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胜利者为什么成功,失败者为什么灭亡:千年古问中的田氏齐国

胜利者为什么成功,失败者为什么灭亡:千年古问中的田氏齐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09 更新时间:2024/1/19 3:16:21

汉王国的首都,最初在南郑(今陕西汉中),攻取关中以后,迁移到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东北)。汉五年(前202)二月,刘邦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军中即皇帝位,将帝国的首都定在洛阳(今河南洛阳)。

洛阳是东周的都城,保留了不少东周以来的宫殿。洛阳南宫是其中的一座,在长安的长乐宫落成以前,一直是汉王朝朝廷所在的正宫、施政的中心地,重大的政治活动,多在这里举行。

高帝五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酒会,庆祝夺取天下的胜利。酒酣喜庆之余,刘邦放下酒杯,抬头环顾满堂的将相大臣们,含笑大声问道:

“诸位列侯,各位将领,不许隐瞒蒙我,都给我实话实说。说说我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也说说项羽为什么失去了天下?”

喧嚣的大厅一时静寂。须臾,都武侯高起和信平侯王陵几乎同时站了起来,施礼先后回答道:

“陛下待人傲慢无礼,项羽待人恭敬有礼。但是,陛下用人攻城略地,降下之后就予以封赏,这是与天下同利,与将士利益均沾。项羽嫉贤妒能,功劳者被猜忌,贤明者被怀疑,打了胜仗不与赏赐,占了地盘不与分封,这是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所在。”

高起和王陵的回答,得到将相大臣们的满堂喝彩。刘邦含笑倾身,示意二人坐下,慢悠悠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来:

“二位是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保障后勤,畅通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俊杰,能为我使用,这才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呢,他有范增这样的人才而不能使用,这就是他之所以被我打败的原因。”

群臣一时哑然无语。继而举杯称是,觥筹交错中,君臣俱欢。

[var1]

刘邦

洛阳南宫的这番君臣问答,背景深沉而意蕴高远,至今读来依然让人回味无穷。人类是利己争斗的动物,历史又是胜利者的记录。胜利者为什么成功,失败者为什么灭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类似的话题,不断地被提起,相应的解答,也不断地被演绎。对这个永恒的提问,刘邦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回答:善于用人,善于使用在各个领域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是领袖人物的根本素质,也是成就集体伟业的根本原因。

刘邦与大臣之间的这一段对话,见于《史记·高祖本纪》,因其内容深刻,文辞优美,遂成千古名文。两千年后,我重读这段文字时,深感刘邦的回答,不可不谓是深刻而高明。不过,当我深入整理汉初的历史之后,一种意犹未尽的隐意,一种历史宿命的阴影,则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出来。

在洛阳的千年古问中,刘邦自诩善于得人用人而得天下。纵观秦末并起的群雄当中,以得人用人著称者,除刘邦而外,还有齐国的田氏兄弟。不过,与刘邦得人得天下的结果不同,善于得人用人的田氏兄弟的命运,却无一不是国破身亡。就在刘邦君臣饮酒髙会洛阳南宫时,田氏兄弟的最后一位幸存者——齐王田横的死讯传来,刘邦为之称贤流涕。

田氏兄弟三人,田儋和堂弟田荣、田横。秦末之乱时,三人携手共起,复兴齐国,先后称王,皆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战国时代田氏是齐国的王族。齐国的田氏,本来姓陈,是陈国的公族。公元前672年,苦于陈国的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逃亡到齐国,改姓田,成为齐国田氏一族的始祖。在齐国定居下来的田齐一族,世代仕宦于齐国君主,逐渐繁衍兴旺,成为齐国最强有力的大族。公元前386年,齐国丞相田和废黜齐康公姜贷,得到周天子和诸侯各国的承认,得以立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以下克上的时代风气。田氏之所以能够代齐,更与田氏一族世代处心积虑,刻意经营息息相关。想当年,陈完从陈国逃亡到齐国,孤身一人,势单力薄,能够免除肩挑背扛的苦力,已经自称惠幸了。从此以后,如何以羁旅之身,在异国他乡立足,求生存图发展,成了田氏一族世世代代孜孜不懈的努力目标。

[var1]

