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公子,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

战国四公子,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14 更新时间:2024/1/24 19:53:09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信陵君所做的那些大事,以及因此而折射出的信陵君的人格魅力。

刘邦是个流氓,流氓最讲究的就是讲义气,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的那种,而且刘邦还不是一个普通的流氓,他是一个想当英雄的流氓。

战国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是最讲义气的,而且不是为了兄弟,而是为了各个诸侯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赵国的平原君政务能力一流,但是他的主要工作都是在为赵国服务。

齐国的孟尝君,虽然能力不错,但他却是个睚眦必报的人。

楚国的春申君,外交能力比较好,而且还不是王族出身,能成为战国四公子,可见个人魅力不错。可惜的是,他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楚国,很少参与到诸侯国之间的大事里去。

只有信陵君魏无忌曾经做过两件轰动天下的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窃符救赵了。当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魏国虽然派出了十万大军,但是慑于秦国之威,一直在观望之中。信陵君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赵国如果战败,魏国也就不远了。所以,他便偷了虎符,矫诏杀了魏军统帅晋鄙,带领大军与秦国大战,最终将秦国打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信陵君救赵,不是单纯地为了赵国,而是他一直坚信的一个理念:各诸侯国如果想维持宗庙社稷,就必须联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抗击强秦。

窃符救赵后,信陵君因为违背魏王的命令,无法再回到魏国,便留在了赵国。除了秦国,其他诸侯国慑于他的威名,即便他留赵十年,也不敢轻易对魏国动刀兵。

十年后,信陵君率领魏、赵、韩、燕、楚五国军队合纵攻秦,打败了秦国声名赫赫的将军蒙骜,带兵追至函谷关。可惜,因为魏王始终对信陵君心存忌惮,最终解除了他的兵权。回去之后,信陵君便陷入绝望之中,日日饮酒作乐。四年后,信陵君去世。同一年,魏王也去世了。有人说,信陵君是被魏王毒死的。因为魏王怕自己死后,信陵君会篡位。但是,讽刺的是,魏国在他俩死后十八年就被秦国灭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对刘邦来说,信陵君是个英雄氏的人物,不但胸中有大义,而且故事也足够传奇,名声也足够显赫,而且还有一些悲情色彩,自然会对其崇拜有加。

第二个原因,就是时间和地缘的关系了。

刘邦的祖先是魏国人,他所在地沛县原本是宋国的,宋国灭亡后,被楚国和魏国争来争去的,成了魏楚两国的边界线。魏国占领这里的时候,有很多魏国人乔迁到了这儿,刘邦他们家就是这样的。所以,这里的很多人是以魏人自居的。信陵君的英雄故事在这里非常地流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时候,正是刘邦出生的前一年。信陵君带领五国军队攻秦的时候,刘邦已经九岁了。所以刘邦从小就是听着信陵君的传奇故事长大的。甚至刘邦长大后,还有过一段追星的旅程。他曾经去过信陵君待过的地方,还去当过张耳的门客。而张耳以前就是信陵君的门客,也许刘邦在这里听张耳这个当事人讲过许多信陵君故事里的细节。

综上所述,刘邦才会经常祭拜信陵君,而非其他三公子。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灵公被杀后,赵盾是如何开启架空晋国公室之路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支队伍是谁派来的,又带来了怎样的消息呢?赵盾是晋国执政大臣,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晋国的命运。他慌慌张张地从宫中跑出来,又迅速逃离国都,早就惊动了他的堂弟赵穿。赵穿知道,晋灵公肯定是对他的哥哥下手了。既然是晋灵公先不仁,那就不要怪他赵穿不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杀了晋灵公再说。图片来自网络,侵

  •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司马迁却骂商鞅缺德死有余辜,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作为七国争霸赛中最后的赢家,秦国的成功是由商鞅变法开始的,商鞅的成就在历史上有目共睹的,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单独为商鞅写了一篇列传,但是在文章的末尾却有这样一段评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

  • 孙膑:身残志坚 奇谋迭出的魏国霸权终结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陈华他是武庙是唯一的残疾人,也是战国奇人鬼谷子门下四大弟子中唯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法大家。他下山即遭难,不得不包羞忍辱装疯脱难,潜回故国人生开挂。凭着违反规则的赛马大胜引起了齐威王的重视,以膑残之躯受任齐军军师。此后,他出道即巅峰,巧施奇谋,围魏救赵、围魏救韩,在桂陵、马陵两次重创魏军,杀死魏

  • 商鞅变法的作用被夸大了,秦国的成功,地缘优势也不容忽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但事实上在战国时期,七国内部都掀起了轰轰烈烈地改革运动,除了秦国商鞅变法之外,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等都提升了各国的实力。秦国之所以能够从七国之中脱颖而出、力战群雄,一定程度上还要考虑其地缘优势,秦国地处六国以西,偏居一隅,北、西、南皆无强敌,而且坐拥巴、蜀,尽享天府之利,如此

  • 商鞅变法强大秦国,为何结局会是车裂而亡,有这3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哪个君主希望被别人限制着,年轻时候公子赢驷犯法,被商鞅用新法制裁过,秦孝公直接把赢驷贬为庶民,让他在秦国四处艰苦游历,游历过程中,赢驷慢慢懂得了变法对秦国好处非常大,但是却一直对商鞅敬畏和疏远,而且秦孝公死之前,对商鞅说:“商君,天下为重。嬴驷可扶,则扶。不可扶,君可自为秦王。”说这句话的时候赢

  • 商鞅得罪秦国权贵,本来可以不死,然而一件事让他无路可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商鞅本来有一次逃出生天的机会,他有可能在别的国家继续自己的生命,再次施展自己的抱负,却因早年的一件错事而最终送命。[var1]其实商鞅的变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着力于改革秦国的僵化的户籍、爵位制度,建立与军功相挂钩的奖励制度,并积极鼓励耕种和纺织,打压商业活动。第二阶段是

  • 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原来他做的事比挖骨更残忍,为人十分狠毒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时代成为新的竞争模式,魏国率先进行变法,成为第一个霸主。开始西拓、北进、东伐、南下,成为中原其他国家的心腹大患,不得不联合进行抵制。而魏国的称霸与野蛮霸道,最终因为两场关键之战的失败,而提前退出自己的争霸战场。这两场战役就是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而指挥者的双方将领就是庞涓与孙膑。这对同

  • 孙膑击败战国第一霸主,名声显于天下,为何还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电视里我们能够看到2000多年前战国晚期的战乱纷争。在秦国六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下,秦始皇嬴政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最终统一了六国。在几百年的纷争中,各个国家不断地进行着合纵连横,朝秦暮楚。涌现出一大批能言善辩的政治老手和攻城拔寨的战场猛将。在后世人评定的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国的白起、王翦以及

  • 战国四大名将当中,为什么只有王翦能够善终?两千字看懂王翦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王翦是战国时期最顶尖的名将之一,和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名将,我们却连他的生卒年份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他少年时代的经历。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在先秦时期,史料记载都比较匮乏。尤其是后来秦末战乱频发,很多史料都遗失了。所以等到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找不出王翦少年

  • 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除秦、赵之外,其他五国无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十分频繁,出现了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并称战国七雄。在那个战火纷飞,名将辈出的年代,有四个顶尖名将,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是秦国名将白起、王翦;赵国名将廉颇、李牧。[var1]战国四大名将现在问题来了,战国四大名将为何只有秦国和赵国名将入选,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