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贫贱夫妻百事哀:唐朝诗人元稹思念妻子韦丛,深情地写下这首诗

贫贱夫妻百事哀:唐朝诗人元稹思念妻子韦丛,深情地写下这首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98 更新时间:2024/1/18 19:48:39

此时元稹担任的是监察御史的官职,正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当他听到妻子去世的消息时,悲痛万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元稹想起贤惠、聪敏、美丽、温柔的妻子,经常悲伤得晚上睡不着觉。

悲痛之余,元稹接连写下了三首悼亡诗,这就是著名的《遣悲怀三首》,其中第二首中的“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最有名,“贫贱夫妻百事哀”一句后来经常被人们用来感慨穷困夫妻的无奈生活。

元稹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从小天资聪颖,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就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元稹的妻子韦丛是东都洛阳留守韦夏卿十分疼爱的小女儿,这夫妻二人果真像元稹诗中所说的那样,是百事哀的“贫贱夫妻”吗?

《西厢记》画面

这还得从元稹的身世说起。

一、少年贫困

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的后裔,他的六世祖元岩曾经担任隋朝的兵部尚书,为人耿直,为官清廉。从北魏到隋朝,元氏家族地位一直都很显赫。

到了元稹的父亲元宽这一代,元家家道中落。779年元稹出生的时候,元宽已经五十岁了,除了元稹之外他还有三个儿子。元稹八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元稹的大哥和二哥虽然已经成年,但是因为他们并非元稹的母亲郑氏所生,所以拒绝抚养郑氏和元稹兄弟二人,郑氏只好带着元稹和他的三哥元积回到娘家居住。

郑氏的娘家也不是很富裕,甚至都没钱供元稹读书,于是郑氏就自己教元稹兄弟二人读书。幸运的是,元稹非常聪明,他九岁就能写一手漂亮的好章,十五岁就考中当时科举中的“明经科”。

年幼时的元稹受了不少苦,所以他特别希望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他考中了明经科,只要再通过吏部的选拔考试就可以被授予官职了。

但是,元稹刚开始并没有获得官职,他在京城闲居了几年,一直到802年,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考试,才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西厢记》画面

得到官职的同时,元稹也幸运地被朝中重臣,太子少保韦夏卿看中,韦夏卿把女儿韦丛嫁给元稹为妻。

二、青年贫困

当时元稹初入仕途,俸禄并不是很高,生活不是很富裕。韦丛出自富贵之家,现在突然屈身下嫁给元稹,不再珠环玉绕,不再锦衣玉食,而是“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可是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嫌弃,反倒十分体贴地照顾元稹。

正像元稹在《遣悲怀三首》的第一首中所怀念的那样:“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韦丛看到元稹没有衣服穿,就翻箱倒柜地为他寻找合适的衣服;为了让元稹喝上酒,她不惜拔下自己头上的金钗为他买酒。即使是每天只能用野菜充饥,韦丛也没有任何抱怨,反倒夸赞食物很好吃。

元稹有这样贤惠体贴的妻子自然很知足,夫妻二人的感情很好。

元稹和韦丛成婚不久,韦夏卿就被派到洛阳担任东都留守的官职。韦丛是韦夏卿最小的女儿,父女情深难以割舍,于是元稹夫妻二人就跟随韦夏卿到了洛阳。为了兼顾家庭和工作,元稹经常往返于京城和洛阳之间。

虽然有岳父家的一部分支持,但是元稹和韦丛的婚后生活仍然不是很富裕,因为二人自从802年成婚,一直到809年韦丛去世的7年时间里,他们一共生了六个孩子,其中五个儿子,一个女儿。

《西厢记》画面

人们常说的“多子多福”也许对元稹并不适用,因为在806年前后,元稹的母亲、韦丛的父亲先后去世,两个人失去了双方家庭的支持,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方面都难免捉襟见肘,韦丛不得不亲自抚养六个儿女,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看起来是美满幸福的生活,其实背后充满用尽全力的艰辛。仔细为两个人计算一下,差不多一年生一个孩子,韦丛的身体如何承受?可以想象,韦丛这位聪明、贤惠、美丽的贵族女子到底经受了怎样的痛苦!