电影《孔子》中的齐景公

史书上说,齐景公(前547—490年在位)的时候,田武为大夫,征收赋税时使用小斗,发放粮食时使用大斗,暗中施惠于民。田氏由此得到民心,宗族日渐强大,隐然有篡夺齐国政权的趋势。田常是田和(田氏齐国的第一代君主)的曾祖父,仕齐简公为相,为了夺权扩大势力,再次使用家传的手段,用大斗贷出,小斗收回,公开收买齐国民心。当时,齐国民间有歌谣唱到“妪乎采芑,归乎田常”。意思是说,连采芑菜的老太太,也归心于田常子了。

田氏代齐,苦心经营多年,种种方法无所不用其极。大体说来,一是世代仕于齐国的君主,始终不离权力的核心。二是或暗或明,施惠收买齐国的民心。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优生多育,尽可能繁衍田氏一族的人口。史书上说,田常选取身高七尺以上的齐国女子为后宫,数量在百人以上。他为了激励这些高大的妻妾们生育的欲望,不但自己努力,也纵容她们与宾客舍人们交往。到了田常撒手归天的时,膝下有儿子70余人。如果算上女儿,田常的子女,当在150人上下,怕又是一桩吉尼斯纪录。

古代地广人稀,国家之强弱,势力之大小,往往以人口计算。田氏优生多育的结果,到了田氏齐国的时候,不但将相大臣多出于田氏,田氏的支庶也几乎遍布齐国各地。秦末战国复活的历史潮流中,基于血缘世袭传统的王政复兴,在齐国得到完整的体现。复兴的七国当中,唯有齐国,政权始终在田氏一族中交替流转,田氏当王的理念,始终支配着齐国人心。齐国的这些历史特点,或许都与田氏优生多育的做法有关。

[var1]

战国田齐的最后一位君王是田建。田建于前265年继位,221年降秦亡国,在位44年。田建在位期间,正是秦国不断东进蚕食,逐一征服六国的时候。田建实行亲秦自保的外交政策,不整治军备,不与诸侯各国共同抗秦,苟且偷安于战火之外。秦灭五国后,大军压境,齐王建不战,开城投降成了俘虏,被迁徙到河内郡的共县(今河南辉县,战国时属于魏国),落得客死他乡的下场。齐国有民谣唱道:“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意思是说,松树啊柏树啊,客死共县的王建啊,听信宾客们的谗言啊。惋恨田建听信奸佞,祸国害身。

田氏代齐,从田和到田建,九世为王,享国165年。如果上溯到田氏的始祖陈完,田氏一族在齐国的苦心经营,足足有450余年,已经繁衍得根深叶茂,遍布齐国各地的田氏支庶,绝非一时的政权更替所能清除剪灭。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秦灭齐国以后,田氏一族,一时从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沉沦潜伏到民间。

田儋、田荣和田横三兄弟是田氏王族的旁支。秦帝国时代,举宗居住在临淄郡狄县(今山东高青县),是当地的强宗大族。史书上说,田氏兄弟“皆豪,宗强,能得人”。用今天的话来说,田氏三兄弟都是人中豪杰,宗族强大,能服众而得人拥护,隐然是狄县民间社会的领袖。

陈胜起兵称楚王后,派遣部将周市攻占旧魏国的领土,乘势深入齐国到了狄县,秦狄县令闭城坚守,城内人心浮动。早就蠢蠢欲动的田氏兄弟,看准了这个时机,精心策划了夺城的行动。秦汉时代,奴婢大量存在,作为家财产依附于主人,奴婢有过,主人可以打骂责罚甚至处死,不过,处死奴婢,须要申报官府得到认可。田氏兄弟捆绑了家中的一位奴隶,前往县廷谒见县令,请求得到处死的认可。与此同时,田氏兄弟暗暗布置城中的不轨少年们同行围观,乘势制造混乱,一举杀死狄县令,夺取了狄县政权。

田氏兄弟夺取狄县政权后,马上召集狄县的政府官吏和父老乡亲,宣布说:“当今眼下,诸侯各国皆反秦自立复国。齐国,是久远的古国,田氏,是齐国的王族。齐国今日复国,我田儋当为齐王。”于是狄县吏民一致拥戴田儋为齐王,田荣为丞相,田横为将军,以田氏三兄弟为核心,建立起复兴后的齐国新政权。

