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吕中老师扮演的秦国太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吕中老师扮演的秦国太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86 更新时间:2024/1/23 18:56:23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国太后 秦孝公生母是由吕中扮演。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作为大秦影视剧的爱好者,我们不得不聊《大秦帝国之裂变》。作为千古君臣典范,携手变法强秦二十年,奠定大秦万世基业的大佬,秦孝公和商君正是在这部剧中出现的。这里,我们不聊秦孝公和商君,只说一个特别的人物 - 秦孝公生母,秦国太后(注意这里的太后特指秦孝公生母,秦献公之妻)。

秦献公之妻 秦孝公生母 秦国太后

[var1]

小查特地去翻阅了一些史学资料,很遗憾,暂时没有找到秦孝公生母的文献记载。我们这里只能大致介绍这位神秘的秦国太后:秦孝公的母亲是秦献公的妻子,史书里没有记载。是不是略显悲凉?作为一代雄主秦孝公的母亲,必定不是等闲之辈,可是史书没有记载她的相关事迹。接下来,小查从电视剧的角度,去分析这位秦国太后,不做史学依据,以下简称秦国太后。

秦献公之妻 秦孝公生母 秦国太后

[var1]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对这位秦国太后的镜头,可谓是格外厚爱,一直持续到第四十集。可见,作者对这位秦国太后的敬重之情。那么,这位神秘的秦国太后,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一、劝秦献公早立储君,以防不测

公元前362年,秦国乘魏国与韩国、赵国作战之机,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大败魏军,俘魏军统帅公叔痤,并占领庞城。秦献公在这次战役中被毒狼箭所伤,不久病故。在夫君嬴师隰受伤期间,除了表达自己对夫君受致命伤的心疼和无助之外,作为秦国国后,却能放下悲痛的心情,几次劝嬴师隰早立储君。可见,国后的政治远见非一般女人所能比。

奉劝秦献公早立太子,以防不测

[var1]

二、铁腕施压,老甘龙表态支持新法

商鞅变法初期,可谓困难重重。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孟、西、白设计挑起族人私斗,以抵抗卫鞅变法之禁止私斗。小说中,称为渭水大刑,渭水大刑是卫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的最凶险的一次危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处理不好的话,秦国新法威严无存,后面的变法自然没法进行下去。

甘龙表态支持新法

[var1]

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卫鞅最终决定按照秦国新法,斩杀700多人。一次性斩杀700多名罪犯,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秦国的根基离不开老氏族,非卫鞅凭一己之力就能撼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秦国太后和秦孝公站在卫鞅这一边,坚定支持按照新法行刑。老太后,施压秦国氏族,甘龙表态支持新法。渭水大刑,秦国崛起的开始,秦太后功不可没。

三、太子屠杀村民,阻止公子虔带兵镇压

在渭水大刑之后,卫鞅颁布了第三批法令。甘龙等人齐献封地给太子,郿县封地族长白龙在太子面前诋毁变法,引发太子对变法的不满。在借助粮食被砂石替换的事件中,赢驷震怒之下在郿县大开杀戒,屠杀村民。这一次,我们先不说如何处置太子。先说说,这个事件发生后,秦国的处理方式问题。假如,真的由子虔带兵镇压村民,进行第二次屠杀,那么秦国的变法还会有人支持吗?老百姓,还会遵纪守法吗?

公子虔准备带兵镇压村民

[var1]

还记得,前面的渭水大刑,如果说渭水大刑针对的是老百姓犯法。那么,太子犯法,自然就是王子犯法是否与庶民同罪?700多人已经杀了,如果太子犯法,就派军队屠杀村民,强力镇压,那么谁还拥护新法呢?结果只有一个,变法失败。

秦孝公不在都城,卫鞅无法控制公子虔,而公子虔作为军队的实际控制人又缺乏政治敏感度,无疑会铁腕镇压太子屠杀事件,按照以往的方式尽快平息民变。

这时,秦国太后再次以太后之尊和绝对权力阻止公子虔的军队镇压,无疑给风雨飘摇的秦国带来一丝转机。

四、下嫁女儿给商鞅,提供王族支持

荧玉对卫鞅是简简单单的爱,不掺杂政治因素。而作为母亲,对于女儿的爱情自然是呵护有加,内心欢喜。荧玉的婚事注定离不开政治联姻,这也是王族儿女很无奈的一种选择,只不过这里荧玉是爱卫鞅的。太后是想让荧玉和卫鞅联姻,让卫鞅也有了王族的身份,为卫鞅的变法和卫鞅本人的人身安全提供一种王族的保障。

荧玉大婚

[var1]

第一,卫鞅本身作为王族成员,维护秦国新法,天经地义,秦国氏族不敢反对。

第二,卫鞅本身作为王族成员,秦国氏族不敢随意诛杀。

这也是老太后的良苦用心,可惜商鞅变法对秦国氏族“伤害太大”,非老太后一人所能控制得住的。

五、临终遗命,族刑密杀公子虔

秦孝公太子嬴驷在郿县屠杀村民,由于太子是国之储君,不好受刑。后来,由太子嬴驷首傅公子虔受刑。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商鞅之死,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为何鼓动秦国老世族杀死商鞅的人是公子虔?》。公子虔不反对变法,但是他始终觉得卫鞅这人太刻薄寡恩,所以他有仇必报。作为母亲,秦太后对自己的儿子(庶子)还是比较了解的。她知道公子虔后面一定会诛杀卫鞅,如果仅仅只是诛杀卫鞅或许,老太后也不会有太多的不舍,自古变法者的结局基本都是必死无疑。

老太后遗命 密杀公子虔

[var1]

