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被忽略的一场战役,为孙权称帝打下基础!

三国被忽略的一场战役,为孙权称帝打下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97 更新时间:2024/2/4 14:47:31

具体来说,在三国时期,曹魏不仅和蜀汉在雍凉地区展开了激烈地较量,还和东吴在江淮地区多次交手。对于东吴来说,江淮地区是自己的防线和缓冲区,所以,孙权多次率军攻打江淮重镇合肥。而对于曹魏来说,也希望在江淮地区歼灭东吴的主力,以此趁势攻入到江东腹地。公元228年,在孙权的授意下,吴国鄱阳太守周鲂采用诈降之计,也即他写信给魏国大司马曹休,表示自己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

曹休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称为“千里驹”。曹操对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曹魏建立后,镇守曹魏东线,都督扬州,多次击破吴军,诱降吴将。因此,得知鄱阳太守周鲂有归降自己的意思后,曹休没有感到怀疑。在他看来,这是一个进攻东吴的大好机会。

于是,曹休亲自率领10万大军,朝着东吴的皖城前进。同时,魏明帝曹叡还命令司马懿进攻江陵,贾逵进攻东关,从而策应曹休的行动。由此,在石亭之战中,曹魏总共投入的兵力超过了10万,这可谓是声势浩大了。进一步来说,对于两年前即位的魏明帝曹叡,也有扩大战果的打算。

得知曹休上当的消息后,孙权亲自率军进驻皖口,并让陆逊朱桓全琮这三位将领分别率领3万大军,从而在石亭一带埋伏曹休。在此基础上,石亭之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之和达到了20万人的规模,这放到整个三国时期,都是比较少见的。比如在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中,蜀汉和东吴的兵力就分别在5万人左右。

等到曹休大军进入到石亭后,东吴大将陆逊亲自统率中路大军,并命令朱桓、全琮分别冲击曹魏大军的左右两侧。值得注意的是,在曹休进军后,尚书蒋济向魏明帝表示驻守于上游的吴将朱然可能会从曹休后方袭击,而吴军亦可能随时会东进切断曹休退路,建议派兵救援曹休。对于东吴的埋伏,曹魏一方也是有所防备的。不过,曹休立功心切,没有听从这些劝谏。

不久之后,曹休进至石亭,在那里遭遇到陆逊、朱桓、全琮共约九万人的突然袭击。面对东吴大军的突然出击,曹休一方猝不及防,所以损失惨重。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石亭之战中,东吴斩杀和俘获了1万多的魏军,并缴获牛马驴骡车辆上万,这显然是对曹魏的重创。

石亭之战后,曹休上书谢罪,魏明帝遣屯骑校尉杨暨宣旨抚慰,礼节赏赐更加隆重。曹休惭恨不已,因此痈发于背。最终,大司马曹休因为这场战役的失利,所以在同年就发病去世了,这给曹魏带来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的。

众所周知,曹休长期是负责曹魏东线的最高武将。而且因为宗室的身份,曹休深受曹操、曹丕、曹叡等君主的信任。现在,曹休病逝,导致曹魏很长时间难以大规模进攻东吴了。而对于东吴来说,陆逊因为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的接连获胜,奠定了自己东吴武将中的地位。此消彼长之后,东吴在江淮一带面临的压力明显缓解,甚至有了主动出击的实力。

并且,在石亭之战的一年后,也即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以此和曹魏、蜀汉的皇帝平起平坐。所以,非常明显的是,石亭之战的胜利,直接为孙权称帝铺平了道路。在石亭之战前,孙权的名号还是曹魏册封的吴王,这是因为孙权缺乏称帝的理由和底气。不过,经过夷陵之战和石亭之战两场大战后,孙权称帝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此外,在得知曹休战败的消息后,诸葛亮趁机北伐,出兵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魏将郝昭所拒,诸葛亮劝降不成,而又粮草不继,不得已退还汉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吕中老师扮演的秦国太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国太后 秦孝公生母是由吕中扮演。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作为大秦影视剧的爱好者,我们不得不聊《大秦帝国之裂变》。作为千古君臣典范,携手变法强秦二十年,奠定大秦万世基业的大佬,秦孝公和商君,正是在这部剧中出现的。这里,我们不聊秦孝公和商君,只说一个特别的人物 - 秦孝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个楚国人能灭掉秦朝,为何那么多老秦人却没有恢复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三个楚国人灭掉秦国的说法不是真相,老秦人你能复国也怪不得他们。事实上,秦末的战争有“三大战役”,第一场是陈胜领导的自发性生存之战,第二场是项羽领导的旧贵族复辟之战,第三场是刘邦领导的士族阶级,与项羽领导的贵族阶级之战。这三场战役,“楚三户”虽然出尽了风头,但本质上它们绝不是楚

