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初期,赵、韩、魏三国之间的“浊泽之战”是怎么回事?

战国初期,赵、韩、魏三国之间的“浊泽之战”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2 更新时间:2024/1/16 12:55:38

[var1]

魏武侯去世未立储君,二公子相争引韩赵来伐

魏武侯二十五年(周烈六年、前370年),魏武侯魏击崩氏,由于其并未设立储君,导致魏缓和魏瑩围绕国君之位展开争夺,由于魏瑩的实力远在魏缓之上,于是魏缓便想借助外力击败魏瑩。

[var1]

同年七月,魏缓逃出魏国,到达邯郸,请求赵成侯出兵帮助自己夺取国君之位。次年,魏国大夫公孙颀也前往韩国,对韩懿侯说魏瑩虽然有公孙痤相助,但只是占据了半个魏国而已,不如趁魏国内乱之际,联合赵国一起进攻魏国,除掉魏瑩。

当时,历经侯、魏武侯两代国君的发展,三晋之中以魏国实力最为强劲,加之韩赵魏三国国土犬牙交错,魏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了韩赵两国的巨大威胁。

[var1]

因此,韩懿侯在听取了公孙颀的建议后,立即和赵成侯组成联军,共同进攻魏国。联军向魏国都城安邑进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魏国浊泽战败,韩赵两国分歧严重

韩赵两军在黄河以北集结,然后向魏国葵城发动进攻(今河南焦作西北),一举将其攻克,极大的鼓舞了联军士气。紧接着,联军挥兵西进,向魏国都城安邑进发。魏瑩坐镇都城,得知联军来犯,连忙派出魏军在浊泽迎战。

[var1]

韩赵两国在浊泽击败魏军,进而包围安邑。魏瑩身处安邑无可奈何,只好静观其变,坐等破敌良机。

眼看就要取得最终的胜利,结果韩懿侯和赵成侯关于如何处置魏国和魏瑩产生了分歧。赵成侯主张除去魏国,拥立魏缓,令其割地后退军。韩懿侯则认为这会被其他诸侯视为贪暴,他主张将魏国分为一分为二,使魏国成为宋国、卫国那样的小国,这样韩赵两国便无后顾之忧了。

韩赵双方各持己见、相持不下,韩懿侯一怒之下趁夜率领韩国军队离去,赵成侯心想仅凭赵军根本无法取胜,随即也领军撤走。联军不战而退,安邑之围逐解。

[var1]

韩赵两国退军之后,魏瑩杀死魏缓,自立为君(此时尚未称王)。

彭泽之战并未损伤魏国元气,次年(前368年),魏瑩对韩赵两国发动反攻,“败韩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败赵于怀(今河南武陟西南)”。至此,三晋彻底决裂。

更多文章

  • 吕不韦先后辅佐两代秦王,为何会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不韦为什么一心辅佐秦王,历史上的吕不韦的死因,关于吕不韦的历史

    [var1]吕不韦尴尬的处境吕不韦弃商从政,先后辅佐两代秦王,秦始皇继位之后,不仅奉其为相邦,更是称之为“仲父”,此时的吕不韦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人生顶点。由于秦始皇继位时年纪尚小,吕不韦又与太后赵姬经常私通,直到秦始皇逐渐长大,吕不韦这才想要抽身而退。于是他将嫪毐引荐给了太后,嫪毐入宫之后,凭借着赵姬

  • 败于长平的赵括和败于街亭的马谡,两人带兵指挥能力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括与马谡,马谡是不是赵括的后裔,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

    [var1]两人理论水平均较高,但缺少实践经验毫无疑问,赵括和马谡在军事理论方面的确较为出色,这在正史的记载当中便有所体现。关于赵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从这段记载来看,赵括经常和其父赵奢谈论军事知识,而其父赵奢都无法

  • “人屠”白起成名之战,巧用疑兵之计,12万秦军全歼24万韩魏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赵国的反应,白起坑杀40万赵军用的36计,白起坑杀40万赵军历史评价