老太后,最担心的的是公子虔诛杀卫鞅后,在秦国氏族的支持下复辟秦国旧制度,废除秦国变法。这是她无法接受的,因为她知道积贫积弱的秦国在变法之后逐渐变强大。任何阻挡秦国新法,阻止秦国强大的人,她都是要杀的,不管是庶子还是嫡长子。

秦孝公震惊

小查闲聊

在这里,小查想说的是,虽然史书没有记载秦太后。但是,作为商鞅变法时代的人物,又是秦孝公的母亲,很难说跟变法没有一点关系。或许也是基于这一点,孙皓晖先生在小说中对这位老太后,做了细致的描述,让我们能感受到秦国世代王族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担当以及矢志不渝的坚守,哪怕杀死最亲近的人,也要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

至于,是不是属于真实的历史,小查觉得已经不重要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个楚国人能灭掉秦朝,为何那么多老秦人却没有恢复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三个楚国人灭掉秦国的说法不是真相,老秦人你能复国也怪不得他们。事实上,秦末的战争有“三大战役”,第一场是陈胜领导的自发性生存之战,第二场是项羽领导的旧贵族复辟之战,第三场是刘邦领导的士族阶级,与项羽领导的贵族阶级之战。这三场战役,“楚三户”虽然出尽了风头,但本质上它们绝不是楚

  • 典韦只是曹操保镖,生涯只经历2战,为何却在三国武将中排第3?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典韦名列三国武将的第3名。(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既然这句顺口溜能够流传下来,显然很多人对这个排名还是比较认可的,尽管这些武将并非真的一对一打过,而是根据他们个人的能力及战绩,综合评比产生的结果。典韦勇猛不同凡向,形貌魁梧,他身边士卒都十分勇敢,每场战斗,都先登陷阵。如战吕布、宛城之战都看出其勇武果

  • 有些人的成功为什么难以得到认可?乐毅攻占齐国70余城却备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一直信奉“中原均势”的齐国,谁家变强他就挖谁家的墙角,恨不得中原大地上永远不要出现一个能够与自己抗衡的政权。 夜路走多了,终会碰到鬼!公元前284年,齐国遭到了报应,它被一个叫乐毅的人于呼吸之间打下70余城,曾经的东方霸主东方霸主齐国只剩下即墨、莒城两座孤城苦苦支撑。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

  • 道破人生:有才又幽默的东方朔,没有被汉武帝重用,只是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名对于了解历史的人不可为不熟悉,因为他太有才,太诙谐幽默了,幽默诙谐到什么程度呢?在《史记》里还被司马迁称作“滑稽之雄”,能被司马迁在他的书上写上这么一写的人,那至少可以证明东方朔的确有两下子,有他的独到之处,因为那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惜字如金。东方朔甚至还被后人称为“相声的鼻祖”。那么他到底是

  • 最有可能,取代秦国一统天下的帝王,为何最终会走向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很可惜,到了战国时期,权臣田和取代了姜家的统治地位,将姜齐改为了田齐。而一代雄主齐湣王,也就和姜子牙没有半点关系,而是田和的后代。[var1] 齐湣王 齐湣王是田齐的第六代君主,也是最有可能战胜秦国一统天下的雄主。在他统治的时期,齐国的国土是齐国历史上最大的。但为何如此雄主最后却没有一统天下呢?齐

  • 汝阳地名故事刘邦积草屯粮建草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积草屯粮建草营汝阳县蔡店乡草营村位于草营湖南面。说起草营这个地名,也许你会视如草芥,不屑一顾。殊不知草营的由来,也大有来头。相传和汉高祖刘邦竖立军旗,买马招兵,积草屯粮有关。庙中碑文载,汉高祖兵马扎营于此,故有草营之名。相传,草营湖一带在上古时候水很大,是一条百里水泊的汝阳江。大禹治水后,汝阳江水退

  • 齐国的两位美艳公主,为何成为史官笔下的淫妇?-二姜传(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山东省二姜指谁,历史上的齐国公主,齐国二姜传

    卫国再乱:二公子党的反扑宣公在位时,曾让他的两个弟弟分别教导两个儿子。左公子泄辅佐急子,右公子职辅佐公子寿。两个人在听闻急子与公子寿被贼人杀死后,忙派人打听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了幕后黑手是公子朔。不久后,两人跑到卫宣公跟前大哭,要求卫宣公捉拿杀害两位公子的凶手。卫宣公此时也正为公子寿的死而伤心(可

  •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逻辑和史料错误“襄阳说”所谓的逻辑就是错的,主播2014年读大学时,听到如下论述:“古隆中”属邓县,邓县属南阳郡,所以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神奇的逻辑啊,我们知道洛阳、长安、邺城、许都都不属于南阳郡,难道诸葛亮就不说“躬耕于南阳”了呢?其实啊,“古隆中”本属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划给襄

  • 韩、赵、魏三家灭智,三分其地,战国时代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四家卿大夫分别是智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其中以智瑶的势力最大,他拥立哀公为晋的国君,把持朝政,在处理晋国的政事上说一不二。[var1]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他便以晋国君的名义,对三家大夫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如今却失去了往日地位。为了让晋国重新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来献

  • 秦二世胡亥之墓,位于西安曲江新区,周围已经是高楼大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二世胡亥为啥不姓嬴,胡亥墓在什么地方,大秦帝国胡亥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在一次东巡的路上暴病而亡,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串改圣旨,将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上皇位。胡亥也的确是昏庸至极,先后下令杀害了许多兄弟姐妹和忠臣,任由赵高和李斯把持朝政。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候,胡亥无能为力,起义军快要打入咸阳城时,赵高下令杀死了胡亥。被杀死的胡亥简单地葬在了宜春院内,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