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秦国新君惠文君是个狠人!秦国国君要是拉个群聊,那一多半都是狠人!
上文讲过,他杀商鞅,是想打破自秦孝公时期形成的“秦公-商鞅”二元权力中心格局。但杀了商鞅,负作用也很明显:商鞅代表秦国新法的权威,也掌握着秦国军政大权,只要商鞅在,复辟势力就只能潜水。现在商鞅死了,秦国新君自己就站在了风口浪尖。
[var1]
秦惠文君肯定是个划水爱好者。如果说杀商鞅是为了亲自和老氏族一起冲浪,那么现在面对复辟势力的整日叨叨,他肯定很享受整日的划水。
“哎呀,各位亲戚你们讲的这个事儿忒大了!我还没行加冠礼呢,我哪懂这个啊!等我再长大一点再说!”但凡有老氏族来说要废除秦国新法,他就这套说辞。
[var1]
你看,咱也没说不行,咱也没说行,咱就是拖着!有时候遇到难事,拖延并不见得不好。
这不,老氏族再汹汹然,也都成了棒槌打棉花,使不上力!
当然,拖着也并不能解决问题。老氏族复辟之心那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秦惠文君早晚要面对。但在拖延之下,秦惠文君就有了时间,逐步加强对政权的掌控。
他要等!只有等,等到把商鞅当年直接管辖的、拥护变法的官吏都收归自己所有了,才有十足的把握灭掉复辟势力。
[var1]
巴巴地等着秦国新君改制的老氏族显然没有看透这一点。他们大概认为:既然新君已经除掉了商鞅,扳倒秦国新法,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新君就这么一天一天地拖延,他们比在火上烤还难受:当年那种肆无忌惮的贵族生活多么令人神往啊!
躁动不安的老氏族不满于陪新君划水,他们开始四处集聚力量,准备夺权。
新君这边,也在悄无声息但又强有力地推进着对国家政权的掌握。
两股势力明显在一片划水之中进行着赛跑,就看谁能发展得更快了。
[var1]
第一年,楚、韩、赵、蜀前来朝贺。国中无事。惠文君19岁。
第二年,天子来贺,国中无事。惠文君20岁。老氏族巴巴地等,国内一片给新君加冠的呼声。惠文君:咱不加,再让我长长个儿!
第三年,惠文君21岁了。再不加冠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啊!关键问题是,3年时间,已经足够惠文君掌控全国。那就加冠吧!
老氏族:国君啊,咱都陪你玩了3年的划水了,该说说正事儿了吧?秦国新法是不是……
[var1]
惠文君:哦,新法啊?那是先君的遗志,我怎么能擅自更改啊!不改不改。
老氏族:感谢您以及您的先祖们!
在老氏族的一再要求下,惠文君不再玩划水,改玩掰手腕了。已经继承了全部新法新锐大臣的秦国新君,还有哪个老氏族能掰得过他?这是一场不公平的角力,谁敢应战,新法处置!
我们不难想象,惠文君在这3年中,在不停地做秦国公室成员的工作。其实秦国的老氏族的力量,远比公室的力量要弱得多。当初杀商鞅,不是秦国公室成员公子虔与老氏族联手,根本不可能。
[var1]
惠文君这3年里一边加强对国家权力的掌控,一边积极弥合与公室成员的分歧。公室成中显然被他说动了。关键的原因在于,公子虔老了!已经报了仇的公子虔,再也没有出现在秦国的政坛。没有了公子虔的掺和,给点什么恩惠不能弥合分歧呢?毕竟一家人还是好说话的。
或许老氏族想过要叛乱。《大秦帝国》中干脆脑补了老氏族借助义渠叛乱。但不好意思,《史记》中没有记载老氏族叛乱。惠文君划水3年,已经耗尽了老氏族的口水。现在,公权力加上公室之力,胜算已经完全在惠文君这边,老氏族只能乖乖做个顺民了。
[var1]
就这样,秦国新君在登位3年之中,通过划水运动和掰手腕运动,成功平息了秦孝公去世前掀起的新法大风暴。
这个成长于秦国变法火热时代的君王,第一次亮相,便显示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段。国内恢复平静的同时,东边日渐衰落的魏国和日益强大的齐国同时传来了重榜消息——两个国君同时称王了!
是的,是时候了。战国中期的序幕已经拉开,就看谁能在强国林立的战国中期之中纵横捭阖了。
干吧,惠文君!战国纵横的时代到来了!
(未完)
一壶毛尖一包烟,一本《史记》翻半天。我是老烟枪史君与使君。体系阅读,更有收获喔!请关注《老烟枪读》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