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是个实力说话的时代,夹在几个大国中间,小国自有小国的难处

春秋是个实力说话的时代,夹在几个大国中间,小国自有小国的难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68 更新时间:2024/6/22 19:13:05

[var1]

郑国被秦、晋、楚欺负来欺负去,夹缝中求生,日子过得好不艰难。先是做楚国的小弟,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后,顺便把以前归附楚国的几个小国也纳入麾下,郑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又做了晋国的小弟。

春秋是个实力说话的时代,夹在几个大国中间,小国自有小国的难处啊,虽然现在有晋文公这么强大的靠山了,但是,楚国这个强邻还是值得仰视和敬畏的,所以,不得已又与楚国暗通款曲,偷偷结盟。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自己的小弟居然和老对头眉来眼去,简直是孰可忍,孰不可忍。晋文公于是传檄诸侯,讨伐郑国。还好有养马老汉烛之武退了秦师,救了郑的灭国危机。

在春秋初期郑庄公主政期间,郑国可不是这样任人宰割的弱小国家,而是春秋初期实际上的霸主——没有位列五霸,不过,是因为和周天子有些矛盾,天子没有认可罢了。

那时候,郑国不但不是小国,还是专门欺负小国的主。强大如齐,也得跟着郑国的旗帜跑来跑去的。

周初期分封边疆的国家,只要国君励精图治,基本上都会成为大国。相反,在分封在“中央之国”附近的,因为彼此势均力敌,施展不开,基本上很难壮大。齐国、秦国,还有楚国、吴越,莫不如是!

许国是个小国,国君只是个男爵,封地小,自然实力不强,但地理位置好啊,中原正中,兵家要冲,郑庄公看上了,想要。于是,以天子名义,伙同齐国、鲁国等组成联军,把许国都城给攻破,许国国君出逃。

后来,又看中许国都城边上的一块地,许田。便约了鲁国国君,说,我去朝觐天子路上很不方便,你去泰山,途中也少一个歇脚洗澡的地方,不如咱们换换吧。鲁国国君明知郑国强大,换出去的,就换没了,换进来的,却不一定换得进。心中不愿,郑庄公便送了一块美玉,强塞给鲁君,换了许田作为屯兵之地,开始扩张之路。

滑国,是秦国袭郑途中经过的一个小国,在弦高犒师之后,孟明视见偷袭不成,不得不回去。但名将出手,譬如宝刀出鞘,不饮血,不空回。回师途中,孟明视便顺手灭了滑国,华丽丽地回了。

再说许国,被郑庄公灭了,另找个地方立国,又被楚国玩面团一样的揉捏,几次赤着上身,“肉袒谢罪”,才免去国灭身死的下场。

许国被虐一次,就不得已“搬家”一次,本是小国,如何禁得住这般折腾,倒是许国臣民的忠心,值得给个赞。

庸国,子爵封国。这是个传奇的小国,民风彪悍,善战,好战。擅巫医,善修建。说是东方斯巴达,一点不为过。以一个子爵的小国,方圆三五十里地,北拒强秦,南抗大楚,居然也不落下风。在楚庄王三年不鸣的时候,还主动出击,攻得楚国居然有点招架不来。国小民寡,一味示弱,自然会被欺辱,但一味的好战争强,却也不是生存之道。周围国家都视庸国为患,巴、楚、秦便联合起来,灭了庸国。

晋国借道伐虢的故事,更是经典。国和虢国的关系不错,晋国想吞并两个国家,却怕攻虞则虢救,攻虢则虞救。有臣下出主意,说虞国国君贪婪,您送去宝马美玉,再向虞国借个路去讨伐虢国,虞国就不会出兵相救了。晋献公有点舍不得名马美玉,正迟疑。那个臣子说,没事,他们只是暂时为您保管呢。

名马美玉送到虞国国君手里,晋国又借故在虢的边境制造点事端(小日本也常用这招),找个名目要讨伐虢国,并向虞国借道。虞国国君要答应,手下进谏,说两国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不能借道啊。虞国国君不听,说:为弱国得罪强国,划不来啊。不到半年,两国相继被灭。

圣人说,春秋无义战。为兼并小国,只是找个过得去的名目,就兴兵犯境,有时候甚至借口都不找了,直接开打。

整个春秋战国,几百年间,征战不断。小国弱小,甚至,还没来得及在史书上伸展下腰身,就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入泥尘。

