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问道士自己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他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59 更新时间:2024/1/19 17:10:30

人们常说:天机不可泄露,否则的话可能就会给自己招来祸患。只是在古代,人们还是很相信天机、玄学、算卦等等,关于算卦,历史上还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

接下来说的这个就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算卦的故事,在算卦的时候,朱元璋问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直言道:你能比我多活一天。谁知朱元璋转头就对侍卫说:斩了他。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朱元璋不怕自己也去世吗?

朱元璋寻道士

本来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和道士之间并不会产生什么交集的,按理说二人一个人九五之尊,一个是江湖术士,怎么可能会在同一场合出现呢?但事实就是如此。

那是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不久,他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听着手底下的人给自己汇报明朝在朱元璋的统治下是何等的和谐、何等的繁荣、人民又是如何安居乐业等等。

朱元璋越听越觉得心里美滋滋的,但同时他多疑的老病又犯了,总觉得有一丝丝不放心。于是朱元璋就决定微服私访,亲自到民间去观察一番,看看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就这样,朱元璋带着几个侍卫,穿上便衣,打扮成寻常百姓的样子来到了集市上。一开始,他们路过的都是繁华的街道,看起来的确是一片繁荣的景象。

不过越是往偏僻的地方走,朱元璋越觉得不对劲,尤其是到了一个偏远的村落之后,这里更是显得十分荒芜,人迹罕至。就算是有几个人影,他们也都行色匆匆往山顶上赶去。

朱元璋不觉不禁觉得有些奇怪。此时明明是播种的好季节,为什么农民都不在田间播种,一个两个的都往山顶上跑,难道山顶上有什么玄机吗?

出于好奇,朱元璋也带着侍卫一路来到了山顶。他们到了这里才发现,此处并没有什么玄机,只是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道观罢了。

这样朱元璋更加好奇了:明明只是一个普通的道观,但是为什么却吸引这么多人前往?人们连庄稼都不种了也要来这里参拜,究竟是为什么?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拉住了一个行人向他询问:这些人为什么都急急忙忙的往道观里赶去?此人回答道,这个道观并不普通,里面居住的是一位上知天,下知地理,还精通阴阳五行的道士,他能够为当地的人算命,而且结果都非常的准,所以人们才会想前来此处拜访,希望道士能为自己算上一卦。

朱元璋杀道士

朱元璋听到这里不禁感到更加好奇了: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神机妙算的人吗?于是朱元璋也加入了人群,进入了道观里。等了好久,终于见到了传闻中的神仙道士。

只见这个道士正襟危坐在蒲团之上他的身边围绕着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众人喋喋不休的请求道士为自己算上一卦。朱元璋也走上前去,问道士能不能给自己也算上一算。

此时道士懒懒的抬了眼,看看来者何人。只见朱元璋一身正气,眉宇之间透露着几丝霸之气,虽然此时朱元璋穿的是普通人的服装,但是也掩盖不住身上的帝王之气。

道士不敢妄加揣测,但是也不敢怠慢了。于是他就问朱元璋想算什么,朱元璋开口就问道士自己还能够活多久。

道士听到这里神色就变了,因为他看出此人不简单,如果自己回答不好的话,那么轻则自己的道观不保,重则自己小命都难保了。于是道士眉头一皱,略加思索后回答:比我多一天。

没想到道士思前想后得出来的答案并没有让朱元璋满意,朱元璋听到这里,转头就对跟着自己的侍卫说:杀了他。侍卫也是二话不说,走上前去就是一刀,道士马上就血溅当场了。

朱元璋为什么杀道士?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为什么朱元璋一言不合就将道士杀了,仅仅是因为到道士拆中了他的身份,又或者是因为道士没有给出令他满意的答案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朱元璋身为皇帝,他目睹了自己的子民在该播种的时候没有选择耕耘,却选择为一个道观去供奉香火。这对于当地农业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这个道士还故弄玄虚表示自己神通广大,其实也只是为了挣几个香火钱罢了。因为真正的高人是想着悬壶济世的,而不是为了这几个蝇头小利。

更何况朱元璋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吃了不少的苦,什么下三滥的招数他没有见过呢?对道士这种行径,朱元璋自然是十分不齿的。

所以朱元璋不仅杀了道士,他还到对众人说自己第二天会完好无损的来到现场,这样道士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说到做到,朱元璋第二天果然如约来到了道观。众人目睹了这一情形,也知道所谓的神仙道士不过是一位故弄玄虚的人罢了。于是大家也就不再相信这些鬼神之说,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结语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们对于朱元璋一言不合就杀道士的行为也有了真正的了解。他并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而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这些鬼神之说都是不可信的,想要美好的生活并不能依赖别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也只有这样,朱元璋的皇帝的宝座才能越做越稳。

不得不说,朱元璋从最底层摸爬滚打上来,对于装神弄鬼这一套他的确有自己的有效的处理办法。虽然在一些人眼中,朱元璋这么做是杀心太重、疑心太重、又心狠手辣,但是作为帝王,有的时候就是需要杀伐果断,否则又怎么能在帝王的位置上做的稳当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他本是明朝重臣却降了清朝,其妻劝其跳水殉节,他却说:水太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被孝庄劝降的明朝将领,被清朝王妃劝降了的明朝将领,明朝重臣降清后誓死效力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明万历三十八年探花,更为重要的是钱谦益是当时最大文人团体——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他曾一度官至礼部侍郎,可谓是风光一时。说起钱谦益的仕途也算是一波三折。他考中探花的那年被授翰林院编修,但不巧的是,当年他的父亲钱世杨去世,按照明朝的官场制度他不得不回乡为父亲守孝

