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肩岳飞的南宋战神孟珙,与蒙金作战一生未尝败绩

比肩岳飞的南宋战神孟珙,与蒙金作战一生未尝败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225 更新时间:2023/12/13 19:11:01

大鹏文史斋

2023-01-30 19:21

山东

已关注

他一雪靖康之耻,是可比肩岳飞的南宋战神,他灭金抗蒙从无败绩,独撑南宋危局,有他在蒙军未立寸功,“孟公不死,宋朝不灭”,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不败战神——孟珙孟璞玉。

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祖父曾祖父都曾追随岳飞,父亲孟宗政是被金人称为“孟爷爷”的抗金名将。将门虎子,孟珙勇略又在父亲之上,对决武仙让他一战成名,蔡州之战则雪了靖康之耻。

三峰山之战后(详情请移步主页阅联蒙灭金),金国主力殆尽,已是强弩之末。金国恒山公武仙遁至南阳(今属河南)收拾残兵,数月之间竟得众十余万,声势大振。

此时金哀宗已经从汴京跑到了蔡州(今河南汝南)。武仙是他蕞后的希望。哀宗急召武仙勤,武仙以蔡州难守 ,想出了一个“曲线救国”的计划:夺取南宋的四 川作为落脚之处。

时任京西路兵马钤辖的孟珙率军迎击武仙,以几万兵力对武仙二十余万大军,结果是五战五捷,名扬天下。

一战武仙大将武天锡,武天锡进攻光化,声称聚众二十万,被孟珙在城外一举攻破营寨,武天锡首级被拿,其余金兵被斩首五千余,俘四百余,民户十二万。

二战武仙于吕堰(今襄阳东北),此战孟珙料敌于先,在吕堰设下伏兵,武仙行军到吕堰的时遭宋军三面围攻,武仙只好撤军,金军被斩首五千级,俘民夫三万余。

三战武仙主力于马蹬山。此战武仙爱将刘仪投降孟珙,提供了武仙驻军的情 报。针对武仙九砦(读寨,营垒)屯守于马蹬山,孟珙先夺离金砦,再夜袭王子山砦,守砦金将小元帅梦中丧命,把王子山砦拱手送出。此后孟珙率军直击马蹬山。杀的金军死尸遍野,损失惨重,一万两千多人投降。

四战武仙于岵山。眼看九砦尽失,武仙向地势险要的岵山转移,孟珙又一次料事如神,在半山腰伏击武仙,金军被打的晕头转向、血流满山。辎重丢在半山腰,大将兀沙惹被杀。

五战武仙于石穴砦。四战之后,武仙已无取胜希望,但武仙十分倔强,不仅拒绝劝降,还打算退往商州继续抵抗。孟珙遂向石穴砦发动总攻。他亲 自策马指挥,宋军激 战数个时辰后大破敌军。武仙只带了五六个人逃走,剩下的七万多金军纷纷投降。

此战为围困蔡州的蒙军解决了外部压力,武仙在逃跑的路上被蒙军擒杀。至此,金哀宗仅存的希望也破灭了。孟珙马不停蹄,在宋理宗命令下率两万军队押送三十万石粮草援助蔡州蒙军,为缺粮的蒙军雪中送炭。没想到仅领兵两万的“冷板凳”,却成了破城的关键。

蒙军主将塔察儿对孟珙击败武仙钦佩不已,跟孟珙结拜为兄弟。在孟珙的提议下,蒙宋联军在蔡州城外大摆宴席,缺水少粮的城内守军按捺不住,决定冒险突围。

一日,万余金兵从蔡州城东门杀出。孟珙带兵迂回到金军身后截断归路。又将金军驱赶到汝河边,生擒金国裨将八十七人,并从俘虏口中探得了城中已断粮多日,状况惨不忍睹。

孟珙和塔察儿决定继续围困。十一月,蒙军决定攻城。张柔帅五千精壮蒙古士兵冲到蔡州城下。但守城金兵万箭齐发,蒙军登城失败,主将张柔身中数箭,幸好孟珙派出前锋部队上前接应,张柔才得以生还。这次进攻失败说明蔡州城虽然穷蹙,但战斗意志仍然很强,还不到全力攻城的时候。

此时孟珙把目标转移到汝河边上。这里有一个水湾——柴潭,地势比汝河高五六丈。依柴潭建有一个柴潭楼,是外城的制高点,孟珙决定拿下这个制高点。

十二月,孟珙率队向柴潭方向移动,金军前来拦截。孟珙亲 自上阵,击溃金军,俘虏一百零二人,击毙三百多人,进逼柴潭楼。

金军这时候竟然想用美人计迷惑宋军,被宋军一刀了结。随后宋军成功夺取柴潭楼,控制了外城制高点后孟珙命人掘开堤坝,潭水迅速倾泻而出使汝河水位高涨,与此同时蒙军掘开练水,大水瞬间淹没蔡州城。宋军用草垛子堆路进攻外城,不久,蔡州外城被宋蒙联军占领。

当联军进逼内城的时候,看到了惨绝人寰的行径。内城金军居然把城内的老幼驱赶到一处,用大锅熬制热油用来守城。看不下去的孟珙让一个道士进城相劝,并暂缓攻打内城,这才阻止了金军惨无人道的行径。

