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赵括”真的是平庸无能之辈吗?其实冤枉他了

“秦国赵括”真的是平庸无能之辈吗?其实冤枉他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99 更新时间:2024/2/18 9:52:37

荆轲告别了“买凶者”燕太子丹,刺秦而去。没过多久,荆轲天下闻名。

[var1]

荆轲刺秦剧照

恼羞成怒的嬴政第二年(公元前226年)便命王翦率军灭亡了燕国,燕王喜和太子丹仓皇逃亡辽东。

这一战中,年轻将领李信英勇无畏,率军深入追击,杀掉了刺秦主谋太子丹,将太子丹的首级作为礼物献给了嬴政。

秦嬴政身心大悦,连连夸赞李信“有勇有谋”。

[var1]

李信剧照

秦国在横扫北方后,准备南下灭楚了。秦王先是问王翦:“寡人想要灭楚的话,需要多少兵马呢?”

王翦说:“六十万。”

秦王大吃一惊,算了一笔账,六十万相当于全国的兵力,当年打赵国都没用这么多兵力。六十万兵马开销太过于浩大,一旦开战又将举全国之力而支持前线。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家的嬴政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

秦王随后问李信:“小将军如果要灭楚的话,需要多少兵马?”

李信说:“二十万就够了!”

嬴政对于这个回答很满意,本来就是兵不在多而在勇,二十万秦国棒小伙子还打不过楚国人?

当年长平之战,白起仅用了几万人就把楚国打得迁都,更何况楚跟赵根本就没法比,还用得了六十万兵马?

[var1]

长平之战

秦王遂派李信和蒙恬率二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结果可想而知,被楚国军队追击而大败。

李信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获得了千古留名的机会,但他没有想到这个名声不太好。

虽然后世把他当作了王翦灭楚前的欲扬先抑,把他当作了显示项燕英勇无敌的陪衬,把他当作了嬴政小家子气的可笑产物,把他当作了眼高手低的“秦国赵括”,但实际上,这些评价对李信并不公平。

至少,他败得很冤。在他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古往今来,能不输的人并不多。

在战事开始之时,李信打算用“两翼钳子攻势”的战略包围楚军。秦国大军在颍川郡集结后,李信命蒙恬率一路军攻东南方向,沿汝水两岸向陈邑沿商水运动;自己则自西南方向出发,沿汝水以南做迂回运动。

[var1]

刚开始很顺利,平舆和寝丘两个楚国在淮北的据点,分别被两路秦军顺利地拔除。但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就让人看不懂了。在攻占平舆、寝丘两邑之后,李信大军并没有向东或者向南扩大战果,而是调头向北返回中原腹地,去攻打早已属于秦国的郢陈之地。

这是为什么呀?难道李信拥兵自重叛变了么?后来证实没有,李信还在嬴政掌控之中。李信为什么要回军去打这个本国属地?李信是去打谁?在大军进入楚境后,在“陈”究竟发生了什么?

“陈”这个关键的地方这个时间点在所有史料中并没有一点记载。

[var1]

史书中记载:荆人(楚国被称为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史书中只记载了楚国军队一直跟随、追击秦国军队,三天三夜不休息,结果大破李信军队,突破了最开始在秦楚前线的两层防御壁垒,杀了七个都尉级别的指挥官。

后面嬴政在请王翦复出时说:“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var1]

王翦剧照

他仅仅说的是李信令秦军蒙受了耻辱,就直接让李信背了黑锅,所有涉及这段的史实全都没有记载。但纸却是包不住火的,无论怎样掩盖,总会露出蛛丝马迹。

说到李信攻打的郢陈之地,《史记·索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

这个昌平君就是嬴政的丞相,论辈分是嬴政的表叔,就是华阳太后的侄子昌平君。那么昌平君作为丞相又怎么会到郢陈呢?

[var1]

昌平君剧照

嬴政要灭自己的母国,作为楚人,昌平君当然会有异议,被调离领导层也在情理之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韩国首都新郑爆发反秦之乱,昌平君被贬前往楚国旧地郢陈。而在当时,韩王早已让嬴政从新郑迁到了郢陈。

新郑人民在韩王被迁走的第二年,就发动了起义,但这次复国运动却因仓促而失败。

昌平君此时被贬到韩王的关押地郢陈,有可能就是带着干掉韩王的任务来的。这个任务的真实性,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个任务却是非常有可能的。那就利用楚国贵族血统的昌平君去安抚稳定新占领区的民心。

[var1]

楚人治楚,是嬴政希望避免再度出现“新郑之乱”的对策。

但嬴政万万没想到,他打错了如意算盘,自己的丞相兼表叔却选择在最关键的时刻背叛了自己。

在李信深入楚地后,昌平君利用自身的威望上演了“无间道”,起兵反秦,切断了李信的退路。

昌平君的突然反叛,让李信陷入了极端的两难境地。如果再接着打,那么由于退路被掐断,后续的粮草运不上来,打仗缺粮草,不用敌人动手,自己就先垮了;如果掉头攻打郢、鄢两地,那么后面又容易被楚军主力追击,同时可能遭受两面夹击。

[var1]

在这种毫无准备的被友军突然斩断退路的情况下,古往今来,几乎没有人能全身而退!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威震华夏的三国关羽虽然斩庞德、捉于禁,水淹七军,在前方打得曹操差点儿迁都,但后面一旦被孙权捅了刀子,马上就扛不住了。

所以,李信这一战输得很冤。真正的问题出在嬴政的人事任命上!