齐国,从此进入田氏兄弟称王主政的时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祁县下王庄出土的战国布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文物》 1972年04期傅淑敏1961年冬,祁县子洪镇下王庄村西修公路刨土时发现一个绳纹陶罐,罐内装满了战国货币,共重24.5公斤。这批货币都是平首方足布,保存完好,铭文清晰。它对于研究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货币经济的发展和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地理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一、出土布币

  • 宁可西征秦国,也不东渡日本:春秋越国的争霸模式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吴越争霸实在是太著名了。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不知出现在多少中学生的作文中。但今天,我们要讲讲卧薪尝胆之后的故事。01吴越两国的语言与中原和楚地都不相同,吴越之间也有差别。吴称姬姓,攀附西周时代的分封到江南的虞国旁支夨(cè)国,以交好晋国制楚;越称芈姓,攀附越章王之国,交好楚国怼吴国。所以吴越

  • 六国多次合纵都未能灭秦,为何五国合纵一次就把强大齐国给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85年,燕国王宫,燕昭王单独召见乐毅。“寡人改革已经十年,如今我国已经兵强马壮,我想伐齐,爱卿可有对策?”“齐国原本就有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如果以我一国之力不可能单独打败齐国。”“爱卿可有对策?”“如果大王一定要攻打它,我们可以联合赵国、楚国、魏国以及秦国一起。”“甚好,爱卿可否

  • 大年初一,春秋战国国君们开始了“审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滑县审计局)[var1]

  • 战国戎人马车:它自两千多年的秦人牧马之地驶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如果说文化名山关山是一座散发着唐宋味道的显性文化血脉,那么深藏在大地之下现已揭开神秘面纱的马家塬战国墓葬,则代表着西戎文化的隐形血脉。墓葬中出土的戎人马车,似乎让我们听到戎人血脉里奔腾着马蹄的声音……“让文物活起来”,2022年9月14日,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严格依照

  • 春秋末期,楚国为何差点被灭国?后世史官:这对楚国其实是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位客人名叫申包胥,他是楚国的一个大臣。就在申包胥来到秦国之前,楚国那边刚刚发生了一场剧变:以兵圣孙武为首的吴国,五战五胜,从吴楚两国边境,一口气攻入楚国腹地,最后更是攻占了楚国王都。此时的楚国,显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如果继续打下去,楚国铁定会被灭国。要是那样的话,后来也就没有什么

  • 战国时期的燕国,巅峰时期到底有多强盛?差点把齐国打到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时刚刚登基的燕国国君燕昭王,向国内著名的大贤者郭隗求教,如何才能为燕国招揽优秀的人才,让燕国强大起来。对于燕昭王的这个问题,郭隗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燕昭王讲了一个千金买骨的故事。这个故事大致就是说,以前有位国王想买千里马,但是又不知道去哪里买。后来,有个人主动跑来,说自己有路子,然后

  • 三国第一纵横家,最早预见三国鼎立,孙权说他比苏秦张仪还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长坂坡之战后,刘备带着残兵败将在汉津与关羽水军会和了。我们都知道,战船的速度比步兵要快很多,又时为秋天,秋水上涨,船速更快,顺水而下,船速能达到120里到140里,比刘备步兵带着老百姓一起走的蜗牛速度要快上十倍,而从襄阳到汉津的水路,最多只比陆路远一倍,为何两支部队能在汉津汇合呢?[var1]刘备

  • 刺客荆轲之谜:他没打算杀掉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荆轲刺秦的故事妇孺皆知。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太子丹委托,企图暗杀秦王,但以失败告终。《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和卷八十六《刺客列传》分别从秦王和刺客荆轲的角度记述了这一事件。特别是在《刺客列传》中,荆轲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五位著名刺客之一被列在最后。此外,《战国策·燕策》有一段与

  • 吴国夫差矛、越国勾践剑,怎么会出现在楚国墓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夫差矛和勾践剑,分别是吴越两国的神兵利器。有意思的是,这两件兵器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马山和望山的楚墓,两墓相距不过两千米。曾经在历史叱咤风云的两件顶级兵器,最终出现在楚国,着实令人费解。1965年冬天,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