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蓝玉是太子朱标舅舅,为何会被朱元璋诛灭三族,都因他说错一句话

蓝玉是太子朱标舅舅,为何会被朱元璋诛灭三族,都因他说错一句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63 更新时间:2024/1/17 5:48:52

明朝开国大将蓝玉,有一天对太子朱标说“燕王朱棣迟早要反,你一定要做好防备”,没多久,朱棣没死,蓝玉却被朱元璋夷灭三族,株连15000多人,下场特别凄惨,被朱元璋剥皮实草。

《蜀警录·蜀乱》记载“礼门楼上奉一像,公侯品服,金装人皮质,头与手足俱肉身。讯内监,云国初蜀妃父凉国公蓝玉也。”

蓝玉是开国功臣,为了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为何朱元璋对他痛下杀手,很多史书都记载说是蓝玉功高震主,朱元璋担心皇太孙朱允炆驾驭不了他,所以栽赃陷害除掉蓝玉,是为了皇权永固,其实这种解释太过浮浅,朱元璋何许人也。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先后面对很多生死劲敌,张士诚陈友谅,一一都被他除掉了,建国后又先后除掉了内部劲敌,汤和刘伯温,胡惟庸,蓝玉等等,朱元璋晚年已经知道“敌人是杀不完的,甚至是越杀越多”

咱们假设朱元璋除掉蓝玉是为了防止他谋反,但是擒贼擒王,除掉蓝玉就行了,为何要株连无辜?还有一个疑点,就算要斩草除根,夷灭三族,那么为何要对蓝玉剥皮实草?难道人死了,还会谋反吗?显然,朱元璋杀蓝玉,并非因为蓝玉功高震主,也不是为了给朱允炆扫除障碍,更不是为了皇权稳固。

那么他为什么还要除掉蓝玉,蓝玉做了什么,让他对蓝玉恨之入骨,株连15000多名无辜者?这还从蓝玉的身世说起。

蓝玉原来就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人,但是因为他姐姐嫁给了鄂国公常遇春,常遇春虽然后来是明朝的开国名将,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常遇春也是一方诸侯,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才归附朱元璋,蓝玉就是跟着常遇春,人生一路开挂,平步青云。

常遇春有多强,看看他的战绩就知道了,陈友谅是常遇春除掉的,朱元璋都夸赞他说“当百万众,摧锋陷坚,莫如副将军。”,元大都也是常遇春攻取的,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在常遇春归附之后,让自己的儿子朱标娶了常遇春的女儿为妻,也就是说,如果朱标不死,常遇春的女儿就是未来的皇后,蓝玉就是皇后的亲舅舅,也就是朱标的亲舅舅,蓝玉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国舅爷了。

但是常遇春英年早逝,在40岁的时候就突然病逝,朱元璋亲自出奠。蓝玉的姐夫常遇春,才是打下大明江山的真正幕后功臣。

常遇春死后,两个儿子都不争气,蓝玉因为英勇善战,就成了常遇春势力的代表人物,朱元璋想要坐稳大明江山,必须借助蓝玉,不但自己要借助蓝玉,而且自己的儿子也要借助蓝雨,所以朱元璋特意安排蓝玉辅佐太子朱标。

蓝玉也算计着,朱元璋死后,朱标即位,自己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的国舅爷。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朱标先于朱元璋病逝,这就彻底打破了整个局势的布局。

朱标死后,朱元璋担心祸起萧墙,所以就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把皇位顺延给了长孙朱允炆。这种布局,对蓝玉而言,这就导致一个结局“朱标即位,蓝玉对大明江山最有利。朱允炆即位,主弱臣强,蓝玉对大明江山威胁最大”

