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人屠”白起成名之战,巧用疑兵之计,12万秦军全歼24万韩魏联军

“人屠”白起成名之战,巧用疑兵之计,12万秦军全歼24万韩魏联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8 更新时间:2024/1/31 9:33:15

[var1]

战争背景:秦国攻打韩魏,韩魏联军发动反攻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韩襄王相继去世,趁着韩国、魏国局势动荡,秦昭襄王开始积极筹备攻打魏韩两国。

[var1]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 秦国派兵攻打魏国,夺取魏国襄城。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襄王兵分两路攻打韩国,秦将向寿率军攻取武始,左庶长白起则率军攻取新城。

韩国不敌秦军,连忙派遣使臣前往魏国求援。魏国本就是韩国的盟国,面对共同的敌人秦国,魏昭王立即下令,命大将公孙喜(又名犀武)率领魏国大军前去助战。

[var1]

于是,魏韩两国接连派出大军,而周天子也派兵加入,多达24万的联军徐徐开往前线。与此同时,秦昭襄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升任白起为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率领秦军十二万前去抵御联军。伊阙之战爆发。

战争经过:韩魏军队相互推诿,白起巧用疑兵之计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白起率领的12万秦军和魏将公孙喜率领的魏、韩、东周24万联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阵)对峙。

[var1]

因两座山相对而立,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自南向北流过,故而此地被称为伊阙。如上图所示,伊阙地势极为险要(为了方便理解,我将200米等高线用黑色线条描绘了出来),大禹曾在此凿山疏通河水,通道便是山间河水冲刷出来的一条狭窄峡谷。

联军主要以韩国和魏国军队为主,东周基本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此时的魏国虽然比起战国初期国势已经衰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起韩国,魏国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均处在上风,而韩国军队则相对势单力薄。

《战国策》有载“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韩国主将暴鸢希望战力更强的魏国军队能够出任先锋,但魏军主将公孙喜却认为,韩国军队装备有强弩、坚甲、美盾、青铜头盔、铁幕,战力同样不容小觑,因而希望韩军能够充当先锋。

[var1]

不得不说,秦国的强大并非没有道理,情报工作实在是出色。白起很快便得知了韩魏主将之间的矛盾,于是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在发现韩军居前,魏军则处于韩军侧后方的情形后,开始计上心来。

针对联军的部署,白起果断利用少量疑兵,多制旌旗和飘带立于阵前,摆出一副要对韩军发动攻击的假象。而秦军的主力精锐则绕至联军后方,突然对魏军发动了攻击,魏军毫无防备之下被杀了个措手不及,被迫仓促迎战,因阵型已被彻底冲乱,各军只能各自为战。

[var1]

魏将公孙喜见势不妙,立即派出信使,请韩军前来增援。韩国主将暴鸢却认为自己正面的才是秦军主力,便回道,“我们也遭到了猛攻,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力量前去增援。”

魏军战力本就不及秦军,在失去了韩军增援的情况下,仓促迎战的魏军很快便遭遇了惨败。韩军主将直到此时才意识到上当,然而为时已晚。在侧翼已经完全暴露的情况下,不但军心不稳,且还不等韩军反应过来,便立即遭到了秦军的前后夹击。韩军士兵顿时溃败而逃。

[var1]

伊阙之战,白起率领的12万秦军,全歼韩、魏、东周联军24万,击杀魏军主将公孙喜,攻占伊阙及五座城池。而白起这个令六国闻风丧胆的名字,则凭借此战第一次出现在了历史舞台。

此战过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从周赧王二十四年(前291年)至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秦军先后攻占韩国的宛、叶、邓和魏国的轵、河雍、蒲阪、皮氏、河内郡等地,为秦国的大举东出扫平了障碍。

更多文章

  • 王权时代濒临崩溃,诸侯开始争霸,为何是齐国打响了霸权第一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国扩张历史,王权霸权,一口气看懂战国时的齐国

    但在周平王东迁后形势却发生了变化,由于其天子之位乃是其外公申侯拥立的,因此周平王就间接背负“弑君杀父”的恶名,自然也就没有得到诸侯王的认可。当时的周王室能够立足,其重要原因在于能够长期有效地抵御蛮夷,然而此时的周平王能力欠佳,导致天子权威松动。真正让这权威彻底“崩塌”的,便是与周王室同根的诸侯国郑国