  • 典韦只是曹操保镖,生涯只经历2战,为何却在三国武将中排第3?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典韦名列三国武将的第3名。(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既然这句顺口溜能够流传下来,显然很多人对这个排名还是比较认可的,尽管这些武将并非真的一对一打过,而是根据他们个人的能力及战绩,综合评比产生的结果。典韦勇猛不同凡向,形貌魁梧,他身边士卒都十分勇敢,每场战斗,都先登陷阵。如战吕布、宛城之战都看出其勇武果

  • 有些人的成功为什么难以得到认可?乐毅攻占齐国70余城却备受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一直信奉“中原均势”的齐国,谁家变强他就挖谁家的墙角,恨不得中原大地上永远不要出现一个能够与自己抗衡的政权。 夜路走多了,终会碰到鬼!公元前284年,齐国遭到了报应,它被一个叫乐毅的人于呼吸之间打下70余城,曾经的东方霸主东方霸主齐国只剩下即墨、莒城两座孤城苦苦支撑。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

  • 道破人生:有才又幽默的东方朔,没有被汉武帝重用,只是因为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名对于了解历史的人不可为不熟悉,因为他太有才,太诙谐幽默了,幽默诙谐到什么程度呢?在《史记》里还被司马迁称作“滑稽之雄”,能被司马迁在他的书上写上这么一写的人,那至少可以证明东方朔的确有两下子,有他的独到之处,因为那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惜字如金。东方朔甚至还被后人称为“相声的鼻祖”。那么他到底是

  • 最有可能,取代秦国一统天下的帝王,为何最终会走向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很可惜,到了战国时期,权臣田和取代了姜家的统治地位,将姜齐改为了田齐。而一代雄主齐湣王,也就和姜子牙没有半点关系,而是田和的后代。[var1] 齐湣王 齐湣王是田齐的第六代君主,也是最有可能战胜秦国一统天下的雄主。在他统治的时期,齐国的国土是齐国历史上最大的。但为何如此雄主最后却没有一统天下呢?齐

  • 汝阳地名故事刘邦积草屯粮建草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积草屯粮建草营汝阳县蔡店乡草营村位于草营湖南面。说起草营这个地名,也许你会视如草芥,不屑一顾。殊不知草营的由来,也大有来头。相传和汉高祖刘邦竖立军旗,买马招兵,积草屯粮有关。庙中碑文载,汉高祖兵马扎营于此,故有草营之名。相传,草营湖一带在上古时候水很大,是一条百里水泊的汝阳江。大禹治水后,汝阳江水退

  • 齐国的两位美艳公主,为何成为史官笔下的淫妇?-二姜传(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山东省二姜指谁,历史上的齐国公主,齐国二姜传

    卫国再乱:二公子党的反扑宣公在位时,曾让他的两个弟弟分别教导两个儿子。左公子泄辅佐急子,右公子职辅佐公子寿。两个人在听闻急子与公子寿被贼人杀死后,忙派人打听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了幕后黑手是公子朔。不久后,两人跑到卫宣公跟前大哭,要求卫宣公捉拿杀害两位公子的凶手。卫宣公此时也正为公子寿的死而伤心(可

  •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逻辑和史料错误“襄阳说”所谓的逻辑就是错的,主播2014年读大学时,听到如下论述:“古隆中”属邓县,邓县属南阳郡,所以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神奇的逻辑啊,我们知道洛阳、长安、邺城、许都都不属于南阳郡,难道诸葛亮就不说“躬耕于南阳”了呢?其实啊,“古隆中”本属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划给襄

  • 韩、赵、魏三家灭智,三分其地,战国时代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四家卿大夫分别是智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其中以智瑶的势力最大,他拥立哀公为晋的国君,把持朝政,在处理晋国的政事上说一不二。[var1]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他便以晋国君的名义,对三家大夫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如今却失去了往日地位。为了让晋国重新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来献