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四大名将中,谁是第一,谁又是最后

战国四大名将中,谁是第一,谁又是最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43 更新时间:2024/2/18 4:21:16

就这样,战国四大名将的称呼也就那么流传开来了。那么,这四位家喻户晓的将军都有着怎样的功绩呢?他们四人中,谁是第一,谁又是最后呢?

白起

[var1]

从后世的影响以及战绩来看,白起都是四人之中毫无疑问的第一。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军在伊阙大破韩魏联军,杀敌二十四万,一战成名。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军攻打楚国,并攻破了楚国的都城。此战之后,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73年,白起率军攻打前来援助赵国的韩魏联军,杀敌十三万。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白起大破赵军,坑杀赵国俘虏四十万人。此战之后,东部六国已经丧失和秦国对抗的实力,秦国的统一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白起的一生无疑是波澜壮阔的,在他的一生中,总计歼灭六国军队约165万。这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也难怪后世将白起称作杀神和人屠。可惜最后由于功高震主,不明不白地死去了。

王翦

[var1]

第二名,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王翦。王翦及其子王贲,带兵消灭了除韩国之外的其余五国。

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大旱。王翦率军进攻赵国,起初遇到了赵国名将李牧和司马尚的顽强抵抗,于是,王翦使用反间计,使得赵王杀害李牧,废司马尚。一年之后,王翦率军攻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公元前227年,由于荆轲刺秦的发生,秦王嬴政大怒。王翦、辛胜大举率兵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军。一年之后,攻破了燕国的都城蓟城。

在秦国将领李信攻楚失败后,王翦奉命率领六十万军队伐楚。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军大破楚军,攻入寿春,楚国灭亡。

之后,王翦又率军平定百越。他的儿子王贲也先后灭魏、燕、赵、齐四国。

和白起不同,王翦不光打仗厉害,还懂得如何避免由于功劳过高引来杀身之祸,懂得进退。他也是战国四名将中唯一一个得以善终的人。

李牧

[var1]

接下来是排名第三的李牧,和其他三位将领有所不同,李牧是四人中唯一一位和匈奴交战,并且取得了巨大胜利的将领。

在李牧年轻的时候,他就开始驻守代地雁门郡,常年抗击来犯的匈奴。李牧对待士兵很好,爱兵如子。李牧先后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之后十年,匈奴都不敢靠近赵国的边境线。

公元前244年,由于廉颇投奔魏国,田单赵奢等人也已经去世,李牧成为了赵国此时唯一可以支撑大局的将领。

公元前243年,李牧攻下燕国的武遂、方城。

公元前233年,秦国进攻赵国,李牧被赵王从边塞紧急召回。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李牧坚守不出,随后趁秦军放松警惕,果断出击,大破秦军。李牧也因为此战的功劳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30年,王翦率军攻赵,遭到了李牧的顽强抵抗。见久攻不下,王翦决定实施反间计,散布李牧和秦军勾结的消息。赵王听后,果真信以为真,李牧被赵王杀害。

廉颇

[var1]

和上面的三位比起来,我觉得廉颇只能屈居末位。虽然廉颇多次攻打齐国和燕国,战功颇多,名扬诸侯。

但白起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王翦及其子攻灭了六国中的吴国,李牧则打得匈奴十年不敢靠近赵国的边境。相比起来,廉颇只能屈居末位。

总结

不论排名如何,这四人都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名将。他们的名字,也成为后世名将的代表。人们在提到战国的名将时,无论怎样都无法绕过他们四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经典战役“灭赵之战”,战神李牧不死能否力挽狂澜?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的进攻分为两路,一路是由名将王翦率领,从上郡太原东进井陘关,随后南下剑指邯郸的后背巨鹿要塞。而另外一路则是由名将杨端和率领,从河内前进,从北面正面进攻邯郸。秦国兵分两路对赵国的邯郸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经过了长平之战后,赵国实际上已经国力衰微,早已非昔日的战国豪强,但由于此前邯郸之战的败北伏笔,已

