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食物相传是诸葛亮发明,没任何调味却流传了2000年,你我都吃过

此食物相传是诸葛亮发明,没任何调味却流传了2000年,你我都吃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545 更新时间:2023/12/19 5:07:26

诸葛亮在历史剧中的形象。(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关于“馒头”的由来,其中一项就与诸葛亮有关,为什么会发明馒头呢?这要追溯到“七擒孟获”的故事。据《事物纪原》载:

“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祭之,神则助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像人头以祠,神亦助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

身为主帅的诸葛亮,为求南方安定,亲自深入南中,与大敌孟获展开了长时间的争斗,对于资源相对薄弱的蜀军来说,自然不是一场好打的仗,除了战术要尽可能有效率之外,士兵的补给也是相当重要。

▲馒头这项你我都不陌生的食物,相传就是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发明的。(示意图/数据照)

在这场战斗中,最为知名的一招,就是“火攻藤甲兵”,最后也收到了成效,多次征战,终于让孟获招降。孟获为表忠诚立刻献计说“此处由于长年征战,死去的人怨念集结,经常出来作怪,按照习俗,只要献上七七四十九个 人头,就能平息冤魂。”

深思后,诸葛亮就想到,用“面团”捏成类似小人的形状,在河边进行超渡仪式,希望能平息战火下的亡魂念。后来,这种面团小人祭祀的方式便流传开来,曾被称之为“蛮头”。这类简单的面团食物,经过不断改变,渐渐成为众人所熟悉的馒头,流传至今。

明人郎瑛在《七类修稿》中也记有:

“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馒头。”

自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后,馒头就以食品的身份出现,作为祭享的陈设之用。不过,那时候的馒头都是肉馅的,而且个儿很大。很长一段时间馒头与馒首称谓通用。

当然,馒头究竟是不是诸葛亮发明或是间接发明的,其实也是众说纷纭,只能说这是其中一种说法罢了

除了馒头之外,诸葛亮还有多项发明,比如木牛流马便是其中一个

木牛流马分为木牛及流马,为运输工具。根据历史记载,建兴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时所使用,其载重量为“一岁粮”〈逾4百斤〉,每日行程为“特行者数十里,群行二十里”,为蜀国10万大军提供军粮。另外还有机关防止敌人夺取后使用。然而其确实的设计、使用方式不明,至今后世对其亦有不同的解释

孔明灯也是诸葛亮的发明,相传孔明灯源自四川平乐古镇,三国时期,此镇乃为军事重地,诸葛亮当时被司马懿困于平阳,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纸灯笼系上求救信息放上天空,最终得以脱险

蜀汉地区的百姓对诸葛亮极为追思,《三国志》称为“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即使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蜀人追思亮,咸爱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

可以看出,诸葛亮十分受百姓爱戴,直到唐朝时(诸葛亮之后五百余年),蜀地尚有民众自发祭祀诸葛亮的习惯

参考资料:《三国志》《七类修稿》《事物纪原》

更多文章

  • 「杂乱历史日报」周朝新闻|周幽王统治下的周朝发生了内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据本日报驻镐京的记者发来的报道,公元前775年:周朝的君主周幽王因自己的喜恶决定废掉原立的申王后以及太子宜臼而封自己喜爱的褒姒为王后,褒姒儿子伯服立为太子,本报记者原本想采访下周幽王,但本人对此事件没有做出更多解释。据悉,周幽王的这种做法,在各诸侯国都引起了巨大反响,有些诸侯国对于这种违背祖制的事情

  • 东汉皇帝的居住位置为什么表明“三公”的实际权力在下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汉三公分别掌管什么,东汉皇帝从谁开始没有实权了,东汉时期什么取代了丞相的权力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东汉洛阳城的宫城(皇帝居住的建筑群)分为南宫和北宫。南宫是光武帝刘秀修建的,而北宫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修建的。东汉的洛阳南北宫仿照了西汉的长安东西两宫,是互为备份的建筑群,因此洛阳南北宫的整体格局几乎一模一样。三公(司徒、太尉、司空)府也位于东汉洛阳城南部。不仅如此,东

