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败于长平的赵括和败于街亭的马谡,两人带兵指挥能力谁更强?

败于长平的赵括和败于街亭的马谡,两人带兵指挥能力谁更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67 更新时间:2024/1/20 10:07:00

[var1]

两人理论水平均较高,但缺少实践经验

毫无疑问,赵括马谡在军事理论方面的确较为出色,这在正史的记载当中便有所体现。

关于赵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从这段记载来看,赵括经常和其父赵奢谈论军事知识,而其父赵奢都无法难住赵括。赵奢何等人也?战国时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曾在阏与之战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连他都无法在军事理论方面胜过赵括,可见其军事理论之强。

[var1]

而关于马谡,《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有载“(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不仅深得诸葛亮器重,且经常与其通宵达旦的探讨军事。从诸葛亮对马谡的态度不难看出,对于其军事理论能力是比较信服的,有时甚至会采纳其提出的策略。

[var1]

不过,两人虽然在军事理论方面表现突出,但唯一的缺点就是缺乏实践经验,并没有实际指挥军队作战的经历,这导致两人空有理论,却无法根据战场实际形势作出及时应对和调整,这也是造成长平之战和街亭之战大败的原因所在。

长平之战和街亭之战的不同之处

要比较赵括和马谡谁的带兵能力更强,必须要综合分析两人所面对的不同形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长平之战和街亭之战到底有哪些不同:

[var1]

1、战略目的不同。秦赵长平之战,赵括的战略目的就是为了率领赵军向秦军发动总攻,这是在廉颇与秦军对峙长达三年(另说数月)而无法取胜,赵国面对国力远胜自己的秦国,在外交全面失利的情况下,已经很难撑下去的一种必然选择。可以说,从赵国决定换掉廉颇的那一刻起,赵国便只剩下了进攻一条路。而街亭之战,马谡的战略目的则是为了牵制和阻挡魏军,使魏军无法及时支援陇右,给诸葛亮收复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平定陇右争取时间。赵括的战略目的在于击败秦军,而马谡的战略目的则是阻挡魏军,从任务的难度来讲,赵括是要高于马谡的。

[var1]

2、敌人实力不同。赵括的敌人是谁,是战神白起率领的秦军,白起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其一生大小百余战,无一败绩,指挥能力自然不必多说。而秦军,自商鞅变法以来,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秦国军力早已十分强大,山东六国也仅有胡服骑射后的赵军勉强可以一战。而马谡呢,马谡的对手是率领五万魏军的张郃,张郃虽然不失为三国名将,魏军的战斗力也不可谓不强,但显然是无法和白起率领的秦军相提并论的。此外,虽然蜀军兵力处在劣势,但赵括同样不知道秦国早已暗中换帅。因此,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马谡面对的可能是困难模式,而赵括面对的则几乎是地狱难度。

[var1]

3、应对水平差异。赵括和马谡的战败均是由于自己的一系列指挥失误导致的,而这种失误又是由于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所导致的,不过在面对失败的同时,两人却仍然体现出了一定的实力差距。赵括在陷入秦军重围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载,“(秦军)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赵括在军队断粮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率领赵军坚守四十多天,直到自己突围身死,赵军这才投降。而马谡在陷入魏军重围后,《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有载“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却是直接就遭遇了大溃败。因此,从这一点来讲,赵括显然是要强于马谡的。

同时,从指挥难度上来讲,指挥数十万大军的难度显然要比指挥数万军队要困难许多。

综上所述,两人虽然都在自己指挥的第一次战役之中遭遇惨败,但论率兵指挥能力,我认为赵括还是要强过马谡的。

更多文章

  • “人屠”白起成名之战,巧用疑兵之计,12万秦军全歼24万韩魏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赵国的反应,白起坑杀40万赵军用的36计,白起坑杀40万赵军历史评价

    [var1]战争背景:秦国攻打韩魏,韩魏联军发动反攻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和韩襄王相继去世,趁着韩国、魏国局势动荡,秦昭襄王开始积极筹备攻打魏韩两国。[var1]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 秦国派兵攻打魏国,夺取魏国襄城。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襄王兵分两路攻打韩国,秦将向寿

  • 王权时代濒临崩溃,诸侯开始争霸,为何是齐国打响了霸权第一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国扩张历史,王权霸权,一口气看懂战国时的齐国

