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的马车下面,藏有两个“伏兔”,它们是现代减震器的老祖宗

秦始皇的马车下面,藏有两个“伏兔”,它们是现代减震器的老祖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963 更新时间:2024/2/10 6:49:57

在考古专家制定了详细的挖掘方案后,一场艰苦卓绝的挖掘工作开始了。随着挖掘的深入,青铜车马逐渐显露出来,可惜的是,由于土层压力太过强大,导致青铜车马已被压成了很多碎片,正因如此,考古专家们只能暂缓挖掘进度,转而仔细清理每一块铜片。正当考古人员悉心清理时,他们在偶然之间发现了两个不同于青铜碎片的铜质器物。它们的形状为长方形,长度约为15厘米,宽7厘米,高3厘米,整体形状类似于一只趴伏在地上的兔子。

专家们对于这两只“兔子” 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毕竟它们都是与秦始皇铜车马一起出土的,专家们以此推测,“兔子”也应该是车马上的一部分,可能是装饰,也可能是具备某种实用功能器物。在翻阅了大量史料之后,专家们终于找到了该器物的相关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百科全书《考工记》记载:“加轸与樸”,意思是说,古代造车时需要加轸(车下的横轴)以及樸。“樸”究竟是什么呢?《说解字》中记载:“樸……伏兔也。”。专家们通过对比,发现古书中的“伏兔”,很可能就是眼前挖到的这两个“兔子”。

“伏兔”究竟是什么呢?它是安装在车轴与车與之间的小木块(木车为木块,铜车位铜块),上部分平整处接触车與底层,而下部分的凹槽处扣在车轴之上。不仅如此,由于伏兔的产生,同时还产生了“当兔”的概念,即两个伏兔之间的车辕。如此一来,专家们才确定了伏兔的作用,原来它们都是古代马车的减震装置,换句话说,这是古人发明的独特“避震器”。

在日生活中,我们肯定都对避震器有所了解,可以毫不夸地说,凡是现代我们所用到的各类车辆,几乎都会使用避震器。

避震器的工作原理也很简单,即是利用弹簧的压缩性能,来缓解车轮对于车身的震荡,以此为车上的乘者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不过我们所熟知的弹簧减震法,算是减震方法中的“小巫”,真正的“大巫”减震法当属“自动平衡的空气悬挂系统”,其构造核心就是空气弹簧悬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减震技术。除此之外,我国生产的丹东黄海大型客车,其所采用的减震方式是一种非独立钢板弹簧悬架,也是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减震技术之一。

此时有读者就会好奇,既然说伏兔是古代车辆的避震器,它的工作原理又会是什么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从古代马车的整体构架说起。

古代马车的车轮都是木质的,正因为如此,在行进时的颠簸程度,远比现代轮胎车辆大的多,车辆颠簸过大不仅会让乘坐之人感到难受,又会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马车主体由两部分构成,即车與与车轮,车轮在受到颠簸时,会将动能直接传递给车與,导致车與继续颠簸。可是如果在二者之间加一个媒介,能量的传递就会逐渐减弱,而伏兔正好能充当媒介的角色,以自身吸收能量的特点,尽量减少上方车與的颠簸。伏兔的发明,也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代生产力虽然低下,却仍然挡不住古人前进的步伐,他们能根据有限的知识,创造出无限的奇迹,让我们从内心为其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谋,备受后人质疑,1708年后才发现他料事如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诸葛亮看来,应当步步为营,走大道攻取凉州。在取得凉州的资源后,再徐图关中。然而魏延却认为,兵贵神速,不如一步到位。他请诸葛亮给他5000精兵,带可供10天食用的干粮,穿越险要的子午谷,到达长安城下。当时守卫长安的主将是外戚兼膏肓子弟——夏侯楙。此人志大才疏,怯弱无能,他见魏延兵临城下,必然夺路而逃

  • 魏国大将送诸葛亮一块玉和一顶帽子,诸葛亮却说:终于可以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孟达,扶风人,出身于一个宦官士家,与大谋士法正十分要好。汉朝末年,孟达与法正流亡蜀地,成为当地军阀——刘璋的部属。然而孟达和法正认为刘璋生性懦弱,没有雄才,因此他俩与张松一起谋划,策划了刘备入蜀事件。其后,刘备与刘璋反目,孟达和法正立即投靠了刘备,并得到了刘备的重用。汉中之战后,刘备让孟达从汉中向东

  • 司马懿骑着马,看见诸葛亮坐车指挥战斗,感叹道:这仗我打不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诸葛亮乘车,不过是小说家的言论。然而在各种记载中,诸葛亮似乎还真的乘车作战。根据东晋人的记载,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时,曾与司马懿隔着渭水对阵。司马懿穿着盔甲,骑着战马,却见河对岸的诸葛亮身着素服,头戴葛巾,乘着四轮车作战。看着诸葛亮镇定自若的样子,司马懿居然有些怂了,并说:“这仗不能打!”为什

  • 两个证据表明,匈人可能并不是匈奴人,那匈奴后裔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8月中旬,匈奴民族留在世界上唯一可考的都城——统万城的考古遗址公园即将开园,吸引了不少历史、考古爱好者的关注。然而在互联网上,长期存在一个比这火热百倍的话题——西迁的匈奴末裔究竟去哪儿了?他们真的在几百年后席卷罗马帝国,成为“上帝之鞭”吗?如果不是,他们又是否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呢?匈奴最后的都城:统

  • 项羽自尽1300多年后,被一女子道破他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假如项羽做稳了西楚霸王,中国的未来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政治上,项羽更愿意复古,所以他采用分封制度;刘邦虽然也分封了一些子弟,但是在整体上还是采用了秦始皇的制度。这不是我这篇短文的主题,我更想说的是,项羽失败这一事件对中国人心理上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中国人记住了“成王

  • 南朝砖画上有竹林七贤“标准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嵇康局部,南京博物院藏。视觉中国供图汉末三国的战争与动荡,除了给平民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也给士大夫造成信仰的崩溃。儒家思想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在乱世中坍塌瓦解,面对荒谬的时代,一些人选择了逃避,他们隐居竹林,终日饮酒、清谈、纵歌,后人给了他们一个雅号,叫作“竹林七贤”。“竹林七贤

  • 高三一轮|第7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 曹操最危急的时刻,促使吕布成功占领兖州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而恰恰在这时,曹操后方出现了问题。前九江太守边让,是陈留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人,文采、口才都是一流,大将军何进曾征辟他为下属,孔融、蔡邕、王朗都与他关系很好,后担任九江太守。边让自恃才高,对曹操非常傲慢,尤其是曹操为了报父仇,不惜残害徐州百姓,对此,边让很是不满,曹操听说后,不禁大怒,下令将边让处

  • 在曹操对吕布最危难的时机,袁绍的帮助最终使曹操收复了兖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听说后方吃紧,赶忙率军撤回。曹军返回的路线是从郯县直接北归,曹洪率领先头部队首先赶到东平(疑为东阿之误)、范县,在当地筹措军粮,为下一步的反攻做准备。当曹操率领大军越过亢父(今山东省济宁市南)、泰山险道、顺利回到鄄城后,说道∶“吕布一下子就得到了一个州,却没有切断亢父、泰山险道,依托险阻截击我军

  • 费时4年2次千里远征大宛,汉武帝只为汗血宝马?你太小瞧汉武帝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汉武帝派李广利等讨伐大宛的战争,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却付出了惨重代价,可是又为改善汉与西域诸国关系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1、汉武帝伐宛原因 汉武帝的伐宛之举,并非是一次轻率的军事行动。若将史籍所载、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