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670 更新时间:2023/12/23 18:57:19

苏文

2023-01-31 10:03

广东

已关注

秦桧这个人,可以说是两宋历史中最复杂的一个人,他于北宋末年考取进士,正式进入朝廷,早期参政的秦桧对于南侵的金人,表现出色态度是:主战,不软弱,他曾多次上书宋徽宗、宋钦宗强势一点,可两位父子皇帝忙于内斗,无暇理会秦桧的意见。

后来靖康之难爆发,秦桧被金人一同俘虏北上,这一被抓,就是三年。

三年后,也就是1130年,秦桧自称逃脱金人的看管跑回了南宋,朝廷对秦桧的“回归”表示狐疑,可宰相范宗尹、枢密使李回这两位大员为秦桧作保,秦桧回归的细节便没人再追问,而秦桧也从一个曾经的主战派,变成了主和派、投降派。

回归的秦桧向宋高宗提出“南自南,北自北”的懦弱理论,这个提议让宋高宗松了一口气,于是便大力重用秦桧,于是乎,投降派在朝廷占据上风,为了南宋朝廷拼死拼活的岳飞、韩世忠等人也开始被秦桧针对。

虽然岳飞的抗金情绪在南宋诸将中一直是最高昂的,可在宋高宗的心里,韩世忠的一句话要比岳飞的百般谏言有用,因为韩世忠是拥立宋高宗为帝的从龙之臣,所以韩世忠和岳飞一开始的地位差距,与爱国忠心与否无关,全看宋高宗的个人利益。

秦桧深知韩世忠这种人的厉害,假以时日,只要韩世忠请求抗金,宋高宗那是十有八九要答应的,所以秦桧决定要对韩世忠下手。

可韩世忠又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吗?

公元1127年,韩世忠因为拥立赵构有功,被任命为光州观察使,新建御营的左军统制,而在两年后,武官苗傅、刘正彦发动叛乱,废黜宋高宗,拥立宋高宗之子赵旉,此乃苗刘之乱,险些让宋高宗彻底结束皇帝生涯,所幸韩世忠救驾来得及时,镇压了叛军,最终保住了宋高宗的皇位。

对宋高宗有如此大恩的韩世忠,并不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武将,宋高宗在对付他之前,需要考虑的事情不少。

绍兴十一年,宋金局势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南宋方面占据优势,而秦桧眼见抗金情绪的增长,不得不跳出来给朝廷“降降火”,之所以要打压抗金事业,本质还是宋高宗对于“南自南,北自北”的策略很是认同,正因为宋高宗不想打,所以秦桧才得以校长。

同年四月,秦桧就准备对韩世忠下手了。

首先,朝廷安排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安排岳飞为枢密副使,然后将各将领的“宣抚”头衔去掉,改为“御前”,这就等于将这些抗金将领的兵权给收了回来,像岳飞之前动不动就要出征打金人的举动,便不能再有了。

如果听从了安排,暂且不说韩世忠和岳飞会如何,宋金的局面肯定会发生扭转,而张俊则是表示自己愿意服从朝廷的安排,因为张俊已经和秦桧有预谋了,不久后,秦桧下令让岳飞和张俊去坐镇韩世忠的军队驻地,楚州和镇江,秦桧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避免韩世忠会起兵反抗。

事实上,这也是秦桧在拉拢岳飞的举动,只要岳飞上了秦桧的贼船,那么岳飞就是秦桧这一派的人了,毕竟秦桧也希望有个强大的“保镖”保护自己。

可岳飞是什么人,他对于朝廷内讧之事十分厌恶鄙夷,当他知道秦桧的计划,立即转头告诉了韩世忠。

先臣叹曰:“飞与世忠同王事,而使之不辜被罪,吾为负世忠。”乃驰书告以桧意。世忠亟奏求见,上惊,谕之曰:“安有是!”——《金佗粹编》

秦桧的计划很是阴险,他陷害韩世忠的手段就跟后来陷害岳飞的手段是几乎一样的。

当时韩世忠手下有一个忠将名为“耿著”,还有一个专门为他管理军队财务的官员叫作“胡纺”,于是秦桧让张俊去收买胡纺,让胡纺举报耿著在军中散播危险的言论,目的就是为了不久后“起事”,事实上,这就是不折不扣的莫须有、栽赃陷害,所以秦桧让张俊和岳飞架空韩世忠,就是怕韩世忠有委屈要带兵作乱。