  • 赵国为何换个胡服,就能强大到与秦国一较高下?原因2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最为出名的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它最成功也最彻底,它让秦国从一个弹丸小国成长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的王朝。然而,商鞅变法之后,还有一个非常有名却又不出名的变法,那便是赵国的胡服骑射。经过这次变法后,赵国成为了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军事强国,甚至略高出一筹。有意思的是,在很多人眼里,胡服骑射仅仅是换了一套衣

  • 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硬刚的赵国,为何会一败涂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奋战六世余烈,最终吞并战国当中的其他六个大国,完成了统一伟业。但是秦国崛起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阻挡在秦国统一之路上最大的障碍之一——赵国,就曾经让秦国头疼不已,两个秦国碎一家独大,但是也无法奈何赵国,两个国家厮杀百年,赵国甚至一度成为能够唯一秦国硬刚的国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国在战场

  • 昌平君是个怎样的人?作为秦国的相国,他为何叛秦成了末代楚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作为南方大国,楚国历史极为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开国时期。西周开国的时候,楚国还只是一个南方小国,甚至只能算是部落。但是接下来的几百年里,楚国不断吞并其他国家,逐渐壮大了起来。到了春秋中期,楚国就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强国了,唯有晋国能够稍稍压制楚国。而到了战国时期之后,楚国更是位列战国七雄

  • 李牧到底有什么战绩?为什么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对他极为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毫不客气的说,长平之战结束以后,赵国之所以还能多撑几十年的时间,这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功劳,都得算在李牧头上!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李牧至少也做出了两大贡献。第一,他把匈奴给打残了。这直接导致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不用分太多力量去考虑北方的敌人,可以集中精力统一中原。第二,李牧应该算是中

  • 战国七雄祖先来历,我们都是“楚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先来看韩赵魏这三国,这里的韩国可不是今天的“史密达”韩国,是在河南郑州一带的战国时代的韩国(不过我建议我们可以凭借这个历史依据,向大韩民国政府郑重声明:韩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呵呵呵,我好聪明)。为啥把韩赵魏这三国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三国都是有晋国分出来的。三个家伙一商量:“

  • 魏国之后,齐秦楚三强争霸,强大的楚国为何会第一个掉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自楚悼王时期开始,经过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几代楚王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盛,楚怀王继位之初楚国国力达到了顶峰,楚国地盘最大、兵力最多,襄陵之战楚国令尹昭阳大败魏军,威震齐、燕、赵、魏、秦、韩六国,战国形成了齐、楚、秦三强争霸的格局,而且齐楚两个大国还是盟国,公元前318年第一

  • 诸葛亮比不上他,此人若不死,蜀国绝不会被魏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偏才,他就好像是汉初时期的萧何,安内能力绝对是一流的,但是攘外的能力却让人不敢恭维。事实上,在刘备的帐下,谋略方面高于诸葛亮的人不止一个,除了法正和庞统,徐庶和马良恐怕也不在诸葛亮之后。蜀国的最强王者三人组,就是诸葛亮、法正和庞统,诸葛亮负责稳定大后方,筹集粮草军饷,发展国内经济;庞

  • 魏国流失的九位顶级人才:一人奔楚,一人入齐,一人赴燕,六人入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起奔楚魏文侯时期主要以平民为主的鬼谷学派在魏国占据了上风,其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魏文侯后期由孔子弟子子夏创立的以吸引贵族为主的西河学派兴起,魏武侯时期魏国朝堂逐渐被贵族占据,吴起成为魏国这种人才选拔机制的第一个牺牲品,吴起出走是魏国人才流失的开始,吴起弃魏奔楚对魏国

  • 长平之战中,赵国独霸一方的铁骑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中,骑兵几乎绝迹,这是因为长平的地形接近于山地,这里最不擅长骑兵的攻击战,而是擅长于步兵的攻坚战。所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根本就没有派出骑兵,骑兵依然在李牧的统领下,在北方防御匈奴。这才是赵国骑兵的主要作战目的。李牧率领的赵国起兵,让北方的匈奴10余年不敢妄动,这已经是胡服骑射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