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饭后立马写诗谢恩,皇帝看后大怒:杀了他!

朱元璋宴请高僧,高僧饭后立马写诗谢恩,皇帝看后大怒:杀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516 更新时间:2024/1/11 7:55:18

朱元璋一直是一个毁誉参半,比较有争议的人。毁的是他大肆屠戮功臣,誉的是他惩治贪官污吏手段凌厉,绝不姑息。但总的来说他的为人雷厉风行,做事彻底。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元末时期的一位高僧,他与朱元璋有何交集,又为何惹来杀身之祸。

这位高僧,名叫来复。原本是元朝一位知识渊博,才学过人的翰林院学士。他虽然在朝中做官,但他对生活却很满足。没有远大的抱负,只想安安稳稳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但,就这样的一个小小的理想,最后也没有实现。元末时期,天下大乱。统治者昏庸无能,导致国家灭亡。最终朱元璋收复了惨败的元朝,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

自元朝灭亡以后,来复面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期望。于是他到了寺庙中剃掉头发,做了和尚,并且改名为来云。我们都知道和尚肯定是把头发剃的一丝不留,但它让人奇怪的是头发剃得干干净净,但是却留起了长长的胡须。加上他有写诗的爱好,又因为自己的身份,所以它通常被人们称为诗僧。他写的诗词水平极高,所以,吸引了很多名人前去拜访,其中不乏刘伯温这样的高官。刘伯温,此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能掐会算,精通兵书,有人说他乃诸葛孔明重生,也有人说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伯温作为朱元璋的谋士之一,确实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不朽功勋,可以说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与汉张良,蜀诸葛孔明齐名的旷世之才。因此地位如此高,而学识又如此高深的人能与前往庙中与来云论道赋诗,足以体现了他的诗有多精彩。

后来朱元璋听闻了他的事迹后,觉得他在庙中做和尚,实在是有损人才。于是破例让他以和尚的身份来朝廷中做官,一开始的时候给了他一个七品的官职。但来云觉得这个官职太小,实在有辱他的才华。于是,作诗一首来表达自己内心愤愤不平的心情:挂冠赢得赋闲居,听雨罗浮老故庐。夜滴梧桐灯尽后,晓临荷芰酒醒初。

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就是,既然欣赏我,而且破例让我一个和尚来朝中做官,费了半天力气,竟然给我一个如此小的官职,早知如此,我还不如在庙中继续当我的和尚,自由自在又不用遵守朝中规矩。

后来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他非常的气愤,认为这个僧人不知好歹。于是前去对他说,我理解你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既然你已经选择做了和尚,你为什么还留着如此长的胡须。来云立即回复到,剃掉头发是我遵守做和尚的规矩,而留着长须代表,我是一个男子汉。朱元璋听闻之后便同意他继续回到庙中。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只要得罪了他的人,下场都不会好。朱元璋于是想方设法除掉来云,有一次朱元璋宴请他。来云饭后,为了表示心中的感谢,于是作诗一首谢恩。但朱元璋听完这首诗,大怒:这是在侮辱我,杀了他。

这首诗本是: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盏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其实这首诗本来是歌颂朱元璋的,将朱元璋比作陶唐(陶唐指的是),来云是自嘲自己连歌颂朱元璋的资格都没有。但是,朱元璋却故意挑刺,目的就是为了置他于死地。朱元璋认为诗中提到了“殊”字,拆开来就是“歹”和“朱”,这是在讽刺皇帝是歹人,不配做皇帝,至于后面的“自惭无德诵陶唐”,更是被朱元璋说成是在骂他与陶唐差远了。

后来,来云当场被处死,来云事件,只是朱元璋文字狱的一个案例。但是明末时期,钱谦益想为朱元璋翻案,将来云的死,说成是来云卷入了胡惟庸而被处决了,但是却没有相关史料证明他的说法。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大杀功臣,为什么不杀他,原因在他的封号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杀那么多功臣,朱元璋34位功臣下场名录,朱元璋没杀的功臣有谁

    并不是朱元璋心软念旧也不是朱元璋把他忘了而是朱元璋故意留着他,原因就在这个人的封号里。这个人就是长兴侯耿炳文。父亲耿君用跟随朱元璋渡长江,战功显赫,耿君用战死后,耿炳文便承袭父职,继续为朱元璋效力。耿炳文曾跟随大将军徐达攻占汴梁,立下许多战功,大明建立后,被封为长兴侯。 长兴,是一个地名。当初朱元

  • 朱元璋处死两位儿媳,原因令人发指,老百姓们却连连叫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处死女婿,朱元璋最晚去世的子女,朱元璋处死郑士元是第几集

