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为何换个胡服,就能强大到与秦国一较高下?原因2个字

赵国为何换个胡服,就能强大到与秦国一较高下?原因2个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58 更新时间:2024/2/18 4:21:05

最为出名的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它最成功也最彻底,它让秦国从一个弹丸小国成长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的朝。然而,商鞅变法之后,还有一个非常有名却又不出名的变法,那便是赵国的胡服骑射。

经过这次变法后,赵国成为了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军事强国,甚至略高出一筹。有意思的是,在很多人眼里,胡服骑射仅仅是换了一套衣服,军队改成了骑兵这么简单,其实不然。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var1]

何为胡服骑射、以及它的成果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衰落时期,就连周边中山那样的小国也敢在狮子头上拔毛。同时,与中原大国作战时,赵国也经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

赵国的东北与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南边又是强国林立,可谓是四战之国。眼看着要被别的国家吞并,赵武灵王在败仗中吸取教训、取长补短,开始了他变革的生涯。

如上述所言,赵国与很多北方游牧民族相接,使得他看到善于骑兵的胡人身穿窄袖短袄,这对于百姓生活和狩猎作战都起到了便捷的效果,而打仗时骑兵射箭比兵车长矛更灵活。

于是,赵武灵王就推行了胡服骑射的变法。《史记·赵世家》曾载到:“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

[var1]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胡服骑射的改革核心是:“穿胡人短衣窄袖服饰和建立骑兵建制”,事实也证明了这一变法的成功。商鞅变法是秦国的变法,严格来说它更倾向于经济,军事是后来的,而胡服骑射则是一场更加全面的军事改革。

不考虑政治、经济改革,只考虑军事上的变革,胡服骑射要比商鞅变法的成就高得多。通过一些历史上的统计与数据,便能够看出端倪来:

比如,从公元前406年到公元前307年期间,此时还未推行胡服骑射,赵国和他国交手的20次战争里,胜负对半开,周边的几个国家依旧对赵国虎视眈眈,而胡服射骑推行一年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大提高。

史记记载:“二十年,王略中山地......二十一年,攻中山,取丹丘、华阳、鹤之塞......”,更甚至赵国在与中原大国对战中,还先后打败了秦国与魏国,这便是服骑射带来的胜利果实。

[var1]

几年前,赵国连中山这样的小国都打不过,为什么实施胡服骑射的赵国,可以与实行商鞅变法的强大的秦国来抗衡呢?甚至于在战国后期也是民风彪悍,是秦朝东出的劲敌。

胡服骑射取胜的问题

如上述所言,很多人认为胡服骑射取胜的主要原因是胡服和骑射,宽大的汉服确实不适合于骑射作战,轻便的胡服则有利于骑兵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然而,根据一些研究,发现赵国初期虽然建立了骑兵,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排序兵种里还是以步兵和车兵为主,“今赵万乘之强国也”就是最好的例子,也就是说赵国是以步兵和车兵为主。

即使到了赵国末期,李牧也是以40万骑兵,围剿了并团灭了匈奴的几十万骑兵部队。之所以骑兵没有被大规模推行,其原因一是训练速度慢,二是养战马十分耗钱。

[var1]

当然,这也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其一中原的马不适合于作战,必须要从游牧民族那里购买,其二中原都是攻城战,步兵更具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胡服骑射,并没有后面的“骑射”,仅仅只有“胡服”罢了。

说到了这里,很多人更不明白了,仅仅就是换了一套服装,赵国的士兵就变厉害了吗?其实不然,胡服骑射只是一个名称而已,不仅仅是换套衣服、换马匹而已,它背后的政治变化才是核心。

募兵制的雏形

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各个国家推行的是义务兵制,士兵作战时所需要的衣服和车马都得自己准备着,也就是说不仅没有工资,打仗的东西还得自己准备。

秦国的士兵也是如此,那为何秦军会成为虎狼之师呢?主要就是因为商鞅的“奖励耕战”制度,凡是参军并且建功立业的人,都可以享受免徭役和加官进爵的福利待遇,这在当时是军事史上的一大改革。

[var1]

说完了商鞅变法,咱们再来看看胡服骑射,史书记载:“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士兵擒获敌将时便会有奖励,这比秦国的奖励耕战更具优势。

因此种种,赵国士兵在与秦军对战时,不仅不害怕,反而还勇往直前,这也是为何赵国能抵抗秦军的原因,“百金”这样的奖励机制更吸引人,擒获一个敌将就能够鲤鱼跃龙门,放在任何人的身上都眼红。

当然,这仅仅是其中之一。除了奖励制度外,根据一些考古研究,赵国的士兵好似还有工资。比如,在如今赵国的范围内发现的墓葬,会有一些钱币出现,有的是普通人,有的则是胡人。

从这里便能够看出,赵国的士兵不仅仅有工资,而且就连周边的游牧民族,也都被赵国的这种福利吸引而来了,为了这种“有偿”的战争而战斗,这是胡服骑射的核心二字。

[var1]

在奴隶社会时期,“有偿”募兵是很难想象的,魏韩楚齐燕四国,直至灭亡都没有出现。可见,胡服骑射的前瞻性有多么强,也难怪胡服骑射后,赵国的兵力短期内得到了空前的强盛。

这种军事制度太超前了,不仅有工资,还有绩效奖励,也难怪赵军不畏死。奈何,秦国有巴蜀之地、关中沃野,但赵国却多山地、少农田,在跟秦国争霸时,粮食储备非常少,长平之战的失利不就是如此吗?

