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上唯一官至宰相权倾天下的太监是谁?似郑和能干比魏忠贤更奸!

史上唯一官至宰相权倾天下的太监是谁?似郑和能干比魏忠贤更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46 更新时间:2024/1/19 16:14:14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的名声很不好。其实,太监这个群体中有好人也有坏人。像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就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将才。唐朝著名的大太监高力士,也是对皇帝忠心不二,对国家贡献颇多的能臣。

当然,太监中的坏人也确实多。本文所说的这位,就是一位贪恋权势、心机深沉,一度掌控天下命运,甚至敢于废立皇帝的大太监。此人名叫李辅国

李辅国在巅峰时期官拜宰相,手中掌握整个唐朝的军政大权。汉朝与明朝宦官掌权者多,但都是依附于皇帝。纵观历代,除了李辅国,没有一个太监的正式职务能当到宰相,就算是魏忠贤,人称九千岁,其真正职务也不过是秉笔太监,官品不过比知府略高一些。

那么,李辅国为何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官职宰相且权倾天下的大太监呢?

李辅国的崛起,源自高力士。

李辅国本名叫做李静忠,最开始是唐朝皇宫中负责养马的小太监。他长得比较丑,不过很聪明,又会写写算算,于是,后来就拜在了高力士门下。

一晃,李辅国跟随高力士已经很多年。一直到四十多岁也还是一个普通太监。后来,高力士看李辅国也算是自己身份的老人了,于是,就提拔李辅国去帮忙管理马厩。类似于《西游记》中的弼马温的主要属官。李辅国做事的时候还挺认真,不随意克扣马料。在他的管理之下,御马都养得很肥。有一次皇太子李亨要用马,李辅国趁机挑选了最好的一匹送去。李亨随口表扬了李辅国一句。这件事情被高力士知道了,他就把李辅国正式推荐给了皇太子李亨。

最开始,李亨对李辅国并不信任,以为是高力士派来监视自己的。不过,安史之乱爆发,把以往的许多矛盾或者掩盖,又或者激发了出来。

那么,李亨后来为何会对李辅国完全信任,把自己的性命安危也交托给李辅国呢?

只因李辅国向他提出了三个建议,每一个建议都对李亨有极大好处。

建议之一、夺权。

面对安史乱军入侵,唐玄宗一味怯战,下令太子李亨监国,首位长安,自己却带着杨贵妃逃亡四川。

李亨对父亲又气又怒。此时,李辅国恰恰出现,他一再建议李亨发动兵变,夺取皇权。像后来唐玄宗逃亡成都,大将陈玄礼诛杀杨国忠,逼死杨贵妃这件事情,最开始就是由李辅国建议。在杨贵妃被处死后,唐玄宗不但威信大降,并且失魂落魄,再无力处理国政。天下人都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太子李亨身上。

建议二、北撤。

后来,安史乱军逼近长安,李辅国又建议李亨率军逃往朔方地区,把甘肃、陕北一带的兵马聚拢起来,徐图后事。

在当时,李亨若是硬抗,肯定玉石俱焚。若是南逃,则会与唐玄宗发生正面冲突,并且,北方的河山就会立刻失去。只有北撤,是最为合理的。

唐朝玄宗时期甘肃、青海一带为防御周边少数民族,一直都安排重兵把手。长安即便陷落,若是以甘肃、青海作为根据地,还是可以坚持作战。

建议三、称帝。

李辅国的几次建议,都深得李亨之心。后来,李亨在灵武自称皇帝,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这带头劝进者,又是李辅国。

李亨当了皇帝,自然感激李辅国。李辅国被提拔为家令(其实就是太监总管,总管行宫内事务),兼任元帅府行军司马,即兼管李亨的内卫。

可以说,从那时起,李辅国就成为唐肃宗李亨最为信任的人。

当然,此时的李辅国还只是李亨的家奴,家臣,距离朝廷宰相之位还非常遥远。那么,李辅国是如何跨越鸿沟,登上相位的呢?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想出兵灭日本,刘伯温摇头制止,他的话现在还值得我们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伯温临死前送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刘伯温的天书,朱元璋刘伯温茶楼谈话

    时间的车轮推着想要停息的人们前行,转瞬之间,已是千年。封建王朝更迭不息,社会也在不断发展,当我们回顾历史时,一切都好似还在昨天,只是无论过往多么清晰,我们都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但品读历史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正所谓:读史可以增加自信,读史可以更明事理,读史甚至可以预见未来。历史上下数千年,没有文字记载

  • 宋朝危亡之际 20万骑兵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战败是兵散了还是死了,宋朝20万骑兵去哪了,宋朝骑兵之殇简介

