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天祥被忽必烈杀害,沦为宫奴的妻子收尸时发现一张纸条,看后自尽

文天祥被忽必烈杀害,沦为宫奴的妻子收尸时发现一张纸条,看后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20 更新时间:2024/1/26 4:08:56

文天祥是江西人。青年时的文天祥平步青云。21岁以进士第一名的成绩参加科考,当场写了一万多字的文章,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草稿都不打,毫无争议地成为南宋末年的状元郎。

文天祥身上有着南宋文人的特点,不拘小节,性格豪爽,平生是锦衣玉食。他有一妻二妾,生有两个儿子,6个女儿。他平时喜欢邀朋唤友看歌姬跳舞取乐。

文天祥在官场上的敌人主要有两人,一是宦官董宋臣,因为他经常怂恿宋度宗忽必烈赔款义和。文天祥上书杀董宋臣,以此统一人心一致抗敌。但皇上没有采纳,文天祥自请免职回乡。

第二个敌人是蟋蟀宰相贾似道,断送南宋的大奸臣。此人经常以辞职不干来要挟宋度宗。正事不干,把三天上一次朝,改为十天上一次朝。可惜,文天祥没有掺倒反被弹劾,37岁再次辞官回乡。

不久,忽必烈的蒙古大军兵分三路向南宋进攻。文天祥再次被起用。1275年,南宋朝廷紧急下诏,令天下兵马勤王。但没有一兵一马来京。

文天祥一面招兵买马,一面将自己家中的财产全部捐献出来以充军饷。很短的时间就达到了1万多人响应。有好友劝说文天祥,以乌合之众赴京,犹如羊落虎口。

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之所以不自量力,想以身殉国,让天下忠臣义士在听说此事后而奋起。”

1276年,已是右丞相的文天祥投笔从戎。很快收复了一些被元兵侵略的城池。很快,元军大举反扑,在赣州击溃了文天祥部。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和大女儿柳娘、二女儿环娘都被俘,一个儿子失踪。文天祥被手下拼死救出来,继续在南岭大山中抗元。

1278年,文天祥的老母亲和另一个儿子都病死了,但他并未退缩。1278年12月,在最后的一次战斗中,作战失利,眼见被元军包围,文天祥迅速吞下袖中藏着的一颗“龙脑”,突然趴在地上脏兮兮的小河沟中狂吞泥水。他觉得,“龙脑”遇见冷水,会毒发身亡。但结果,脏水刺激到肠胃,上吐下泻,“龙脑”反被吐了出来。42岁的文天祥被元军俘虏。

忽必烈让文天祥去给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写劝降信。文天祥不屑地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已经是大错了。反要劝别人不要保卫父母,有这样的道理吗?”

在押解的路上,文天祥写下了让后人仰慕的佳作《过零丁洋》。既饱含沉痛悲凉,慨叹国运和自身,又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显示了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激励着无数代人。

眼见复国无望,文天祥多次绝食、跳海自杀,但都没有成功。为了让他投降,忽必烈亲自写信,他回复“但求一死”。忽必烈又让已经投降的小皇帝,才10岁的宋恭帝亲自来劝降,文天祥长跪不起,痛哭流涕说道:“陛下,乞驾回还吧”。

忽必烈又让文天祥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给他写信。此时的文妻和儿女在大元的宫廷中当奴隶,过着屈辱的生活。文天祥给妻子的回信说,“收到信,我肝肠寸断。人谁没有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

他最后写道,让柳娘和环娘好好做人,我作为父亲此刻已经无能为力了。

面对如此坚定、冷酷的人,忽必烈也打消了劝降的念头。

1283年1月9日,在元大都刑场,文天祥向南方跪拜,那是家国的方向,然后从容就义。

妻子欧阳氏被允许为他收尸。她发现文天祥的面色如同生者一般。细心的她,在丈夫的衣带间,发现了一张纸条:“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翻译过来就是:“我身居将相之位,不能解救危难的南宋,兵败致使国家灭亡,自己也成为囚徒,因为这些我早就该死了。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我们读圣贤书,所学的不就是为了舍身取义,义尽成仁吗?从今后,我再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

欧阳氏看后声泪俱下说:“我夫不负国,我安能负夫”!她将丈夫殓葬后,在坟前自尽。

笔者要说:文天祥活得非常真实。所谓赤子之心。外敌入侵前,文天祥过着奢华的小日子,尽显名士风流。娇妻美妾,每日呼朋唤友宴饮、看歌姬跳舞。忽必烈带着蒙古大军侵略时,文天祥非常悔恨自己当初的放浪的生活,他甚至当着朋友的面大骂自己,痛哭流涕说,“我们这些当官的,以百姓的纳税为食的人,应当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整个南宋国家都投降了,但文天祥自己决不投降。有人会说他是螳臂当车,历史上因一时英雄主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士并不少见,可在经过思考后却仍能坚持信念,舍生取义的人却并不多。文天祥做到了我们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立下了忠奸顺逆决然划清的标准。