    信国公汤和之女汤氏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这些儿子成年后,大都封为亲王,娶了功臣之女为妻子。今天说的是信国公汤和之女汤氏,汤氏的父亲是开国功臣、皇帝的发小,公爹是当今皇帝,丈夫是堂堂鲁王,他们凭借自己的身份显赫,在封地胡作非为,竟然将民间和军中七八岁的男孩弄到自己的宫中,阉为宦官。一时间,人心惶

  • 朱元璋在农家避雨,问:你姓啥?农民回答后,立即被封世代为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孝陵卫,南京的一张名片,南来北往,人生更迭,青山依旧,对于南京的游人而言,这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孝陵卫名称的由来,其实起初并非作为地名存在,在当时只是一支军队的名称。这个不为人知的事情可追溯到明朝时期,明朝朱元璋修筑陵墓孝陵时,专为守灵而设,而“卫”是当时军队编制的名,因此名为孝陵卫。 众所周知,明朝

  • 朱元璋在位时告诫子孙不能攻打此国,朱棣不听,直接将其打成一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临死喊朱棣是想干什么,朱棣不是朱元璋的亲儿子吗,朱元璋是怎样平定天下的

    虽然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老人的话一般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很多事实却证明,祖辈说的话不一定总是对的。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曾经对自己的儿子们说过,有一个国家不能攻打,否则后患无穷。但是朱棣没听,最后成了明朝的一个省,而且明朝从中得到了很多好处。 这个国家就是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安南是越南的古称。在唐朝

  • 朱元璋发明了一句话,后人用了五百多年,人人皆知却终是被读错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临死前做了三件奇葩事,湘潭朱元璋后人,朱元璋的奇葩发明

    我们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相信大家最熟悉的一句话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是古代的时候,人们在宣读圣旨的时候,开头第一句话,虽然封建社会应结束了,但是这句话却成了很多人玩笑时的口头禅,人人皆知。然而,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这么读的。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句话开始于明朝,是朱元璋发明的。关于

  • 他是明英宗次子,被父亲记错名字,还差点坐上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英宗有几个儿子,明英宗是怎么夺回皇位的,明英宗夺回皇位

    但今天,我们不是来评论朱祁镇本人的,而是要说说他的儿子,而且是他的次子朱见潾。就在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瓦剌的前一年,他的次子朱见潾出生。不过一开始,他的名字还叫朱见清。朱见清是明英宗朱祁镇次子,生母为万宸妃,后者为明英宗生了四子一女,可见非常受宠。朱见清是万宸妃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只比长子朱见深晚出生五

  • 叛徒高杰拐走李自成的妻子后,他们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民族内部冲突不断,百姓饱受着天灾人祸的苦楚。于是,众多能人志士开始奋起反抗,在阶级和政权的不断交替中,试图寻找一线亮光,而李自成便是这其中一员。有着“闯王”美誉的他,作为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征战十余年,常出奇制胜。更是在平定一方后,废除八股文、主张均田免赋。可就是这样一个

  • 明朝一外国人考中进士,嫌官职低辞职,回国后成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科举状元,明朝官职一览表,明朝一次科举进士一般有几人

    不过大部分史学家,还是认为科举始于隋朝,为何呢?因为在隋朝之前,人们想要入仕,就要通过“察举制”。所谓“察举制”,就是一个人家里本来就是做官的,那么他便能子承父业,继续做官。如果一个人生在平民人家,除非他在乡里的风评特别好,才有可能被推举,得到一官半职。而到了隋朝,为了避免有人徇私,加上朝廷希望能够

  • 被朱元璋厌恶,被朱棣忽悠,被侄子做成烤肉的朱高煦为何如此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对朱高煦说了什么,历史上朱高煦怕朱棣吗,朱棣忽悠朱高煦监国

    说到明朝死得最惨的王爷,大家可能会想到明末时,被李自成做成“福禄宴”的福王朱常洵。但历史上,朱常洵并没有被活活煮死,更没有与鹿肉一起做成“福禄宴”。朱常洵是被处决的。真正历史上记载死得最惨的王爷,不在明末而在明初。他就是汉王朱高煦,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根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朱高煦被明宣宗朱瞻基命人

  • 明朝最勤政的皇帝,一天上3次朝,一辈子也就娶了一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去世,18岁的朱祐樘继位为明孝宗,当时经过老爹的一番胡思乱搞,大明王朝已经是岌岌可危,孝宗因而决定重振朝纲,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国家,孝宗不仅熟背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还重启了废除已久的晚朝,每天晚上,孝宗批奏折能批到半夜三更,尽管如此,为了保证朝廷的稳定,他从来没有让宦官有过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