  • 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什么?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张居正的故事,历史上张居正的鞭法,明朝首辅和张居正的关系

    明朝中后期皇族宗室数量已经十分庞大,他们不事生产,奢靡成风,渐渐成为国家蛀虫。加上东南沿海倭寇入侵,明朝在军费上开支浩大,朝廷财政常常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制度迫切需要改革。“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时任顺天府巡抚欧阳铎和苏州知府王仪针对税收问题提出了“以田为母,以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的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建文后代,建文帝朱允炆后代,万历为什么承认建文

    据老人说,当年靖难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带着皇太子朱文奎,逃出皇宫,逃进了深山老林,之后就没有再离开。皇太子朱文奎与当地的苗族姑娘成亲,生下了孩子。老人自己,就是朱文奎的后代。这枚印章,就是朱允炆留下来的。印章上用九叠文篆书雕刻着9个字:大仃国王都行省之印。所谓“大仃国”,意思是国家遭难,皇帝流离失所。

  • 戚继光曾用大竹竿杀倭寇,是因为没钱造武器吗?原来竹竿也是武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戚继光抗倭寇武器,戚继光在哪里打败倭寇,戚继光用了多少年消灭倭寇

    说到戚继光,人人都知道他是抗倭名将,也知道他是一个英雄,但很少人知道,他和他麾下的戚家军,到底厉害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在戚继光所处的十六世纪,戚家军属于是名副其实的“东亚地表最强战神军团”。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我们去看下戚继光以及他所率领的戚家军打下的辉煌战绩,就知道这个“东亚地表最强战神军团”的称

  • 清军打不败明军,李自成打败了明军,为何李自成打不过清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自成打不过明军,明军和清军联合攻打李自成,李自成和明军谁更强

    然而,随后与清军作战时,李自成却每战皆败,几乎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从战无不胜到战无不败,这个转折大得惊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起义军的战力本就与清军有相当差距其实,李自成能发展壮大,并最终攻取北京,还得感谢八旗。李自成自参加起义以来,多次遭遇挫折。甚至一度被打得只剩下十八骑,被迫蛰伏商洛山。李自成之

  • 有人说乾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材的原料是从朱棣陵墓上偷来的,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的长陵用多少根金丝楠木,朱棣墓里有多少根金丝楠木柱,朱棣墓里的金丝楠木

    永乐五年,朱棣皇后徐氏在南京病故,并没有下葬,而是放置在皇宫内。同年,朱棣派礼部尚书赵羾(ɡònɡ)、钦天监、江西的风水大师廖均卿等六人,前去北京郊区选陵区。廖均卿先祖廖三传师从唐代著名风水大师杨筠松(人称“杨救贫”)和卜则巍。选择皇陵也是机密大事,所以这事也仅在廖氏族谱上有记载。廖均卿到北京后,勘

  • 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真相到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明朝的红丸案,明朝三大案之红丸案下,红丸案简介

    《起居注》是一本记录皇帝言行的册子,其中特别详细地记录了皇帝何时何地临幸了哪位女子。王氏又拿出万历帝临幸后赠给她的饰物。万历帝虽然嫌弃王氏身份卑贱,百般不情愿,却也不得不认下了王氏腹中的孩子。可是,经此一事,万历帝对王氏更为嫌恶,一眼也不想看到她。虽然提升了她的位份,却将她打发得远远的。1582年,

  • 明朝“红丸案”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明朝的红丸案,明朝三大案之红丸案下,红丸案是明朝哪位皇帝

    而他的死,源自于八个美女。由于在此之前的万历将近三十年不上场,群臣早就对新君翘首以盼,巴不得万历早点死。而作为新君的明光宗也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一上位就做了三件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第一件、将辽东以及北方各个军区的欠饷补齐,杜绝了发生兵变的可能;第二件、召回万历用来敛财,而引起官愤民怨的矿税太监;第三件

  • 据说土木之变中,有三百名锦衣卫在明英宗朱祁镇的身边保护他到最后,真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朱祁镇锦衣卫,土木堡之变锦衣卫战死

    在明朝的所有政治系统中,“锦衣卫”是最为神秘的,就算是东西厂,明朝的史料都对其职能有着明确的记载,对其主要组成群体有着记载,可是锦衣卫,从朱元璋建立起,一直到明朝灭亡,关于他们“啥事都做”的传闻不绝如缕。正因为众说纷纭,这才让锦衣卫显得神秘,所以才有了朱祁镇御驾亲征的时候,一直有“三百锦衣卫”保护着

  • 展昭是包拯的左膀右臂,包拯为何却忍痛处死展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拯死后展昭去哪了,包拯斩展昭完整版,展昭怎么决定跟随包拯的

    展昭去了哪里?包拯又为何要将展昭处死?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梳理展昭和包拯之间的关系。展昭是包拯的忠心护卫。他侠肝义胆,能力不凡,几次救下包拯的性命,多次助力包拯判案、断案。只可惜,这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上,包拯确有其人,但展昭却没有。他只存在于《三侠五义》的记载之中。《三侠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