恰恰在朱标去世之前,蓝玉曾亲口给朱标说了一句话“燕王朱棣迟早要反,你一定要做好防备”,朱标肯定在背后向朱元璋汇报了这句话。

最后朱标突然病死,在医学不发达的古代,根本无法确诊朱标的死因,朱元璋自然就会怀疑到蓝玉。试想,朱标作为太子,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能不能顺利继承皇位,而蓝玉的那一句话,恰恰加重了朱标的忧虑,给朱标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挑拨了朱标和朱棣兄弟间的仇恨。

对朱元璋而言,朱标,朱棣都是自己的儿子,蓝玉则是外人。蓝玉说这种话,朱元璋怀疑他是故意搅局,想利用反间计,让朱标朱棣相互残杀,最后自己坐收渔人之利,最后取而代之,把大明江山据为己有。

设想,如果朱标没死,顺利继承皇位,在朱元璋去世以后,朱标还是要面对朱棣的谋反,此时能够平定这场叛乱的只有蓝玉,那么蓝玉平定朱棣叛乱后,如果蓝玉造反,天下将无人能平叛,大明江山,最后还是落在蓝玉之手。

因此,无论是朱标当皇帝,还是朱允炆当皇上,如果朱元璋不在死前除掉蓝玉,大明江山最后必然落入蓝玉之手。所以这才是朱元璋对蓝玉痛下杀手的真正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历史千变万化,但是人性始终没变,人心始终是负责的,如果你看不起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你将无法在社会上成为赢家,因为你想成为赢家,必须要打败周围所有的对手,但是你不了解周围人,不懂得如何和周围人相处,你靠什么胜出。

一个人的成就,10%取决于他的智商,,90%取决于他的情商。所谓情商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如何窥探一个人的行事逻辑,如何看透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如何看清人性,驾驭人心,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中国式人际关系88条操纵术》。这本书全方位地分析了社交中的利益和权谋,教会你圆滑的处世技巧和睿智的生存哲学。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阅读全部内容。

更多文章

  • 若太子朱标没有英年早逝,而是顺利继位,那么燕王朱棣还会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继位后对朱标的态度,朱标鞭打朱棣的背景音乐,朱标朱棣关系好吗

    朱元璋放飞儿子,以为是对他们的一种教育,一种历练,按照他的计划,朱标会顺利登基,其他儿子各自镇守一方,这样朱家的天下就会一直这么稳固下去,然而却不料单飞后的儿子,居然一个赛一个的反弹。不过比较庆幸的是有一个成功熬过来并如愿升级成才的儿子,便是太子朱标。 朱标自被立为太子,开始了他长达25年的储君

  • 朱棣对自己的大哥朱标是什么态度?从他夺位后的所作所为可见一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跟朱标的关系,朱标鞭打朱棣的背景音乐,朱标朱棣谁厉害

    然而,朱标却没能活过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病逝。这让朱元璋悲恸之余,只能为帝国选择新的继承人。按照继承原则,朱元璋选择了自己的长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但朱允炆登基后立即着手削藩,这一年之内连废五王,最终导致藩王中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在四年靖难大战后,朱棣长驱直入南京,朱允炆自焚下落不明,朱棣成为

  • 宋朝时期下馆子喊小二切的肉是什么肉?很多人以为是牛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末期牛肉能随便吃吗,小二切两斤牛肉,宋朝牛肉价格

    一、吃牛肉犯法在很多以宋朝为背景的古典名著里面都有人会在酒店里面吃饭的时候喊小二切两斤牛肉。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认为,在宋朝时期去下馆子吃牛肉是生活的标配。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牛肉在宋朝是不能被吃的,谁吃牛肉谁就犯法了。牛作为当时主要的耕种工具,基本上历朝历代都会对耕牛进行严格的编制。谁家养了多少头牛

  • 秦朝步兵已有盾牌长矛,可以直接打败骑兵,为何宋朝会被金国欺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反击金国历史,秦朝军队和宋朝军队,精忠岳飞宋朝美女和金国将军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直接亡于内乱的王朝。 铠甲盾牌的起源 古时候装备除了铠甲之外,我们所熟悉的便是盾牌了。在古装电视剧中盾牌属于防御武器,那些穿铠甲的士兵时常被一刀刺死或是一箭射杀,可是持有盾牌的人就不会,并且时