作为后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王,可能不想把自己的过错展示给后人。这也是为什么,嬴政要把锅都推到李信身上,还要掩盖自己这位表叔的所有痕迹!

但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战争结果,李信回军后,楚军马上就咬上了秦军,一直紧紧跟随。在项燕的带领下,楚军一直不断地追击,三日三夜不休。

[var1]

项燕剧照

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李信始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善构筑秦军的防线。在形不成有效防御的情况下,秦军在楚军不断地冲击下损失惨重,大败而归。

项燕的这次胜利,并没有改变楚国最终被消灭的命运,不过却对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而随着嬴政用王翦后,李信随后在王贲麾下,又连破燕齐等地。由此看来,被讽为“秦国赵括”的李信并不是真如赵国赵括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300年春秋史中唯一不服就干的诸侯,攻陷六十余国,占地五千余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鬻熊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为了表彰他们辅佐朝政的功绩,于是提拔他们的后代,将鬻熊的曾孙熊绎,封在南方蛮荒之地,赐给他土地五十里,并封子爵爵位 ,建立了楚国政权。成为了楚国的创始君王。[var1]熊绎熊绎受封后,发展生产,扩大疆土,经过熊绎至熊渠数代君主的努力,使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

  • 战国四公子,为何刘邦只祭拜信陵君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信陵君所做的那些大事,以及因此而折射出的信陵君的人格魅力。 刘邦是个流氓,流氓最讲究的就是讲义气,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的那种,而且刘邦还不是一个普通的流氓,他是一个想当英雄的流氓。战国四公子中,只有信陵君是最讲义气的,而且不是为了兄弟,而是为了各个诸侯国。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赵国

  • 晋灵公被杀后,赵盾是如何开启架空晋国公室之路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支队伍是谁派来的,又带来了怎样的消息呢?赵盾是晋国执政大臣,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晋国的命运。他慌慌张张地从宫中跑出来,又迅速逃离国都,早就惊动了他的堂弟赵穿。赵穿知道,晋灵公肯定是对他的哥哥下手了。既然是晋灵公先不仁,那就不要怪他赵穿不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杀了晋灵公再说。图片来自网络,侵

  •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司马迁却骂商鞅缺德死有余辜,这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作为七国争霸赛中最后的赢家,秦国的成功是由商鞅变法开始的,商鞅的成就在历史上有目共睹的,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单独为商鞅写了一篇列传,但是在文章的末尾却有这样一段评语。“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

  • 孙膑:身残志坚 奇谋迭出的魏国霸权终结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陈华他是武庙是唯一的残疾人,也是战国奇人鬼谷子门下四大弟子中唯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兵法大家。他下山即遭难,不得不包羞忍辱装疯脱难,潜回故国人生开挂。凭着违反规则的赛马大胜引起了齐威王的重视,以膑残之躯受任齐军军师。此后,他出道即巅峰,巧施奇谋,围魏救赵、围魏救韩,在桂陵、马陵两次重创魏军,杀死魏

  • 商鞅变法的作用被夸大了,秦国的成功,地缘优势也不容忽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但事实上在战国时期,七国内部都掀起了轰轰烈烈地改革运动,除了秦国商鞅变法之外,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国的邹忌变法等都提升了各国的实力。秦国之所以能够从七国之中脱颖而出、力战群雄,一定程度上还要考虑其地缘优势,秦国地处六国以西,偏居一隅,北、西、南皆无强敌,而且坐拥巴、蜀,尽享天府之利,如此

  • 商鞅变法强大秦国,为何结局会是车裂而亡,有这3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哪个君主希望被别人限制着,年轻时候公子赢驷犯法,被商鞅用新法制裁过,秦孝公直接把赢驷贬为庶民,让他在秦国四处艰苦游历,游历过程中,赢驷慢慢懂得了变法对秦国好处非常大,但是却一直对商鞅敬畏和疏远,而且秦孝公死之前,对商鞅说:“商君,天下为重。嬴驷可扶,则扶。不可扶,君可自为秦王。”说这句话的时候赢

  • 商鞅得罪秦国权贵,本来可以不死,然而一件事让他无路可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商鞅本来有一次逃出生天的机会,他有可能在别的国家继续自己的生命,再次施展自己的抱负,却因早年的一件错事而最终送命。[var1]其实商鞅的变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着力于改革秦国的僵化的户籍、爵位制度,建立与军功相挂钩的奖励制度,并积极鼓励耕种和纺织,打压商业活动。第二阶段是

  • 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原来他做的事比挖骨更残忍,为人十分狠毒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战国时代成为新的竞争模式,魏国率先进行变法,成为第一个霸主。开始西拓、北进、东伐、南下,成为中原其他国家的心腹大患,不得不联合进行抵制。而魏国的称霸与野蛮霸道,最终因为两场关键之战的失败,而提前退出自己的争霸战场。这两场战役就是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而指挥者的双方将领就是庞涓与孙膑。这对同

  • 孙膑击败战国第一霸主,名声显于天下,为何还无缘战国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电视里我们能够看到2000多年前战国晚期的战乱纷争。在秦国六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下,秦始皇嬴政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最终统一了六国。在几百年的纷争中,各个国家不断地进行着合纵连横,朝秦暮楚。涌现出一大批能言善辩的政治老手和攻城拔寨的战场猛将。在后世人评定的战国四大名将中,秦国的白起、王翦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