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经典战役“灭赵之战”,战神李牧不死能否力挽狂澜?不能

战国经典战役“灭赵之战”,战神李牧不死能否力挽狂澜?不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02 更新时间:2024/2/18 4:21:01

秦国的进攻分为两路,一路是由名将王翦率领,从上郡太原东进井陘关,随后南下剑指邯郸的后背巨鹿要塞。

而另外一路则是由名将杨端和率领,从河内前进,从北面正面进攻邯郸。

秦国兵分两路对赵国的邯郸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经过了长平之战后,赵国实际上已经国力衰微,早已非昔日的战国豪强,但由于此前邯郸之战的败北伏笔,已经困兽犹斗之风险,秦国在围困邯郸后并没有着急发动全面进攻。

[var1]

于是格局变成了赵牧所率领的赵国边军在北线战场与王翦所率领秦军进行了长期的对峙,但此时的秦国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从而为了避免强攻徒增伤亡,以后为后面的四场灭国之战规避风险,秦军南北压制着邯郸的防线,没有轻易强攻。

李牧在赵国国内被奉为战神,李牧的确骁勇善战,这是肯定的。但此时李牧这个战神对于秦国而言并不重要,因为秦国在发动灭赵之战之前,早已经找到了如何解决李牧的方法。

早在发动灭赵之战之前,秦国就以姚贾之策,大肆派出间谍,潜伏在了赵国国内。

这位姚贾有多厉害呢?可以说他就是春秋战国的间谍之王。

[var1]

在战事没有开始之前,姚贾就代表秦国和赵国的诸多官员、将领甚至王室成员建立了心照不宣的同盟关系。比如赵国的丞相郭开,就是赵国朝堂之上半公开的亲秦势力。

也就是说,当秦赵之战打响之时,赵国的朝堂之上,有一半的“秦人”当家作主,甚至已经威胁到了赵国国君的君权。

这相当的糟糕。

当这种局面形成之后,在开战不久,秦国立马让这些赵国的亲秦势展开了一场针对李牧的舆论战。

众所周知,李牧此前对秦取得了两场重大胜利,战争的结果把李牧推向了战神的地位。这样地位是赵国濒临亡国时爆发出来的求生意念。

[var1]

李牧的确能打仗,但却没有真正的能力带领此时已经濒临亡国的赵国力挽狂澜,赵国此时的国力已经没有了支撑李牧力挽狂澜的条件。

可是当赵国人人都认为只要李牧领军,胜利是理所当然的情况下,这个胜利一旦迟迟不来,随后爆发出来就是猜忌和不信任。

赵人都在想,此前李牧对秦如此轻易就取得了胜利,而这一次为何没有能够听到胜利的号角?

当这种情况出现之后,再加上各种针对李牧的舆论爆发,甚至大街小巷都在流传着李牧已经和秦国暗中勾结的童谣。

一下子便让李牧这位战神逼入了死路,后来的事情如历史书上讲的那般,李牧没有能够死在他渴望战死的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陷害之中。

[var1]

李牧之死其实并不奇怪,甚至非常符合赵国的发展逻辑,在秦赵之战前,赵国11代君主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政变、军变。

比如我们熟悉的赵武灵王,如此英明神武的君主却被活活饿死在了行宫,相当凄惨。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政变、兵变传统,从而赵王非常不信任手下的大臣和武将,哪怕是到了这种国战境地,赵王依旧想的是先安内再攘外,于是一代战神就这样被自己人给害死了。

当主帅被杀,前线的将士自然军心涣散,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当李牧被杀之后,王翦于公元前228年3月对赵国发动了最后的进攻,几乎没有废太大的力气便击垮了赵军。

当时赵军的主帅叫做赵葱,直接被王翦给斩杀了,此后在该年11月王翦攻破邯郸,赵国自此宣布灭亡。

[var1]

很多人或许会说,李牧不死赵国不亡,可是李牧虽然厉害,但仅凭其一人带着本来就已经垂垂老矣的赵国想要实现力挽狂澜,这也是不现实的。

如后世的楚汉之争一样,韩信再厉害也得仰仗刘邦强大的团队,没有刘邦强大的团队力量作支撑,韩信如何能围困项羽,逼得项羽在乌江自刎。

所以李牧于赵国,充其量只能减缓赵国灭亡的时间,但却改变不了秦灭赵的结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国为何换个胡服,就能强大到与秦国一较高下?原因2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最为出名的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它最成功也最彻底,它让秦国从一个弹丸小国成长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的王朝。然而,商鞅变法之后,还有一个非常有名却又不出名的变法,那便是赵国的胡服骑射。经过这次变法后,赵国成为了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军事强国,甚至略高出一筹。有意思的是,在很多人眼里,胡服骑射仅仅是换了一套衣

