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说赵括坑了赵国,为啥没一个人说廉颇呢?

都说赵括坑了赵国,为啥没一个人说廉颇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31 更新时间:2023/12/27 4:24:27

[var1]

廉颇蔺相如和解图

众所周知,秦赵之所以发生正面冲突,完全是由于上党,本来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可是韩国不甘心让秦国夺取,就连城带人的送给了赵国,赵一看,白给的还不要,那就是傻缺,所以就派人接管,于是乎,秦国就跟赵国怼上了。赵国呢,是名将廉颇,他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防守。

[var1]

廉颇将军

这时候咱们看看赵国的优势在哪里?赵国经过胡服骑射以后,军力大大增强,赵国骑兵要优于秦国,作为攻击性的兵种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优势而选择防守,实在不算是好棋,反观秦国坐拥大粮仓蜀地,而且多年来攻城拔寨,对于防守的国家有颇多办法,感觉赵国以自己的劣势来应对秦国的长处,是不是太失策了。

[var1]

长平之战的惨状

看看赵国另外一位将领李牧,李牧接手的赵国军队可以说更是个烂摊子,长平之战,兵力损失极大,几年以来也长期受到秦国打击,而李牧却灵活运用兵法,盖固守的时候固守,但也会抓住时机,大举进攻秦军,斩获良多,如果李牧不死,赵国何去何从还真不好说。

更重要的是李牧对于敌情的侦查更是缜密,还能料敌机先,如果廉颇拥有李牧的脑袋瓜,那么何愁秦军不败,所以说,如果廉颇能够大败秦军,那就没有必要用赵括,赵括的使用其根本在于廉颇还是不行。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人才辈出,如果要评选改变战国格局的十大名人,谁能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十大武将排名,战国十大悲惨人物,战国时的名人排行榜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仅以活动时间为序】[var1]1、商鞅:秦国变法,为秦国崛起奠定基础。姬姓,公孙氏,卫国人,又称公孙鞅、卫鞅。其年轻时便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曾师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先于魏国担任中庶子,后入秦国,在秦孝公的重用下,开始在秦国主持变法。其先后于前356年和前35

  • 战国时列国出兵动辄几十万,三国时却仅仅只有几万,原因只有两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列国实力如何,战国各个时期的列国实力大排名,战国七国各多少兵

    [var1]原因之一:人口因素影响,东汉末年乱世导致人口骤然下降得益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全面推行户籍制度,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史料对古代的人口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不过,由于先秦史料的丢失,我们已经无法准确得知战国时期各国人口,但根据史学家的推断,战国中后期总人口应该维持在2600万左右。[var1]此后,

  • 战国初期,赵、韩、魏三国之间的“浊泽之战”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浊泽之战韩赵分了魏国会怎样,战国时期的浊泽之战,魏浊泽

    [var1]魏武侯去世未立储君,二公子相争引韩赵来伐魏武侯二十五年(周烈王六年、前370年),魏武侯魏击崩氏,由于其并未设立储君,导致魏缓和魏瑩围绕国君之位展开争夺,由于魏瑩的实力远在魏缓之上,于是魏缓便想借助外力击败魏瑩。[var1]同年七月,魏缓逃出魏国,到达邯郸,请求赵成侯出兵帮助自己夺取国君

  • 吕不韦先后辅佐两代秦王,为何会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不韦为什么一心辅佐秦王,历史上的吕不韦的死因,关于吕不韦的历史

    [var1]吕不韦尴尬的处境吕不韦弃商从政,先后辅佐两代秦王,秦始皇继位之后,不仅奉其为相邦,更是称之为“仲父”,此时的吕不韦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人生顶点。由于秦始皇继位时年纪尚小,吕不韦又与太后赵姬经常私通,直到秦始皇逐渐长大,吕不韦这才想要抽身而退。于是他将嫪毐引荐给了太后,嫪毐入宫之后,凭借着赵姬

  • 败于长平的赵括和败于街亭的马谡,两人带兵指挥能力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括与马谡,马谡是不是赵括的后裔,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

    [var1]两人理论水平均较高,但缺少实践经验毫无疑问,赵括和马谡在军事理论方面的确较为出色,这在正史的记载当中便有所体现。关于赵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载,“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从这段记载来看,赵括经常和其父赵奢谈论军事知识,而其父赵奢都无法

  • “人屠”白起成名之战,巧用疑兵之计,12万秦军全歼24万韩魏联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赵国的反应,白起坑杀40万赵军用的36计,白起坑杀40万赵军历史评价

    [var1]战争背景:秦国攻打韩魏,韩魏联军发动反攻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和韩襄王相继去世,趁着韩国、魏国局势动荡,秦昭襄王开始积极筹备攻打魏韩两国。[var1]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 秦国派兵攻打魏国,夺取魏国襄城。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襄王兵分两路攻打韩国,秦将向寿

  • 王权时代濒临崩溃,诸侯开始争霸,为何是齐国打响了霸权第一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国扩张历史,王权霸权,一口气看懂战国时的齐国

    但在周平王东迁后形势却发生了变化,由于其天子之位乃是其外公申侯拥立的,因此周平王就间接背负“弑君杀父”的恶名,自然也就没有得到诸侯王的认可。当时的周王室能够立足,其重要原因在于能够长期有效地抵御蛮夷,然而此时的周平王能力欠佳,导致天子权威松动。真正让这权威彻底“崩塌”的,便是与周王室同根的诸侯国郑国

  • 九头鸟本是楚国的神鸟,为何人们常常将其和湖北人联系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国图腾神鸟图片,揭秘湖北九头鸟的来历,九头鸟最新预测

    [var1][var1][var1]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九头鸟?可以肯定的是,九头鸟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类,其出处最早可追溯至《山海经》中。《山海经》是我国有名的志怪古籍,一般被认为战国中后期到汉初的楚国人所作。在神话体系里,关于九头鸟,一般有两层意思。[var1][var1]其一,九头鸟是不祥

  • 民国的学者士人精神:翩翩风骨耀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文人风骨气节,民国风骨的故事,民国先生风骨图片

    士人精神往往都是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要求必须要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才有可能会做到。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这样的人出现,并且在中国的民国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的带有学者身份的士人,那么,民国时期的学子士人精神究竟是怎样的? 一、民国的学人士子精神并不是凭空而来的1、士子精

  • 春秋战国时期,下场比较惨的三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战国四大名将,春秋战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春秋战国最杰出的三个军事将领

    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其父伍奢原为楚太子建的太傅。[var1]当时,秦国为与楚国结盟,将宗室女嫁给公子建为妻,却被其父楚平王强纳,导致父子失和。后由于费无忌的挑拨,太子建迁居城父,费无忌后又诬告太子建连晋反楚,导致太子建出逃他国。而伍奢也因此被连累,与长子武尚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愤而逃往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