回看战国末期,战无不胜的秦军在跟赵军交手时,也占不了上风,始皇帝只能从内部瓦解赵国,设计让赵王除掉了李牧,这才在三月之后入住邯郸城。对于胡服骑射,你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硬刚的赵国,为何会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奋战六世余烈,最终吞并战国当中的其他六个大国,完成了统一伟业。但是秦国崛起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阻挡在秦国统一之路上最大的障碍之一——赵国,就曾经让秦国头疼不已,两个秦国碎一家独大,但是也无法奈何赵国,两个国家厮杀百年,赵国甚至一度成为能够唯一秦国硬刚的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国在战场

  • 昌平君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秦国的相国,他为何叛秦成了末代楚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作为南方大国,楚国历史极为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开国时期。西周开国的时候,楚国还只是一个南方小国,甚至只能算是部落。但是接下来的几百年里,楚国不断吞并其他国家,逐渐壮大了起来。到了春秋中期,楚国就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强国了,唯有晋国能够稍稍压制楚国。而到了战国时期之后,楚国更是位列战国七雄

  • 李牧到底有什么战绩?为什么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对他极为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毫不客气的说,长平之战结束以后,赵国之所以还能多撑几十年的时间,这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功劳,都得算在李牧头上!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李牧至少也做出了两大贡献。第一,他把匈奴给打残了。这直接导致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不用分太多力量去考虑北方的敌人,可以集中精力统一中原。第二,李牧应该算是中

  • 战国七雄祖先来历,我们都是“楚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先来看韩赵魏这三国,这里的韩国可不是今天的“史密达”韩国,是在河南郑州一带的战国时代的韩国(不过我建议我们可以凭借这个历史依据,向大韩民国政府郑重声明:韩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呵呵呵,我好聪明)。为啥把韩赵魏这三国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三国都是有晋国分出来的。三个家伙一商量:“

  • 魏国之后,齐秦楚三强争霸,强大的楚国为何会第一个掉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自楚悼王时期开始,经过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几代楚王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盛,楚怀王继位之初楚国国力达到了顶峰,楚国地盘最大、兵力最多,襄陵之战楚国令尹昭阳大败魏军,威震齐、燕、赵、魏、秦、韩六国,战国形成了齐、楚、秦三强争霸的格局,而且齐楚两个大国还是盟国,公元前318年第一

  • 诸葛亮比不上他,此人若不死,蜀国绝不会被魏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偏才,他就好像是汉初时期的萧何,安内能力绝对是一流的,但是攘外的能力却让人不敢恭维。事实上,在刘备的帐下,谋略方面高于诸葛亮的人不止一个,除了法正和庞统,徐庶和马良恐怕也不在诸葛亮之后。蜀国的最强王者三人组,就是诸葛亮、法正和庞统,诸葛亮负责稳定大后方,筹集粮草军饷,发展国内经济;庞

  • 魏国流失的九位顶级人才:一人奔楚,一人入齐,一人赴燕,六人入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起奔楚魏文侯时期主要以平民为主的鬼谷学派在魏国占据了上风,其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魏文侯后期由孔子弟子子夏创立的以吸引贵族为主的西河学派兴起,魏武侯时期魏国朝堂逐渐被贵族占据,吴起成为魏国这种人才选拔机制的第一个牺牲品,吴起出走是魏国人才流失的开始,吴起弃魏奔楚对魏国

  • 长平之战中,赵国独霸一方的铁骑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中,骑兵几乎绝迹,这是因为长平的地形接近于山地,这里最不擅长骑兵的攻击战,而是擅长于步兵的攻坚战。所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根本就没有派出骑兵,骑兵依然在李牧的统领下,在北方防御匈奴。这才是赵国骑兵的主要作战目的。李牧率领的赵国起兵,让北方的匈奴10余年不敢妄动,这已经是胡服骑射的最

  • 赵国堪称不死小强:长平之战后,又干掉30万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后,燕国看到赵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打算从北方南下,一举兼并赵国。此时的赵国几乎组建不出一支像样的军队,但依然把数倍于自己的燕军击败。[var1]赵国解决了落井下石的燕国,反过头来,还要继续面对虎视眈眈的秦国。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想要一鼓作气攻占邯郸,但没想到邯郸之战旷日持久,秦军30万人死在了

  • 魏国霸业衰退的始作俑者:一连犯下三大错误,一个比一个致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时期魏国军事上依然保持强势,不过他在将魏国霸业推向高峰的同时,却也埋下了魏惠王时期魏国衰弱的祸根,可以说魏武侯才是魏国霸业衰退的始作俑者:一连犯下三大错误,一个比一个致命,我们一一来看一下。[var1]第一个错误:吴起弃魏奔楚魏国称霸和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吴起和他一手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