民所冒领的赈款,大约要占去一半;

而无论是负责发放钱粮的里长,还是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见面截一半几乎都是一定之规;

即使那些穷苦民众分到了银两,也必须把它折换成救命的粮食,此时那些囤积粮食的官商又会借机把粮价再抬一倍。

至于吴甡本人,也被后人在核算后指出,在这次赈济灾民的过程中贪墨了500两。

这场崇祯初年的赈灾运动,到此也就草草收场了。它是大明王朝最后一次大规模地对一个地区实行赈济活动。十几年后,明朝便在一片内忧外患之中宣告终结。

最后再讲个小故事:

吴甡在路过一个县城的时候,如此痛心地写道:

“……几于无民,从贼者十之四,流离馑死者十之六。”

这个县城,叫做米脂。而它那十分之四的“从贼者”里,有一个人,叫李自成

参考文献:

1.计六奇.明季北略.上[M].2006.

2.张廷玉.明史,9[M].2005.

3.刘志刚.明末政府救荒能力的历史检视——以崇祯四年吴甡赈陕为例[J].北方论丛(02):79-84.

更多文章

  • 明朝万历时期持续的国本之争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历代国本之争,国本之争完整版,国本之争是怎么回事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皇太子应该一出生就已经注定是继承人了,但是明神宗跟文官集团关于这个人选持续了这么多年。不过这帮人也不是没事找事,他们的争斗中肯定是有自己的考量的,通过整个过程来看,国本之争大概被分为三个阶段,体现了不同本质。第一阶段万历十四年,皇三子朱常洵出生,本是一个高兴的事情,因为这是皇帝最

  • 明朝没有出现女性干政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为啥明朝没有外戚干政,明朝出名的女性,后宫不得干政谁提出的

    朱元璋于创立明朝之时,便考虑到了可能会出现太后干预朝中政治的情况发生,为此朱元璋便定下规矩,表示无论皇子公主,在成亲时都不能同于朝中有强权的家族结亲。这边从根本上杜绝了皇帝母家亲戚或是太后本人通过对年幼皇帝的利用进而把控朝政,致使皇权旁落。因此明朝时期皇家子嗣大多数都会选择平民亦或是品级不高的官员家

  • 宋朝很弱吗?一个皇帝被做成灯油,另一个被做成酒器,供人玩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哪位皇帝的头颅被制成酒器,宋朝皇帝顺口溜大全,赵闳是宋朝哪位皇帝

    先来说说宋徽宗赵佶。靖康之耻后,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几乎全部的皇室成员被押送到北方,公主惨遭羞辱,妃子和皇后也未能幸免。徽钦二帝被金人送上了“昏德公”和“重昏侯”这样带有侮辱性的封号。宋徽宗在金人的虐待下病死在土炕上,死后尸体被金人放在石头上烧,当烧到焦黑时泼上水,在扔进坑里,这样可以制作成灯油。宋

  • 陆游很伟大,没想到他却有一个让人痛恨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陆游六个儿子简介,迎凉有感宋陆游,陆游与唐婉的千古绝唱

    首先陆游在早年的时候,就参加了南宋礼部举行的考试,但那个时候的陆游也是年轻气盛,和南宋宰相之中的秦桧对着干,秦桧主张的是对金人议和,可陆游就偏偏反对,认为对于金人就要抵抗到底,甚至要学岳飞直接打回到北方去,这样就可以失去宋朝北方的大片疆土。这样的主见直接就导致了陆游不被当时的人重用,使得他一辈子基本

  • 朱棣雄才大略,称为一代贤君也不为过,为何牌位差点儿被扔出太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太庙,朱厚熜把朱棣请出太庙,朱棣临死传位给老二历史是真的吗

    这件事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原本是藩王之子,他的父亲朱祐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朱厚熜竟然能够有机会做皇帝。上一任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因为没有子嗣,于是作为堂弟的朱厚熜便捡了一个大便宜,登基做了皇帝。这位皇帝的心思谁也猜不透,按照传统礼仪,朱厚熜应当尊明武宗的父亲明孝宗为皇考,但谁知他竟然下

  • 朱元璋手下大将蓝玉功成名就,干了什么最后被扒了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处决蓝玉,电视剧朱元璋蓝玉守城,朱元璋为什么背着骂名也要杀蓝玉

    不顾及朱元璋的军令,贪图美色侮辱元朝皇妃。朱元璋时代的汉人还是很有血气的,他们以恢复汉人帝国为目标,推翻了压榨百姓至深的元朝政府,而蓝玉就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杰出汉人将军,他一步步的走向巅峰,直到捕鱼儿海之战。捕鱼儿海之战是在现在的贝加尔湖畔进行的,那个时期的蒙古人因为在中原地区的失败使得他们无法

  • 朱棣夺位后在寝宫发现一秘旨,放声痛哭说去抢皇帝之位实属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夺位后怎么对待兄弟,朱棣夺位的电视剧全部,朱棣夺位之战完整版视频

    朱棣在朱标死后继位的概率据说在朱棣攻打进入南京城的那一刻不是最为高兴的,而是十分恐惧和难堪。因为那个时候的朱棣根本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朱允炆是自己大哥朱标的儿子,朱标这个人是中国历史之中有名的贤明太子,他们没有继承皇帝之位都是中国历史的遗憾。朱元璋是从小就将他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的,可是

  • 宋朝都城无险可守,赵匡胤还是要坚持,是他傻还是没有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赵匡胤为啥困河东,宋朝赵光义是赵匡胤的什么人,宋朝赵匡胤的真实地位

    宋朝皇帝建都在开封的过程古代封建王朝十分注重多层的建立,认为都城是一个国家的中心,必须在政治经济交融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选址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般新朝代的建立都是按照旧朝代的都城为模本。宋朝时期就是这样,宋朝前面是一个分裂朝代,它的都城定在开封,当时开封比较繁华。有些人可能要问了,

  • 明朝最憋屈的皇帝:明明战功赫赫英雄无双,却因后妃而被后人讥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最荒唐无耻的皇帝明朝皇帝,明朝太子后妃的等级,清朝如何对待明朝后妃

    这些皇帝里,有雄才大略的,也有不怎么样的,还有当混子的。但是以我所见,明朝最有趣的,还得数这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在谥法里,对于“宪”的定义是“博闻多能”,后面的注释则是“虽多能,不至于大道”。换句话说,这是个明褒暗贬的谥号——虽然有本事,但是没用到正地方。在朱见深以前,获得“宪宗”庙号的是唐朝的

  • 苏轼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为何还有那么多崇拜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苏轼的资料,肥水不流外人田苏轼诗句,苏轼政治生涯思维导图

    那么苏轼的伟大之处在哪呢,简而言之就是除了政治,苏东坡哪一点都很优秀。公元1076年,苏轼于密州喝的大醉,思念自己弟弟,留下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妻子王弗去世十年有余,苏轼仍依然“不思量,自难忘。”情深义重至此。作为北宋杰出的人才,苏轼博学多闻,民间爱把他与欧阳修对比,世称“欧苏”。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