    在宋朝的前期,宋朝一直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战马。到了宋仁宗时期,在账面上,宋朝拥有20万骑兵。请注意,这里记载的是拥有20万骑兵,不是20万匹战马。有的骑兵在名义上是骑兵,实际上根本没有战马,没有战马的骑兵只能依据步兵的方式作战。据了解,当时宋朝有马的骑兵大约在10万人左右。再反观宋朝的主要对手辽国,辽

  • 此国大臣扬言80人可踏平大明朝,国王经过仔细思考表示:需四千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打得过大英帝国吗,真实的明朝国王,明朝国王有多厉害

    不过腓力二世的胃口可不单单只是一个群岛可以装下的,他甚至对东亚的大明帝国产生了想法,其手下的大臣更是狂妄的表示,只要腓力二世开心,他愿意带领西班牙士兵80人,就可以凭借无敌舰队将明朝推平。西班牙想要攻打明朝,其实还是看上了明朝丰富的物产资源,这是一个殖民者最关心的点,而腓力二世也不是空口说大话,他在

  • 大明一代重臣杨士奇,从小命运坎坷,成功全靠人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明宰相杨士奇世系,大明杨士奇是什么人物,大明风华杨士奇陈文荣

    元至正二十五年,杨士奇出生,这时正是朱元璋和元朝打架的时候,各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杨士奇一岁半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和母亲没有时间悲伤,他们需要逃命。上天对杨士奇还算仁慈,他的母亲对他要求严格,逃命路上,一本《大学》一直陪伴着杨士奇。但是因为家里没钱,杨士奇接受不了良好的教育。洪武四年,杨士奇

  • 看看这个宋朝平凡的老婆婆,是如何念佛往生净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代往生净土居士的故事,十五天往生净土之真实例证,梦见老婆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崔婆72岁了,忽然有一天,她开始闹肚子了,闹的特别厉害,人都下不了床,在这样一个状态中,她还是在念阿弥陀佛,越来越坚定。过了一会儿,这人忽然就没事儿了,好像恢复正常了。此时,她唱了一首偈子:“西方一路好修行,上无条岭下无坑,去时不用著鞋袜,脚踏莲花步步生。”她是念不绝

  • 宋江用70个好汉换来的安抚使,等于如今多大的官?难怪蔡京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真实宋江的36个兄弟都有谁,宋江最痛恨的五位梁山好汉,宋江和其他108好汉的人物关系

    封建帝制能在我国持续千余年自然是有其独到之处的,其稳定性让世人惊叹。这种制度极其强调君权的力量,这也就使得百姓们敬畏官府,不敢反抗。古代的老百姓是非常淳朴的,他们的要求只有吃饱穿暖,因此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选择与官相争。但他们骨子里的血性没有消失,在王朝进入末期,百姓们衣食难继,官员们又肆意欺压他们,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能活多久,道士:比我多一天,朱元璋:斩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反朱元璋了吗,陈宝国的朱元璋和胡军的朱元璋,历史的朱元璋和小说的朱元璋

    人们常说:天机不可泄露,否则的话可能就会给自己招来祸患。只是在古代,人们还是很相信天机、玄学、算卦等等,关于算卦,历史上还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接下来说的这个就是关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算卦的故事,在算卦的时候,朱元璋问道士:我能活多久,道士直言道:你能比我多活一天。谁知朱元璋转头就对侍卫说:斩了他。

  • 他本是明朝重臣却降了清朝,其妻劝其跳水殉节,他却说:水太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被孝庄劝降的明朝将领,被清朝王妃劝降了的明朝将领,明朝重臣降清后誓死效力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明万历三十八年探花,更为重要的是钱谦益是当时最大文人团体——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他曾一度官至礼部侍郎,可谓是风光一时。说起钱谦益的仕途也算是一波三折。他考中探花的那年被授翰林院编修,但不巧的是,当年他的父亲钱世杨去世,按照明朝的官场制度他不得不回乡为父亲守孝

  • 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什么?对当时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张居正的故事,历史上张居正的鞭法,明朝首辅和张居正的关系

    明朝中后期皇族宗室数量已经十分庞大,他们不事生产,奢靡成风,渐渐成为国家蛀虫。加上东南沿海倭寇入侵,明朝在军费上开支浩大,朝廷财政常常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制度迫切需要改革。“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时任顺天府巡抚欧阳铎和苏州知府王仪针对税收问题提出了“以田为母,以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朱允炆的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建文后代,建文帝朱允炆后代,万历为什么承认建文

    据老人说,当年靖难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带着皇太子朱文奎,逃出皇宫,逃进了深山老林,之后就没有再离开。皇太子朱文奎与当地的苗族姑娘成亲,生下了孩子。老人自己,就是朱文奎的后代。这枚印章,就是朱允炆留下来的。印章上用九叠文篆书雕刻着9个字:大仃国王都行省之印。所谓“大仃国”,意思是国家遭难,皇帝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