可秦桧没想到岳飞的性格如此之直率,他不仅拒绝了秦桧,还写信给韩世忠,韩世忠得知此事后,二话不说,跑到了宋高宗的面前先发制人,他将秦桧的阴谋全盘托出,宋高宗也是后知后觉,于是给韩世忠吃了定心丸,表示韩世忠是他的人,不可能让他掉一根头发。

事实上,如果秦桧第一个下手的就是岳飞,岳飞跑到宋高宗的面前先发制人,那就未必有这个效果,韩世忠在苗刘兵变一事中让宋高宗很记他的恩情,即便韩世忠真的中了秦桧的计,也未必会被处死,下场会比岳飞轻很多。

既然决定了对岳飞出手,秦桧也不用再施什么其他的计谋,直接故伎重施,将用到韩世忠身上的那一套方法用到岳飞身上。

秦桧首先让自己的党羽万俟卨、罗汝楫弹劾岳飞在援助淮西一事上故意逗留扭捏,于是岳飞被罢免了枢密副使的职务,不久后,岳飞自己请假回家“养老”,可卸掉了岳飞兵权之后,秦桧的杀招才开始显现。

张俊和秦桧找到了岳飞军中的都统制王贵,还有张宪的副统制王俊,找他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们诬陷岳飞和张宪谋划造反。

桧、俊不能屈,乃求得贵家私事以劫之,贵惧而从。时又得王俊者,尝以从战无功,岁久不迁,颇怨先臣。且位副张宪,屡以奸贪为宪所裁,与宪有隙。

先是王贵,他因为自己的私事被张俊抓到了把柄,于是不得不服从张俊的安排,而王俊则是因为张宪的位置比他高,而且他觉得岳飞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所以怨恨张宪和岳飞,最重要的是,这个王俊是劣迹斑斑的,他常常有贪污的举动,被张宪发现后,张宪屡次处罚他,这事让王俊和张宪结下死梁子。

岳飞没能管理好自己的内部团队,这是岳飞被杀的根本原因,因为岳飞被秦桧诬陷,最致命的还是王俊和王贵等人的倒戈,这意味着岳家军内部不是铁桶一块。

当这些人状告岳飞“谋反”的奏折送到了皇帝面前,宋高宗其实是有点懵的,因为要说岳飞造反,宋高宗并不信,而且不久前秦桧和张俊还如法炮制了韩世忠,现在只不过是把韩世忠换成了岳飞罢了,可不信又如何,金人的条件是:“必杀飞,始可和”,宋高宗为了安抚金人,只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于是乎,岳飞就这么荒唐地被逮捕下狱,罪名是“意图谋反”。

在审理岳飞案时,第一位主审官何铸,在一开始,何铸并不太清楚岳飞和秦桧之间的矛盾,所以他也秉公执法了,在审问岳飞一番之后,岳飞脱下自己的衣服,露出自己背后,当年被母亲刻下的四个大字“尽忠报国”,这四个字让何铸不敢再审,于是上报秦桧有冤情。

有冤情,秦桧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就是要冤杀岳飞,这个冤就是他制造出来的,于是他看着何铸不像能昧良心的样子,便把万俟卨调来主审此案,在岳飞案审理期间,秦桧的理由都是五个字:“此乃上意也”,意思就是,要杀岳飞,那是宋高宗的意思。

南宋第一冤案就这么上演着,不久前把金人杀得胆颤的岳飞,此时被自己人逼得跪在官堂前说要他认罪,他何罪之有,就算是编出来,都没有人相信,可秦桧一党却非要岳飞认罪,不认罪就严刑拷打。

秦桧的手段十分离谱,也把朝堂当傻子看,他不断强调岳飞想要谋反,质问岳飞为什么谋反,可打退金人的是岳飞,如此自相矛盾的审问让人看了都不禁羞愧,于是在一番争辩后,岳飞放弃了挣扎,他干脆绝食证明自己的清白。