  • 九头鸟本是楚国的神鸟,为何人们常常将其和湖北人联系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国图腾神鸟图片,揭秘湖北九头鸟的来历,九头鸟最新预测

    [var1][var1][var1]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九头鸟?可以肯定的是,九头鸟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类,其出处最早可追溯至《山海经》中。《山海经》是我国有名的志怪古籍,一般被认为战国中后期到汉初的楚国人所作。在神话体系里,关于九头鸟,一般有两层意思。[var1][var1]其一,九头鸟是不祥

  • 民国的学者士人精神:翩翩风骨耀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文人风骨气节,民国风骨的故事,民国先生风骨图片

    士人精神往往都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要求必须要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才有可能会做到。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这样的人出现,并且在中国的民国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的带有学者身份的士人,那么,民国时期的学子士人精神究竟是怎样的? 一、民国的学人士子精神并不是凭空而来的1、士子精

  • 春秋战国时期,下场比较惨的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四大名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春秋战国最杰出的三个军事将领

    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其父伍奢原为楚太子建的太傅。[var1]当时,秦国为与楚国结盟,将宗室女嫁给公子建为妻,却被其父楚平王强纳,导致父子失和。后由于费无忌的挑拨,太子建迁居城父,费无忌后又诬告太子建连晋反楚,导致太子建出逃他国。而伍奢也因此被连累,与长子武尚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愤而逃往吴国

  • 朱元璋要把孟子逐出文庙,官员破口大骂!朱元璋:把孟子迎回来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孟子母亲教育孟子的相关资料,孟子以及孟子浩子的资料,朱元璋评价孟子

    钱唐,象山丹城人(今浙江宁波),盛产文人雅士的地方。早年间,钱唐就以“博学敦行”誉满江南。博学多才的钱唐虽名声在外,可他对功名利禄却丝毫不看在眼里,反而一心专注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半耕半读。[var1] 看着如此清贫过日的钱唐,好友心生不忍,就劝他,考取功名即可改头换面。钱唐拒绝道:“元朝昏暗,倘若我

  • 靠胡服骑射运动改写战国历史的明君,为何会被儿子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时期十大明君排名,战国第一明君活了多久,穿胡服学骑射

    [var1]事件背景,赵武灵王脑袋一热玩起了禅让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国国君的女儿,在生下太子赵章后便不幸去世。后来,赵武灵王又娶了一个美女吴娃,其相貌端庄,性格温柔,深得武灵王宠爱,后来吴娃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赵何。[var1]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突发奇想,想要将王位提前传给

  • 都说“仁者无敌”,那么在战国推行仁政,是否也会无敌于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时期谁提出仁政,战国时期谁主张施行仁政,为何战国没有采用仁政

    [var1]“仁政”是什么?仁政是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而来的,其思想住址就是“以民为本,民贵君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在统治层面,它所表现出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var1]1、轻徭赋税:也就是说,国君要关爱百姓,不能过度使用民力,加重百姓负担。孟子认为,国家想

  • 赵武灵王曾制定了一套灭秦计划,如果应用于长平之战能否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武灵王灭秦路线图,赵武灵王有可能灭秦一统吗,赵武灵王灭秦战略视频

    [var1]赵武灵王制定灭秦方略,可惜未曾实施便命丧沙丘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在列国中率先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事实力大为提升。强大起来的赵国,内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国力稳步提升;外则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var1]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崛起

  •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皆为秦国重臣,谁最后的下场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仪与范雎谁更厉害,商鞅张仪范雎排列顺序,张仪和范雎谁的结局好

    第四名,张仪:武王嬴荡即位后失宠,最终病逝于魏国相位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驷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避免了秦国因列国合纵而陷入连绵战争,因功受封武信君。[var1]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

  • 战国时期的魏国,被称为人才输送基地,它给六国输送了多少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国时期魏国的人才,战国风云纪录片魏国,魏国和哪六国合作

    春秋无义战,大小诸侯之间连年发生战争,陆续出现了春秋五霸,他们表面上是尊王攘夷,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霸主之位。其中晋国也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晋文公称霸,晋国也是当时的大国,然后随后晋国也慢慢的走向了衰落,最终晋国的大权落入卿大夫手中,其中主要有四家,韩赵魏和智氏,最终韩赵魏三家联合灭掉智氏成功的把持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