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前期,宋朝一直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战马。到了宋仁宗时期,在账面上,宋朝拥有20万骑兵。请注意,这里记载的是拥有20万骑兵,不是20万匹战马。有的骑兵在名义上是骑兵,实际上根本没有战马,没有战马的骑兵只能依据步兵的方式作战。据了解,当时宋朝有马的骑兵大约在10万人左右。再反观宋朝的主要对手辽国,辽国的常备骑兵为12万,看上去不多,但每个骑兵配备了3匹战马(36万匹)。完全具备长途作战能力,宋朝的军队就不行了。
那在中国历史当中,宋朝军队为何如此缺马呢?
宋朝军队缺马,最主要的原因是宋朝丧失了产马地区。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彻底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而西夏又占领河西走廊,在地理和贸易上彻底隔绝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因此,宋朝不可能批量获得来自西域的优良战马。
而且中国主要的产马地区:河北北部、河套地区、自宋代开国以来就陆续丢失,这些国土都不在宋朝的控制范围内。这导致在宋代,战马异常奇缺。宋军在作战时总被以骑兵为主力的对手打败。
其实,北宋若能够把所有的骑兵集结起来,这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但当时的统治者不允许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开始,为了预防武官夺权,宋朝的军队往往是兵不认识将领,将领不认识兵就开始作战了,这是非常可怕的,文官领兵更是北宋的特色。比如公元1041年,在范仲淹的指挥下,宋朝20万大军在“好水川之战”中全军覆没,败给了西夏军队。
宋朝君主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他还采用了“强干弱枝”的军事政策,把一半的骑兵部队都部署在京师开封周围。这样一来,边境上的骑兵部队就变得很有限。
公元1127年,北方的金国大举南下。宋朝军队一败再败,最后开封被金军攻破。这段历史大家都熟悉,其实,那个时候宋朝的骑兵仍有6万人左右。宋朝骑兵在富平与金军进行了大决战,但是,由于各路部队缺乏配合,再加上指挥失误。此战,宋朝军队大败。此战失败之后,宋朝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宋朝虽然没有产马的地区,但是宋朝的骑兵部队人数并不少。如果当时的统治者能把这些骑兵部队集结起来,又让名将去指挥,也许北宋早就能够收复失地,扭转自己被动挨打的局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