    但在周平王东迁后形势却发生了变化,由于其天子之位乃是其外公申侯拥立的,因此周平王就间接背负“弑君杀父”的恶名,自然也就没有得到诸侯王的认可。当时的周王室能够立足,其重要原因在于能够长期有效地抵御蛮夷,然而此时的周平王能力欠佳,导致天子权威松动。真正让这权威彻底“崩塌”的,便是与周王室同根的诸侯国郑国

  • 九头鸟本是楚国的神鸟,为何人们常常将其和湖北人联系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国图腾神鸟图片,揭秘湖北九头鸟的来历,九头鸟最新预测

    [var1][var1][var1]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九头鸟?可以肯定的是,九头鸟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类,其出处最早可追溯至《山海经》中。《山海经》是我国有名的志怪古籍,一般被认为战国中后期到汉初的楚国人所作。在神话体系里,关于九头鸟,一般有两层意思。[var1][var1]其一,九头鸟是不祥

  • 民国的学者士人精神:翩翩风骨耀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文人风骨气节,民国风骨的故事,民国先生风骨图片

    士人精神往往都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要求必须要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才有可能会做到。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这样的人出现,并且在中国的民国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的带有学者身份的士人,那么,民国时期的学子士人精神究竟是怎样的? 一、民国的学人士子精神并不是凭空而来的1、士子精

  • 春秋战国时期,下场比较惨的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四大名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春秋战国最杰出的三个军事将领

    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其父伍奢原为楚太子建的太傅。[var1]当时,秦国为与楚国结盟,将宗室女嫁给公子建为妻,却被其父楚平王强纳,导致父子失和。后由于费无忌的挑拨,太子建迁居城父,费无忌后又诬告太子建连晋反楚,导致太子建出逃他国。而伍奢也因此被连累,与长子武尚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愤而逃往吴国

  • 朱元璋要把孟子逐出文庙,官员破口大骂!朱元璋:把孟子迎回来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孟子母亲教育孟子的相关资料,孟子以及孟子浩子的资料,朱元璋评价孟子

    钱唐,象山丹城人(今浙江宁波),盛产文人雅士的地方。早年间,钱唐就以“博学敦行”誉满江南。博学多才的钱唐虽名声在外,可他对功名利禄却丝毫不看在眼里,反而一心专注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半耕半读。[var1] 看着如此清贫过日的钱唐,好友心生不忍,就劝他,考取功名即可改头换面。钱唐拒绝道:“元朝昏暗,倘若我

  • 靠胡服骑射运动改写战国历史的明君,为何会被儿子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时期十大明君排名,战国第一明君活了多久,穿胡服学骑射

    [var1]事件背景,赵武灵王脑袋一热玩起了禅让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国国君的女儿,在生下太子赵章后便不幸去世。后来,赵武灵王又娶了一个美女吴娃,其相貌端庄,性格温柔,深得武灵王宠爱,后来吴娃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赵何。[var1]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突发奇想,想要将王位提前传给

  • 都说“仁者无敌”,那么在战国推行仁政,是否也会无敌于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时期谁提出仁政,战国时期谁主张施行仁政,为何战国没有采用仁政

    [var1]“仁政”是什么?仁政是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而来的,其思想住址就是“以民为本,民贵君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在统治层面,它所表现出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var1]1、轻徭赋税:也就是说,国君要关爱百姓,不能过度使用民力,加重百姓负担。孟子认为,国家想

  • 赵武灵王曾制定了一套灭秦计划,如果应用于长平之战能否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武灵王灭秦路线图,赵武灵王有可能灭秦一统吗,赵武灵王灭秦战略视频

    [var1]赵武灵王制定灭秦方略,可惜未曾实施便命丧沙丘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在列国中率先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事实力大为提升。强大起来的赵国,内有肥义、楼缓、蔺相如、虞卿、赵胜、赵奢、廉颇、李牧等名相良将,国力稳步提升;外则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var1]胡服骑射后的赵国崛起

  • 商鞅、张仪、范雎和李斯皆为秦国重臣,谁最后的下场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仪与范雎谁更厉害,商鞅张仪范雎排列顺序,张仪和范雎谁的结局好

    第四名,张仪:武王嬴荡即位后失宠,最终病逝于魏国相位张仪本为魏国安邑人,早年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后游历列国后入秦,受秦惠文王嬴驷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连横”破“合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避免了秦国因列国合纵而陷入连绵战争,因功受封武信君。[var1]秦惠文王十四年(前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