    [var1]战争背景:秦国攻打韩魏,韩魏联军发动反攻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和韩襄王相继去世,趁着韩国、魏国局势动荡,秦昭襄王开始积极筹备攻打魏韩两国。[var1]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 秦国派兵攻打魏国,夺取魏国襄城。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襄王兵分两路攻打韩国,秦将向寿

  • 王权时代濒临崩溃,诸侯开始争霸,为何是齐国打响了霸权第一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国扩张历史,王权霸权,一口气看懂战国时的齐国

    但在周平王东迁后形势却发生了变化,由于其天子之位乃是其外公申侯拥立的,因此周平王就间接背负“弑君杀父”的恶名,自然也就没有得到诸侯王的认可。当时的周王室能够立足,其重要原因在于能够长期有效地抵御蛮夷,然而此时的周平王能力欠佳,导致天子权威松动。真正让这权威彻底“崩塌”的,便是与周王室同根的诸侯国郑国

  • 九头鸟本是楚国的神鸟,为何人们常常将其和湖北人联系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国图腾神鸟图片,揭秘湖北九头鸟的来历,九头鸟最新预测

    [var1][var1][var1]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九头鸟?可以肯定的是,九头鸟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类,其出处最早可追溯至《山海经》中。《山海经》是我国有名的志怪古籍,一般被认为战国中后期到汉初的楚国人所作。在神话体系里,关于九头鸟,一般有两层意思。[var1][var1]其一,九头鸟是不祥

  • 民国的学者士人精神:翩翩风骨耀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文人风骨气节,民国风骨的故事,民国先生风骨图片

    士人精神往往都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要求必须要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才有可能会做到。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这样的人出现,并且在中国的民国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的带有学者身份的士人,那么,民国时期的学子士人精神究竟是怎样的? 一、民国的学人士子精神并不是凭空而来的1、士子精

  • 春秋战国时期,下场比较惨的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四大名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春秋战国最杰出的三个军事将领

    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其父伍奢原为楚太子建的太傅。[var1]当时,秦国为与楚国结盟,将宗室女嫁给公子建为妻,却被其父楚平王强纳,导致父子失和。后由于费无忌的挑拨,太子建迁居城父,费无忌后又诬告太子建连晋反楚,导致太子建出逃他国。而伍奢也因此被连累,与长子武尚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愤而逃往吴国

  • 朱元璋要把孟子逐出文庙,官员破口大骂!朱元璋:把孟子迎回来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于孟子母亲教育孟子的相关资料,孟子以及孟子浩子的资料,朱元璋评价孟子

    钱唐,象山丹城人(今浙江宁波),盛产文人雅士的地方。早年间,钱唐就以“博学敦行”誉满江南。博学多才的钱唐虽名声在外,可他对功名利禄却丝毫不看在眼里,反而一心专注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半耕半读。[var1] 看着如此清贫过日的钱唐,好友心生不忍,就劝他,考取功名即可改头换面。钱唐拒绝道:“元朝昏暗,倘若我

  • 靠胡服骑射运动改写战国历史的明君,为何会被儿子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战国时期十大明君排名,战国第一明君活了多久,穿胡服学骑射

    [var1]事件背景,赵武灵王脑袋一热玩起了禅让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国国君的女儿,在生下太子赵章后便不幸去世。后来,赵武灵王又娶了一个美女吴娃,其相貌端庄,性格温柔,深得武灵王宠爱,后来吴娃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赵何。[var1]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赵武灵王突发奇想,想要将王位提前传给

  • 都说“仁者无敌”,那么在战国推行仁政,是否也会无敌于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时期谁提出仁政,战国时期谁主张施行仁政,为何战国没有采用仁政

    [var1]“仁政”是什么?仁政是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而来的,其思想住址就是“以民为本,民贵君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在统治层面,它所表现出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点:[var1]1、轻徭赋税:也就是说,国君要关爱百姓,不能过度使用民力,加重百姓负担。孟子认为,国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