本来岳飞都要死在绝食之中了,岳雷细心照顾父亲,那才让岳飞活了下来。

可没有绝食而死,这是岳飞的悲哀,因为岳飞在不久后得知一个消息,宋金和议成功,南宋朝廷答应将岳飞此前收复的唐州、邓州、商州等地“还给”金人,除此之外,每年还要向金人上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这一切的和议条件,都是在践踏岳飞的北伐成果,明明金人就打不过岳飞,为什么赢了还要如此屈辱,所以“绍兴和议”击溃了岳飞的内心防线,或许岳飞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明白了朝廷不可救的悲哀事实。

同样的,诬陷岳飞的案子,朝廷不是没有人站出来帮岳飞说话,可他们都分别遭到了打压。

比如管理最高司法长官、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等人就为岳飞据理力争,因为任他们如何看待岳飞案,岳飞“造反”这个罪名,就是一个空口无凭的帽子,根本没有证据支撑。

十分讽刺的是,大理寺为岳飞正名,可他们最后却遭受万俟卨的弹劾被罢官。

初,飞在狱,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并言飞无罪,禼俱劾去。

除了大理寺以外,还有皇族赵家人赵士㒟出面给岳飞作保,他以全家百口人的性命为岳飞无罪作证,但也被万俟卨弹劾,最终死在了建州。

宗正卿士㒟请以百口保飞,禼亦劾之,窜死建州。

不是整个朝廷都黑暗了,而是黑暗笼罩了朝廷,其实北宋也好,南宋也好,在屈辱的岁月中,不乏理性、血性的人物,可他们却被投降派一直打压,就岳飞冤案来说,这么多雪亮的眼睛被戳瞎,这就是南宋朝廷根子里的悲哀。

其实只要宋高宗出来说句话,岳飞的结局就会不同,但宋高宗没有表态,他只是这么静静地看着,看着大半个朝堂都在想方设法杀掉岳飞,看着一小半个朝堂极力营救岳飞。

不久后,岳飞的罪名被强行确立,韩世忠看到岳飞受如此荒唐的冤屈,直接跑到秦桧的面前问,岳飞有什么可能造反,他造反的罪证在哪里,而秦桧笑嘻嘻地回了韩世忠一句“莫须有”,他就是告诉韩世忠,你们这些武将都要老老实实的,朝廷杀你们,根本不需要理由。

韩世忠和秦桧的对峙以韩世忠得哑口无言为终止,而宋高宗也正式下令“处死”岳飞: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宋高宗的命令让人不得不感到刺眼,他表明岳飞“特赐死”,就是唯恐岳飞在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被杀,后面难以安息民愤,所以让岳飞在私下被处死,而张宪和岳飞的儿子岳云则是军法处置,宋高宗还提醒了要多准备将士“防护”,避免他们反抗。

就这样,岳飞被人处死于大理寺中,整个南宋对金人威胁最大,忠君爱国思想最坚定的岳飞,就这么被南宋君臣杀害了,没死在金人手里,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当岳飞被杀后,临安百姓得知消息没有不哭泣的,他们本就亡了一次国,现在还失去了保护神,怎么能不哭泣。

另一方面,金人知道了大敌岳飞被杀,开心得喝酒吃肉,他们为了让南宋人把这种懦弱“刻进”骨子里,还说杀了岳飞之后,绍兴和议就能巩固了,金人这么做,就是为了麻痹南宋人的荣辱观,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不反省,还觉得是正确的。

也是在岳飞死后,韩世忠放下了兵权,自此,韩世忠便过上了退休的生活,他再也没有主动发起北伐金人的言论,也没有和秦桧等人硬碰硬,或许韩世忠是怕了,也或许是没有能够救下岳飞,他内心有着惭愧。

岳飞之死,实为千古奇冤,如果他不忠,那么死了别人都要说一句六月飞霜,可他却是忠臣,最终如此死去。

在岳飞被杀的二十九年后,完颜亮再次单方面毁约,率兵南下侵宋,宋高宗得知此事后崩溃大哭,假如岳飞此时还没死,那么将是一个六十岁的老将,假如他还在,他一定会不管身后哭泣的宋高宗,率领着岳家军策马北伐。