更多文章

  • 史上唯一官至宰相权倾天下的太监是谁?似郑和能干比魏忠贤更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比魏忠贤还厉害的太监,历史上权倾朝野的四大太监,历史上十大位高权重的太监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的名声很不好。其实,太监这个群体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像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就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将才。唐朝著名的大太监高力士,也是对皇帝忠心不二,对国家贡献颇多的能臣。当然,太监中的坏人也确实多。本文所说的这位,就是一位贪恋权势、心机深沉,一度掌控天下命运,甚至敢于废立皇帝的大太监。此人

  • 朱元璋想出兵灭日本,刘伯温摇头制止,他的话现在还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伯温临死前送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刘伯温的天书,朱元璋刘伯温茶楼谈话

    时间的车轮推着想要停息的人们前行,转瞬之间,已是千年。封建王朝更迭不息,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一切都好似还在昨天,只是无论过往多么清晰,我们都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但品读历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正所谓:读史可以增加自信,读史可以更明事理,读史甚至可以预见未来。历史上下数千年,没有文字记载

  • 宋朝危亡之际 20万骑兵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战败是兵散了还是死了,宋朝20万骑兵去哪了,宋朝骑兵之殇简介

    在宋朝的前期,宋朝一直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战马。到了宋仁宗时期,在账面上,宋朝拥有20万骑兵。请注意,这里记载的是拥有20万骑兵,不是20万匹战马。有的骑兵在名义上是骑兵,实际上根本没有战马,没有战马的骑兵只能依据步兵的方式作战。据了解,当时宋朝有马的骑兵大约在10万人左右。再反观宋朝的主要对手辽国,辽

  • 此国大臣扬言80人可踏平大明朝,国王经过仔细思考表示:需四千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打得过大英帝国吗,真实的明朝国王,明朝国王有多厉害

    不过腓力二世的胃口可不单单只是一个群岛可以装下的,他甚至对东亚的大明帝国产生了想法,其手下的大臣更是狂妄的表示,只要腓力二世开心,他愿意带领西班牙士兵80人,就可以凭借无敌舰队将明朝推平。西班牙想要攻打明朝,其实还是看上了明朝丰富的物产资源,这是一个殖民者最关心的点,而腓力二世也不是空口说大话,他在

  • 大明一代重臣杨士奇,从小命运坎坷,成功全靠人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明宰相杨士奇世系,大明杨士奇是什么人物,大明风华杨士奇陈文荣

    元至正二十五年,杨士奇出生,这时正是朱元璋和元朝打架的时候,各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杨士奇一岁半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和母亲没有时间悲伤,他们需要逃命。上天对杨士奇还算仁慈,他的母亲对他要求严格,逃命路上,一本《大学》一直陪伴着杨士奇。但是因为家里没钱,杨士奇接受不了良好的教育。洪武四年,杨士奇

  • 看看这个宋朝平凡的老婆婆,是如何念佛往生净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代往生净土居士的故事,十五天往生净土之真实例证,梦见老婆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崔婆72岁了,忽然有一天,她开始闹肚子了,闹的特别厉害,人都下不了床,在这样一个状态中,她还是在念阿弥陀佛,越来越坚定。过了一会儿,这人忽然就没事儿了,好像恢复正常了。此时,她唱了一首偈子:“西方一路好修行,上无条岭下无坑,去时不用著鞋袜,脚踏莲花步步生。”她是念不绝

  • 宋江用70个好汉换来的安抚使,等于如今多大的官?难怪蔡京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实宋江的36个兄弟都有谁,宋江最痛恨的五位梁山好汉,宋江和其他108好汉的人物关系

    封建帝制能在我国持续千余年自然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其稳定性让世人惊叹。这种制度极其强调君权的力量,这也就使得百姓们敬畏官府,不敢反抗。古代的老百姓是非常淳朴的,他们的要求只有吃饱穿暖,因此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选择与官相争。但他们骨子里的血性没有消失,在王朝进入末期,百姓们衣食难继,官员们又肆意欺压他们,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反朱元璋了吗,陈宝国的朱元璋和胡军的朱元璋,历史的朱元璋和小说的朱元璋

    人们常说:天机不可泄露,否则的话可能就会给自己招来祸患。只是在古代,人们还是很相信天机、玄学、算卦等等,关于算卦,历史上还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接下来说的这个就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算卦的故事,在算卦的时候,朱元璋问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直言道:你能比我多活一天。谁知朱元璋转头就对侍卫说:斩了他。

  • 他本是明朝重臣却降了清朝,其妻劝其跳水殉节,他却说:水太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被孝庄劝降的明朝将领,被清朝王妃劝降了的明朝将领,明朝重臣降清后誓死效力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明万历三十八年探花,更为重要的是钱谦益是当时最大文人团体——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他曾一度官至礼部侍郎,可谓是风光一时。说起钱谦益的仕途也算是一波三折。他考中探花的那年被授翰林院编修,但不巧的是,当年他的父亲钱世杨去世,按照明朝的官场制度他不得不回乡为父亲守孝

  • 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什么?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张居正的故事,历史上张居正的鞭法,明朝首辅和张居正的关系

    明朝中后期皇族宗室数量已经十分庞大,他们不事生产,奢靡成风,渐渐成为国家蛀虫。加上东南沿海倭寇入侵,明朝在军费上开支浩大,朝廷财政常常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制度迫切需要改革。“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时任顺天府巡抚欧阳铎和苏州知府王仪针对税收问题提出了“以田为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