三、坎坷

而和元稹缔结的婚姻带给韦丛的还不只这些,她还要承受来自元稹事业不顺带来的影响。

元稹的仕途远不像他期待的那样顺风顺水:806年,元稹担任左拾遗的职位,专门为皇帝提供咨询建议。

元稹充分发挥了他祖传的认真、耿直的禀性:刚上任就接二连三地上书,上书内容五花八门,涉及到的问题庞杂而重大,从给皇子选择老师,到重视西北边事,以及对重臣的权力限制等等,等等,事无巨细,工作热情饱满而高亢。

结果呢?权臣不满,元稹被贬。

不过,元稹后来并没有踏上被贬之路,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他需要居家守孝,为期三年。

三年过后,809年,元稹复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专门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虽然品级不高,但是职权不小。

监察御史要被派到外地公干,所以元稹把妻子留在家中照顾6个孩子。

此时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已经去世,韦丛自幼丧母,由继母抚养长大,现在她想必不愿意再娘家伸手。韦丛少了来自娘家的有力支持,元稹又三年守孝,经济上想必也不会富裕,可想而知,独自支撑七口之家,韦丛过的究竟是怎样的日子!

《西厢记》画面

大概是贫困交加、积劳成疾,不久韦丛就病逝了。

她本生于富贵之家,却劳碌于家庭琐事之中,虽然嫁的人有“才子”美名,可是她这七年婚姻生活过的是怎样的日子呢?七年、六个娃,想想都可怕。

后记

妻子逝去,元稹十分难过,他常常因为思念妻子而夜不能寐,所以就会提起笔来为爱妻写下一首又一首的悼亡诗作。

诗歌读起来很美、很有感染力,对不对?可是背后的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千疮百孔呢?

更让人意难平的是,在韦丛去世前不久,元稹出使到蜀地后,遇到了才女薛涛,两个人经常花前月下,吟诗唱和,诗歌之中也满是真情与爱恋。

更不要说元稹以自己为男主角撰写的《莺莺传》中的那位女主角,当年二人也曾经海誓山盟,可惜最终还是“始乱终弃”。

更多文章

  • 太平公主权倾朝野,她是不是想效仿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平公主和武则天,山东女子效仿武则天,太平公主刺杀过武则天吗

    因为在神龙政变中,诛杀二张有功,所以,她深受唐中宗李显的信任,开始逐渐走向前台,积极参与政治。虽然韦后作乱,但对太平公主多有忌惮。而在唐中宗死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诛杀韦后乱党,再次赢得李旦的宠爱。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李旦在位期间,对这个妹妹实在是太宠爱了,李旦经常

  • 隋炀帝想纳陈后主的女人为姬妾,结果这女人却被第一名宰高颖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颖个人照片,朱秀芳高颖,权力征途贺丰年高颖

    宇文邕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这么短命,还没来得及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就英年早逝,后来宇文邕的儿子北周宣帝宇文赟继位。并因为政治因素娶了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后,杨坚因此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但是宇文赟可不比宇文邕,而是赤裸裸的要杀杨坚,但是都被杨坚躲过去了,面对一个势力庞大的豪门世族,宇文赟也不能明目张

  • 《唐朝诡事录》当朝天子为何要将裴坚发配到橘县?此事并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诡事录裴坚图片,唐朝诡事录的南州四子很牛吗,唐朝诡事录最后谁当上皇帝

    在看完电视剧《唐朝诡事录》的大结局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那便是,当朝天子为什么要将裴坚发配到橘县?难道他不知道,卢凌风曾在那里担任过县丞?在我看来,编剧之所以会这样安排,皆是在为续集做准备。而剧中人物的名字,也注定了他们的结局。#唐朝诡事录#当朝天子为何要将裴坚发配到橘县?通过剧情

  • 《唐朝诡事录》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小乞丐竟然也叫杨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诡事录9个故事,唐朝诡事录杨稷真名,唐朝诡事录在线免费观看