暂缓不是停止,不久以后,蒙宋联军攻入内城,孟珙将金哀宗的尸 体一分为二与蒙军分享。蒙军以宋军勇猛,将大部分战利品都让给了宋军。

蔡州一战,孟珙立下不世之功,一雪靖康之耻,完成了岳飞等前辈的夙愿。回到襄阳,擢为武功郎、权侍卫马军行司职事、建康府都统制。武功郎官品较低,但是侍卫马军行司属于中 央禁军三衙之一,体现了宋廷对他功劳的认可。

蔡州之战,只是孟珙的起点,在此后十余年间,他在宋蒙战 场上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的战事,至死未尝一败,被后世史学家赞为“机动防御大 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构:金欲战,则分江淮之镇以授将帅;金欲和,则收将帅之权以归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岳家军中大将,活灵活现地描述了一场只有两个人的“造反大业” 2020-02-08 19:07:08转载 来源: 覃仕勇说史 举报0分享至至于岳云的这封信……已被烧掉了,暂时没有物证。张俊向赵构报告说:“张宪供通,为收岳飞处文字后谋反。”赵构神领意会,立即命人将岳飞收入大理寺狱。兵权已经被解,官职也已

  • 宋朝奸臣被美剧拍成民族英雄,网友:理由还真没法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转载 秦皇汉武记2020-12-03 22:24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历史领域创作者已关注中国历史上出过不少奸臣,然而细细数来,宋朝奸臣多达21位,《宋史·奸臣传》是二十四史中所录人数最多的一部。宋朝“盛产”奸臣,除了确有蔡京、秦桧等世人皆愤的巨奸影响恶劣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政见不合扣帽子。比如我们今

  • 清朝军机处的最后一批成员在清朝灭亡后都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下令裁撤旧设内阁及军机处,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自此运行了180余年的军机处被撤销。在180余年的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大臣都在军机处当过差,同样在军机处也实现了他们的梦想,那么最后一批军机处大臣都是谁呢,清

  • 贾似道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贾似道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为何会背负奸臣的骂名? 转载 神秘之师(77级)楼主2022-04-13 16:41:36发布于浙江贾似道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正面击败忽必烈的统帅,为何会背负奸臣的骂名?由神秘之师 发表在历史区鄂州之战,贾似道率领南宋军队击退了当时纵横世界的蒙古铁

  • “嗜血狂魔”朱元璋,一生之中究竟杀了多少将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嗜血狂魔”朱元璋,一生之中究竟杀了多少人呢?大家好,我是嘿大拿,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千古一帝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不过多介绍,我们先来说说他的事迹,明太祖帝朱元璋一生戎马,驰骋疆场,建国之初,他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制,移民屯田,兴修水利,洪武年间,13次北伐,消灭北元王朝,又先后平定西

  • 清朝地盘为何比明朝大得多?只因它实行了“一国五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考试制度。元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科举,造成汉族知识分子“九儒十丐”的悲惨境遇。清朝抓住汉人爱考试好当官的心理,坚持科举取士,即使反清复明的斗士也用博学鸿辞的特科来拉拢他们。通过科举制,清朝成功地使汉族知识分子埋头读书考功名之中,成功地稳定了统治秩序,像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都是清

  • 清朝宫中女子都穿什么鞋?原来清宫剧骗了我们这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穿旗袍搭配平底鞋的话,那么旗袍就要拖地了,这样会使整个人看起来邋里邋遢,那么穿上一双花盆底,就将整个人的身高给拉长了,很多旗袍也不会拖地。并且走起路来一摇一摆,就像我们现在穿高跟鞋的女人那样。但其实,花盆底只有宫中女子才能有权利去穿。因此在清朝,除了花盆底之外,还有其他的旗鞋,像是平底鞋。这种鞋

  • 藩王制度弊端很多,为何朱元璋仍然坚持使用?他的考虑可能很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藩王制度保护不了嫡系一家,但可以保护朱氏一族 藩王制度的特点,就在于一家一姓之人带兵镇守四方!这就造成明朝的一个独特的现象:放眼天下,所有的领兵军阀都是朱家人!这对于朱元璋的嫡传一系绝非好事,因为这些藩王都是实力派人物,真要是造反,嫡系未必是对手。后来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就是这一情况的实证!

  • 蔡伯俙三岁被赐予进士,宋仁宗登基后,为何永世不准他入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入仕的三种方式,驸马不能入仕从哪朝开始,一生不曾入仕的唐代诗人是

    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宋史·本纪·卷十二》这是《宋史》中关于宋仁宗的评价。 古代时就有许多神童,比如秦国时期的甘罗,三国时期的曹冲,唐朝时期的诗人李贺。他们均小小年纪,就能吟诗作对,惊艳了时光。当然也有如方仲永这样的神童,却因为后天不努力,而最终江郎才尽。 因此一个神童,要

  • 蓝玉案爆发后,朱元璋对一大臣说:我答应过你父亲,给你留个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案也是继“胡惟庸案”之后的第二大规模屠杀案件,此案共计诛杀1.5万人。然而,在这场蓝玉案中也牵扯出了朱同,朱同之父朱升曾为朱元璋献计谋划,功劳之高。为此,朱元璋许诺朱升的儿子一个全尸,谁也不曾想到,当初两人一诺,日后竟然成了真相。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太子朱标 这句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