不过,既然存在过,就坚强地留下痕迹,许国、谢国、徐国……

这些小国虽然消亡,但小国的子民,却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本篇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执政以宽还是严,从诸葛亮商鞅看古代国家危难之际的统治方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如果能够宽严相济,不偏不倚,肯定是最美好的一种局面。但实际上,因为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一样,统治者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点很难做到。另外,有许多人对于政策宽松的统治十分推崇,认为在这种环境中,才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但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宽松的统治不仅不利于国家稳定,还统治者自身及国

  • 陈厉公占卜儿子八代后天下无敌竟然应验,可孔子不愿意,关他啥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春秋和战国的时间节点,从历史学的角度,其实没有精确的时间纪年,但却有明确的事件作为分水岭的,也就是说有标志性的事件,这也是大多数学者认同的。一般来说,我们都将“三家分晋”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开启战国时代的标志,但是还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这就是发生在齐国的“田氏代姜”。[var1]这两个故事我们其实并

  • 来自战国的实用策略:大可让秦一统六国,小可让你制衡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策略的提出范雎第一次见到秦王时,为了表示他的才能就提出了一个精妙的战争策略,这就是“远交近攻”的由来,他说:穰侯(当时秦国相国)越过韩、魏去打齐国,这个计策不好。派的部队少了,齐国没什么损失,派出的部队多了,反而会损害秦国本身。秦、韩、魏三国一起攻打齐国,我们想少出兵,让韩、魏多出兵,现

  • 君臣论功榜之第二榜:秦统一六国哪些文臣当入功绩榜,排名若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第二榜:文臣榜第一名:变法先驱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期注明的政治家、改革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秦孝公时期,他对秦国的政治和军事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他废除了世袭贵族制度,改革了户籍制度,加强了秦国法律制度建设。在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秦国的军事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在军事

  • 楚国地域辽阔,却处于诸侯国鄙视链最下端,原因是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的分封等级有五个,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当时周文王在对殷商的战争中,获得许多部族首领的支持。楚族的先祖鬻熊就是其中一个。后来到鬻熊的曾孙熊绎时,周成王感念鬻熊事周的功劳,把他分封到当时地处蛮荒的荆楚地区,给他的爵位是第四等的子爵。熊绎就带领族人在此建立楚国。[var1]楚国开国的时候那真是

  • 晋国分家后,为何只有赵国和韩国关系密切?网友:这才是真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韩赵魏三国是三家分晋而来,说到底最早是一国的兄弟,后来从晋国分家,兄弟之间关系好也是自然。可是魏国与赵国、韩国之间也发生过多次战争,这么看来,兄弟并不是一定和睦。那么,为什么唯独韩国和赵国就关系好呢,我们一起来扒一扒韩赵这两兄弟的“亲密”历史。[var1]兄弟关系最早的开始:赵氏孤儿公元前573

  • 如果战国七雄这么选,历史也就没有刘邦项羽什么事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自秦惠文王时期开始,战国诸侯中流行两种策略,一个是张仪提出的连横策略,目的小国依附秦国,恃强攻弱。另一个是苏秦提出的合纵策略,目的是合弱而攻强。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var1]两种策略其实各有优势和劣势,而且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如果以现代人思维和分析,战国七雄的君主如果选择

  • 为什么苏秦早年贫困潦倒?换个专业都不行,原来问题出在这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学成而无用苏秦是周国人,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只知辛苦地劳作得以生存。后来到齐国追随鬼谷子先生求学,他的同期同学中还有著名的张仪。虽然求学多年,但学业完毕后他并没有找到一家好的工作,以至于生活都过不下去。想想后来他还嘲笑张仪穷困潦倒,怀才不遇,其实他何尝没有经历过这些呢?到处碰壁的张

  • 三国时期最完美的人,纵观一生无可挑剔,韩国前总统是他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只不过他们的生平事迹,足以掩盖这些缺点。不过在三国时期也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文武双全,教出过两位出色的徒弟,纵观他的生平没有任何能够挑剔的地方,后代还出现了很多名人,甚至还和韩国的一大望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的卢植。[var1]卢植出生于一个儒学世家,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卢植

  • 孔子高徒入魏说五字创一个学派开启战国时代,却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事件,当从“三家分晋”开始;而要说准确的时间,当从公元前475年开始。但是,若要再细一点,如果仔细对这段历史进行品味,却不难发现,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因为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形成了一个学派,然后才开启了这个战乱的时代。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从战国开始,是中国士人阶层登上政治舞台的开始,也是他们充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