  • 科举背后的女性命运:明代女性如何看待科举?折射出怎样的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代科举题目,明代科举一甲几人,明朝科举与清朝科举

    但是这并不代表女性对于科举就毫无看法,正好相反,女性对于科举的态度反而更加重视。那么明代生活中的女性,到底都是如何看待科举的呢? 一.当奋祖鞭以看花苑一一科举改写命运 明代小说中,不少女性对科举持肯定态度,对科举制度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怀有通过科举改写自身与家族命运的意愿。与很多文人士子一样,她们在对

  • 男子拿梅瓶鉴宝,专家一看明代嘉靖时期的,连忙问:怎么得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靖官窑梅瓶图片,大明嘉靖孔雀绿梅瓶,嘉靖红绿彩梅瓶

    跟着小编看历史,随着人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手里有空余的钱都会想到去投资,所以这两年收藏市场上相当的火热,也让一大批人进入了收藏界。 在本期的鉴宝节目走进嘉峪关中,持宝人大叔带了一个小罐子,当专家老师看到这个瓶子后,问道:“这是怎么得到的这个梅瓶”? 关于这个瓶子的来历,大叔介绍到:我比较喜欢收

  • 王安石出了一个上联,苏轼至死都没想出下联,却被一落魄秀才对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轼嘲讽王安石,苏轼欧阳修王安石作文,苏轼王安石相逢一笑泯恩仇

    有一天,苏轼在街上遇到了一个自称神算的老头,他只看了苏轼一眼,就留下了十字预言:“一双学士眼,半颗被贬头。”此预言也很简单,就是说纵然苏轼有过人的才华,但仕途将非常坎坷,被皇帝贬官几乎是家常便饭。苏轼压根就不相信神算的话,但他也没有当场反驳,只是一笑而过。 刚做官的前几年,在恩师欧阳修的提拔下,

  • 没有李自成明朝还有救吗?只怕这几道难关一样过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自成不反明朝会灭吗,明朝灭亡和李自成有什么关系,还原明朝李自成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朝代,可以说拥有历朝历代里面最多的粉丝群体,很多人都为明朝的灭亡而惋惜,很多人都觉得明朝是灭亡于李自成之手,那么假设没有李自成为代表的流民起义军,明朝会不会灭亡呢? 答案恐怕还是会的,主要摆在明朝面前的难关除了李自成的流民军以外,可还多得很。 首先,明朝要面对来

  • 宋江为什么同意了诏安呢?不同意的的话,能否推翻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江为何诏安,宋江 诏安 是否出于忠义,假如宋江推翻宋朝段子

    高俅等奸臣陷害宋江,梁山好汉们喝毒酒而死,其中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李逵的死。一生公明哥哥的喊着,心甘情愿地喝下了哥哥给的毒酒,还浑然不知。就算是自己的亲弟弟,也没有这么忠心,只是宋江害死了李逵,辜负了这几声哥哥。每每看到此处令人心痛的情节,总是想着宋江不带着兄弟们招安多好,继续攻打宋朝江山。那我们就从

  • 李善长是明朝第一国公,刘伯温仅仅是个伯爵,为何刘的名气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善长与刘伯温谁先死,刘伯温回青田李善长送行,刘伯温李善长谈朱元璋

    特别是刘伯温在民间的影响力可谓是大如天,人们常把刘伯温和诸葛亮并列,把刘伯温说成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天才。两人在明朝开国功臣谱上的地位相距甚远,李善长可以说是让刘伯温难以项背,但在史书和民间的名声为何有相当大的偏差?本文就此略作分析,供读者参考。第一:李善长被牵连进了胡惟庸谋反案,所以在明朝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