  • 历史中的兔子:早在三国时期就用兔毛制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山西曲村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兔尊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兔饰山东嘉祥宋山4号祠堂东壁的东汉画像中有兔子形象。从“玉兔捣药”到“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兔子已经陪人们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在中国古代,兔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2023年新春之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

  • 历史上 “焚书”有四次之多,千古焚书罪名,为什么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乱的战国时代,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但不利于统一思想和凝聚国力,不利于统一战争。秦孝公委派商鞅推行变法于公元前359年时曾发生焚书。这次焚书事件早在秦始皇以前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人提起,秦始皇所做的这件事也一再地被人们提起。后世把这件事当作秦始皇的大罪,以至于至今也不能改变这个历史事件,多数人

  • 秦朝只有14年,周朝却可以享国800载,其他朝代为何300年都熬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怎么灭掉周朝的,秦朝和西周哪个厉害,周朝和秦朝哪个早

    文/史说新故事朝代更替,风雨如晦,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黄炎培先生曾经也说过“历史周期律”这一词,何谓“历史周期律”?历史周期律就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历经兴衰治乱,往复循环的周期性现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中国古代史中,是一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兴亡史。试问,这“历史周

  • 作为最美魏国夫人,苗乙乙因车祸面瘫出演金婚被骂无奈退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苗乙乙金婚一脸斑图片,苗乙乙个人资料,苗乙乙古装高清图片

    苗乙乙的家庭条件非常优渥,母亲不仅是作家还是制片人,并且拥有自己的公司,父亲也是经商的,生意都还不错,所以苗乙乙从来没有为金钱发愁过。虽然是公主级别的待遇,父母却还是培养她独立的行为和人格,所以苗乙乙对于自己人生很有想法,也在初中毕业之后被父母送往墨尔本读书。一般来说学习和生活都有父母撑腰,但是苗乙

  • 随着陆树铭的离开世间再无“关羽”了,试看94版《三国》选角之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袁阔成著名的评书大师,其出身评书世家,并且有着“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的美誉。袁阔成先生在评书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一部《三国演义》堪称是当代评书的天花板。袁先生的《三国演义》成功之处就是“评”大于“说”,尤其是其中旁征博引内容十分的丰富。除此之外,我们看戏曲艺术也是经常演绎《三国演义

  • 即位伊始,晋文公对有功之臣大行封赏,可偏偏遗漏了介子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足下”,是古代以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若问出处,相关史料和笔记会道出一个与介子推有关的故事。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斯时,晋国公子重耳为了活命,被迫出逃在外达十九年,期间,颠沛流离,苦不堪言。一次,重耳饿得几乎晕厥过去,侍服一旁的介子推见状,便悄悄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炖煮成汤

  • 六国攻秦,五国投降,一国坚持却被盟友偷袭,诸侯合纵就这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秦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力迅速崛起,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成了与齐并强的超级大国,强大了之后怎么办?自然是向东发展,与中原诸蛮夏(秦对中原诸侯的蔑称)争夺天下,这一来兵锋甚猛,秦孝公之后的秦惠文王,继位仅仅五年,就夺回河西,并在河东建立重要的战略据点,这样一来,中原就

  • 蜀汉本可统一天下!因诸葛亮最不该杀这几位大将!来看看都是谁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不杀哪三个人蜀汉不会灭亡,诸葛亮一生中错杀哪2个蜀汉大将,诸葛亮治理蜀汉有哪些政策

    诸葛亮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大了,一个人支撑蜀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带兵打仗除了要有好谋士以外还要有好将领,蜀汉的失败和将领离不开关系。诸葛亮在掌权期间斩杀了蜀国三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如果他们还活着,蜀汉的结局可能会发生变化,不知道孔明先生有没有后悔杀掉他们。一、纸上谈兵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非常顺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