  • 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硬刚的赵国,为何会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奋战六世余烈,最终吞并战国当中的其他六个大国,完成了统一伟业。但是秦国崛起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阻挡在秦国统一之路上最大的障碍之一——赵国,就曾经让秦国头疼不已,两个秦国碎一家独大,但是也无法奈何赵国,两个国家厮杀百年,赵国甚至一度成为能够唯一秦国硬刚的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国在战场

  • 昌平君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秦国的相国,他为何叛秦成了末代楚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作为南方大国,楚国历史极为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开国时期。西周开国的时候,楚国还只是一个南方小国,甚至只能算是部落。但是接下来的几百年里,楚国不断吞并其他国家,逐渐壮大了起来。到了春秋中期,楚国就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强国了,唯有晋国能够稍稍压制楚国。而到了战国时期之后,楚国更是位列战国七雄

  • 李牧到底有什么战绩?为什么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对他极为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毫不客气的说,长平之战结束以后,赵国之所以还能多撑几十年的时间,这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功劳,都得算在李牧头上!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李牧至少也做出了两大贡献。第一,他把匈奴给打残了。这直接导致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不用分太多力量去考虑北方的敌人,可以集中精力统一中原。第二,李牧应该算是中

  • 战国七雄祖先来历,我们都是“楚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先来看韩赵魏这三国,这里的韩国可不是今天的“史密达”韩国,是在河南郑州一带的战国时代的韩国(不过我建议我们可以凭借这个历史依据,向大韩民国政府郑重声明:韩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呵呵呵,我好聪明)。为啥把韩赵魏这三国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三国都是有晋国分出来的。三个家伙一商量:“

  • 魏国之后,齐秦楚三强争霸,强大的楚国为何会第一个掉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自楚悼王时期开始,经过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几代楚王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盛,楚怀王继位之初楚国国力达到了顶峰,楚国地盘最大、兵力最多,襄陵之战楚国令尹昭阳大败魏军,威震齐、燕、赵、魏、秦、韩六国,战国形成了齐、楚、秦三强争霸的格局,而且齐楚两个大国还是盟国,公元前318年第一

  • 诸葛亮比不上他,此人若不死,蜀国绝不会被魏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偏才,他就好像是汉初时期的萧何,安内能力绝对是一流的,但是攘外的能力却让人不敢恭维。事实上,在刘备的帐下,谋略方面高于诸葛亮的人不止一个,除了法正和庞统,徐庶和马良恐怕也不在诸葛亮之后。蜀国的最强王者三人组,就是诸葛亮、法正和庞统,诸葛亮负责稳定大后方,筹集粮草军饷,发展国内经济;庞

  • 魏国流失的九位顶级人才:一人奔楚,一人入齐,一人赴燕,六人入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起奔楚魏文侯时期主要以平民为主的鬼谷学派在魏国占据了上风,其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魏文侯后期由孔子弟子子夏创立的以吸引贵族为主的西河学派兴起,魏武侯时期魏国朝堂逐渐被贵族占据,吴起成为魏国这种人才选拔机制的第一个牺牲品,吴起出走是魏国人才流失的开始,吴起弃魏奔楚对魏国

  • 长平之战中,赵国独霸一方的铁骑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中,骑兵几乎绝迹,这是因为长平的地形接近于山地,这里最不擅长骑兵的攻击战,而是擅长于步兵的攻坚战。所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根本就没有派出骑兵,骑兵依然在李牧的统领下,在北方防御匈奴。这才是赵国骑兵的主要作战目的。李牧率领的赵国起兵,让北方的匈奴10余年不敢妄动,这已经是胡服骑射的最

  • 赵国堪称不死小强:长平之战后,又干掉30万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后,燕国看到赵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打算从北方南下,一举兼并赵国。此时的赵国几乎组建不出一支像样的军队,但依然把数倍于自己的燕军击败。[var1]赵国解决了落井下石的燕国,反过头来,还要继续面对虎视眈眈的秦国。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想要一鼓作气攻占邯郸,但没想到邯郸之战旷日持久,秦军30万人死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