    看过电视剧《唐朝诡事录》的观众,一定都知道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本命杨稷。他是公主与杨冠的私生子。而杨冠又是骆宾王李敬业派去暗杀武则天的刺客。公主在得知杨冠的身份后,便设计将杨冠擒获。阳光最终咬舌自尽。在权利的诱惑下,公主只能将年幼的杨稷送到众宁寺代为抚养。有意思的是,长安城中的小乞丐也叫杨稷,这难道

  • 杜甫名诗在前,苏轼等宋朝诗人为何还狂写诸葛亮《八阵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杜甫的八阵图说的是谁,杜甫和诸葛亮的资料,杜甫写诸葛亮最著名的诗

    李白到了黄鹤楼,看了烟波江上使人愁,摇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过,也并非所有人都跟李白一样,不愿在前辈面前“献丑”,他们更愿直抒胸臆,与古人神交。比如,苏轼。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守孝期满的苏轼兄弟服侍着父亲再上汴梁,他们沿长江而东,一路山川形胜,风俗人文,尽入诗中。在夔州,他们见到了诸葛亮的八

  • 文天祥被忽必烈杀害,沦为宫奴的妻子收尸时发现一张纸条,看后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忽必烈杀文天祥,文天祥是忽必烈杀死的吗,文天祥与忽必烈的关系

    文天祥是江西人。青年时的文天祥平步青云。21岁以进士第一名的成绩参加科考,当场写了一万多字的文章,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草稿都不打,毫无争议地成为南宋末年的状元郎。文天祥身上有着南宋文人的特点,不拘小节,性格豪爽,平生是锦衣玉食。他有一妻二妾,生有两个儿子,6个女儿。他平时喜欢邀朋唤友看歌姬跳舞取乐。

  • 史上唯一官至宰相权倾天下的太监是谁?似郑和能干比魏忠贤更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比魏忠贤还厉害的太监,历史上权倾朝野的四大太监,历史上十大位高权重的太监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的名声很不好。其实,太监这个群体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像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就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将才。唐朝著名的大太监高力士,也是对皇帝忠心不二,对国家贡献颇多的能臣。当然,太监中的坏人也确实多。本文所说的这位,就是一位贪恋权势、心机深沉,一度掌控天下命运,甚至敢于废立皇帝的大太监。此人

  • 朱元璋想出兵灭日本,刘伯温摇头制止,他的话现在还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伯温临死前送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刘伯温的天书,朱元璋刘伯温茶楼谈话

    时间的车轮推着想要停息的人们前行,转瞬之间,已是千年。封建王朝更迭不息,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一切都好似还在昨天,只是无论过往多么清晰,我们都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但品读历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正所谓:读史可以增加自信,读史可以更明事理,读史甚至可以预见未来。历史上下数千年,没有文字记载

  • 宋朝危亡之际 20万骑兵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战败是兵散了还是死了,宋朝20万骑兵去哪了,宋朝骑兵之殇简介

    在宋朝的前期,宋朝一直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战马。到了宋仁宗时期,在账面上,宋朝拥有20万骑兵。请注意,这里记载的是拥有20万骑兵,不是20万匹战马。有的骑兵在名义上是骑兵,实际上根本没有战马,没有战马的骑兵只能依据步兵的方式作战。据了解,当时宋朝有马的骑兵大约在10万人左右。再反观宋朝的主要对手辽国,辽

  • 此国大臣扬言80人可踏平大明朝,国王经过仔细思考表示:需四千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打得过大英帝国吗,真实的明朝国王,明朝国王有多厉害

    不过腓力二世的胃口可不单单只是一个群岛可以装下的,他甚至对东亚的大明帝国产生了想法,其手下的大臣更是狂妄的表示,只要腓力二世开心,他愿意带领西班牙士兵80人,就可以凭借无敌舰队将明朝推平。西班牙想要攻打明朝,其实还是看上了明朝丰富的物产资源,这是一个殖民者最关心的点,而腓力二世也不是空口说大话,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