金人,岳飞从未怕过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比肩岳飞的南宋战神孟珙,与蒙金作战一生未尝败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大鹏文史斋2023-01-30 19:21山东已关注他一雪靖康之耻,是可比肩岳飞的南宋战神,他灭金抗蒙从无败绩,独撑南宋危局,有他在蒙军未立寸功,“孟公不死,宋朝不灭”,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不败战神——孟珙孟璞玉。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祖父曾祖父都曾追随岳飞

  • 赵构:金欲战,则分江淮之镇以授将帅;金欲和,则收将帅之权以归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岳家军中大将,活灵活现地描述了一场只有两个人的“造反大业” 2020-02-08 19:07:08转载 来源: 覃仕勇说史 举报0分享至至于岳云的这封信……已被烧掉了,暂时没有物证。张俊向赵构报告说:“张宪供通,为收岳飞处文字后谋反。”赵构神领意会,立即命人将岳飞收入大理寺狱。兵权已经被解,官职也已

  • 宋朝奸臣被美剧拍成民族英雄,网友:理由还真没法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秦皇汉武记2020-12-03 22:24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历史领域创作者已关注中国历史上出过不少奸臣,然而细细数来,宋朝奸臣多达21位,《宋史·奸臣传》是二十四史中所录人数最多的一部。宋朝“盛产”奸臣,除了确有蔡京、秦桧等世人皆愤的巨奸影响恶劣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政见不合扣帽子。比如我们今

  • 清朝军机处的最后一批成员在清朝灭亡后都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下令裁撤旧设内阁及军机处,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自此运行了180余年的军机处被撤销。在180余年的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大臣都在军机处当过差,同样在军机处也实现了他们的梦想,那么最后一批军机处大臣都是谁呢,清

  • 贾似道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贾似道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为何会背负奸臣的骂名? 转载 神秘之师(77级)楼主2022-04-13 16:41:36发布于浙江贾似道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为何会背负奸臣的骂名?由神秘之师 发表在历史区鄂州之战,贾似道率领南宋军队击退了当时纵横世界的蒙古铁

  • “嗜血狂魔”朱元璋,一生之中究竟杀了多少将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嗜血狂魔”朱元璋,一生之中究竟杀了多少人呢?大家好,我是嘿大拿,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千古一帝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不过多介绍,我们先来说说他的事迹,明太祖帝朱元璋一生戎马,驰骋疆场,建国之初,他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制,移民屯田,兴修水利,洪武年间,13次北伐,消灭北元王朝,又先后平定西

  • 清朝地盘为何比明朝大得多?只因它实行了“一国五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考试制度。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科举,造成汉族知识分子“九儒十丐”的悲惨境遇。清朝抓住汉人爱考试好当官的心理,坚持科举取士,即使反清复明的斗士也用博学鸿辞的特科来拉拢他们。通过科举制,清朝成功地使汉族知识分子埋头读书考功名之中,成功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像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都是清

  • 清朝宫中女子都穿什么鞋?原来清宫剧骗了我们这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穿旗袍搭配平底鞋的话,那么旗袍就要拖地了,这样会使整个人看起来邋里邋遢,那么穿上一双花盆底,就将整个人的身高给拉长了,很多旗袍也不会拖地。并且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就像我们现在穿高跟鞋的女人那样。但其实,花盆底只有宫中女子才能有权利去穿。因此在清朝,除了花盆底之外,还有其他的旗鞋,像是平底鞋。这种鞋

  •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为何朱元璋仍然坚持使用?他的考虑可能很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藩王制度保护不了嫡系一家,但可以保护朱氏一族 藩王制度的特点,就在于一家一姓之人带兵镇守四方!这就造成明朝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放眼天下,所有的领兵军阀都是朱家人!这对于朱元璋的嫡传一系绝非好事,因为这些藩王都是实力派人物,真要是造反,嫡系未必是对手。后来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就是这一情况的实证!

  • 蔡伯俙三岁被赐予进士,宋仁宗登基后,为何永世不准他入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入仕的三种方式,驸马不能入仕从哪朝开始,一生不曾入仕的唐代诗人是

    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宋史·本纪·卷十二》这是《宋史》中关于宋仁宗的评价。 古代时就有许多神童,比如秦国时期的甘罗,三国时期的曹冲,唐朝时期的诗人李贺。他们均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惊艳了时光。当然也有如方仲永这样的神童,却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最终江郎才尽。 因此一个神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